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美育对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的积极影响
1.美育为小学生德育铺垫情感基础
使用美育手段,可将不容易理解的抽象的道德理论转化为具体生动的形象,讲道德教育中陈旧的说教方式转变成对学生情感的激发,把具有一定强制特点的“他律”转变成更轻松和谐的“自律”。因此美育是学生德育的基础和前提,对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非常有利的。
2.美育推动小学生思维能力发展
小学时期,学生的各项能力都处在启蒙阶段。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对美的追求中享受美;另一方面能够使学生在追求美的过程中不断陶冶情操,开阔眼界,获得知识。
3.美育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美育能够推动小学生主见认识并追求形体美、品质美、性格美。让学生在追求美的过程各种,放松神经、身体和心态,从中欣赏并享受美。也就是说,美育能够让小学生的身体以及精神更加协调,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小学语文美育的现状
1.重德智,轻美育
我们的教育方针明确要求要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然而,在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小学语文教学在很多时候都忽视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不少教师只关注学生的成绩,忽略了育人的根本职责,把美育当做可有可无的东西。本应轻松开放、内容丰富的语文课堂被生硬的朗读以及枯燥的生字抄写所替代,本应文采飞扬的写作课变身为优秀作文的模仿课。
2.美育方式不够丰富
经调查,大部分学生觉得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语言表达过于生硬、随意。甚至在授课过程中节奏比较乱、缺少语文语言的美。语文课堂中,教师的语言、动作甚至眼神都要经过课前细致的琢磨才能呈现在课堂上,既要符合所讲授课文的情境需要,又要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讲授古诗词中,可以多引用与主题相关的其他课外诗句,营造一种充满诗词味道的课堂氛围;但是不少老师由于种种原因,只是单纯通过随意的语言讲述,让学生体验和感受教学内容。如此,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无法得到有效激发,更不用说在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了。
3.忽视学生审美个体的差异
随着教育理念的深化和普及,不少教师已经改变“一言堂”式的教学风格,但是课堂中扔不能够让学生唱主角,教师唱配角。课堂上始终有一只无形的手牵着学生走,学生心灵的火花、独特的感受、天马行空的想象都被教师忽视了。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渗透的策略分析
1.发挥教材的积极作用,丰富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进行美育时,要结合教材内容,挖掘美育因素开展语文课程的教学。在语文教材的内容中,蕴含着丰富的美感。
有些课文中,作者使用优美的文字形成了独特的意境美,这便是其独特的美育优势。故此,教学在课堂中要善于捕捉到此类具有美育价值的文章,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并掌握相关知识。教师可以从词句出发,通过学习优美的词句,使学生能够从细节入手,对词句进行品读赏析,从而理解文章的含义,感受其美。
还有些课文中,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创作出的华美篇章,使读者在阅读中进入了一个美的世界。教师应在充分研究教材的基础上,通过课前导入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积极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用优美的语言引起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能够感知文章的真实情景,体会文章的美,提高审美能力。例如,在《威尼斯的小艇》一课教学中,课前,教师先在黑板上画一个简单的小艇的形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等到上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借此引导学生:“你们坐过小船吗?那,小艇呢?想不想一起坐着小艇去水城威尼斯游览一番?”这样,学生就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会更积极主动地学习。
2.使用多媒体技术,使学生直观感受美
在研读教材中,教师们定会发现,有些语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离得较远,通过一般讲述、想象的教学方法无法让学生理解透彻。在这样的情况下,借助多媒体工具的辅助,可以将抽象的东西直观地展现给学生,把困难的问题变得简单,容易理解。
比如,在教学《迎接绿色》一课时,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向学生展示丝瓜的藤沿着挂架一路爬到了楼和楼的电线上的美丽景象。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就更能够理解课文中“花,一路黄过去,满楼清香;叶,一路绿过去,鲜嫩滴翠”和“带着花的丝瓜,惊叹号般地垂着”等语句的描绘是多么贴切和形象,使学生仿佛置身于文中的场景中,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产生了对丝瓜的喜爱情感。
3.捕捉教学时机,练笔训练,加强学生美育学习
语文的写作训练利用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也是加强学生美育学习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教学中,教研要善于捕捉教学中的练笔时机,既是对学生理解课文的检测又是对学生情感表达的丰富。其次可以激发学生的审美想象,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
比如,在讲授《山沟的孩子》一课中,在学生整体学习了课文,了解山沟的孩子具有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后,可让学生进行诗歌创作的练笔。如当我还在柔软的床上梦着昨天的动画片时,山沟的孩子们____,当我吃着香喷喷的包子,喝着热腾腾的粥时,山沟的孩子们___,当我___,山沟的孩子们____。但是,我相信,总有一天,你们也会____,也会____。通过对比的方式进行诗歌的创作,更加深了学生对山沟孩子精神之美的认识。
4.拓展课外阅读,使学生接受美的熏陶
语文的审美教育如果仅依靠课内有限的文章是不够的。教师要在教材基础上,结合所学篇目指导学生有计划地进行拓展性阅读,使学生在不断地广泛阅读中体验其中对美的描写,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教师可以开展“书海拾贝”(摘抄课文读物中的好词好句好段)、“好书推荐”“为人物写评价”等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提升审美能力。
总之,学生的美感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在成长过程中有意识的培养,需要每一位教师积极自觉去实施和完成。语文教师是美的发现者、创造者、传播者,在教学中就必须把教材中的美挖掘、展現在学生面前,启发学生去追求美、创造美。
1.美育为小学生德育铺垫情感基础
使用美育手段,可将不容易理解的抽象的道德理论转化为具体生动的形象,讲道德教育中陈旧的说教方式转变成对学生情感的激发,把具有一定强制特点的“他律”转变成更轻松和谐的“自律”。因此美育是学生德育的基础和前提,对于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非常有利的。
2.美育推动小学生思维能力发展
小学时期,学生的各项能力都处在启蒙阶段。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对美的追求中享受美;另一方面能够使学生在追求美的过程中不断陶冶情操,开阔眼界,获得知识。
3.美育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美育能够推动小学生主见认识并追求形体美、品质美、性格美。让学生在追求美的过程各种,放松神经、身体和心态,从中欣赏并享受美。也就是说,美育能够让小学生的身体以及精神更加协调,促进身心的健康发展。
二、小学语文美育的现状
1.重德智,轻美育
我们的教育方针明确要求要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然而,在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小学语文教学在很多时候都忽视了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不少教师只关注学生的成绩,忽略了育人的根本职责,把美育当做可有可无的东西。本应轻松开放、内容丰富的语文课堂被生硬的朗读以及枯燥的生字抄写所替代,本应文采飞扬的写作课变身为优秀作文的模仿课。
2.美育方式不够丰富
经调查,大部分学生觉得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语言表达过于生硬、随意。甚至在授课过程中节奏比较乱、缺少语文语言的美。语文课堂中,教师的语言、动作甚至眼神都要经过课前细致的琢磨才能呈现在课堂上,既要符合所讲授课文的情境需要,又要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讲授古诗词中,可以多引用与主题相关的其他课外诗句,营造一种充满诗词味道的课堂氛围;但是不少老师由于种种原因,只是单纯通过随意的语言讲述,让学生体验和感受教学内容。如此,学生的学习兴趣就无法得到有效激发,更不用说在教学中实施审美教育了。
3.忽视学生审美个体的差异
随着教育理念的深化和普及,不少教师已经改变“一言堂”式的教学风格,但是课堂中扔不能够让学生唱主角,教师唱配角。课堂上始终有一只无形的手牵着学生走,学生心灵的火花、独特的感受、天马行空的想象都被教师忽视了。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美育渗透的策略分析
1.发挥教材的积极作用,丰富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师在语文课堂上进行美育时,要结合教材内容,挖掘美育因素开展语文课程的教学。在语文教材的内容中,蕴含着丰富的美感。
有些课文中,作者使用优美的文字形成了独特的意境美,这便是其独特的美育优势。故此,教学在课堂中要善于捕捉到此类具有美育价值的文章,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并掌握相关知识。教师可以从词句出发,通过学习优美的词句,使学生能够从细节入手,对词句进行品读赏析,从而理解文章的含义,感受其美。
还有些课文中,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创作出的华美篇章,使读者在阅读中进入了一个美的世界。教师应在充分研究教材的基础上,通过课前导入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积极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用优美的语言引起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能够感知文章的真实情景,体会文章的美,提高审美能力。例如,在《威尼斯的小艇》一课教学中,课前,教师先在黑板上画一个简单的小艇的形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等到上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借此引导学生:“你们坐过小船吗?那,小艇呢?想不想一起坐着小艇去水城威尼斯游览一番?”这样,学生就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会更积极主动地学习。
2.使用多媒体技术,使学生直观感受美
在研读教材中,教师们定会发现,有些语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生活离得较远,通过一般讲述、想象的教学方法无法让学生理解透彻。在这样的情况下,借助多媒体工具的辅助,可以将抽象的东西直观地展现给学生,把困难的问题变得简单,容易理解。
比如,在教学《迎接绿色》一课时,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向学生展示丝瓜的藤沿着挂架一路爬到了楼和楼的电线上的美丽景象。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就更能够理解课文中“花,一路黄过去,满楼清香;叶,一路绿过去,鲜嫩滴翠”和“带着花的丝瓜,惊叹号般地垂着”等语句的描绘是多么贴切和形象,使学生仿佛置身于文中的场景中,既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又产生了对丝瓜的喜爱情感。
3.捕捉教学时机,练笔训练,加强学生美育学习
语文的写作训练利用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也是加强学生美育学习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教学中,教研要善于捕捉教学中的练笔时机,既是对学生理解课文的检测又是对学生情感表达的丰富。其次可以激发学生的审美想象,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
比如,在讲授《山沟的孩子》一课中,在学生整体学习了课文,了解山沟的孩子具有不怕困难,刻苦学习的精神后,可让学生进行诗歌创作的练笔。如当我还在柔软的床上梦着昨天的动画片时,山沟的孩子们____,当我吃着香喷喷的包子,喝着热腾腾的粥时,山沟的孩子们___,当我___,山沟的孩子们____。但是,我相信,总有一天,你们也会____,也会____。通过对比的方式进行诗歌的创作,更加深了学生对山沟孩子精神之美的认识。
4.拓展课外阅读,使学生接受美的熏陶
语文的审美教育如果仅依靠课内有限的文章是不够的。教师要在教材基础上,结合所学篇目指导学生有计划地进行拓展性阅读,使学生在不断地广泛阅读中体验其中对美的描写,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教师可以开展“书海拾贝”(摘抄课文读物中的好词好句好段)、“好书推荐”“为人物写评价”等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提升审美能力。
总之,学生的美感不是与生俱来的,它需要在成长过程中有意识的培养,需要每一位教师积极自觉去实施和完成。语文教师是美的发现者、创造者、传播者,在教学中就必须把教材中的美挖掘、展現在学生面前,启发学生去追求美、创造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