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大学一年级对每一位大学生来说,既是成长道路上的新起点,又是人生道路上的重大转折点。对于缺乏心理准备的大学新生来说,在这个心理转型与重塑的过程中,常常出现各种各样的矛盾和问题。如果这些矛盾和问题得不到及时地疏导解决,可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适应困难,产生消极影响。文章拟对大学新生学习适应性问题及其教育辅导对策作分析探讨,为大学新生增强学习适应性能力、提高学业成绩提供帮助。
[关键词]旅游高专 大学新生 入学适应
[作者简介]程莉薇(1956- ),女,黑龙江翠峦人,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社科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广西 桂林 541004)
[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9-0089-02
一、大学新生面临的问题
(一)大学新生角色改变与自我评价的问题
大学新生原来在高中阶段,一般都是佼佼者,是家长、老师们的“掌上明珠”,家庭、学校、教师对他们的学习十分关注,有着一种心理优越感。但进入大学校园以后,新生会发现周围有许多同学都有闪光点,因此会产生自卑感,这也就是所谓的“相对平庸化”带来的不良影响。每一个进入大学的新生都背负着很多来自家长、老师、朋友及自身的期望,这种期望越高,在“相对平庸化”的现实中的反差就越大,适应起来就越困难。自己在同学中并没有优势可言,新的竞争使许多人失去了过去作为“尖子”的位置与优越感。过去的自我、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将对大学生的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产生巨大的影响,阻碍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在自我评价方面,大多数新生都能根据社会、学校和集体对自己的要求来评价自己,在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的同时,也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在看到自己的过去的同时,也能把握自己的现在和未来,作出合理的自我评价。但有少数新生不能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易走极端。当取得成绩时,得意洋洋;当自己失败时,又觉得比谁都差,情绪极不稳定。对他人的评价也存在着只看到别人的缺点和短处,对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却视而不见或不愿看见的情况。这种对自我的不合理评价、对他人的片面评价,往往会使大学生失去奋斗的动力,得过且过,对前途失去信心。
(二)学习的不适应带来的问题
1.学习目标上的不适应。在高中,学生的学习内容、目标非常明确:就是在高考中取得高分,顺利地通过“独木桥”。教师上课的针对性极强,对那些有可能在高考中出现的内容,都尽可能地教给学生。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要求背的记的,学生必须熟背牢记;教师指定的习题集,学生必须认真地完成。在课堂上,学生并不是真正的主体,而是被动的“接收装置”。进入大学后,学习不再是唯一的目标,学习目标的多元化,使得新生无所适从。特别是教育部对各学科教学课时数进行调整之后,课时数明显减少,学生自学时间大大增加。这对新生来说确实难以适应。
2.学习方法上的不适应。中学学习的内容、范围、要求主要是由教师来安排的。因此,学生在上课时只要听懂教师的讲解,课后顺利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即可。而大学教师的讲授内容比较抽象和概括,且不同的教师往往有不同的风格。教材的内容只是教师讲课的部分内容或参考内容,这对一年级的大学新生来说一时难以适应。一些在高考中取得高分的学生,在大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中,竟出现多门课程不及格的现象。另外,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大量课余时间,对新生来说,也并非易事。很多学生居然没有养成自习、预习和复习的习惯。
(三)人际交往的问题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从宿舍开始。大学新生都是第一次真正离开父母、亲友、家乡,来到大学求学。新生大部分都来自全国各地,天南地北,各有各的语言和风俗习惯,大家的卫生习惯、作息时间、睡眠环境、饮食爱好和个性差异也会给新生带来暂时的不安和焦虑。尤其是在自理能力问题上,他们在由父母包办转为独立生活时,这种依赖与独立的反差造成了对以往生活的怀念和对新生活的难以适应。
大学校园对他们来说一切都是新的:新的学校、新的集体、新的朋友、新的宿舍、新的学习生活、新的学习方法,同时还要接受新的思维方式等。大学新生经历的风浪和挫折少,环境和角色的变化使他们一时难以适从,这就打破了他们先前对大学生活所怀有的浪漫梦幻,滋生了孤独情绪、怀旧情绪和对陌生环境、新生事物的紧张情绪。这使得有的新生不愿与人交往,很少参加集体活动,经常把自己封闭在狭小的天地中;还有的新生奉行“我行我素”的处世原则,过分关注自我,导致了人际交往中的自命不凡和过于敏感挑剔。此外,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生理上已逐渐成熟,在心理上产生了对异性交往的渴望和兴趣,有些新生不知如何处理与异性的关系,有的新生对男女交往过分敏感,不能自然进行正常的异性交往。这些新生大都会出现因人际关系失调造成的焦虑不安、孤单失落、寂寞失眠、注意力分散甚至社交恐惧等症状。
二、大学新生的自我调整
(一)大学新生要正确认识、评价自我,重新进行角色定位,扬长避短,发展自己
在从中心角色向普通角色的转变中,多数同学的自我评价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新生入学后,心理要有目标准备,经常要问自己“我来大学干什么”“我在今后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样有利于角色定位,适应新环境。另外,新生在认识、评价自我时,也应对心目中的大学进行调整,使其回归到现实中,以减少理想大学与现实大学间的冲突而导致的心理落差和失衡。
(二)充分调动自我的力量,培养独立学习、生活的能力
大学新生多为独生子女,自理能力差,又远离家庭,培育独立生活的能力是适应的基础。进入学校,首先要尽快熟悉校园及周围环境,如了解教室、图书馆、商店、银行在什么地方,食堂什么时候开饭等,这样,在办理各种手续、解决各种问题的时候就会更顺利、更节省时间。其次,要多向高年级的同学请教或向自己的同乡请教,以尽快适应校园生活。最后,要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社团活动。在活动中体验集体的力量和温暖,认同新集体,参加各种学生组织,在组织中展现自己的长处,获得自信。
(三)重新确立在大学的学习、奋斗目标
许多大学新生入学后,往往会有意无意地放纵自己,导致目标、理想、方向的迷失,这是诱发心理问题的病灶。因此,新生入学熟悉环境后,应立即确立一个新的学习目标。此外,还要迅速熟悉学校中的教学及辅助设施,如教学办公地点、图书馆、复印室、录音室、书店的开放时间和使用方法等。在大学里,大学生必须通过多种渠道,获取大量的信息,并充分利用现代多种高科技教学手段来掌握、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
(四)合理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
要合理地安排课余时间,首先就要对自己在近期内的活动有一个理智的分析。看看自己近期内要达到哪些目标,自己最迫切需要的是什么,各种活动对自己发展的意义又有多大等。然后做出最好的时间安排,并且在执行计划中不断地修正和发展。另外,还要专门制订一份休闲计划,对一些较重大的节假日和休闲项目做出妥当的安排,使身心得到有效的放松和调适,同时也要留出足够的时间来进行体育锻炼。大学新生要善于利用课余时间来开展一些有益的文娱活动,尽量培养多种兴趣爱好,使自己的生活充实丰富。此外,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来阅读一些自己喜欢的书籍报刊,这样对大学新生身心的健康发展非常有利。
(五)学会与人相处,调整人际关系
新生入学,常常会由于人际关系复杂、交往受挫而引发自卑、孤僻等心理问题。相对于高中的人际关系,大学人际关系显得比较复杂。这主要是因为大学生来自祖国各地,生活习惯、家庭背景、性格、甚至语言等有一定差别。要处理好人际关系,首先要学会承认各人有各人的生活习惯和价值体系,切忌以自我为中心。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做到“三主动”:即主动与同学打招呼、主动和同学讲话、主动帮助别人。在给同学提意见的时候,必须动脑筋,讲究方法和技巧。在与同学交往时,应讲信用,学会谦让,积极关心别人。对一些不拘小节的人,要学会容忍。与同学发生不快和矛盾时,应通过换位思考来冷静处理。总之,要以一种平等的姿态与人交流沟通、相处。
三、大学应提供入学指导和教育
(一)强调学生辅导员的辅导职能
新生进入大学,最先接触和联系最密切的便是学生辅导员。辅导员的平易近人及良好的综合素质对远离家人的新生来讲,本身就能带来适应新生活的信心。要强调学生辅导员的辅导工作,就要对辅导员进行一定的培训。特别是对刚进入工作岗位年轻教师来说,在培训课程的安排上,不仅要传授简单的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与他们交流经验,对他们进行工作内容、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的指导。
(二)强调学校学生处的协调沟通职能
新生入学,首先遇到的困难就是环境的熟悉与适应,学生处应积极协同其他部门做好新生注册、缴费、入住的工作,使学生对生活环境有大致了解。此外,还应组织新生了解学校可利用的资源和学习环境,如协同图书馆安排学生参观图书馆,使学生了解如何使用图书馆、如何通过网络获取大量的信息、如何利用现代多种高科技教学手段(如计算机教学)来提高自己的能力,还要协同科技处,安排一些科学研究的讲座等。这样使学生对大学的学习手段、学习目的有一定的认识,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也比较容易确定学习目标。
(三)强调心理咨询中心的保健职能
心理咨询中心的工作不仅仅是为学生排除心理问题、矫正不良行为,更重要的功能是起预防和保健作用。在新生开学初期,心理咨询中心除了给新生建立心理档案外,更重要的是对积极健康行为进行引导。如开设新生心理健康专栏,组织有关新生入学适应讲座等。
(四)强调教师在课堂上对新生的辅导
与中学授课相比,在大学课堂上,教师有比较大的自由度,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适当调整课本授课内容,这就使得大学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有了较大的变化,也正因为这些变化,使得部分新生在上课时理不清头绪。因此,给新生上课的教师应针对新生实际情况,对自己的授课内容、授课方式及课程参考书进行必要的解释说明。在授课的过程中除了讲授专业知识之外,也可以向新生介绍自己的学习经验以及对该门课程的认识,使新生能够最快地适应大学的学习,尽早树立新的学习目标。
[参考文献]
[1]刘朝霞.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问题透析[J].教书育人,2002(20).
[2]郑日昌.大学生心理卫生[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3]夏纪林.大学新生适应问题及心理调适[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9).
[4]郭晓飞.大学新生适应障碍与适应教育[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教育),2000(6).
[5]吴卫,鲍丙刚.大学新生的心理困扰与教育对策[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
[6]周剑平.浅谈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及对策[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0(2).
[7]牛芳.大学新生适应不良与心理调适的对策探讨[J].科学·经济·社会,2002(1).
[8]杨鑫.论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4).
[9]段鑫星,赵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关键词]旅游高专 大学新生 入学适应
[作者简介]程莉薇(1956- ),女,黑龙江翠峦人,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社科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广西 桂林 541004)
[中图分类号]G4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9-0089-02
一、大学新生面临的问题
(一)大学新生角色改变与自我评价的问题
大学新生原来在高中阶段,一般都是佼佼者,是家长、老师们的“掌上明珠”,家庭、学校、教师对他们的学习十分关注,有着一种心理优越感。但进入大学校园以后,新生会发现周围有许多同学都有闪光点,因此会产生自卑感,这也就是所谓的“相对平庸化”带来的不良影响。每一个进入大学的新生都背负着很多来自家长、老师、朋友及自身的期望,这种期望越高,在“相对平庸化”的现实中的反差就越大,适应起来就越困难。自己在同学中并没有优势可言,新的竞争使许多人失去了过去作为“尖子”的位置与优越感。过去的自我、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将对大学生的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产生巨大的影响,阻碍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在自我评价方面,大多数新生都能根据社会、学校和集体对自己的要求来评价自己,在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的同时,也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在看到自己的过去的同时,也能把握自己的现在和未来,作出合理的自我评价。但有少数新生不能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易走极端。当取得成绩时,得意洋洋;当自己失败时,又觉得比谁都差,情绪极不稳定。对他人的评价也存在着只看到别人的缺点和短处,对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却视而不见或不愿看见的情况。这种对自我的不合理评价、对他人的片面评价,往往会使大学生失去奋斗的动力,得过且过,对前途失去信心。
(二)学习的不适应带来的问题
1.学习目标上的不适应。在高中,学生的学习内容、目标非常明确:就是在高考中取得高分,顺利地通过“独木桥”。教师上课的针对性极强,对那些有可能在高考中出现的内容,都尽可能地教给学生。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要求背的记的,学生必须熟背牢记;教师指定的习题集,学生必须认真地完成。在课堂上,学生并不是真正的主体,而是被动的“接收装置”。进入大学后,学习不再是唯一的目标,学习目标的多元化,使得新生无所适从。特别是教育部对各学科教学课时数进行调整之后,课时数明显减少,学生自学时间大大增加。这对新生来说确实难以适应。
2.学习方法上的不适应。中学学习的内容、范围、要求主要是由教师来安排的。因此,学生在上课时只要听懂教师的讲解,课后顺利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即可。而大学教师的讲授内容比较抽象和概括,且不同的教师往往有不同的风格。教材的内容只是教师讲课的部分内容或参考内容,这对一年级的大学新生来说一时难以适应。一些在高考中取得高分的学生,在大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中,竟出现多门课程不及格的现象。另外,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大量课余时间,对新生来说,也并非易事。很多学生居然没有养成自习、预习和复习的习惯。
(三)人际交往的问题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从宿舍开始。大学新生都是第一次真正离开父母、亲友、家乡,来到大学求学。新生大部分都来自全国各地,天南地北,各有各的语言和风俗习惯,大家的卫生习惯、作息时间、睡眠环境、饮食爱好和个性差异也会给新生带来暂时的不安和焦虑。尤其是在自理能力问题上,他们在由父母包办转为独立生活时,这种依赖与独立的反差造成了对以往生活的怀念和对新生活的难以适应。
大学校园对他们来说一切都是新的:新的学校、新的集体、新的朋友、新的宿舍、新的学习生活、新的学习方法,同时还要接受新的思维方式等。大学新生经历的风浪和挫折少,环境和角色的变化使他们一时难以适从,这就打破了他们先前对大学生活所怀有的浪漫梦幻,滋生了孤独情绪、怀旧情绪和对陌生环境、新生事物的紧张情绪。这使得有的新生不愿与人交往,很少参加集体活动,经常把自己封闭在狭小的天地中;还有的新生奉行“我行我素”的处世原则,过分关注自我,导致了人际交往中的自命不凡和过于敏感挑剔。此外,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生理上已逐渐成熟,在心理上产生了对异性交往的渴望和兴趣,有些新生不知如何处理与异性的关系,有的新生对男女交往过分敏感,不能自然进行正常的异性交往。这些新生大都会出现因人际关系失调造成的焦虑不安、孤单失落、寂寞失眠、注意力分散甚至社交恐惧等症状。
二、大学新生的自我调整
(一)大学新生要正确认识、评价自我,重新进行角色定位,扬长避短,发展自己
在从中心角色向普通角色的转变中,多数同学的自我评价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新生入学后,心理要有目标准备,经常要问自己“我来大学干什么”“我在今后应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这样有利于角色定位,适应新环境。另外,新生在认识、评价自我时,也应对心目中的大学进行调整,使其回归到现实中,以减少理想大学与现实大学间的冲突而导致的心理落差和失衡。
(二)充分调动自我的力量,培养独立学习、生活的能力
大学新生多为独生子女,自理能力差,又远离家庭,培育独立生活的能力是适应的基础。进入学校,首先要尽快熟悉校园及周围环境,如了解教室、图书馆、商店、银行在什么地方,食堂什么时候开饭等,这样,在办理各种手续、解决各种问题的时候就会更顺利、更节省时间。其次,要多向高年级的同学请教或向自己的同乡请教,以尽快适应校园生活。最后,要积极参加各种集体活动、社团活动。在活动中体验集体的力量和温暖,认同新集体,参加各种学生组织,在组织中展现自己的长处,获得自信。
(三)重新确立在大学的学习、奋斗目标
许多大学新生入学后,往往会有意无意地放纵自己,导致目标、理想、方向的迷失,这是诱发心理问题的病灶。因此,新生入学熟悉环境后,应立即确立一个新的学习目标。此外,还要迅速熟悉学校中的教学及辅助设施,如教学办公地点、图书馆、复印室、录音室、书店的开放时间和使用方法等。在大学里,大学生必须通过多种渠道,获取大量的信息,并充分利用现代多种高科技教学手段来掌握、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
(四)合理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
要合理地安排课余时间,首先就要对自己在近期内的活动有一个理智的分析。看看自己近期内要达到哪些目标,自己最迫切需要的是什么,各种活动对自己发展的意义又有多大等。然后做出最好的时间安排,并且在执行计划中不断地修正和发展。另外,还要专门制订一份休闲计划,对一些较重大的节假日和休闲项目做出妥当的安排,使身心得到有效的放松和调适,同时也要留出足够的时间来进行体育锻炼。大学新生要善于利用课余时间来开展一些有益的文娱活动,尽量培养多种兴趣爱好,使自己的生活充实丰富。此外,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来阅读一些自己喜欢的书籍报刊,这样对大学新生身心的健康发展非常有利。
(五)学会与人相处,调整人际关系
新生入学,常常会由于人际关系复杂、交往受挫而引发自卑、孤僻等心理问题。相对于高中的人际关系,大学人际关系显得比较复杂。这主要是因为大学生来自祖国各地,生活习惯、家庭背景、性格、甚至语言等有一定差别。要处理好人际关系,首先要学会承认各人有各人的生活习惯和价值体系,切忌以自我为中心。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做到“三主动”:即主动与同学打招呼、主动和同学讲话、主动帮助别人。在给同学提意见的时候,必须动脑筋,讲究方法和技巧。在与同学交往时,应讲信用,学会谦让,积极关心别人。对一些不拘小节的人,要学会容忍。与同学发生不快和矛盾时,应通过换位思考来冷静处理。总之,要以一种平等的姿态与人交流沟通、相处。
三、大学应提供入学指导和教育
(一)强调学生辅导员的辅导职能
新生进入大学,最先接触和联系最密切的便是学生辅导员。辅导员的平易近人及良好的综合素质对远离家人的新生来讲,本身就能带来适应新生活的信心。要强调学生辅导员的辅导工作,就要对辅导员进行一定的培训。特别是对刚进入工作岗位年轻教师来说,在培训课程的安排上,不仅要传授简单的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与他们交流经验,对他们进行工作内容、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的指导。
(二)强调学校学生处的协调沟通职能
新生入学,首先遇到的困难就是环境的熟悉与适应,学生处应积极协同其他部门做好新生注册、缴费、入住的工作,使学生对生活环境有大致了解。此外,还应组织新生了解学校可利用的资源和学习环境,如协同图书馆安排学生参观图书馆,使学生了解如何使用图书馆、如何通过网络获取大量的信息、如何利用现代多种高科技教学手段(如计算机教学)来提高自己的能力,还要协同科技处,安排一些科学研究的讲座等。这样使学生对大学的学习手段、学习目的有一定的认识,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也比较容易确定学习目标。
(三)强调心理咨询中心的保健职能
心理咨询中心的工作不仅仅是为学生排除心理问题、矫正不良行为,更重要的功能是起预防和保健作用。在新生开学初期,心理咨询中心除了给新生建立心理档案外,更重要的是对积极健康行为进行引导。如开设新生心理健康专栏,组织有关新生入学适应讲座等。
(四)强调教师在课堂上对新生的辅导
与中学授课相比,在大学课堂上,教师有比较大的自由度,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适当调整课本授课内容,这就使得大学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有了较大的变化,也正因为这些变化,使得部分新生在上课时理不清头绪。因此,给新生上课的教师应针对新生实际情况,对自己的授课内容、授课方式及课程参考书进行必要的解释说明。在授课的过程中除了讲授专业知识之外,也可以向新生介绍自己的学习经验以及对该门课程的认识,使新生能够最快地适应大学的学习,尽早树立新的学习目标。
[参考文献]
[1]刘朝霞.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问题透析[J].教书育人,2002(20).
[2]郑日昌.大学生心理卫生[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
[3]夏纪林.大学新生适应问题及心理调适[J].华东船舶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9).
[4]郭晓飞.大学新生适应障碍与适应教育[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教育),2000(6).
[5]吴卫,鲍丙刚.大学新生的心理困扰与教育对策[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
[6]周剑平.浅谈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及对策[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0(2).
[7]牛芳.大学新生适应不良与心理调适的对策探讨[J].科学·经济·社会,2002(1).
[8]杨鑫.论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4).
[9]段鑫星,赵玲.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