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人力資本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因此农民的创业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专业技能和创业技能的培训上,更重要的是企业家精神的培育。企业家精神的核心是创新精神和冒险精神,体现了创业者的总和素质,以平山县葫芦峪农民企业家创业精神为例,论证企业家精神的重要性。
关键词:农民创业教育;企业家精神;葫芦峪;创新
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农村蕴藏着巨大的人力资源,如果能够对有知识有技能的农民进行创业教育培训,扶植其在农村创业,以创业带动当地就业,不仅能够使当地农民增收致富,还会使新农村建设迸发新的活力。
一、农民创业教育培养的核心:企业家精神
(一)创业与企业家精神的内涵
“创业”常用Enterprise(创业),指的是去从事冒险性的事情,相对应的Entrepreneur则翻译成“企业家”,因此创业精神的核心是企业家精神,于是相对应的创业教育的重点也应该放在企业家精神的培育。
创新精神是指企业家具有开创性,熊彼特认为,这是天生具有打破静态均衡状态的能力。农民创业正是在农业生产经营领域的创新,运用了新技术、新的管理方法或者新的资源配置方式,这样的农民是具有创新精神的农民。
(二)农民企业家精神:以平山县葫芦峪农民企业家为例
昔日,河北太行山区亘古以来土地零碎、土壤贫瘠、山多地少,大面积的片麻岩区,土地连年荒废,当地农村居民生活较为贫困,大多外出务工。平山县葫芦峪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裁刘海涛是一位年过六旬的农民企业家,在外经商之后决心回到故里,实现自己年轻时候的梦想。
创业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刘海涛用真诚和创业的决心打动了村民,刘海涛认为,土地闲置也是荒废了,不如大刀阔斧的平整改造。在土地承包整理之后,创业又遇到了新问题,在土地上实验的作物难以生长,农业需要科技支持。农作物有其生长期,农业创业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见成效的。一年过后,葫芦峪的核桃种植终于有了些新的景象。但是刘海涛认为农业要形成规模才能让更多的农民收益,于是他注册了葫芦峪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引进农业人才和管理人才,站在国际市场的眼光,对葫芦峪的开发有了新的定位。刘海涛邀请高等院校的专家教授来帮着策划,邀请河北农业大学李保国教授培育新品种核桃,按现代农业产业园的高标准要求,对未来发展进行了全方位的设计,从土地流转、合同签订、配套设施,到开山造地、种植管护、员工管理、利益分配等等全部标准化。七年时间,刘海涛创新出他的“葫芦峪模式”,大规模开发荒山,先通过购买、入股、租赁、置换等方式,有偿的流转了土地使用权,再运用现代工程机械和配套技术,展开大规模集团作业,系统地改造太行山,最后形成生态的农业产业园区。2015年7月,联合河北省内四家全国知名农产品企业组建了河北山区现代农业产业集团公司。集团化的公司将与知名电商合作,推进太行山绿色农业产业的崛起。
二、农民创业教育培训的目标:培育企业家精神
(一)以中短期培训为主,设置适应农民创业的培训课程
服务于农民的创业教育必须做到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农民的生活作息是与农业生产相适应的,因此应该避开农忙时节,灵活的安排教学培训,可以把集中培训和自学相结合,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课程内容的设置要凸显企业家精神的主要内涵,即创新精神和冒险精神。一方面要用于出击;另一方面要注意将创新精神和冒险精神向创业领域渗透,农民的创业领域在农业,因此课程内容以及创新案例的选取要侧重于农业相关领域的创业。我国目前从事创业教育的一类是有一定的学术和理论背景的管理学院老师,一类是从事行政工作的老师,培训也往往是照本宣科的知识讲授,教师自身严重缺乏创业实践经验。师资队伍中需要有在农业领域已经取得创业成功的导师,同时还需要引入其他学科的成功创业人士来担任客座导师,学科融合才能更好的激发创业者的创造性。
(二)政府积极给予财力和政策方面的支持
在我国教育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其资金来源一直主要依靠政府的财政拨款,但农民创业教育培训的成本尚不在全国教育经费支持的范围之内,使得创业教育难以广泛有效地在农村开展。一方面经费需要用于课堂教学、聘用教师和学校基本花销等等。另一方面经费需要用于创业平台、创业实训基地、农业产业园等等教学实践项目的建设。农业领域的创业需要紧密与农业生产实践相结合,企业家精神更是要在实践中逐步养成。
(三)在社会中营造适宜培育企业家精神的创业文化氛围
农民创业教育培训在文化层面上就是要对农民进行一次思想上的解放,在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社会中有碍于发扬创新和冒险精神的思想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国民对于利益、金钱和成功的追逐很隐晦,但创业原始动力本身就是对利益的追逐,农民企业家精神的培育需要处于一个开放、包容的文化环境当中。二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向来推崇“成功学”,创业路上如战场,这种思想使得创业者在实施创业之前就背负了沉重的心理负担,社会舆论应当持一种宽容的态度来对待创业失败者。
参考文献:
[1]米松华,黄祖辉,朱奇彪.新型职业农民:现状特征、成长路径与政策需求——基于浙江、湖南、四川和安徽的调查[J].农村经济,2014(08).
[2]陈胜祥,刘雅晶.阐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需谨防若干偏见[J].职教论坛,2014(01).
[3]李伟铭,黎春燕,杜晓华.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十年:演进、问题与体系建设[J].教育研究,2013(06).
关键词:农民创业教育;企业家精神;葫芦峪;创新
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农村蕴藏着巨大的人力资源,如果能够对有知识有技能的农民进行创业教育培训,扶植其在农村创业,以创业带动当地就业,不仅能够使当地农民增收致富,还会使新农村建设迸发新的活力。
一、农民创业教育培养的核心:企业家精神
(一)创业与企业家精神的内涵
“创业”常用Enterprise(创业),指的是去从事冒险性的事情,相对应的Entrepreneur则翻译成“企业家”,因此创业精神的核心是企业家精神,于是相对应的创业教育的重点也应该放在企业家精神的培育。
创新精神是指企业家具有开创性,熊彼特认为,这是天生具有打破静态均衡状态的能力。农民创业正是在农业生产经营领域的创新,运用了新技术、新的管理方法或者新的资源配置方式,这样的农民是具有创新精神的农民。
(二)农民企业家精神:以平山县葫芦峪农民企业家为例
昔日,河北太行山区亘古以来土地零碎、土壤贫瘠、山多地少,大面积的片麻岩区,土地连年荒废,当地农村居民生活较为贫困,大多外出务工。平山县葫芦峪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总裁刘海涛是一位年过六旬的农民企业家,在外经商之后决心回到故里,实现自己年轻时候的梦想。
创业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刘海涛用真诚和创业的决心打动了村民,刘海涛认为,土地闲置也是荒废了,不如大刀阔斧的平整改造。在土地承包整理之后,创业又遇到了新问题,在土地上实验的作物难以生长,农业需要科技支持。农作物有其生长期,农业创业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见成效的。一年过后,葫芦峪的核桃种植终于有了些新的景象。但是刘海涛认为农业要形成规模才能让更多的农民收益,于是他注册了葫芦峪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引进农业人才和管理人才,站在国际市场的眼光,对葫芦峪的开发有了新的定位。刘海涛邀请高等院校的专家教授来帮着策划,邀请河北农业大学李保国教授培育新品种核桃,按现代农业产业园的高标准要求,对未来发展进行了全方位的设计,从土地流转、合同签订、配套设施,到开山造地、种植管护、员工管理、利益分配等等全部标准化。七年时间,刘海涛创新出他的“葫芦峪模式”,大规模开发荒山,先通过购买、入股、租赁、置换等方式,有偿的流转了土地使用权,再运用现代工程机械和配套技术,展开大规模集团作业,系统地改造太行山,最后形成生态的农业产业园区。2015年7月,联合河北省内四家全国知名农产品企业组建了河北山区现代农业产业集团公司。集团化的公司将与知名电商合作,推进太行山绿色农业产业的崛起。
二、农民创业教育培训的目标:培育企业家精神
(一)以中短期培训为主,设置适应农民创业的培训课程
服务于农民的创业教育必须做到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农民的生活作息是与农业生产相适应的,因此应该避开农忙时节,灵活的安排教学培训,可以把集中培训和自学相结合,教学与实践相结合。课程内容的设置要凸显企业家精神的主要内涵,即创新精神和冒险精神。一方面要用于出击;另一方面要注意将创新精神和冒险精神向创业领域渗透,农民的创业领域在农业,因此课程内容以及创新案例的选取要侧重于农业相关领域的创业。我国目前从事创业教育的一类是有一定的学术和理论背景的管理学院老师,一类是从事行政工作的老师,培训也往往是照本宣科的知识讲授,教师自身严重缺乏创业实践经验。师资队伍中需要有在农业领域已经取得创业成功的导师,同时还需要引入其他学科的成功创业人士来担任客座导师,学科融合才能更好的激发创业者的创造性。
(二)政府积极给予财力和政策方面的支持
在我国教育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其资金来源一直主要依靠政府的财政拨款,但农民创业教育培训的成本尚不在全国教育经费支持的范围之内,使得创业教育难以广泛有效地在农村开展。一方面经费需要用于课堂教学、聘用教师和学校基本花销等等。另一方面经费需要用于创业平台、创业实训基地、农业产业园等等教学实践项目的建设。农业领域的创业需要紧密与农业生产实践相结合,企业家精神更是要在实践中逐步养成。
(三)在社会中营造适宜培育企业家精神的创业文化氛围
农民创业教育培训在文化层面上就是要对农民进行一次思想上的解放,在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下,社会中有碍于发扬创新和冒险精神的思想主要有两方面。一是国民对于利益、金钱和成功的追逐很隐晦,但创业原始动力本身就是对利益的追逐,农民企业家精神的培育需要处于一个开放、包容的文化环境当中。二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向来推崇“成功学”,创业路上如战场,这种思想使得创业者在实施创业之前就背负了沉重的心理负担,社会舆论应当持一种宽容的态度来对待创业失败者。
参考文献:
[1]米松华,黄祖辉,朱奇彪.新型职业农民:现状特征、成长路径与政策需求——基于浙江、湖南、四川和安徽的调查[J].农村经济,2014(08).
[2]陈胜祥,刘雅晶.阐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需谨防若干偏见[J].职教论坛,2014(01).
[3]李伟铭,黎春燕,杜晓华.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十年:演进、问题与体系建设[J].教育研究,201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