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冬病夏治”对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4例支气管哮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4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以中药穴位贴敷配合口服达源咳喘丸,对照组为单纯贴药组,两组均于每年三伏天贴药,连续贴敷3年为1个观察周期进行统计疗效。结果:穴位贴敷配合口服中药治疗组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具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
关键词 冬病夏治 中药穴位贴敷达源咳喘丸 支气管哮喘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2.060
资料与方法
2001年7月~2007年8月在我院门诊进行冬病夏治的哮喘缓解期患者94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穴位贴药配合口服达源咳喘丸组(治疗组)64例,单纯中药穴位贴敷组(对照组)30例。治疗组中,男28例,女36例;年龄3~18岁22例,19~70岁42例。对照组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3~18岁10例,19~70岁20例。病程1~32年。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情轻重方面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病例选择根据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1997年制定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1]、1998年修订的“儿童哮喘防治常规”,均明确诊断为支气管哮喘,且处于哮喘缓解期。中医诊断标准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医儿科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内的哮喘诊断依据及其缓解期证候分类标准。
主证评分标准:平时感冒次数≤30天1次(6分),30~40天1次(4分),40~60天1次(2分),>60天1次(0分)。哮喘发作次数≥5次/年(6分),3~4次/年(4分),≤2次/年(2分),0次/年(0分)。发作时喘息程度:休息时气促并不能平卧,剧烈阵咳,哮鸣音弥漫满布(6分);咳后或稍事活动后气促,阵咳较多,哮鸣音散在(4分);剧烈活动后气促,阵发性咳嗽,哮鸣音偶闻、时有时无(2分);无气促,无哮鸣音(0分)。平时鼻塞、鼻痒、喷嚏:每日频作(5分),每日4次以上(3分),每日1~3次(1分),无(0分)。平时出汗:大汗湿衣(5分),自汗盗汗(3分),稍动多汗(1分),正常(0分)。
纳入病例标准:凡符合以上诊断标准,年龄在3~70岁,起始主证评分≥6分,排除以下“排除病例标准”中各项者,均可纳入试验病例。
排除标准:①年龄<3岁,>70岁;②4周内使用过肾上腺皮质激素者;③合并严重心、脑血管及肝、肾、造血系统等疾病者;④哮喘持续状态或病情划分为重度、危重者;⑤孕妇、发热、皮肤对药物特别敏感者。
穴位敷贴疗法。选用药物:白芥子、延胡索各20g,甘遂、半夏、细辛各10g,肉桂5g,麝香0.3g。将上药细末用姜汁调成糊状,做成直径为1cm的药饼,用医用胶贴固定在所治穴位上。适用于肺脾气虚、脾肾阳虚者。穴位选择及贴药方法:选择定喘、肺俞、心俞、膈俞为主穴,虚症加膏肓、脾腧、肾腧,痰多者加天突。自三伏第1天开始贴敷,每隔10天贴药1次,小儿每次贴3~4小时,成人每次贴4~6小时,然后将药膏取掉。每年贴敷4次,连贴3年为1个疗程。贴敷后局部有蚁走感或皮肤出现发红、灼热、疼痛时可提前将药膏取掉。
自制达源咳喘丸:人参、蛤蚧、制附子、桑皮、桃仁、柴胡、川芎、地龙等。功效:温补脾肾、化瘀通络。
具体治疗方法:治疗组:在穴位敷贴疗法的同时口服达源咳喘丸,每次6g,每日3次。从每年入伏第1天开始服药,每年连服3个月。用药3年。对照组:采用常规单独穴位敷贴疗法,每年从入伏开始穴位敷贴治疗,每年贴药4次,连续贴药3年。
疗效评定标准:①临床治愈:哮喘未再发作,感冒次数明显减少,感冒时无咳嗽、气喘发生;②显效:临床症状分级下降2级;③有效:临床症状分级下降1级;④无效:临床症状分级无改善[2]。
方法观察:两组均于每年三伏天各贴药4次,3年为1个观察周期。
结 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①显效率:治疗组为43.8%、对照组为30.0%。②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3%、对照组为73.3%。治疗组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具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冬病夏治中药穴位贴敷法是传统的防治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简便、有效的方法之一,而我们采用外治与内治相结合的序贯疗法,在穴位外敷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口服补益脾肾、化瘀通络的药物继续巩固治疗2个月。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
讨 论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长年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疾病,发病因素复杂,一般认为与环境污染、感染、过敏、遗传等有关。临床表现主要以咳、痰、喘为特点,属祖国医学“哮证”、“喘证”、“痰饮”等范畴。目前尚无从根本上有效控制病情的方法。西医在发作期采用抗炎、解痉、平喘等治疗,虽可暂时缓解症状,但不能改变易患体质,因此病情仍会反复发作且逐年加重。近些年倡导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及β2受体激动剂治疗,以预防和控制病情发作,但部分患者存在一定的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的依从性差,不能坚持长期治疗。因此寻找经济简便、疗效持久、易于坚持而不良反应小的治疗方法成为哮喘治疗中亟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多年的临床观察,我们认为:哮喘反复发作是由于患者机体正气不足,免疫力下降,形成易感性体质,而不能耐受寒冷、花粉、异味等外界不良因素的刺激而发病。中医认为:哮喘分为外感及内伤,有痰、湿、饮、瘀、虚等不同,而脏腑虚损,尤其是肺脾肾三脏虚损,形成久病多虚、因虚致瘀的体质,以致体内出现痰瘀互结、气血瘀阻,导致支气管哮喘长期反复发作,难以治愈。
“冬病夏治”是中医择时治疗哮喘的有效方法。中医认为,人体生长和代谢是 “天人相应,天人合一”,人体的阳气与自然界生物的阳气,都生于春,旺于夏,收于秋,而藏于冬。也就是自然界夏季阳气最旺,人体的阳气在夏天也达到强盛,“冬病夏治”正是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概括起来,冬病夏治的基本思想包括两方面:一是借助自然界夏季阳气旺盛,人体阳气随之升发、体内寒气易化解之原理,对阳虚者用补虚助阳药,寒邪内凝者用温理祛寒药,以求更好地发挥扶阳祛寒的治疗目的。另一方面可为秋冬储备阳气,令人体阳气充足至冬季时则不易被严寒所伤。从而达到改善体质、增強免疫力、预防冬季复发、控制病情发展的目的。
据此,我们在疾病的缓解期进行穴位贴药,同时研制出达源咳喘丸从温补脾肾、扶正固本着手,辅以舒肝调气、化痰通络,标本兼治,以达到振奋体内阳气,清肃胸中伏邪,疏通经脉,调畅气机,改善微循环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本配方中参附类药物有提高人体免疫力的作用,麻黄、蝉蜕、柴胡、地龙等有抗炎、平喘、抗过敏、抗凝作用。我们在“冬病夏治穴位贴药”的基础上加服达源咳喘丸,通过多年的临床观察证实,疗效明显增加。该疗法经济、实惠、方便、有效。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7,20(5):261-267.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77.
关键词 冬病夏治 中药穴位贴敷达源咳喘丸 支气管哮喘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2.060
资料与方法
2001年7月~2007年8月在我院门诊进行冬病夏治的哮喘缓解期患者94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穴位贴药配合口服达源咳喘丸组(治疗组)64例,单纯中药穴位贴敷组(对照组)30例。治疗组中,男28例,女36例;年龄3~18岁22例,19~70岁42例。对照组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3~18岁10例,19~70岁20例。病程1~32年。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病情轻重方面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病例选择根据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1997年制定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1]、1998年修订的“儿童哮喘防治常规”,均明确诊断为支气管哮喘,且处于哮喘缓解期。中医诊断标准符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发布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医儿科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内的哮喘诊断依据及其缓解期证候分类标准。
主证评分标准:平时感冒次数≤30天1次(6分),30~40天1次(4分),40~60天1次(2分),>60天1次(0分)。哮喘发作次数≥5次/年(6分),3~4次/年(4分),≤2次/年(2分),0次/年(0分)。发作时喘息程度:休息时气促并不能平卧,剧烈阵咳,哮鸣音弥漫满布(6分);咳后或稍事活动后气促,阵咳较多,哮鸣音散在(4分);剧烈活动后气促,阵发性咳嗽,哮鸣音偶闻、时有时无(2分);无气促,无哮鸣音(0分)。平时鼻塞、鼻痒、喷嚏:每日频作(5分),每日4次以上(3分),每日1~3次(1分),无(0分)。平时出汗:大汗湿衣(5分),自汗盗汗(3分),稍动多汗(1分),正常(0分)。
纳入病例标准:凡符合以上诊断标准,年龄在3~70岁,起始主证评分≥6分,排除以下“排除病例标准”中各项者,均可纳入试验病例。
排除标准:①年龄<3岁,>70岁;②4周内使用过肾上腺皮质激素者;③合并严重心、脑血管及肝、肾、造血系统等疾病者;④哮喘持续状态或病情划分为重度、危重者;⑤孕妇、发热、皮肤对药物特别敏感者。
穴位敷贴疗法。选用药物:白芥子、延胡索各20g,甘遂、半夏、细辛各10g,肉桂5g,麝香0.3g。将上药细末用姜汁调成糊状,做成直径为1cm的药饼,用医用胶贴固定在所治穴位上。适用于肺脾气虚、脾肾阳虚者。穴位选择及贴药方法:选择定喘、肺俞、心俞、膈俞为主穴,虚症加膏肓、脾腧、肾腧,痰多者加天突。自三伏第1天开始贴敷,每隔10天贴药1次,小儿每次贴3~4小时,成人每次贴4~6小时,然后将药膏取掉。每年贴敷4次,连贴3年为1个疗程。贴敷后局部有蚁走感或皮肤出现发红、灼热、疼痛时可提前将药膏取掉。
自制达源咳喘丸:人参、蛤蚧、制附子、桑皮、桃仁、柴胡、川芎、地龙等。功效:温补脾肾、化瘀通络。
具体治疗方法:治疗组:在穴位敷贴疗法的同时口服达源咳喘丸,每次6g,每日3次。从每年入伏第1天开始服药,每年连服3个月。用药3年。对照组:采用常规单独穴位敷贴疗法,每年从入伏开始穴位敷贴治疗,每年贴药4次,连续贴药3年。
疗效评定标准:①临床治愈:哮喘未再发作,感冒次数明显减少,感冒时无咳嗽、气喘发生;②显效:临床症状分级下降2级;③有效:临床症状分级下降1级;④无效:临床症状分级无改善[2]。
方法观察:两组均于每年三伏天各贴药4次,3年为1个观察周期。
结 果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①显效率:治疗组为43.8%、对照组为30.0%。②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5.3%、对照组为73.3%。治疗组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处理具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冬病夏治中药穴位贴敷法是传统的防治支气管哮喘缓解期简便、有效的方法之一,而我们采用外治与内治相结合的序贯疗法,在穴位外敷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口服补益脾肾、化瘀通络的药物继续巩固治疗2个月。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
讨 论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长年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疾病,发病因素复杂,一般认为与环境污染、感染、过敏、遗传等有关。临床表现主要以咳、痰、喘为特点,属祖国医学“哮证”、“喘证”、“痰饮”等范畴。目前尚无从根本上有效控制病情的方法。西医在发作期采用抗炎、解痉、平喘等治疗,虽可暂时缓解症状,但不能改变易患体质,因此病情仍会反复发作且逐年加重。近些年倡导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及β2受体激动剂治疗,以预防和控制病情发作,但部分患者存在一定的药物不良反应,患者的依从性差,不能坚持长期治疗。因此寻找经济简便、疗效持久、易于坚持而不良反应小的治疗方法成为哮喘治疗中亟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多年的临床观察,我们认为:哮喘反复发作是由于患者机体正气不足,免疫力下降,形成易感性体质,而不能耐受寒冷、花粉、异味等外界不良因素的刺激而发病。中医认为:哮喘分为外感及内伤,有痰、湿、饮、瘀、虚等不同,而脏腑虚损,尤其是肺脾肾三脏虚损,形成久病多虚、因虚致瘀的体质,以致体内出现痰瘀互结、气血瘀阻,导致支气管哮喘长期反复发作,难以治愈。
“冬病夏治”是中医择时治疗哮喘的有效方法。中医认为,人体生长和代谢是 “天人相应,天人合一”,人体的阳气与自然界生物的阳气,都生于春,旺于夏,收于秋,而藏于冬。也就是自然界夏季阳气最旺,人体的阳气在夏天也达到强盛,“冬病夏治”正是利用夏季气温高,机体阳气充沛的有利时机,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使一些宿疾得以恢复。概括起来,冬病夏治的基本思想包括两方面:一是借助自然界夏季阳气旺盛,人体阳气随之升发、体内寒气易化解之原理,对阳虚者用补虚助阳药,寒邪内凝者用温理祛寒药,以求更好地发挥扶阳祛寒的治疗目的。另一方面可为秋冬储备阳气,令人体阳气充足至冬季时则不易被严寒所伤。从而达到改善体质、增強免疫力、预防冬季复发、控制病情发展的目的。
据此,我们在疾病的缓解期进行穴位贴药,同时研制出达源咳喘丸从温补脾肾、扶正固本着手,辅以舒肝调气、化痰通络,标本兼治,以达到振奋体内阳气,清肃胸中伏邪,疏通经脉,调畅气机,改善微循环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本配方中参附类药物有提高人体免疫力的作用,麻黄、蝉蜕、柴胡、地龙等有抗炎、平喘、抗过敏、抗凝作用。我们在“冬病夏治穴位贴药”的基础上加服达源咳喘丸,通过多年的临床观察证实,疗效明显增加。该疗法经济、实惠、方便、有效。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1997,20(5):261-267.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