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个主张趣味主义的人,更主张学习之趣味。我以为:凡人必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若哭丧着脸捱过几十年,那么,生命便成沙漠,要来何用?我觉得天下万事萬物都有趣味,我只嫌二十四点钟不能扩充到四十八点,不毂(够)我享用。我一年到头不肯歇息,问我忙什么?忙的是我的趣味。我以为这便是人生最合理的生活,我常常想运动别人也学我这样生活。
凡属趣味,我一概都承认他是好的。但怎么样才算“趣味”,不能不下一点注脚。我说:“凡一件事做下去不会生出和趣味相反的结果的,这件事便可以为趣味的主体。”赌钱趣味吗?输了怎么样?吃酒趣味吗?病了怎么样?做官趣味吗?没有官做的时候怎么样?诸如此类,虽然在短时间内像有趣味,结果会闹到俗语说的“没趣一齐来”,所以我们不能承认他是趣味。凡趣味的性质,总要以趣味始以趣味终。
学问的趣味,是怎么一回事呢?这句话我不能回答。凡趣味总要自己领略,自己未曾领略得到时,旁人没有法子告诉你。诸君要尝学问的趣味吗?据我所经历过的有下列几条路应走:
第一,“无所为(wèi)”:趣味主义最重要的条件是“无所为而为”。凡有所为而为的事,都是以别一件事为目的而以这件事为手段;为达目的起见勉强用手段,目的达到时,手段便抛却。例如学生为毕业证书而做学问,著作家为版权而做学问,这种做法,便是以学问为手段,便是有所为。有所为虽然有时也可以为引起趣味的一种方便,但到趣味真发生时,必定要和“所为者”脱离关系。你问我“为什么做学问”?我便答道:“学问”;或者答道:“为我的趣味”。诸君切勿以为我这些话掉弄(摆弄;舞弄)虚机;人类合理的生活本来如此。
第二,不息:“鸦片烟怎样会上瘾?”“天天吃。”“上瘾”这两个字和“天天”这两个字是离不开的。凡人类的本能,只要那部分阁久了不用,他便会麻木会生锈。十年不跑路,两条腿一定会废了;每天跑一点钟,跑上几个月,一天不得跑时,腿便发痒。建议每日除本业正当劳作之外,最少总要腾出一点钟,研究你所嗜好的学问。
第三,深入的研究:趣味总是慢慢的来,越引越多;像到吃甘蕉,越往下才越得好处。假如你虽然每天定有一点钟做学问,但不过拿来消遣消遣,不带有研究精神,趣味便引不起来。趣味总是藏在深处,你想得着,便要入去。请你就选定一门作为终身正业(指从事学者生活的人说)或作为本业劳作以外的副业。(指从事其他职业的人说)不怕范围窄,越窄越便于聚精神;不怕问题难,越难越便于鼓勇气。你只要肯一层一层的往里面追,我保你一定被他引到“欲罢不能”的地步。
第四,找朋友:趣味比方电,越磨擦越出。一个人总要有几位共事的朋友,同时还要有几位共学的朋友。共事的朋友,用来扶持我的职业;共学的朋友和共顽的朋友同一性质,都是用来磨擦我的趣味。这类朋友,能够和我同嗜好一种学问的自然最好,我便和他打彩研究。即或不然——他有他的嗜好,我有我的嗜好,只要彼此都有研究精神,我和他常常在一块或常常通信,便不知不觉把彼此趣味都磨擦出来了。得着一两位这种朋友,便算人生大幸福之一。我想只要你肯找,断不会找不出来。
(作者梁启超,选自《饮冰室合集》)
技法提炼
1.巧述观点。开篇即提出文章论点,“我是个主张趣味主义的人,更主张学习之趣味。”开门见山,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明有趣味主义的人的人生境界。这样可以使抽象概念具体化,更有利于读者理解。接下来,作者分析什么叫作“趣味”,并举出反例,让读者明白,我们平常意义上的、大众认知领域上的趣味,并不是作者所说的趣味,经过作者的分析,我们对趣味的内涵理解得更加深入一些。基于此,作者进入正题,分析学习之趣味,并分析培养学习之趣味应做的四点:①无所为;②不息;③深入研究;④找朋友。
2.思路流畅。文章运用总分的方式,先提出论点,然后再分析论点,分析论点时,从不同的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条理性极强,让读者便于理解和接受。流畅的思路体现了作者清晰的头脑,准确的表达体现了作者思考的深度。
3.文近旨远。作者作为一代文化名人,语言并不莫测高深,反而显得通俗易懂。在不经意间,把大道理深入浅出地表达出来,如“趣味比方电,越磨擦越出。”运用比喻论证,把趣味这种抽象概念形象化、生动化,便于读者理解。再如“‘鸦片烟怎样会上瘾?’‘天天吃。’”这种自问自答的方式,可以增强文章语言的波澜起伏,让人读之饶有兴味。从这篇文章中,我们能感受到梁启超先生驾驭语言的深厚功力。
凡属趣味,我一概都承认他是好的。但怎么样才算“趣味”,不能不下一点注脚。我说:“凡一件事做下去不会生出和趣味相反的结果的,这件事便可以为趣味的主体。”赌钱趣味吗?输了怎么样?吃酒趣味吗?病了怎么样?做官趣味吗?没有官做的时候怎么样?诸如此类,虽然在短时间内像有趣味,结果会闹到俗语说的“没趣一齐来”,所以我们不能承认他是趣味。凡趣味的性质,总要以趣味始以趣味终。
学问的趣味,是怎么一回事呢?这句话我不能回答。凡趣味总要自己领略,自己未曾领略得到时,旁人没有法子告诉你。诸君要尝学问的趣味吗?据我所经历过的有下列几条路应走:
第一,“无所为(wèi)”:趣味主义最重要的条件是“无所为而为”。凡有所为而为的事,都是以别一件事为目的而以这件事为手段;为达目的起见勉强用手段,目的达到时,手段便抛却。例如学生为毕业证书而做学问,著作家为版权而做学问,这种做法,便是以学问为手段,便是有所为。有所为虽然有时也可以为引起趣味的一种方便,但到趣味真发生时,必定要和“所为者”脱离关系。你问我“为什么做学问”?我便答道:“学问”;或者答道:“为我的趣味”。诸君切勿以为我这些话掉弄(摆弄;舞弄)虚机;人类合理的生活本来如此。
第二,不息:“鸦片烟怎样会上瘾?”“天天吃。”“上瘾”这两个字和“天天”这两个字是离不开的。凡人类的本能,只要那部分阁久了不用,他便会麻木会生锈。十年不跑路,两条腿一定会废了;每天跑一点钟,跑上几个月,一天不得跑时,腿便发痒。建议每日除本业正当劳作之外,最少总要腾出一点钟,研究你所嗜好的学问。
第三,深入的研究:趣味总是慢慢的来,越引越多;像到吃甘蕉,越往下才越得好处。假如你虽然每天定有一点钟做学问,但不过拿来消遣消遣,不带有研究精神,趣味便引不起来。趣味总是藏在深处,你想得着,便要入去。请你就选定一门作为终身正业(指从事学者生活的人说)或作为本业劳作以外的副业。(指从事其他职业的人说)不怕范围窄,越窄越便于聚精神;不怕问题难,越难越便于鼓勇气。你只要肯一层一层的往里面追,我保你一定被他引到“欲罢不能”的地步。
第四,找朋友:趣味比方电,越磨擦越出。一个人总要有几位共事的朋友,同时还要有几位共学的朋友。共事的朋友,用来扶持我的职业;共学的朋友和共顽的朋友同一性质,都是用来磨擦我的趣味。这类朋友,能够和我同嗜好一种学问的自然最好,我便和他打彩研究。即或不然——他有他的嗜好,我有我的嗜好,只要彼此都有研究精神,我和他常常在一块或常常通信,便不知不觉把彼此趣味都磨擦出来了。得着一两位这种朋友,便算人生大幸福之一。我想只要你肯找,断不会找不出来。
(作者梁启超,选自《饮冰室合集》)
技法提炼
1.巧述观点。开篇即提出文章论点,“我是个主张趣味主义的人,更主张学习之趣味。”开门见山,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明有趣味主义的人的人生境界。这样可以使抽象概念具体化,更有利于读者理解。接下来,作者分析什么叫作“趣味”,并举出反例,让读者明白,我们平常意义上的、大众认知领域上的趣味,并不是作者所说的趣味,经过作者的分析,我们对趣味的内涵理解得更加深入一些。基于此,作者进入正题,分析学习之趣味,并分析培养学习之趣味应做的四点:①无所为;②不息;③深入研究;④找朋友。
2.思路流畅。文章运用总分的方式,先提出论点,然后再分析论点,分析论点时,从不同的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条理性极强,让读者便于理解和接受。流畅的思路体现了作者清晰的头脑,准确的表达体现了作者思考的深度。
3.文近旨远。作者作为一代文化名人,语言并不莫测高深,反而显得通俗易懂。在不经意间,把大道理深入浅出地表达出来,如“趣味比方电,越磨擦越出。”运用比喻论证,把趣味这种抽象概念形象化、生动化,便于读者理解。再如“‘鸦片烟怎样会上瘾?’‘天天吃。’”这种自问自答的方式,可以增强文章语言的波澜起伏,让人读之饶有兴味。从这篇文章中,我们能感受到梁启超先生驾驭语言的深厚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