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记者从辽宁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前不久,中国林业科学院专家组成的课题组,依据国家林业局颁布的评估规范和辽宁省最新的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对辽宁省2010年森林生态系统8项服务功能、13个指标、1538个单元进行了价值评估,评估的最新数据显示:2010年辽宁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达3723亿元,比2006年增长了43.67%,相当于当年全省财政收入的两倍多。评估结論通过了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为首的专家组的充分論证,专家们一致认为,这次评估方法科学、依据充分、数据翔宴、结果准确,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为此,本刊记者专门采访了辽宁省林业厅厅长曹元。
记者:曹厅长您好。这次森林生态系统价值评估显示辽宁省生态建设成绩不菲,可喜可贺。您能介绍一下评估的重要性吗?是不是以后都要在适当的时候搞这样的评估?
曹元: 感谢《侨园》杂志多年来对辽宁林业工作、生态建设的宣传报道,也谢谢《侨园》杂志对这次辽宁省森林生态系统价值评估的关注。您说得对,这次评估结論向世人展示:“十一五”以来,辽宁省以造林绿化为主的生态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累计造林2700多万亩,相当于全省国土面积的12%;森林覆盖率达到38.2%,比五年前提高了3.07个百分点;辽宁的人工林面积和蓄积分别跃居全国第12位和第6位。森林生态系统的蓄水、保土、固碳、净化和防护功能进一步充分显现,改善生态状况、提升宜居指数、提高竞争实力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
您说的评估重要性,那是不言而喻的,我们都知道,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自然界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保持生态平衡、维护国土安全、建设绿色家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定量评估、直观认识全省森林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价值,动态反映林业生态建设的重大成就,科学地为宏观决策提供依据,显得尤为重要。为了绿色家园,为了子孙后代,森林生态系统价值评估有必要坚持搞下去。
从2006到2010年,迄今为止,我们已经进行了三次这样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综合结果显示,辽宁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各项指标均呈递增趋势,综合效益越来越好。尤其是森林涵养水源、调节水量以及固碳功能更加明显,到2010年,全省降水量较2006年增长了73.72%,森林蓄水相当于辽宁大伙房水库库容的4倍;全省森林固定二氧化碳相当于工业排放二氧化碳量的16.4%,与工业减排相比,森林固碳具有投资少、代价低、综合效益大等特点,森林固碳功能和规模非常可观。
记者:辽宁省生态建设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或就,说明中共辽宁省委、省政府对林业工作的重视和英明决策,说明辽宁省在森林生态建设上措施得力、付出巨大,效果显著。请您谈谈这方面情况。
曹元:好。四个方面都是前所未有的。一是造林绿化力度大。2006年以来,辽宁省造林绿化投入600多亿元,换来了全省1132亿元以上的森林生态效益价值增量,产出接近投入的两倍,投入产出效益非常明显。由于高投入的带动和支撑,全省密集实施了1000公里长、2公里宽的辽西北边界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1400公里长的沿海经济带绿化工程、1700万亩大规模造林绿化工程、朝阳500万亩荒山绿化工程、百校千村绿化工程等一系列规模空前、成效显著、影响深远的重大生态建设工程。五年完成造林2700多万亩,全省森林面积和覆盖率分别比五年前提高了5.5个和3.07个百分点。
二是资源保护措施硬。累计投入26亿多元,实施了全国唯一的省级自费天保工程,削减天然林采伐1544万立方米。出台了全国仅有两家的《省政府封山禁牧规定》,首次编制了《全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森林火灾数量持续下降,有害生物成灾率低于国家控制水平。近期,省政府又启动实施了全省青山工程,全面打响了青山保护的攻坚战。这些措施都极大地保护了生态建设成果,全省单位面积森林蓄积量提高了97个百分点。
三是林业科技含量多。近年来,林业科技队伍围绕中心、重点攻关,进一步加大了林木新品种、重点林业工程、森林可持续经营等项目的科技支撑,加快了提高干旱地区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的实用研究与技术推广。存朝阳、阜新等地大力推行坐水栽植、DJS造林技术,使用生根粉、保水剂等抗旱造林工程措施,大力开展地膜覆盖造林,减少水分蒸发,抗旱保成活。在盘锦等地大力推行客土造林,为新植树木打营养液,提高造林成活率。今年全省造林平均成活率接近90%,其中辽西北干旱地区达到85%以上。
四是林权改革综合效益好。2005年,辽宁省在全国率先开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已经完成明晰产权的主体改革任务,正在进一步落实配套措施,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从根本上解决了制约林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广大林农在造林上由“要我造林”变为“我要造林”,在护林上由“漠不关心”变为“主动管护”。林改后,个人造林已占到全省造林绿化的80%以上。“看好自家山、管好自家林”成为农民的自觉行动,由“粗放经营”变为“科学经营”,林业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林业发展的巨大潜能迅速得以释放。
记者:谢谢曹厅长。
记者:曹厅长您好。这次森林生态系统价值评估显示辽宁省生态建设成绩不菲,可喜可贺。您能介绍一下评估的重要性吗?是不是以后都要在适当的时候搞这样的评估?
曹元: 感谢《侨园》杂志多年来对辽宁林业工作、生态建设的宣传报道,也谢谢《侨园》杂志对这次辽宁省森林生态系统价值评估的关注。您说得对,这次评估结論向世人展示:“十一五”以来,辽宁省以造林绿化为主的生态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累计造林2700多万亩,相当于全省国土面积的12%;森林覆盖率达到38.2%,比五年前提高了3.07个百分点;辽宁的人工林面积和蓄积分别跃居全国第12位和第6位。森林生态系统的蓄水、保土、固碳、净化和防护功能进一步充分显现,改善生态状况、提升宜居指数、提高竞争实力的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
您说的评估重要性,那是不言而喻的,我们都知道,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在自然界物质交换和能量流动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保持生态平衡、维护国土安全、建设绿色家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定量评估、直观认识全省森林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价值,动态反映林业生态建设的重大成就,科学地为宏观决策提供依据,显得尤为重要。为了绿色家园,为了子孙后代,森林生态系统价值评估有必要坚持搞下去。
从2006到2010年,迄今为止,我们已经进行了三次这样的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综合结果显示,辽宁省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各项指标均呈递增趋势,综合效益越来越好。尤其是森林涵养水源、调节水量以及固碳功能更加明显,到2010年,全省降水量较2006年增长了73.72%,森林蓄水相当于辽宁大伙房水库库容的4倍;全省森林固定二氧化碳相当于工业排放二氧化碳量的16.4%,与工业减排相比,森林固碳具有投资少、代价低、综合效益大等特点,森林固碳功能和规模非常可观。
记者:辽宁省生态建设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或就,说明中共辽宁省委、省政府对林业工作的重视和英明决策,说明辽宁省在森林生态建设上措施得力、付出巨大,效果显著。请您谈谈这方面情况。
曹元:好。四个方面都是前所未有的。一是造林绿化力度大。2006年以来,辽宁省造林绿化投入600多亿元,换来了全省1132亿元以上的森林生态效益价值增量,产出接近投入的两倍,投入产出效益非常明显。由于高投入的带动和支撑,全省密集实施了1000公里长、2公里宽的辽西北边界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1400公里长的沿海经济带绿化工程、1700万亩大规模造林绿化工程、朝阳500万亩荒山绿化工程、百校千村绿化工程等一系列规模空前、成效显著、影响深远的重大生态建设工程。五年完成造林2700多万亩,全省森林面积和覆盖率分别比五年前提高了5.5个和3.07个百分点。
二是资源保护措施硬。累计投入26亿多元,实施了全国唯一的省级自费天保工程,削减天然林采伐1544万立方米。出台了全国仅有两家的《省政府封山禁牧规定》,首次编制了《全省林地保护利用规划》,森林火灾数量持续下降,有害生物成灾率低于国家控制水平。近期,省政府又启动实施了全省青山工程,全面打响了青山保护的攻坚战。这些措施都极大地保护了生态建设成果,全省单位面积森林蓄积量提高了97个百分点。
三是林业科技含量多。近年来,林业科技队伍围绕中心、重点攻关,进一步加大了林木新品种、重点林业工程、森林可持续经营等项目的科技支撑,加快了提高干旱地区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的实用研究与技术推广。存朝阳、阜新等地大力推行坐水栽植、DJS造林技术,使用生根粉、保水剂等抗旱造林工程措施,大力开展地膜覆盖造林,减少水分蒸发,抗旱保成活。在盘锦等地大力推行客土造林,为新植树木打营养液,提高造林成活率。今年全省造林平均成活率接近90%,其中辽西北干旱地区达到85%以上。
四是林权改革综合效益好。2005年,辽宁省在全国率先开启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已经完成明晰产权的主体改革任务,正在进一步落实配套措施,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从根本上解决了制约林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广大林农在造林上由“要我造林”变为“我要造林”,在护林上由“漠不关心”变为“主动管护”。林改后,个人造林已占到全省造林绿化的80%以上。“看好自家山、管好自家林”成为农民的自觉行动,由“粗放经营”变为“科学经营”,林业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林业发展的巨大潜能迅速得以释放。
记者:谢谢曹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