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作文才生花

来源 :当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jnbb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一直是老师、学生最为头疼的事。有些学生视作文为大敌,甚至为“下地狱”,抓耳挠腮,很久才写上那么几句话,且语句干涩无味;教师呢,讲得很多,指导得很辛苦,但收效寥寥。信息论表明:必须建立信息的输出、输入、评价相联的整体信息网络,才能形成多向、可控、有序的开放式的思维训练模式。这种只重视教师信息的输出,忽视学生信息的输入,不利于师生间感情的和谐和共鸣,就难免出现文章开头描写的情况!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呢?怎样才能使学生从“怕”作文到“爱”作文、写作文妙笔生花呢?重要的是兴趣的激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个人对某个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有意识地去亲近它,坚持不懈地去探索。小学生由于其年龄特征及生活的积累比较少,故只是教师一味的讲解,学生的收获是很少的。冰冻非一日之寒,作文亦是如此,并非一日之功。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走上爱作文的林荫小道,让学生在作文的绿荫里妙笔生花、锦上添花。
  一、 有心栽花
  1、 善积累。
  要想写好作文,首先要有材可写。这样,就要特意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善于积累写作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的流个不停。丰富的积累是学生写作的活水,写作是阅读的蓄水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很难想象学生脑中无物,腹中无墨,又怎能写出文章来。我们应当想方设法拓展学生的生活空间,丰富学生的生活,让他们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创造生活,把他们的视线,触角引向自然,社会,学校,家庭 ,让他们放开眼看,竖起耳听,接受新事物,接受新信息。让时代的活水在他们的心底流淌。只有了这个物质基础,学生作文才能思之有据,言之有物,写之有序。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向生活,观察五光十色的宇宙奇观,分析发人深省的大小事件,挖掘光彩照人的英模形象……离开了生活,写作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要强调学生做有心人,把平时自己看到的,悟到的,精彩的内容记下来,或摘抄,或做成卡片,随手翻阅,写作时便可以信手拈来了。
  倡导读书运动,让学生学会读书、乐于读书。要提高文学修养,增强学生的文学底蕴,就必须大量阅读经典著作。为此,我们可以给学生推荐书目,让学生在阅读课或者课外时间阅读。阅读课上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并经常性的开展读书交流,指导教师参与交流。
  鼓励学生切实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金口常开。“眼”要多看。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电视节目,看《现代小学生报》《乡村语文报》《岭南少年报》《少先队员》等报刊,看古今中外文学名著,看街市上和校园内的广告与海报、通知与启事、墙报与板报、公约与制度。星期天不妨走出户外,看球赛、搞调查、观菊展、赏花灯;节假日可以三五结伴,游名山大川,观乡土人情。“耳”要勤听。听广播节目,听报告讲座,听课文朗读带,听老师对时事的点评,听民谣、谚语、笑话、听相声、快板、评书,听商贩巧舌如簧地推销商品,听导游娓娓动听地讲解名胜。“口”要常开。评名作,议时政,谈得失,析美丑;吟唐诗宋词,背现代名篇;尝试即兴采访,练习口头作文。
  2、 会挖掘。
  语文教师要注重充分挖掘课文中的习作资源,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小学语文课本中,除了每个单元的作文训练外,其实在课文中也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可供学生进行创造性习作的资源,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阵地。因此教师要充分重视并挖掘这一不可忽视的习作资源,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写出有特色的作文来。
  而且,新课标非常重视综合性学习,我在写作训练教学中也尝试用综合性学习,这综合性学习体现在“沟通”的挖掘上。
  (1)、通作文训练与各科教学。如自然课中的小论文写作,音乐课中的歌曲欣赏。劳技课中的手工制作等都可以让学生诉诸笔端。
  (2)、课堂作文训练与课外、校外、社会生活,为学生提供“热点话题”论坛,如“话说环保”、“我看上网”、“二十年后的畅想”、“我自立我自强”、童话故事编写等写作话题,促使学生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发现,让学生有事可写,有感而发。
  (3)、沟通课内与课外阅读,教师要开展与阅读相关的活动,如组织学生办文学小报,诵读比赛、读书会等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文学作品,触发学生的审美想象与情感,丰富学生的心灵世界。
  3、 设情景。
  教师要注重创设情境,以增强学生写作的兴趣。有了亲身体验,切身体会,才有感而发。传统的作文训练不注重情境的创设,因而写作训练过于呆板、无趣味性,不能吸引学生,学生也就不会乐意去写。这是因为小学生受年龄特点及认识水平的制约,所以他们的写作往往需要教师提供一定的情境,需要老师的指导帮助等外部条件促使他们写出更好的作文,以增强学生写作的兴趣。
  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如利用音像创设情境;利用图片创设情境;利用语言创设情境;利用作品欣赏来创设情境;利用游戏来创设情境;利用生动的表演创设情境;还可以利用大自然的景物创设情境等等,不管采用哪种方法,教师都有应以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为最终目的。
  例如利用游戏创设情境。由于是玩游戏,学生的兴趣非常高,都积极主动地交谈起来,议论活动中有哪些最精彩,最激烈的,参加的人是如何做的,自己以是如何做的,以及旁边的同学的语言、动作、神态、情绪等又是如何的,不知不觉中学生就在愉快、轻松的气氛中完成作文,而且内容具体,语言也比较生动。
  因此,良好的情境会让学生生有话可说,有感可发,有情可抒,再也不会感到作文是一种痛苦的事。取而代之的是,字里行间都跳跃着思维创新和个性。
  教师如此这样让学生“有意栽花”,定能繁花盛开、酿出甜美的百花蜜。同时,会让学生对作文从恐惧害怕变成喜欢、达至爱。
  二、妙笔生花
  1.勤练笔。
  我们要注重写好“两记”,加强学生的语言基础。“两记”指的是日记和读书笔记,日记写作灵活,行文自由,训练多,容量大,是提高自由写作水平的最好捷径之一,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所见到的或者说所感受到的人、事、物、景、理等,只要是自己觉得有必要诉诸笔端就可以把它记下来。因为要记,学生必须对每日所见所闻,“知之尽量详,识之尽量真,思之尽量明。”天天动笔就会开阔学生的思路,积累大量词汇、语言素材,越写越熟。而且日记也是一种积累材料的过程,平时积累,作文时选择使用,“活期储蓄”,随用随取,“存”、“取”两便,作文也就信手拈来、言之有物了。只有用心把事记下来,写成日记,哪怕只是一两句话,日积月累,时间长了,日记也就成为一笔丰厚的资源财富。   读书笔记的内容不拘一格,可以是学生自己的心得。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可以是摘抄,比如摘抄一些好的语句,或是精彩片断,要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为写作积累词汇、语言。
  2.重“下水”。
  注重教师的示范作用,以“下水”作文激发学生写作的主动性
  教师在训练学生写作时,不要忘了教师也应“下水”写作。
  学生的表达欲望,是决定他们的作文成败的重要因素。教师光说不练,把学生一次次“赶下水”,自己却从不“湿鞋”。学生难免会产生这样的感觉:老师不一定能写好,老师都写不好,我们又怎么能写好?久而久之,不怕作文才怪呢,学生哪还会有写作的主动性呢?反之,教师以作文为乐,认真写好“下水”文,以“下水”文作为激励学生的写作的一种兴奋剂,让学生找到作文的乐趣和自信,每到作文时,学生自然会有跃跃欲试,不吐不快之感,学生有发强烈的表达欲望,无疑为写作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抒真情。
  古人曾留下这样的说法:“读《出师表》而不痛哭的人不是忠臣,读《陈情表》而不流泪的人不是孝子。”就是因为这两篇文章都抒发了自己强烈而真挚的感情。前者表达了诸葛亮知恩图报、尽心竭力的诚挚之情;后者表达了李密祖孙二人相依为命的笃厚之情,强烈地触动了读者的心灵,共同的情感体验被唤起,这样就发生了情感共鸣。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章就是要以情动人。学生有时写文章,写得有人物,有情节,文笔流畅,合乎文法,就是引不起人的激动——重要原因是没有强烈的情感注入其中,读之令人索然无味。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倾真情,用我手写我心。
  4.善创新
  美国哈佛大学校长认为:“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必须鼓励学生的大胆想象。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上的一切。生活中,想象力就象是一个三棱镜,它能够创造出七彩人生,学生一旦拥有了它,也就拥有了创造性。在写作中,要有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特别是要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人们常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我告诉学生:一千个作者,同样要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好的文章要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在作文中,我们应诱导学生运用逆向思维而求新。“班门弄斧”既可以批评缺乏自知之明的人,又可以歌颂敢于向权威挑战开拓者;“这山望着那山高”含有贬义,指责那些见异思迁、朝三暮四的人,可我们也可以赋予它新意:赞扬不断进取的精神。逆向思维可以给文章出人意料的清新与生气。
  5.会合作
  合作是新课标重要教学理念之一,合作也不妨用在作文教学上。合作有生与生间的合作、师与生间的合作、生与媒体的合作,并在写作合作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合作包括写作前的合作和写作后的合作。
  每个人独立完成一篇作文,这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是天经地义的,而且不容学生越雷池半步,在新课标下的作文训练中应大胆突破这一框框。写作时,特别是写学生不太熟悉的题材时,教师可增加学生同伴交流的时间、空间,允许窃窃私语,允许寻求教师、同学的帮助。有些文题或故事,需要占有搜集较大量的材料,教师可组织小组完成。比如写环保、信息方面题材的。教师就可以让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来完成。
  写作后的合作体现在学生间互评作文,学生间可以互调对方的习作,根据习作要求进行评改,大到谋篇布局,小到一个词语,一个标点符号的运用,都可以直接在习作上修改或写出修改意见。事实证明,学生评改他人的习作有一种强烈的责任心,能竭尽全力,反复推敲,认真负责地指出不足,同时,学生互评互改,扩大交流范围,同学间互相启发,取长补短,有利于提高学生评改的能力和写作能力。
  三、 锦上添花。
  1.兴致写
  命题注意多样性。可以让他们给较长的课文写梗概、短文进行扩写。老师命题和自由命题相结合,将寓言改成故事,将诗歌变成记叙文,或是续写课文。老师命题和自由命题相结合,或只提供一个大致范围让他们自由想象。甚至有时只起个头,学生一人一句续成文章。或是布置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当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事和人都乐意讲和写,这时就可捕捉他们的这一心理特征,如学生爱看动画片,可让学生自己编写童话故事,有一阶段,《宝莲灯》这部片子风靡全班,学生走路都在讲沉香,文具盒上贴的是沉香,于是我便利用机会叫学生把这个故事写下来给老师看看,并还可以续写这个故事,学生兴趣盎然。
  2.写具体
  文章贵在写得有血有肉,耐人寻味。平时指导学生注意修辞的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常用的修辞手法能灵活用到作文中去。这样就可以给文章增色不少了。文章的前因后果、过渡连接等要交代清楚,使人读来明白、越读越想读。
  3.写精炼
  苏联诗人马亚柯夫斯基说:“要像从百吨砂矿里提炼一克镭那样,去提炼精粹的语言。”可见要使文章内容表达更准确、严密、更畅达、完善,那么就得在文章语言上力求字斟句酌、千锤百炼,而灵活巧用名言警句、诗词、谚语、歇后语等就会更加凝练,使文章得到锦上添花的效果。如写珍惜时间的:“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抛弃他。”(莎士比亚);
  “光景不待人,须叟发成丝。”(李白);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学生在文章中的穿插运用真是活灵活现、语句意境一下就提升了。记得一位学生在写爸爸教育她时,当中运用了:“竹篮打水--一场空”,使爸爸对她的教育“到头来一事无成”得以精练地表达了出来。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学生的巧用名言警句、诗词、谚语、歇后语等,真使文章朋毕生辉。学生长期训练下去,“滴水穿石”、“铁杵成针”,写出了一大批有价值的好文章。
  美好的生活应该有美好的文章。年轻的心,最容易被打动。应教会学生:要更多投入生活,让心灵与自然交流,用心灵感受生活,在生活中寻找写作的激情。只要做到:有心栽花、妙笔生花,还能做到“锦上添花”,那么学生的作文问题就不成问题了。
其他文献
摘 要: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是幼儿主动的、自愿的活动。在游戏中实施德育教育,更体现趣味性、活动性和教育性。在游戏实践中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诚信意识;在游戏中养成爱劳动的习惯;在游戏中学习交往、合作技能,体验分享;在游戏中培养关爱、互助情感;在游戏中让幼儿尝试挫折,培养克服困难、战胜挫折的勇气和能力。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集自由、趣味、假想和创造于一体,与幼儿的好奇、好玩、好动的年龄特
期刊
摘 要:多年形成的应试教育观念,人们总习惯于“样板戏”,传统模式的教学桎梏教师的教学技能发展,学生的学习个性在一个狭小的圈子内徘徊。在文化大繁荣的今天,我们要敢于打破常规,走语文教学的“多元化”发展之路,促进民族文化的进步,高素质的教师担当素质教育的领军人,新时代的语文教育则呼唤高素质的语文教师脱颖而出。  关键词:语文教学 多元 素质教育 发展  【中图分类号】  在人们生活的浩大一个
期刊
新的一轮课程改革,进一步促使数学生活化,数学与生活进一步接轨是指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过程。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因此,数学教学内容应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设计数学问题,让学生真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从而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为此,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提供他们所熟悉的经验,充分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
期刊
摘 要:高中地理选修课程作为地理新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重要的存在价值。地理选修课程的有效实施在推动并实现地理素质教育的同时,也是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随着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实施地理选修模块的教学及体现课程实效性,是高中地理教师广泛关注并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关键词:选修 模块 教学策略  1正确认识选修课模块  1.1树立正确的课程理念  高中地理新课程由必修模块和选修
期刊
摘 要: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来自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兴趣越大,则学习的动力越大,学习的效果就越好。在教学中,对于较容易掌握的内容,采用"先学后教"的方法。学生们边学边练,很快就攻克了本节的难点。用这种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关键词:学习情趣 任务驱动 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  一、活用教学形式,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来自于他们
期刊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化学计算是学科综合能力的集中表现,化学计算方法的掌握和应用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很好途径,只要方法得当,灵活运用,就能大幅度提高解题效率。化学计算是借助于用数学计算的知识,从量的方面来对化学的概念或原理加深理解或通过计算进一步掌握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另外,通过计算还能培养分析、推理、归纳等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期刊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第三册第31-32页  教学目标:  1、借助实际情景学习估算的一般方法,逐步养成良好的估算意识,提高估算能力。  2、在“买东西”的活动中,经历估算的应用,交流各自的估算策略,比较各自的估算结果,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材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了加强估算的要求,在第一学段要让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在一年级的上、下册教材的相关内容中,
期刊
教学在使学生掌握必需的知识的基础上,开发他们的智力,培养他们的能力。什么是能力?什么是智力?高中物理都要培养什么能力?主要应培养什么能力?……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  按照心理学的观点,“能力是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的个性心理特征”。而智力是“在各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的认知特点,就是认识能力或认知能力”。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而思维的核心形态是抽象逻辑思维(包括形式逻辑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按
期刊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得知识的动力。”学生对学科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学习该科的学习效果、学习成绩。因此,作为教师,我们首先要考虑如何调动学生对所学科目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帮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使学习成为一种由兴趣出发的主动行为。然而,小学生自觉性、稳定性相对较差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于学习的兴趣不可能持续很久,继而演变成视学习为必须完成的任务。学生在
期刊
1、尊重孩子的兴趣。  现在很多家长从孩子一入学开始,就千方百计想孩子学得好,懂得多,所以家长把孩子的双休日、节假日都安排得满满的。事实,孩子多学点东西是好的,家长这个出发点也是好的。但自己的孩子是否喜欢学呢?家长就不理,不顾及孩子的感受,使孩子学得非常辛苦、吃力,不想学。孩子好比各种的树苗,有的像松柏苗,有的像杨柳苗,有的像榕树苗等,不论是什么树苗,都可以长成各种各样的材料。所以做父母的责任,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