【摘 要】
:
既往研究显示不同种属及多种类型的干细胞以某种方式干预可获得心肌样细胞,包括心室、心房和窦房结样细胞。众多研究更专注于获取心室肌样细胞,以改善心肌梗死后心脏功能。获取起搏细胞或结样细胞以构建生物起搏或研究新型抗心律失常药物等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本研究旨在综述干预胚胎干细胞、成人间充质干细胞和诱导多能干细胞获取生物起搏细胞的方法及展望未来研究的方向。
【机 构】
:
武汉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 心血管病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 430060,武汉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 心血管病湖北省重点实验室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 43006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既往研究显示不同种属及多种类型的干细胞以某种方式干预可获得心肌样细胞,包括心室、心房和窦房结样细胞。众多研究更专注于获取心室肌样细胞,以改善心肌梗死后心脏功能。获取起搏细胞或结样细胞以构建生物起搏或研究新型抗心律失常药物等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本研究旨在综述干预胚胎干细胞、成人间充质干细胞和诱导多能干细胞获取生物起搏细胞的方法及展望未来研究的方向。
其他文献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术后患者常易合并各种类型快速性心律失常,尤其是Fontan术后患者。本例患者主因"间断心悸2年"入院,11年前诊断"复杂性先心病右位心大动脉转位单心室内脏转位"曾分别于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行双向Gleen术及改良Fontan术。术中明确诊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并标测提示存在双房室结,分别于低位房室结及高位房室结放电消融后,心动过速不再诱发。
目的评估左束支区域起搏术后室间隔穿孔的影像学与电学特征,探讨规避室间隔穿孔的方法。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因缓慢性心律失常植入起搏器的患者40例,术中使用主动固定导线植入右心室中位间隔部,行左束支区域起搏。术后超声心动图及CT检查有无室间隔穿孔,分为穿孔组(7例)及非穿孔组(33例),比较两组术中心室导线起搏阈值、阻抗、感知功能等指标。结果穿孔组与非穿孔组患者性别、
目的探讨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的心动周期(cardiac cycle length,CCL)对其诱发窗口的预测价值。方法入选2014年1月至2018年11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行经食管心房调搏术时诱发出243阵心动过速的142例患者心电图,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心动过速均经过心内电生理确诊为AVRT,探讨诱发AVRT时的S1S1刺激周期、S1S2脉冲联律间期与AVRT的CCL的关系,并从测定
目的比较两联抗栓方案(DAT)与三联抗栓方案(TAT)在心房颤动(房颤)合并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同时比较基于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NOACs)的抗栓方案与基于华法林的抗栓方案的疗效差异。方法通过检索Medline、Cochrane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及万方数据库,收集2015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1日有关NOACs与
目的探究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植入术后抗心动过速起搏(ATP)引起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加速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4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科植入ICD或心脏再同步治疗除颤器(CRT-D)的86例患者资料,最终纳入33例有ATP事件的结构性心脏病患者,比较其临床特征,并对其1 056次ATP事件进行ATP治疗后室速加速发生率、临床特点、
目的分析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服用口服抗凝药(OAC)期间消化道大出血的原因及诱因。方法入选2017年3月至2019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房颤抗凝门诊就诊的服用OAC期间出现消化道大出血的房颤患者。收集以下信息:消化道大出血时服用的OAC名称、剂量及用法;如为华法林,出血当时凝血酶原时间的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水平;出血当时的肝肾功能情况;出血前有无饮酒、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NSA
目的本研究旨在观察射频消融术前短暂中断和不中断非维生素K拮抗剂口服抗凝药(NOACs)两种抗凝治疗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NOACs的围术期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连续纳入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心内科行射频消融治疗的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房颤)患者,所有入选患者均接受NOACs(利伐沙班或达比加群酯)抗凝治疗>3周。将手术当天停服1次NOACs的患
左心耳封堵术是一种降低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脑卒中发生风险的新技术。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是目前左心耳封堵术中最重要的影像学技术,但TEE指导手术时需全身麻醉,患者误吸与食管损伤的风险相对较高,且无法用于具有TEE禁忌证的患者。近年来,心腔内超声(ICE)作为TEE的替代成像工具正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左心耳封堵术中,多项临床试验已证实了其安全性与有效性。与TEE相比,ICE导管可直接经血管穿刺植入心
目的研究探讨植入起搏器患者中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类型以及植入起搏器年龄是否存在性别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一病区连续收治的因缓慢性心律失常植入起搏器治疗的患者,收集年龄、性别、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诊断及合并疾病等临床资料,比较整体、青中年组(18~59岁)和老年组(≥60岁)缓慢性心律失常的类型及起搏器植入平均年龄的性别差异。结果研究入选1 4
心房颤动(房颤)是导致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约30%的脑卒中与房颤有关。房颤患者面临的脑卒中风险与其合并症等多种因素有关。房颤脑卒中风险评估是制定脑卒中预防策略的必要前提。大多数房颤患者面临较高脑卒中风险,房颤相关脑卒中导致的致残率、致死率很高,口服抗凝药物预防脑卒中的效果得到证实。CHA2DS2-VASc评分[心力衰竭、高血压、≥75岁(2分)、糖尿病、脑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2分)、血管疾病、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