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精神文化的发展,我国的电影市场越来越繁荣。2014年我国电影市场全年创造了296亿票房,观影人数达到8.3亿,拉动了整个全球电影的增长。在这种环境下有多部关于反战题材的电影,其对电影市场的影响也比较大,并且反战题材电影的播放比较注重政治环境和社会环境,所以必须要做好政治影响分析,从而引导电影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战争片,作为和警匪片、西部片、歌舞片、科幻片、恐怖片等类型片一类的通俗片来说有少数精品战争片表现出了反战的意义,但就绝大多数战争片来说,战争(或英雄主义、民族主义、国家主义乃至人道主义各种论调外衣下的)依然是其最大的卖点。其中《黑鹰坠落》《拯救大兵瑞恩》等可以视为反战片的典型。总的来看,中外战争题材的影片都比较多,这些影片对电影市场均有一定的影响力,下面我们具体来分析。
一、外国反战题材电影
越南战争是美国战争历史上最耻辱的一次战争,给当时以及其后数十年的美国带来了较大影响。从那时开始,美国人民开始质疑“美国精神”,国内反战意识日益强烈。美国电影业基于这种环境在政治的引导下,拍摄了表现越南战场上美国士兵英勇善戰事迹的电影。这一电影起初收到较好效果,给当时的美国社会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但随着时间的流逝,特别是一些从越南战争中回来的士兵带回来了鲜活的事实,使人们普遍意识到电影中宣扬的好战精神是虚假的,导致这种好战影片不但没能激发美国人的爱国热情,反而招来了不少的谩骂,并失去了其强大的市场影响力。这说明,这种建立在虚伪事实基础上的“伪”精神电影,最终并不能产生其预期的强大社会影响力,反而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增强人们对此类题材电影的反感。
与此相反,美国《绿色贝雷帽》上映后,反战题材电影在美国电影市场上获得了一致好评。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反战影片发展势头良好,1978年迈克尔导演的《猎鹿人》、1989年奥利斯通导演的《生于7月4日》等都是当时反战影片的经典之作。这几部反战影片有着各自的艺术特色,并且在不同程度上走出了好莱坞的局限,与其他反战类的影片在内容表达上有着不同之处。
比如《生于7月4日》影片的主人公朗·科维克的生日与美国国庆日相同,所以他天生就具有与国家共存亡的意识,再加上后期父母的教育,促使他加入了海军陆战队。在战场上他看到了老兵对越南老弱妇孺的残杀,逐渐意识到战争的残酷,后来他又在战争中失去了双腿,虽然回到了故乡,但却永远站不起来了,这种精神和肉体的折磨伴随着他的一生,最后他加入了反战的行列。这一电影的主题值得研究,因为衡量一个电影社会影响力最有效的切入口往往是电影所选择的人性的一面,电影《生于7月4日》描写了一个生日与国庆日同天的主人公的心路历程,再现了一个普通美国军人对越战的认知,更能够吸引观众的是,这种认知在剧中衍生出了两种截然相反的心理。当主人公参战的时候,他怀着真正的参与战争(实际上也就是杀敌)的心理,这种心理很容易打动观众,因为电影的前半段表现出了很强观众影响力,很多观众认为自己国家参与的战争一定是正义的战争,认为总统发布的越战演说是最正确的捍卫真理的名言。但随着剧情的发展,主人公经历的战争的残酷一面展现在观众面前,观众的心理会随之发生微妙变化,把原来基于总统演说上的对战争的认识上升为对血淋淋事实的认识。观众随着主人公一起“觉悟”,最终成为反战力量的一份子。电影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观众,成为影响观众的最大影响力。
另外,在《现代启示录》和《猎鹿人》中也都不同程度地展现了战争对人体的摧残,导致士兵人格分裂,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灾难。这些反战题材影片的播放影响了当时的电影市场,致使这一时期美国好战电影逐渐减少,美国人民意识到了战争的残酷及对国家和人民的摧残,社会中开始出现反战情绪,人们逐渐向往和平。
二、中国反战题材电影
中国电影市场上反战题材的电影较少,主要是由于我国自近代以来一直处于被侵略的境地,而最好的反映反战电影题材的影片多以二战为背景,但当时的中国处于内忧外患,战争在所难免。另外,因为电影对人们思想的影响较大,中国本身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且这种思想已深入民心,如果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继续通过电影反复地宣传反战思想,则会影响人们的战争热情,打击人们抗战的信心,不利于当时政治和社会的发展。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电影市场的逐渐繁荣,以战争为背景的反战题材电影开始登陆电影市场。电影《墨攻》就是一部反战题材影片,它取材于日本动画作品,受日本文化的影响比较大。反战是《墨攻》的主题,兼爱、非攻也是反战的一种表现。但事实上《墨攻》并非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反战影片,因为它深受日本电影的影响,影片中并没有评价战争的正义性和非正义性。整部电影仅仅表现战争的残酷,但利用这种残酷的现象来表现反战远远不够,因为战争的残酷并不是罪恶所在,罪恶的根源是发动战争的人,而《墨攻》恰恰回避了战争存在的意义,与日本反战电影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
电影《紫日》是一部较好的反战电影,二战结尾时主人公在与伤员一起转移、逃难过程中误入了日军军营,遇见了在混战中与大队失散的日本少女秋叶子,三人经历了山林大火、沼泽、猛兽等一系列磨难,患难之中渐渐产生了友情,秋叶子也被娜佳和杨玉福的善良感染,对自己长期以来接受的“教诲”产生了怀疑,但叶子最后却惨遭法西斯的迫害。这部影片表现出了人们对战争的痛恨,对和平的向往。由于中国反战题材电影较少,所以《紫日》的上映对当时的社会及电影市场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总体而言,中国的反战电影通常将反战主题隐含在电影的细节中,主线没有外国反战题材的电影明显,所以在观看类似电影时要仔细琢磨其主题。
三、结语
中外反战题材电影市场影响力均较大,每部影片都能通过特定的战争环境折射出复杂的人性,使人们逐渐认识到战胜的残酷。美国电影市场中有关反战题材的电影较多,而中国由于受历史原因或政治因素的影响,这方面的电影较少。但不管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有关反战题材的电影都反映出当时社会群众对战争的看法和理解,并在很大程度上能较为客观地反映当时战争的真实面貌,批评和反省战争的非人性化,抚慰战争中人们的心灵。
评估反战题材电影的影响力需要关注主体与客体的判断,同时还要兼顾判断方法的运用。反战题材的电影通常利用电影情节以及情节之间的转换来让观众领略到反战的主题,它们的影响力不在于引导观众的感觉,而在于引发观众的思考。从这个角度讲,对反战题材电影影响力的认识,不仅需要依从观众的直观感觉(包括影评)来分析,更需要从电影本身出发进行分析。
(江西科技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年度江西省艺术科学规划资助项目“镜头叙事学之中外抗战主题电影对比研究”(项目编号YG2015096)的研究成果。
战争片,作为和警匪片、西部片、歌舞片、科幻片、恐怖片等类型片一类的通俗片来说有少数精品战争片表现出了反战的意义,但就绝大多数战争片来说,战争(或英雄主义、民族主义、国家主义乃至人道主义各种论调外衣下的)依然是其最大的卖点。其中《黑鹰坠落》《拯救大兵瑞恩》等可以视为反战片的典型。总的来看,中外战争题材的影片都比较多,这些影片对电影市场均有一定的影响力,下面我们具体来分析。
一、外国反战题材电影
越南战争是美国战争历史上最耻辱的一次战争,给当时以及其后数十年的美国带来了较大影响。从那时开始,美国人民开始质疑“美国精神”,国内反战意识日益强烈。美国电影业基于这种环境在政治的引导下,拍摄了表现越南战场上美国士兵英勇善戰事迹的电影。这一电影起初收到较好效果,给当时的美国社会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但随着时间的流逝,特别是一些从越南战争中回来的士兵带回来了鲜活的事实,使人们普遍意识到电影中宣扬的好战精神是虚假的,导致这种好战影片不但没能激发美国人的爱国热情,反而招来了不少的谩骂,并失去了其强大的市场影响力。这说明,这种建立在虚伪事实基础上的“伪”精神电影,最终并不能产生其预期的强大社会影响力,反而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增强人们对此类题材电影的反感。
与此相反,美国《绿色贝雷帽》上映后,反战题材电影在美国电影市场上获得了一致好评。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反战影片发展势头良好,1978年迈克尔导演的《猎鹿人》、1989年奥利斯通导演的《生于7月4日》等都是当时反战影片的经典之作。这几部反战影片有着各自的艺术特色,并且在不同程度上走出了好莱坞的局限,与其他反战类的影片在内容表达上有着不同之处。
比如《生于7月4日》影片的主人公朗·科维克的生日与美国国庆日相同,所以他天生就具有与国家共存亡的意识,再加上后期父母的教育,促使他加入了海军陆战队。在战场上他看到了老兵对越南老弱妇孺的残杀,逐渐意识到战争的残酷,后来他又在战争中失去了双腿,虽然回到了故乡,但却永远站不起来了,这种精神和肉体的折磨伴随着他的一生,最后他加入了反战的行列。这一电影的主题值得研究,因为衡量一个电影社会影响力最有效的切入口往往是电影所选择的人性的一面,电影《生于7月4日》描写了一个生日与国庆日同天的主人公的心路历程,再现了一个普通美国军人对越战的认知,更能够吸引观众的是,这种认知在剧中衍生出了两种截然相反的心理。当主人公参战的时候,他怀着真正的参与战争(实际上也就是杀敌)的心理,这种心理很容易打动观众,因为电影的前半段表现出了很强观众影响力,很多观众认为自己国家参与的战争一定是正义的战争,认为总统发布的越战演说是最正确的捍卫真理的名言。但随着剧情的发展,主人公经历的战争的残酷一面展现在观众面前,观众的心理会随之发生微妙变化,把原来基于总统演说上的对战争的认识上升为对血淋淋事实的认识。观众随着主人公一起“觉悟”,最终成为反战力量的一份子。电影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观众,成为影响观众的最大影响力。
另外,在《现代启示录》和《猎鹿人》中也都不同程度地展现了战争对人体的摧残,导致士兵人格分裂,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灾难。这些反战题材影片的播放影响了当时的电影市场,致使这一时期美国好战电影逐渐减少,美国人民意识到了战争的残酷及对国家和人民的摧残,社会中开始出现反战情绪,人们逐渐向往和平。
二、中国反战题材电影
中国电影市场上反战题材的电影较少,主要是由于我国自近代以来一直处于被侵略的境地,而最好的反映反战电影题材的影片多以二战为背景,但当时的中国处于内忧外患,战争在所难免。另外,因为电影对人们思想的影响较大,中国本身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且这种思想已深入民心,如果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继续通过电影反复地宣传反战思想,则会影响人们的战争热情,打击人们抗战的信心,不利于当时政治和社会的发展。
近几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电影市场的逐渐繁荣,以战争为背景的反战题材电影开始登陆电影市场。电影《墨攻》就是一部反战题材影片,它取材于日本动画作品,受日本文化的影响比较大。反战是《墨攻》的主题,兼爱、非攻也是反战的一种表现。但事实上《墨攻》并非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反战影片,因为它深受日本电影的影响,影片中并没有评价战争的正义性和非正义性。整部电影仅仅表现战争的残酷,但利用这种残酷的现象来表现反战远远不够,因为战争的残酷并不是罪恶所在,罪恶的根源是发动战争的人,而《墨攻》恰恰回避了战争存在的意义,与日本反战电影有着很多的相似之处。
电影《紫日》是一部较好的反战电影,二战结尾时主人公在与伤员一起转移、逃难过程中误入了日军军营,遇见了在混战中与大队失散的日本少女秋叶子,三人经历了山林大火、沼泽、猛兽等一系列磨难,患难之中渐渐产生了友情,秋叶子也被娜佳和杨玉福的善良感染,对自己长期以来接受的“教诲”产生了怀疑,但叶子最后却惨遭法西斯的迫害。这部影片表现出了人们对战争的痛恨,对和平的向往。由于中国反战题材电影较少,所以《紫日》的上映对当时的社会及电影市场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总体而言,中国的反战电影通常将反战主题隐含在电影的细节中,主线没有外国反战题材的电影明显,所以在观看类似电影时要仔细琢磨其主题。
三、结语
中外反战题材电影市场影响力均较大,每部影片都能通过特定的战争环境折射出复杂的人性,使人们逐渐认识到战胜的残酷。美国电影市场中有关反战题材的电影较多,而中国由于受历史原因或政治因素的影响,这方面的电影较少。但不管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有关反战题材的电影都反映出当时社会群众对战争的看法和理解,并在很大程度上能较为客观地反映当时战争的真实面貌,批评和反省战争的非人性化,抚慰战争中人们的心灵。
评估反战题材电影的影响力需要关注主体与客体的判断,同时还要兼顾判断方法的运用。反战题材的电影通常利用电影情节以及情节之间的转换来让观众领略到反战的主题,它们的影响力不在于引导观众的感觉,而在于引发观众的思考。从这个角度讲,对反战题材电影影响力的认识,不仅需要依从观众的直观感觉(包括影评)来分析,更需要从电影本身出发进行分析。
(江西科技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年度江西省艺术科学规划资助项目“镜头叙事学之中外抗战主题电影对比研究”(项目编号YG2015096)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