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象征主义是19世纪末在西方国家出现的一种艺术思潮。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下,人们的心理想法不同,催生的社会文化也大相径庭。本文从19世纪的象征主义出发,以法国画家古斯塔夫·莫罗和维也纳画家克利姆特为代表,从绘画手法、色彩运用两方面进行比较,详细了解社会环境对艺术作品的影响。
关键词:象征主义;社会环境;作品比较;绘画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0)23-00-02
1 象征主义及其宏观时代艺术特征
象征主义出现在19世纪末,被学术界称为影响最广泛的一次运动。象征主义倡导人们解放思想,不被之前的枷锁控制。象征主义的出现为欧洲后现代艺术的发展和进步注入了有力的强心剂,象征主义现代绘画的发展成为欧洲后现代主义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1]。
欧洲象征主义的出现标志着欧洲象征主义艺术从中世纪传统向欧洲后现代艺术过渡的一个新起点,这无疑是一次真正的艺术突破,使得象征主义艺术真正走向了表达艺术个体的主观思想世界,是对象征主义艺术的一次重大肯定[2]。
但是在不同的社会下,由于人们的成长生活环境不同,所以对相同的社会事物有不同的理解和感知。基于此,本文以法国著名的象征主义画家古斯塔夫·莫罗和维也纳分离派画家克利姆特为代表,分析不同社会环境下的个体象征主义艺术有怎样不同的艺术发展[3]。
2 古斯塔夫·莫罗和克利姆特对绘画表现手法的不同观点
莫罗是法国象征主义的代表画家之一,出生于1826年法国巴黎。莫罗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对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对绘画有自己独特的认知,显示出了卓越的才能。
年幼的他在经历妹妹去世的痛苦之后,在画作中隐含了很多阴暗和幽寂。莫罗擅长运用抽象的手法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思想和感受,他的绘画创作灵感大多来自神话故事或宗教故事,但是又不满足于中规中矩的绘画或人物描写的艺术风格。因此,莫罗在创作时有意将绘画的表现手法引向具有强烈神秘色彩的抽象主义领域,试图构建现实与浪漫主义之间追求的一种非真实,但这种非真实的绘画手法又不单单只是在画面上,而是在自己的作品中大胆地运用非真实直击社会矛盾与人内心深处的黑暗,将这种非真实的手法转化为一种真实。莫罗在进行艺术创作时非常注重视觉上的刺激和效果,与自己的主观想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寻求通过自己丰富的绘画语言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4]。
古斯塔夫·莫罗的艺术作品保留了意大利神话故事或者宗教传说故事中的人物性格和形象,把一些意大利的现代古典艺术、印度的细密画等元素融入自己的艺术作品。以他的经典画作《幽灵》(图1)为例,画面中充斥着异国情调,有阿拉伯风情的图案,服饰华丽,姿态妖娆,透露出一股邪恶的美感。
莫罗形成这种绘画手法的原因是什么呢?
莫罗所处的时代,是欧洲艺术进入混乱的时代,各种派系纷纷出现,倡导自己的主张。旧的美术判别标准依旧存在,新的思想也如潮水般涌来,不可否认的是莫罗作品的取材大多来自传统的古典主义,但也创造出了一种新的表现手法。莫罗开始表达自己的思想,描绘这个混乱的世界,形成了这种直击资本主义社会黑暗的文化。他采用多样性的古典主义表现手法,扬名万里[5]。
另一个要举例的是维也纳分离画派的代表人物克利姆特,他是象征主义重要代表画家之一。克利姆特曾经这样说:“不管是谁想要了解我,那就从一个画家的角度出发吧——这唯一值得注意的事情是——应该要仔细研究我的作品,从而知道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想要什么。”[6]由此可以看出,克利姆特是一位具有极强自我意识的画家,他的主要代表作品《吻》(图2)等顶级象征主义绘画作品,都被认为是他个人内心情感的深刻表达。
《吻》是克利姆特的代表作之一。这幅画面表现出的情绪是浓郁的悲伤和爱情,充斥的基调不是恋人之间的欢快,而是悲伤和哀愁,整个画面带有一些颓废的象征主义色彩,让人在看到后不禁哀叹。克利姆特对这幅人物画采用的色彩描绘手法多种多样,画面中粘贴了大量的金箔等具有装饰性的色彩要素。他的众多绘画作品主要是将写实的日本古典主义与装饰性的绘画风格结合在一起,加上装饰性的绘画线条,创造出了一种大胆与意象完美结合的艺术风格[7]。
克利姆特形成这种独特的绘画风格的原因是什么呢?
20世纪初,欧美的资本主义快速成熟,使人们的思想发生巨大变化。人们在这种思想重压下艰难地生活。与此同时,维也纳——这个用艺术堆砌的城市,聚集着一群年轻有才华的艺术家,他们高声呼唤,要从古典主义中分离出来,反对古典主义的艺术思想,成立了独立的画派——维也纳分离画派,在创作风格上强调自我独立,表现自己内心最真实想法。
在欧洲的传统文化中,传统手工艺一直被认为不登大雅之堂。古典主义画家认为,真正的艺术品应该摆放在美术馆里,而传统手工艺一直流传在民间,沾染了市井的俗气,无法和真正的艺术相提并论。但是随着现代艺术发展,曾一度被否定的镶嵌和平面的绘画装饰艺术重新获得了艺术界和人们的广泛喜爱[8]。
克利姆特在一个专门从事金银雕刻和装饰工艺的家庭长大,从小就接触了许多相关知识。因此,克利姆特把传统手工艺与装饰性壁画的手法结合在一起,开创了只属于他的独一无二的艺术风格。
这不禁让人想到南京地铁三号线的壁画艺术,重现红楼一梦的经典故事[9],线路各站壁画的建造表现手法各不相同:夫子庙站的“红楼夜宴”,将镶嵌玻璃工艺与中国绘画结合;九龙湖站的“桃花社”,采用刺绣、彩雕艺术玻璃制作[10],让人目不暇接,感叹艺术的精妙绝伦[11]。
3 古斯塔夫·莫罗和克利姆特对色彩的不同运用
莫罗对光影的把握非常独特,他通过自己独到的色彩语言建立与客观世界对话的情感桥梁,通过视觉上的刺激,引起观赏者的共鸣[12]。因此,莫罗的绘画的独特之处在于,通过光线照射在人物身上,点缀人物衣着和面部,折射出莫罗的情感,诉说内心的想法[13]。 可以看出,莫罗形成这种独特的用色表现手法的原因大多来自他一生的艺术求学经历。常规学习失败后,他与德拉克洛瓦的学生夏塞里奥成为朋友,两人的关系亦师亦友,互相学习。受夏塞里奥的影响,莫罗对古典主义技巧以及浪漫主义色彩风格的运用收放自如,在艺术绘画上又上了一个台阶。
莫罗的浪漫主义造诣,最主要还是因为受到了德拉克洛瓦的指导,在绘画上德拉克洛瓦给了他深刻的指导,并且莫罗的虚心接受和举一反三的能力也造就了他日后的不平凡[14]。通过作品《阿波罗与九女神》(图3)可以看到,画中一位不受世俗沾染的少女坐在草丛中,金色的阳光洒在她的身上,让她看起来更加圣洁,画面以暖色调为主,突显了浪漫主义色彩。
克利姆特是一位个人意识非常强烈的画家。分离画派第一次出现以前,大多数象征主义艺术家都只拘泥于古板的写实绘画,很难突破束缚去创作反映生活的艺术画作。一直到了19世纪70年代,艺术家开始创作具有流动美感的画面,描绘出来的画面具有了灵活性,蕴含着无穷的美丽。这种画作的出现引起了许多现代人的好奇和惊叹,这种新颖的艺术创作理念和手法在艺术界引发了一股新的潮流。
克利姆特深受他们的影响,作为维也纳分离画派的代表人物,他的画作充斥着精细优美的色彩和线条、吸引世人的图案、狂放别致的艺术。家里一直以金银铜版雕刻和装饰工艺为生,传统手工艺又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使他懂得了传统艺术绘画与现代艺术装饰的巧妙结合,将人们的理性与梦幻交织在一起,将人们真正想要表达的想法蕴藏在抽象的画面中,引起人们深度的探究与创造性思考[15]。
画家创作的目的就是让人通过画面感受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感受,将自己的感情展现给世人,并且使人们通过自己的繪画作品得到一定的感悟或者幸福感。这就需要画家运用自己的主观色彩,准确地表达主题思想,使人们更容易接受。
4 结语
无论是莫罗还是克利姆特,都是象征艺术发展史上不朽的传奇,两个人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社会环境下,都推动了象征艺术的发展。不同的社会环境下,人们的认识是不同的,对同一件事物的认知也是不同的,因此莫罗和克利姆特在相同的绘画领域却有不同的发展,莫罗的非真实性创作建立了理想与现实沟通的桥梁,抨击了社会黑暗,而克利姆特的色彩魅力打开了人们的视野,让人们在欣赏艺术的同时产生心灵的感悟。由此可知,如果所有的作品都是千篇一律的手法,那么艺术创作将会变得毫无意义,只有不同才会带来生活的乐趣。
参考文献:
[1] 罗军.神秘的意象——象征主义美术[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F0002.
[2] 李林俐,耿钧.流动的盛筵:西方艺术市场的历史进程与当代发展[J].艺术学界,2019(02):52-64.
[3] 杨烨.捕捉夕阳的一线余晖——欧洲19世纪象征主义绘画[D].苏州大学,2008.
[4] 吴歆悦,李雪艳.艺术中的雅俗文化之辨析[J].美术教育研究,2020(20):52-53+57.
[5] 程国栋.现代启示录——古斯塔夫·莫罗绘画之我见[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6:11-29.
[6] 吴会云.浅析克利姆特的绘画与时代特点[J].美与时代(下),2015(01):123-124.
[7] 张俊谈,熊瑶.浅谈澄泥石刻艺术的发展之路[J].美术教育研究(上),2018(11):15-17.
[8] 耿钧.东方悠远:《摘金奇缘》中亚洲景观的美式建构与呈现[J].电影新作,2019(03):135-139.
[9] 耿钧,周维楠.论英国园林“自然”观理论与实践中的中国园林基因与元素[J].中国园林,2019(07):130-134.
[10] 季优铭,朱宇婷.南京地铁站壁画艺术风格研究[J].大众文艺,2019(20):94-95.
[11] 王碧洋,朱宇婷.论南京地铁三号线《红楼梦》主题壁画设计[J].大众文艺,2019(20):99-100.
[12] 耿钧.中国戏曲融入西方戏剧的两种范式——以18世纪与20世纪为例[J].四川戏剧,2019(03):16-19.
[13] 成明,朱宇婷.植物造景分析——以水花园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9(12):62-64+67.
[14] 任可心,李雪艳.论南京云锦材质服装的艺术风格及其在当代生活中的运用[J].大众文艺,2019(14):111-112.
[15] 张娜.克利姆特作品中主观色彩的运用[J].大众文艺,2013(01):1.
作者简介:李飞扬(2000—),女,山东泰安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指导老师:朱宇婷(1992—),女,江苏南京人,硕士,助理实验师,研究方向:环境设计。
关键词:象征主义;社会环境;作品比较;绘画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0)23-00-02
1 象征主义及其宏观时代艺术特征
象征主义出现在19世纪末,被学术界称为影响最广泛的一次运动。象征主义倡导人们解放思想,不被之前的枷锁控制。象征主义的出现为欧洲后现代艺术的发展和进步注入了有力的强心剂,象征主义现代绘画的发展成为欧洲后现代主义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1]。
欧洲象征主义的出现标志着欧洲象征主义艺术从中世纪传统向欧洲后现代艺术过渡的一个新起点,这无疑是一次真正的艺术突破,使得象征主义艺术真正走向了表达艺术个体的主观思想世界,是对象征主义艺术的一次重大肯定[2]。
但是在不同的社会下,由于人们的成长生活环境不同,所以对相同的社会事物有不同的理解和感知。基于此,本文以法国著名的象征主义画家古斯塔夫·莫罗和维也纳分离派画家克利姆特为代表,分析不同社会环境下的个体象征主义艺术有怎样不同的艺术发展[3]。
2 古斯塔夫·莫罗和克利姆特对绘画表现手法的不同观点
莫罗是法国象征主义的代表画家之一,出生于1826年法国巴黎。莫罗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对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对绘画有自己独特的认知,显示出了卓越的才能。
年幼的他在经历妹妹去世的痛苦之后,在画作中隐含了很多阴暗和幽寂。莫罗擅长运用抽象的手法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思想和感受,他的绘画创作灵感大多来自神话故事或宗教故事,但是又不满足于中规中矩的绘画或人物描写的艺术风格。因此,莫罗在创作时有意将绘画的表现手法引向具有强烈神秘色彩的抽象主义领域,试图构建现实与浪漫主义之间追求的一种非真实,但这种非真实的绘画手法又不单单只是在画面上,而是在自己的作品中大胆地运用非真实直击社会矛盾与人内心深处的黑暗,将这种非真实的手法转化为一种真实。莫罗在进行艺术创作时非常注重视觉上的刺激和效果,与自己的主观想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寻求通过自己丰富的绘画语言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4]。
古斯塔夫·莫罗的艺术作品保留了意大利神话故事或者宗教传说故事中的人物性格和形象,把一些意大利的现代古典艺术、印度的细密画等元素融入自己的艺术作品。以他的经典画作《幽灵》(图1)为例,画面中充斥着异国情调,有阿拉伯风情的图案,服饰华丽,姿态妖娆,透露出一股邪恶的美感。
莫罗形成这种绘画手法的原因是什么呢?
莫罗所处的时代,是欧洲艺术进入混乱的时代,各种派系纷纷出现,倡导自己的主张。旧的美术判别标准依旧存在,新的思想也如潮水般涌来,不可否认的是莫罗作品的取材大多来自传统的古典主义,但也创造出了一种新的表现手法。莫罗开始表达自己的思想,描绘这个混乱的世界,形成了这种直击资本主义社会黑暗的文化。他采用多样性的古典主义表现手法,扬名万里[5]。
另一个要举例的是维也纳分离画派的代表人物克利姆特,他是象征主义重要代表画家之一。克利姆特曾经这样说:“不管是谁想要了解我,那就从一个画家的角度出发吧——这唯一值得注意的事情是——应该要仔细研究我的作品,从而知道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想要什么。”[6]由此可以看出,克利姆特是一位具有极强自我意识的画家,他的主要代表作品《吻》(图2)等顶级象征主义绘画作品,都被认为是他个人内心情感的深刻表达。
《吻》是克利姆特的代表作之一。这幅画面表现出的情绪是浓郁的悲伤和爱情,充斥的基调不是恋人之间的欢快,而是悲伤和哀愁,整个画面带有一些颓废的象征主义色彩,让人在看到后不禁哀叹。克利姆特对这幅人物画采用的色彩描绘手法多种多样,画面中粘贴了大量的金箔等具有装饰性的色彩要素。他的众多绘画作品主要是将写实的日本古典主义与装饰性的绘画风格结合在一起,加上装饰性的绘画线条,创造出了一种大胆与意象完美结合的艺术风格[7]。
克利姆特形成这种独特的绘画风格的原因是什么呢?
20世纪初,欧美的资本主义快速成熟,使人们的思想发生巨大变化。人们在这种思想重压下艰难地生活。与此同时,维也纳——这个用艺术堆砌的城市,聚集着一群年轻有才华的艺术家,他们高声呼唤,要从古典主义中分离出来,反对古典主义的艺术思想,成立了独立的画派——维也纳分离画派,在创作风格上强调自我独立,表现自己内心最真实想法。
在欧洲的传统文化中,传统手工艺一直被认为不登大雅之堂。古典主义画家认为,真正的艺术品应该摆放在美术馆里,而传统手工艺一直流传在民间,沾染了市井的俗气,无法和真正的艺术相提并论。但是随着现代艺术发展,曾一度被否定的镶嵌和平面的绘画装饰艺术重新获得了艺术界和人们的广泛喜爱[8]。
克利姆特在一个专门从事金银雕刻和装饰工艺的家庭长大,从小就接触了许多相关知识。因此,克利姆特把传统手工艺与装饰性壁画的手法结合在一起,开创了只属于他的独一无二的艺术风格。
这不禁让人想到南京地铁三号线的壁画艺术,重现红楼一梦的经典故事[9],线路各站壁画的建造表现手法各不相同:夫子庙站的“红楼夜宴”,将镶嵌玻璃工艺与中国绘画结合;九龙湖站的“桃花社”,采用刺绣、彩雕艺术玻璃制作[10],让人目不暇接,感叹艺术的精妙绝伦[11]。
3 古斯塔夫·莫罗和克利姆特对色彩的不同运用
莫罗对光影的把握非常独特,他通过自己独到的色彩语言建立与客观世界对话的情感桥梁,通过视觉上的刺激,引起观赏者的共鸣[12]。因此,莫罗的绘画的独特之处在于,通过光线照射在人物身上,点缀人物衣着和面部,折射出莫罗的情感,诉说内心的想法[13]。 可以看出,莫罗形成这种独特的用色表现手法的原因大多来自他一生的艺术求学经历。常规学习失败后,他与德拉克洛瓦的学生夏塞里奥成为朋友,两人的关系亦师亦友,互相学习。受夏塞里奥的影响,莫罗对古典主义技巧以及浪漫主义色彩风格的运用收放自如,在艺术绘画上又上了一个台阶。
莫罗的浪漫主义造诣,最主要还是因为受到了德拉克洛瓦的指导,在绘画上德拉克洛瓦给了他深刻的指导,并且莫罗的虚心接受和举一反三的能力也造就了他日后的不平凡[14]。通过作品《阿波罗与九女神》(图3)可以看到,画中一位不受世俗沾染的少女坐在草丛中,金色的阳光洒在她的身上,让她看起来更加圣洁,画面以暖色调为主,突显了浪漫主义色彩。
克利姆特是一位个人意识非常强烈的画家。分离画派第一次出现以前,大多数象征主义艺术家都只拘泥于古板的写实绘画,很难突破束缚去创作反映生活的艺术画作。一直到了19世纪70年代,艺术家开始创作具有流动美感的画面,描绘出来的画面具有了灵活性,蕴含着无穷的美丽。这种画作的出现引起了许多现代人的好奇和惊叹,这种新颖的艺术创作理念和手法在艺术界引发了一股新的潮流。
克利姆特深受他们的影响,作为维也纳分离画派的代表人物,他的画作充斥着精细优美的色彩和线条、吸引世人的图案、狂放别致的艺术。家里一直以金银铜版雕刻和装饰工艺为生,传统手工艺又渐渐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当中,使他懂得了传统艺术绘画与现代艺术装饰的巧妙结合,将人们的理性与梦幻交织在一起,将人们真正想要表达的想法蕴藏在抽象的画面中,引起人们深度的探究与创造性思考[15]。
画家创作的目的就是让人通过画面感受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感受,将自己的感情展现给世人,并且使人们通过自己的繪画作品得到一定的感悟或者幸福感。这就需要画家运用自己的主观色彩,准确地表达主题思想,使人们更容易接受。
4 结语
无论是莫罗还是克利姆特,都是象征艺术发展史上不朽的传奇,两个人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社会环境下,都推动了象征艺术的发展。不同的社会环境下,人们的认识是不同的,对同一件事物的认知也是不同的,因此莫罗和克利姆特在相同的绘画领域却有不同的发展,莫罗的非真实性创作建立了理想与现实沟通的桥梁,抨击了社会黑暗,而克利姆特的色彩魅力打开了人们的视野,让人们在欣赏艺术的同时产生心灵的感悟。由此可知,如果所有的作品都是千篇一律的手法,那么艺术创作将会变得毫无意义,只有不同才会带来生活的乐趣。
参考文献:
[1] 罗军.神秘的意象——象征主义美术[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1):F0002.
[2] 李林俐,耿钧.流动的盛筵:西方艺术市场的历史进程与当代发展[J].艺术学界,2019(02):52-64.
[3] 杨烨.捕捉夕阳的一线余晖——欧洲19世纪象征主义绘画[D].苏州大学,2008.
[4] 吴歆悦,李雪艳.艺术中的雅俗文化之辨析[J].美术教育研究,2020(20):52-53+57.
[5] 程国栋.现代启示录——古斯塔夫·莫罗绘画之我见[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6:11-29.
[6] 吴会云.浅析克利姆特的绘画与时代特点[J].美与时代(下),2015(01):123-124.
[7] 张俊谈,熊瑶.浅谈澄泥石刻艺术的发展之路[J].美术教育研究(上),2018(11):15-17.
[8] 耿钧.东方悠远:《摘金奇缘》中亚洲景观的美式建构与呈现[J].电影新作,2019(03):135-139.
[9] 耿钧,周维楠.论英国园林“自然”观理论与实践中的中国园林基因与元素[J].中国园林,2019(07):130-134.
[10] 季优铭,朱宇婷.南京地铁站壁画艺术风格研究[J].大众文艺,2019(20):94-95.
[11] 王碧洋,朱宇婷.论南京地铁三号线《红楼梦》主题壁画设计[J].大众文艺,2019(20):99-100.
[12] 耿钧.中国戏曲融入西方戏剧的两种范式——以18世纪与20世纪为例[J].四川戏剧,2019(03):16-19.
[13] 成明,朱宇婷.植物造景分析——以水花园为例[J].美术教育研究,2019(12):62-64+67.
[14] 任可心,李雪艳.论南京云锦材质服装的艺术风格及其在当代生活中的运用[J].大众文艺,2019(14):111-112.
[15] 张娜.克利姆特作品中主观色彩的运用[J].大众文艺,2013(01):1.
作者简介:李飞扬(2000—),女,山东泰安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视觉传达设计。
指导老师:朱宇婷(1992—),女,江苏南京人,硕士,助理实验师,研究方向:环境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