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电影作为最有活力的娱乐产品,受到广大影视娱乐,爱好者的关注。人们看电影,仍然教会对电影品头论足。仁者见义,智者见智,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本期我们选登二位影迷会员对电影的看法,看看他们是怎样说的。
《美人草》由曾经有过云南生产建设兵团知青经历的美国南加州著名美藉华人石小京根招标其小说《初恋》改编而成的,讲述了一段以上世纪七十年代云南生产建设兵团的知青生活为背景的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故事非常优美动人、催人泪下、缠绵悱恻、至情至性。整体来说。这个片子不错,舒淇、刘烨、房斌都演得很出色。编剧大胆地抖出知青曾经发生的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让我们更多了解知青的另一面,非常感谢编剧。
该片系第五代摄影师的顶级人物吕乐第三次执导筒首都部获公映的电影(此前有两部影片未获公映),不过,他对内地当年的情况知之甚少,不能不说是《美人草》的最大败笔。
影片的片头倒还挺本色,用老照片和老歌来过渡演职员表,一开始就能把那老知青怔住。但是一进入故事发展中,就开始暴露导演不懂装懂,对当年的情景一无所知了。虽然编剧写得相当出色,但也无法弥补导演的缺陷。有一个很小的细节,刘思蒙和叶星雨坐在巴士顶上过关卡的那一段,注意这个“巴士”!后来又是袁定国用“牛车”接叶星雨,“牛车”其实是导演在卖弄!再回到过关卡,前面出现了一个民兵查卡,看看那个民兵,一个裤脚卷起来,一个裤脚放下去,形成了一高一低,简直一副痞相!然后来查看“介绍信”,往车顶伸出一把刺刀接过两个的介绍信。天呐!这只有在内地片塑造国民党的兵匪才有这一幕,想不到我们的吕乐导演也用上了。在港片中,这也是塑造越南和柬埔寨士兵的伎俩啊!看到这里,我就可以看出导演有问题了,奇怪的是它还居然通过了片审。
看完整部影片,导演对编剧的思想内涵完全没有把握好。在影片最后一段,导演用了另外一种设想,如果刘思蒙和叶星雨搭巴士时只是擦肩而过呢?导演想用一个佛学理论一一缘,来证明一些什么。这不是学《大块头有大智慧》么?可惜表现得很苍白。我看到这里时,犹如在吃一盘青菜,吃到最后一根时突然发现里面有一条虫子的感觉。
曾经看过一个很好地反映知青的电视剧《美丽的西双版纳》,它把知青的矛盾刻画得非常出色。而《美人草》为了表现出爱情如何如何伟大,把叶星雨拔高了一点,看完该片,我想这绝对不是的编剧本意,而是导演乱改的结果。你想在那个时期,叶星雨会为了爱情而放弃进城的指标?绝对有理智面对爱情的冲突,然后做最后的选择。
人物刻画不够深入不说,单说化妆的问题。赶集的那场戏,群众的衣服穿得太好了,那场景怎么看也八十年代的。这个我是深有体会,小时候到乡镇赶集就是那个样子。另外,几个主演方面,尤其是那几个女知青,化妆明显偏老,没有十七八九岁的那种少女的感觉。后来到了中年的时候,舒淇又显得偏嫩了一点,要知道那时叶星雨已经五十岁了。
有人把《美人草》誉为中国版的《冷山》,可谓见仁见智。不过,以上几个方面不应有的失误不能不使影片的艺术性大打折扣。
希望多拍一些反映农村生活的影视剧
最近观看央视一套播出的《圣水湖畔》,感觉甚好,因为它走出了近年来影视剧创作的僵化格局,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该剧体现了文艺要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的服务方向。
我国有十三亿人口,有九亿是农民,但近几年来我们的影视剧创作离他们太远,除了反腐、历史剧,就是一些武打片,很难看到反映农村生活的剧目。这实在是创作上的误区,是一种本末倒置。
由于受文化和生活环境的限制,农民对远离他们生活的影视剧,既缺少生活感受,也缺乏文化积淀,所以有时剧创人员辛辛苦苦拍出来影视剧,农民朋友不一定“买帐”。远离生活的艺术很难引起观众的兴趣。像赵本山这类农民艺术家,只所以能够得到广大观众的普遍认同,就是因为他反映了农民的生活,创作出了许多好的农村剧,希望这类影视剧多拍一些,真正体现社会主义文艺的“二为”方针。
《美人草》由曾经有过云南生产建设兵团知青经历的美国南加州著名美藉华人石小京根招标其小说《初恋》改编而成的,讲述了一段以上世纪七十年代云南生产建设兵团的知青生活为背景的刻骨铭心的爱情故事,故事非常优美动人、催人泪下、缠绵悱恻、至情至性。整体来说。这个片子不错,舒淇、刘烨、房斌都演得很出色。编剧大胆地抖出知青曾经发生的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让我们更多了解知青的另一面,非常感谢编剧。
该片系第五代摄影师的顶级人物吕乐第三次执导筒首都部获公映的电影(此前有两部影片未获公映),不过,他对内地当年的情况知之甚少,不能不说是《美人草》的最大败笔。
影片的片头倒还挺本色,用老照片和老歌来过渡演职员表,一开始就能把那老知青怔住。但是一进入故事发展中,就开始暴露导演不懂装懂,对当年的情景一无所知了。虽然编剧写得相当出色,但也无法弥补导演的缺陷。有一个很小的细节,刘思蒙和叶星雨坐在巴士顶上过关卡的那一段,注意这个“巴士”!后来又是袁定国用“牛车”接叶星雨,“牛车”其实是导演在卖弄!再回到过关卡,前面出现了一个民兵查卡,看看那个民兵,一个裤脚卷起来,一个裤脚放下去,形成了一高一低,简直一副痞相!然后来查看“介绍信”,往车顶伸出一把刺刀接过两个的介绍信。天呐!这只有在内地片塑造国民党的兵匪才有这一幕,想不到我们的吕乐导演也用上了。在港片中,这也是塑造越南和柬埔寨士兵的伎俩啊!看到这里,我就可以看出导演有问题了,奇怪的是它还居然通过了片审。
看完整部影片,导演对编剧的思想内涵完全没有把握好。在影片最后一段,导演用了另外一种设想,如果刘思蒙和叶星雨搭巴士时只是擦肩而过呢?导演想用一个佛学理论一一缘,来证明一些什么。这不是学《大块头有大智慧》么?可惜表现得很苍白。我看到这里时,犹如在吃一盘青菜,吃到最后一根时突然发现里面有一条虫子的感觉。
曾经看过一个很好地反映知青的电视剧《美丽的西双版纳》,它把知青的矛盾刻画得非常出色。而《美人草》为了表现出爱情如何如何伟大,把叶星雨拔高了一点,看完该片,我想这绝对不是的编剧本意,而是导演乱改的结果。你想在那个时期,叶星雨会为了爱情而放弃进城的指标?绝对有理智面对爱情的冲突,然后做最后的选择。
人物刻画不够深入不说,单说化妆的问题。赶集的那场戏,群众的衣服穿得太好了,那场景怎么看也八十年代的。这个我是深有体会,小时候到乡镇赶集就是那个样子。另外,几个主演方面,尤其是那几个女知青,化妆明显偏老,没有十七八九岁的那种少女的感觉。后来到了中年的时候,舒淇又显得偏嫩了一点,要知道那时叶星雨已经五十岁了。
有人把《美人草》誉为中国版的《冷山》,可谓见仁见智。不过,以上几个方面不应有的失误不能不使影片的艺术性大打折扣。
希望多拍一些反映农村生活的影视剧
最近观看央视一套播出的《圣水湖畔》,感觉甚好,因为它走出了近年来影视剧创作的僵化格局,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该剧体现了文艺要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的服务方向。
我国有十三亿人口,有九亿是农民,但近几年来我们的影视剧创作离他们太远,除了反腐、历史剧,就是一些武打片,很难看到反映农村生活的剧目。这实在是创作上的误区,是一种本末倒置。
由于受文化和生活环境的限制,农民对远离他们生活的影视剧,既缺少生活感受,也缺乏文化积淀,所以有时剧创人员辛辛苦苦拍出来影视剧,农民朋友不一定“买帐”。远离生活的艺术很难引起观众的兴趣。像赵本山这类农民艺术家,只所以能够得到广大观众的普遍认同,就是因为他反映了农民的生活,创作出了许多好的农村剧,希望这类影视剧多拍一些,真正体现社会主义文艺的“二为”方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