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与实施,中国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综合发展,不再只是把关注点放在学生的学习成绩上,也开始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学生只有拥有良好的体魄才能有足够的精力去学习,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体育教学是提升小学生身体素质和抗压能力的重要通道,但是部分教师因长期受到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普遍采用的小学体育教学模式比较枯燥、单一,整个体育课堂毫无创新性和趣味性,导致小学体育课堂效率低下。为此,文章通过创新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探讨如何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创新;提高策略
一、 引言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动力,更是教育领域获得发展的必经之道。传统的体育教学理念抑制了小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动力,更无法提升小学生的体育素养。为此,要想提高整个小学体育课堂效率,就要打破传统的“一板一眼”教学理念,实现创新性教学改革,这也是当前体育教学所要重视的研究课题。这也就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留有守旧的思想,要不断学习创新教学思维,强化学生的体育精神,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挖掘学生的体育潜能,这样才能有效构建高效性的体育课堂。同时,小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强身健体,增强抗压能力,还可以有效地促进小学生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发展,这也是践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为此,教师要不断进行创新才能有效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爱上体育锻炼,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二、 小学体育教学现状
(一)缺乏体育意识
现在大多数教师还是喜欢用书面成绩衡量学生的好与坏,没有重视小学生体能方面的发展。尤其是高年级的小学体育课往往会被主课所替代,这也导致小学生缺乏对体育教学的认知,认为体育课是无关紧要的课程,不会去认真地参与体育教学。而教师对小学生也是“散养式”的状态,最终导致小学生的体育意识淡薄,身体素质不达标,影响了小学生全面素养的培养。虽然体育运动可以促进学生的身体发育,但是由于小学生的身体尚处于发育的关键阶段,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会因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导致受伤,教师也会承担一定的责任,因此在这种背景下,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时候会尽可能选择相对安全的教学方式,因此小学生的体育活动非常有限。
(二)内容单一,观念守旧
由于部分教师在开展小学体育课程时沿用的还是传统的教学手段,导致课堂比较枯燥无味,小学生的参与性不强,甚至还有部分学生请假不参与。这主要是教师开展体育活动的内容单一,加上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思想陈旧。整堂体育课程基本就是由教师按部就班进行动作的指导和示范,然后是自由活动时间,最后由教师进行考核评价。每次的课程内容都是固定不变的,毫无创新,只是在机械化地完成教学任务。小学生长期处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无法激发他们的体育积极性,更是会导致小学生形成懒惰的心理。例如,在进行体操教学时,教师往往示范一遍然后就要求小学生跟着做动作,直到学会为止,这样机械化进行练习,根本无法真正地让小学生领会体育精神,这是极不利于他们身心发展的。
(三)教学效果不明显
一般的教学时长都是在40分钟,体育课堂教学自然也不例外。部分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都是安排固定的教学内容,比如跑步、拉伸、自由活动、结束等,这些教学内容比较古板生硬、缺乏活力,这也直接违背了新课改要求,阻碍了小学生全面协调发展。部分教师往往忽视小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情感体验以及身体素养的发展,而是直接生搬硬套地按照传统流程开展教学,从而影响了整个小学体育教学效果。由此看出,教学效果的不明显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改变和体育思维的建立会产生负面影响和作用。
(四)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
有些教师在进行小学体育教学活动时,直接忽视学生的想法和感受,甚至为了赶所谓的教学进度,不考虑学生是否能够接受这节课的内容;而实施的教学方案也没有制定符合学生的兴趣和身体素质的内容,则是直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想法进行教学。如在进行篮球教学时,教师并没有去引导学生思考篮球的玩法,而是直接示范这节课所要学习的篮球动作,导致学生对体育教学产生逆反的心态,影响了教学效率。
(五)教师专业能力薄弱
在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要构建高效的体育课堂,无疑需要教师自身专业的教学能力才能实现。但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来看,有些小学体育教师存在能力不足的现象,主要体现在开展课堂教学时,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老套,观察能力不足,专业水平不够,进行体育教学时采用的是“统一”式的教学模式,不会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出调整。这也就造成一部分体育素质弱的学生丧失了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产生了消极倦怠的情绪。
三、 创新小学体育教学方法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积累认知经验和文化知识的重要时期,也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小学生尤其喜好新鲜有趣的事物,充满着好奇心。小学体育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科目,不同于其他的学科,也不再是简单的体育活动,它蕴含了丰富的文化知识,更是培养小學生个性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如果教师理念还是停留在传统教学中,小学生自然对体育教学不感兴趣,各方面的能力也无法得到发展。因此在小学体育课程中要加强创新理念,提高小学生的体育兴趣,增强他们的身体素质,促进小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同时,小学生处于快速成长期,体育教学能够有效巩固小学生的身体基础素质,有效的创新模式又能够更有效促进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从而达到高效的教学目标,让小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意识和探究性得到充分发展,进而真正感受到体育的乐趣,实现体育教学的价值。因此在全球经济化的高速发展背景下,教育方法也要紧跟时代的节奏,有效推动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四、 创新小学体育教学方法的策略
(一)创设趣味性的教学氛围
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要不断创新,充分营造趣味性的教学氛围,这样才能激发小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众所周知,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前进动力,更是体育教学的灵魂。打破常规的教学模式,不再机械式地进行示范动作让体育课堂氛围活跃起来,变成充满活力、色彩、生动的趣味性课堂,有效促进体育课堂的多样化发展。教师可以运用小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游戏进行教学,如现在比较流行的游戏“撕名牌”,可以将其渗透到小学体育教学内容中,为学生营造出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还可以在开展田径接力赛时,进行小组竞赛,接力的物品可以是小学生感兴趣的物品,如一些可爱的娃娃、卡片之类。这样可以有效增加体育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参与体育的兴趣。 (二)引导小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教学活动
在实施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是整个体育活动的主体,教师不能替代学生去完成活动。但是,有些体育教师还在按照常规模式进行教学,反而使教师成为整个活动的主人,在这样的模式下学生只会更加厌烦体育活动。尤其是小学生的身心各方面都不成熟,容易被外界干扰。如果教师不做出改变,学生根本无法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极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发展。教师不仅仅要锻炼学生的体能,更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使他们真正在运动中体会快乐,从而树立终身运动的精神。例如,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在进行“走跑交替”的体育活动时,主要是培养他们跑的能力,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才能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参与性。又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小组竞赛“叫数抱团”的游戏,运用多媒体方式播放具有活力动感的音乐进行辅助,音乐一响起学生进行跑的动作,一停下来就要行走,跑走交替,最后教师再喊数字,喊2就是两个人抱在一起,没有抱到的就出局。通过“叫数抱团”的游戏可以有效激发小学生的体育兴趣,让他们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身体素质,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
(三)丰富小学体育教学内容
教师要想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进行创新首先离不开教学内容的丰富与创新性,尤其当面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时,要能够吸引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培养他们健康的身体和坚强勇敢的品质。为此,教师要在小学体育活动中不断注入新鲜活力,丰富教学内容,融入新元素。比如,可以根据学校的设备器材以及小学生的身体特征加入花样跳绳、打羽毛球等活动,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挖掘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同时还要结合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习惯,进行自主创新体育教学,培养他们在生活中的体育意识。
(四)优化小学体育教学手段
小学阶段处于学生身心发育的关键阶段,在这个时期,学生的认知意识较弱,因此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引导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及学习意识的培养都会产生非常关键的影响。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来为小学生制订合适的教学方案,通过各种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来提升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过程中的乐趣,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体育活动。教师优化教学手段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种,比如,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学习的方式来吸收其他优秀教师的教学策略,也可以通过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讨论的方式来优化自己的教学策略。
(五)增强教师和学生对体育的认知
教师和学生对体育的认知直接影响了其上课的状态,教师如果能够认识到体育活动对学生个人成长的积极意义,意识到培养体育活动习惯对增强学生综合素质的价值,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会积极主动通过各种方式来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而学生对体育重要性的认知也会直接影响其对待体育活动的态度和对体育活动的热爱。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给学生一些运动的技巧,更要培育学生对体育活动的重视,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进行体育活动给自己带来的益处,进而在体育课堂上认真进行体育活动,奠定热爱体育的基础。对体育的热爱将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肩负着提高学生及自我对体育活动认知的重任。
(六)加强小学体育教师师资力量
只有教师专业能力达标才能有效地向学生传授更好的知识,使课堂教学得以顺利进行。这就需要教师不仅有扎实的教学基础,还要具有创新意识,不断钻研自己的教学技能,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为此,学校更是要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培训教研,教师自身也要认识到体育课程与其他基础文化课程之间的差异性。尤其是不要采用集体备课的形式,这主要是由于运动场地以及体育器材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平衡使用器材以及场地,让整节体育课程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小学体育教师更是要重视课堂语言的运用,合理运用“叉”“夹”“提”“蹬”“转”“推”等专业術语,声音与语气要具有感染力,对促进课堂教学有着重要的推进作用。
五、 结语
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对于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有关键作用,也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奠定坚实基础。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来制订教学方案,不能脱离学生的认知特点。同时针对小学生的体育教学,教学过程中也要注重趣味性和引导性相结合,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陆芬芬.创新小学体育教学方法 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J].新课程,2019(1).
[2]陈诚.浅析小学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与疏导[J].当代体育科技,2019(18).
[3]杨海艳.创新小学体育教学方法在提升体育课堂教学效率中的作用[J].中华少年,2019(13).
[4]吴紫越.基于创新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J].长江丛刊,2018(30).
作者简介:
黄惠敏,福建省莆田市,莆田市荔城区新度中心小学。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创新;提高策略
一、 引言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动力,更是教育领域获得发展的必经之道。传统的体育教学理念抑制了小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动力,更无法提升小学生的体育素养。为此,要想提高整个小学体育课堂效率,就要打破传统的“一板一眼”教学理念,实现创新性教学改革,这也是当前体育教学所要重视的研究课题。这也就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能留有守旧的思想,要不断学习创新教学思维,强化学生的体育精神,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挖掘学生的体育潜能,这样才能有效构建高效性的体育课堂。同时,小学生在进行体育锻炼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强身健体,增强抗压能力,还可以有效地促进小学生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发展,这也是践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为此,教师要不断进行创新才能有效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质量,让学生爱上体育锻炼,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二、 小学体育教学现状
(一)缺乏体育意识
现在大多数教师还是喜欢用书面成绩衡量学生的好与坏,没有重视小学生体能方面的发展。尤其是高年级的小学体育课往往会被主课所替代,这也导致小学生缺乏对体育教学的认知,认为体育课是无关紧要的课程,不会去认真地参与体育教学。而教师对小学生也是“散养式”的状态,最终导致小学生的体育意识淡薄,身体素质不达标,影响了小学生全面素养的培养。虽然体育运动可以促进学生的身体发育,但是由于小学生的身体尚处于发育的关键阶段,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会因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导致受伤,教师也会承担一定的责任,因此在这种背景下,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时候会尽可能选择相对安全的教学方式,因此小学生的体育活动非常有限。
(二)内容单一,观念守旧
由于部分教师在开展小学体育课程时沿用的还是传统的教学手段,导致课堂比较枯燥无味,小学生的参与性不强,甚至还有部分学生请假不参与。这主要是教师开展体育活动的内容单一,加上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思想陈旧。整堂体育课程基本就是由教师按部就班进行动作的指导和示范,然后是自由活动时间,最后由教师进行考核评价。每次的课程内容都是固定不变的,毫无创新,只是在机械化地完成教学任务。小学生长期处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中无法激发他们的体育积极性,更是会导致小学生形成懒惰的心理。例如,在进行体操教学时,教师往往示范一遍然后就要求小学生跟着做动作,直到学会为止,这样机械化进行练习,根本无法真正地让小学生领会体育精神,这是极不利于他们身心发展的。
(三)教学效果不明显
一般的教学时长都是在40分钟,体育课堂教学自然也不例外。部分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都是安排固定的教学内容,比如跑步、拉伸、自由活动、结束等,这些教学内容比较古板生硬、缺乏活力,这也直接违背了新课改要求,阻碍了小学生全面协调发展。部分教师往往忽视小学生在体育教学中的情感体验以及身体素养的发展,而是直接生搬硬套地按照传统流程开展教学,从而影响了整个小学体育教学效果。由此看出,教学效果的不明显对学生身体素质的改变和体育思维的建立会产生负面影响和作用。
(四)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
有些教师在进行小学体育教学活动时,直接忽视学生的想法和感受,甚至为了赶所谓的教学进度,不考虑学生是否能够接受这节课的内容;而实施的教学方案也没有制定符合学生的兴趣和身体素质的内容,则是直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想法进行教学。如在进行篮球教学时,教师并没有去引导学生思考篮球的玩法,而是直接示范这节课所要学习的篮球动作,导致学生对体育教学产生逆反的心态,影响了教学效率。
(五)教师专业能力薄弱
在小学体育教学活动中,要构建高效的体育课堂,无疑需要教师自身专业的教学能力才能实现。但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来看,有些小学体育教师存在能力不足的现象,主要体现在开展课堂教学时,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老套,观察能力不足,专业水平不够,进行体育教学时采用的是“统一”式的教学模式,不会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做出调整。这也就造成一部分体育素质弱的学生丧失了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产生了消极倦怠的情绪。
三、 创新小学体育教学方法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积累认知经验和文化知识的重要时期,也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小学生尤其喜好新鲜有趣的事物,充满着好奇心。小学体育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科目,不同于其他的学科,也不再是简单的体育活动,它蕴含了丰富的文化知识,更是培养小學生个性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如果教师理念还是停留在传统教学中,小学生自然对体育教学不感兴趣,各方面的能力也无法得到发展。因此在小学体育课程中要加强创新理念,提高小学生的体育兴趣,增强他们的身体素质,促进小学生的综合素养发展。同时,小学生处于快速成长期,体育教学能够有效巩固小学生的身体基础素质,有效的创新模式又能够更有效促进小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从而达到高效的教学目标,让小学生的自主性、合作意识和探究性得到充分发展,进而真正感受到体育的乐趣,实现体育教学的价值。因此在全球经济化的高速发展背景下,教育方法也要紧跟时代的节奏,有效推动体育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四、 创新小学体育教学方法的策略
(一)创设趣味性的教学氛围
教师在进行体育教学时要不断创新,充分营造趣味性的教学氛围,这样才能激发小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众所周知,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前进动力,更是体育教学的灵魂。打破常规的教学模式,不再机械式地进行示范动作让体育课堂氛围活跃起来,变成充满活力、色彩、生动的趣味性课堂,有效促进体育课堂的多样化发展。教师可以运用小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游戏进行教学,如现在比较流行的游戏“撕名牌”,可以将其渗透到小学体育教学内容中,为学生营造出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还可以在开展田径接力赛时,进行小组竞赛,接力的物品可以是小学生感兴趣的物品,如一些可爱的娃娃、卡片之类。这样可以有效增加体育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参与体育的兴趣。 (二)引导小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教学活动
在实施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是整个体育活动的主体,教师不能替代学生去完成活动。但是,有些体育教师还在按照常规模式进行教学,反而使教师成为整个活动的主人,在这样的模式下学生只会更加厌烦体育活动。尤其是小学生的身心各方面都不成熟,容易被外界干扰。如果教师不做出改变,学生根本无法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活动,极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发展。教师不仅仅要锻炼学生的体能,更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使他们真正在运动中体会快乐,从而树立终身运动的精神。例如,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在进行“走跑交替”的体育活动时,主要是培养他们跑的能力,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才能有效激发小学生的参与性。又比如教师可以通过小组竞赛“叫数抱团”的游戏,运用多媒体方式播放具有活力动感的音乐进行辅助,音乐一响起学生进行跑的动作,一停下来就要行走,跑走交替,最后教师再喊数字,喊2就是两个人抱在一起,没有抱到的就出局。通过“叫数抱团”的游戏可以有效激发小学生的体育兴趣,让他们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身体素质,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
(三)丰富小学体育教学内容
教师要想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进行创新首先离不开教学内容的丰富与创新性,尤其当面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时,要能够吸引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培养他们健康的身体和坚强勇敢的品质。为此,教师要在小学体育活动中不断注入新鲜活力,丰富教学内容,融入新元素。比如,可以根据学校的设备器材以及小学生的身体特征加入花样跳绳、打羽毛球等活动,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挖掘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同时还要结合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习惯,进行自主创新体育教学,培养他们在生活中的体育意识。
(四)优化小学体育教学手段
小学阶段处于学生身心发育的关键阶段,在这个时期,学生的认知意识较弱,因此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引导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及学习意识的培养都会产生非常关键的影响。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来为小学生制订合适的教学方案,通过各种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来提升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过程中的乐趣,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体育活动。教师优化教学手段的方式可以有很多种,比如,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学习的方式来吸收其他优秀教师的教学策略,也可以通过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讨论的方式来优化自己的教学策略。
(五)增强教师和学生对体育的认知
教师和学生对体育的认知直接影响了其上课的状态,教师如果能够认识到体育活动对学生个人成长的积极意义,意识到培养体育活动习惯对增强学生综合素质的价值,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会积极主动通过各种方式来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而学生对体育重要性的认知也会直接影响其对待体育活动的态度和对体育活动的热爱。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教给学生一些运动的技巧,更要培育学生对体育活动的重视,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进行体育活动给自己带来的益处,进而在体育课堂上认真进行体育活动,奠定热爱体育的基础。对体育的热爱将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肩负着提高学生及自我对体育活动认知的重任。
(六)加强小学体育教师师资力量
只有教师专业能力达标才能有效地向学生传授更好的知识,使课堂教学得以顺利进行。这就需要教师不仅有扎实的教学基础,还要具有创新意识,不断钻研自己的教学技能,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为此,学校更是要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培训教研,教师自身也要认识到体育课程与其他基础文化课程之间的差异性。尤其是不要采用集体备课的形式,这主要是由于运动场地以及体育器材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考虑平衡使用器材以及场地,让整节体育课程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小学体育教师更是要重视课堂语言的运用,合理运用“叉”“夹”“提”“蹬”“转”“推”等专业術语,声音与语气要具有感染力,对促进课堂教学有着重要的推进作用。
五、 结语
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对于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有关键作用,也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奠定坚实基础。教师在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来制订教学方案,不能脱离学生的认知特点。同时针对小学生的体育教学,教学过程中也要注重趣味性和引导性相结合,不断创新自己的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陆芬芬.创新小学体育教学方法 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J].新课程,2019(1).
[2]陈诚.浅析小学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与疏导[J].当代体育科技,2019(18).
[3]杨海艳.创新小学体育教学方法在提升体育课堂教学效率中的作用[J].中华少年,2019(13).
[4]吴紫越.基于创新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J].长江丛刊,2018(30).
作者简介:
黄惠敏,福建省莆田市,莆田市荔城区新度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