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两者对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实现两者的相结合,已成为高校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基本理念。实现两者结合的方法有: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持作用;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学生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1(c)-0158-01
1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必要性可能性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在服务对象、面对的问题、追求的目标等方面,具有共通性,这些共通性,说明两者之间的相结合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1)面对共同的服务对象。不管是思想政治教育也好,心理健康教育也好,它们的服务对象都是当代大学生,都是直接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的。
(2)面临相互交错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要严格区分哪些是思想问题,哪些是心理问题,是十分困难的。学生常常因为心理不适而走进辅导员办公室,也常常因为思想不通而去求助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学生的思想认识发生偏差,可能诱发心理问题或使已有的心理问题加剧;学生的心理问题则可能导致其思想和行为的错位。
(3)追求一致的目标。思想政治教育肩负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使命。要使大学生能承担起时代使命,起码的要求是身体健康、人格健全。这势必要求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
2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方法
2.1 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持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对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强有力的支持作用。
(1)对于不明了心理健康教育与治疗重要意义的学生及其家长,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劝导作用,这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展开。对各种变态行为的心理治疗,干预越早,效果就越好。各种变态行为都有早期症状。及时发现并注意这些早期症状,是十分重要的。
(2)思想政治教育对心理健康教育和治疗过程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有利于增进和巩固疗效。对于任何心理疾病的心理治疗,不论是以人为中心疗法还是认知-行为疗法等,都需要环境特别是家庭成员或其他具有亲密关系的人理解和支持。大学生远离家庭,当他(她)出现某种心理不适或“神经症”时,应当说,是离不开院系专职学工干部、所生活的班级、宿舍某些同学的积极支持的。支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是在一定范围内做好保密工作。知情的范围如果无限扩大,就会对这个同学的学习生活产生不利影响,增加他(她)的适应压力,加重心理负担。第二是在已知情并获得当事人信任的情况下,学生工作干部可以与心理健康教育师紧密配合,耐心倾听他(她)的述说,与之建立“共感”,设身处地为他(她)排解,从生活上给予关心照顾,学习上给予方便帮助。第三是排忧解难,力所能及地、不露痕迹、巧妙地为其消除心理疾病的诱因(特别针对病情严重者)。比如学生的心理症状是家庭困难和经济压力造成的,则相应给予他经济上支援,给予他勤工助学的机会,扶贫与扶志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与解决思想问题相结合,对其心理症状的消除必有益处。第四是进行危机干预。学生的心理症状达到临界点,便有爆发的可能,特别如抑郁症引起自杀。学生自杀之前都会释放某种信号。如果学生工作干部、班上同学足够细心和敏感,是能及时捕捉到这些信号的。此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如日夜监护、心理疏导等,是完全可以避免严重后果的。这个危机干预,应由思想政治教育部门和心理健康教育部门共同承担。
(3)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发展,可以防范、减少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个体形成适应社会的人格并掌握社会认可的行为方式的过程就是个体的社会化。一个健康人格的形成,可以简单归结为先天生物因素与后天的社会因素的综合作用。在后天的社会因素中,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又是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大学生正处于社会化的青春期青春后期关键阶段,其内在心灵秩序依据于自己信奉的思想观点,影响其个性的因素主要是同伴群体及同龄的异性。因此,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的社会化能起到关键的价值规范作用。
2.2 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重视和学习借鉴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有力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1)心理学知识的引入,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过去相比,现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注重对学习过程的指导如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策略、记忆方法的点拨以及考试焦虑的调适等;更加注重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如培养学生正确评价他人,培养学生尊重、信任和关心他人,从而有效地与他人进行情感交流、与同学和谐相处的能力;更加重视学生个性心理的发展,让学生能正确评价自我,保持合适的抱负水平,坚毅自信、积极乐观的良好心态。这些内容,可以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功能。
(2)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心理健康教育过程的咨访关系,是一种帮助关系,具有非强制性,它强调来访者是自愿的,也是自主的;咨访关系中,双方是相互信任和理解的,可以进行较深层次无障碍的情感交流,可以无所顾忌地表达情绪,可以毫无保留地谈任何话题”;其次,要把学生当作“主体”,他(她)不仅仅是教育改造的对象,而是自己能思想、能选择自己的行为并对所选择的后果负责的自主的人;再次,要转换角色,进入学生的世界,体会他们的喜怒哀乐,体会他们所思所想所欲,从而升华人对事物的认识,这对于开展课外文化活动,都是很好的借鉴。
(3)心理学测量方法的引入,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利用心理学的各种量表,我们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性格与气质,智商与情商等重要因素,从而于因材施教,因势利导;通过心理测验法、心理诊断法等,能很好地甄别出思想问题还是心理问题,并以此判断其严重程度,这样便于针对不同情况分别采取相应措施,对症下药,减少工作的盲目性,提高工作效率。
2.3 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工作机制
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两个部门之间要资源共享,互通情报。要建立信息交流机制。思想政治教育部门要及时向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老师通报学校在学生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评奖评优等方面的工作细节等,以便于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老师面对学生因为评奖、评优、入党、处分等引起的问题时不至于与学校有关政策要求做出不一致的解释。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也要及时向学生工作部门通报有关数据以及一些带规律性、周期性的问题,以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既有明确分工,又有相互交叉的工作内容和方法。两者相结合,相得益彰,起到“总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系统功能强化作用,从而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向前发展。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学生教育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1(c)-0158-01
1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必要性可能性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在服务对象、面对的问题、追求的目标等方面,具有共通性,这些共通性,说明两者之间的相结合既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1)面对共同的服务对象。不管是思想政治教育也好,心理健康教育也好,它们的服务对象都是当代大学生,都是直接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的。
(2)面临相互交错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要严格区分哪些是思想问题,哪些是心理问题,是十分困难的。学生常常因为心理不适而走进辅导员办公室,也常常因为思想不通而去求助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学生的思想认识发生偏差,可能诱发心理问题或使已有的心理问题加剧;学生的心理问题则可能导致其思想和行为的错位。
(3)追求一致的目标。思想政治教育肩负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要使命。要使大学生能承担起时代使命,起码的要求是身体健康、人格健全。这势必要求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同时,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服务。
2 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方法
2.1 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持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对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强有力的支持作用。
(1)对于不明了心理健康教育与治疗重要意义的学生及其家长,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劝导作用,这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展开。对各种变态行为的心理治疗,干预越早,效果就越好。各种变态行为都有早期症状。及时发现并注意这些早期症状,是十分重要的。
(2)思想政治教育对心理健康教育和治疗过程具有重要的支持作用,有利于增进和巩固疗效。对于任何心理疾病的心理治疗,不论是以人为中心疗法还是认知-行为疗法等,都需要环境特别是家庭成员或其他具有亲密关系的人理解和支持。大学生远离家庭,当他(她)出现某种心理不适或“神经症”时,应当说,是离不开院系专职学工干部、所生活的班级、宿舍某些同学的积极支持的。支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是在一定范围内做好保密工作。知情的范围如果无限扩大,就会对这个同学的学习生活产生不利影响,增加他(她)的适应压力,加重心理负担。第二是在已知情并获得当事人信任的情况下,学生工作干部可以与心理健康教育师紧密配合,耐心倾听他(她)的述说,与之建立“共感”,设身处地为他(她)排解,从生活上给予关心照顾,学习上给予方便帮助。第三是排忧解难,力所能及地、不露痕迹、巧妙地为其消除心理疾病的诱因(特别针对病情严重者)。比如学生的心理症状是家庭困难和经济压力造成的,则相应给予他经济上支援,给予他勤工助学的机会,扶贫与扶志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与解决思想问题相结合,对其心理症状的消除必有益处。第四是进行危机干预。学生的心理症状达到临界点,便有爆发的可能,特别如抑郁症引起自杀。学生自杀之前都会释放某种信号。如果学生工作干部、班上同学足够细心和敏感,是能及时捕捉到这些信号的。此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如日夜监护、心理疏导等,是完全可以避免严重后果的。这个危机干预,应由思想政治教育部门和心理健康教育部门共同承担。
(3)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发展,可以防范、减少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个体形成适应社会的人格并掌握社会认可的行为方式的过程就是个体的社会化。一个健康人格的形成,可以简单归结为先天生物因素与后天的社会因素的综合作用。在后天的社会因素中,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又是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大学生正处于社会化的青春期青春后期关键阶段,其内在心灵秩序依据于自己信奉的思想观点,影响其个性的因素主要是同伴群体及同龄的异性。因此,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的社会化能起到关键的价值规范作用。
2.2 强化心理健康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重视和学习借鉴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有力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1)心理学知识的引入,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过去相比,现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注重对学习过程的指导如学习动机的激发、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策略、记忆方法的点拨以及考试焦虑的调适等;更加注重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如培养学生正确评价他人,培养学生尊重、信任和关心他人,从而有效地与他人进行情感交流、与同学和谐相处的能力;更加重视学生个性心理的发展,让学生能正确评价自我,保持合适的抱负水平,坚毅自信、积极乐观的良好心态。这些内容,可以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功能。
(2)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心理健康教育过程的咨访关系,是一种帮助关系,具有非强制性,它强调来访者是自愿的,也是自主的;咨访关系中,双方是相互信任和理解的,可以进行较深层次无障碍的情感交流,可以无所顾忌地表达情绪,可以毫无保留地谈任何话题”;其次,要把学生当作“主体”,他(她)不仅仅是教育改造的对象,而是自己能思想、能选择自己的行为并对所选择的后果负责的自主的人;再次,要转换角色,进入学生的世界,体会他们的喜怒哀乐,体会他们所思所想所欲,从而升华人对事物的认识,这对于开展课外文化活动,都是很好的借鉴。
(3)心理学测量方法的引入,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利用心理学的各种量表,我们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性格与气质,智商与情商等重要因素,从而于因材施教,因势利导;通过心理测验法、心理诊断法等,能很好地甄别出思想问题还是心理问题,并以此判断其严重程度,这样便于针对不同情况分别采取相应措施,对症下药,减少工作的盲目性,提高工作效率。
2.3 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工作机制
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两个部门之间要资源共享,互通情报。要建立信息交流机制。思想政治教育部门要及时向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老师通报学校在学生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评奖评优等方面的工作细节等,以便于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老师面对学生因为评奖、评优、入党、处分等引起的问题时不至于与学校有关政策要求做出不一致的解释。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也要及时向学生工作部门通报有关数据以及一些带规律性、周期性的问题,以引起相关人员的重视。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之间既有明确分工,又有相互交叉的工作内容和方法。两者相结合,相得益彰,起到“总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系统功能强化作用,从而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向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