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小学作文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师比教棘手的一种教学。只要是上作文课,有些学生就会感到头疼,认为“自己的头脑里空荡荡的,没有什么可写。”其实,笔者认为,这类的学生并不是没有什么可写,而是他们缺乏两种能力。而我国新编的小学语文大纲也明确要求,作文教学必须培养学生在写作训练中“做到思想感情真实健康,内容具体,中心明确,条理清楚……”为了达到这一教学要求,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读说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观察;读说;能力
一、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我们学习写作都要立足于生活,从观察起步。古人把听力强,耳朵灵叫做“聪”,称视力好,有眼光为“明”。训练和培养能力,就是要我们越来越聪明,如果自己把封闭的感官,统统启封,就会“茅塞顿开”,写作的素材,原来就在我们的周围。因此,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注意能力。
那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笔者认为,首先应抓住观察对象的特征。所谓特征,就是人的个性、物的差异和事的不同。即矛盾的特殊性。在人的各种官能中,眼睛是摄取生活的重要器官。据科学研究“人对外界的感受,百分之八十来自视觉。”但并不是每个有眼睛的人,天生就懂得观察。我们所讲的观察,就专指正确地察看世界,要求人们一边目不转睛地看,叫“凝视”,一边全神贯注地想,叫“揣摩”,一边用语言在心里描述,叫默述。这样做到眼脑并用,看想结合,直到把被观察事物对象看清楚,看明白。即观察=凝视 揣摩 默述。培养注意对象的特征,是培养注意观察能力的一个前提。笔者曾在这方面进行了一次尝试性的教学,要求学生集中自己的注意力观察学校里的那棵凤凰树,运用上述三个步骤同时进行,然后叫学生进行片断作文训练,结果经过仔细观察的孩子,写得特别生动具体。
其次,要求学生掌握观察的思路。那么观察的思路有哪些呢?观察的思路主要有观察概貌、观察层次、观察进程、观察差异、观察细节等五个思路。所谓观察概貌就是以事物总的轮廓为着眼点,然后对构成总体的各个局部依次进行系统的分类,看看是否和谐合理,并逐步观察总体,最后把各个局部归结起来,从而取得对总体的全面、深入的认识。所谓观察层次,就是指对人的层次和物的层次的观察。人的层次是指肖像和性格,物的层次是指形式和内容。所谓观察的进程,包含着始和末的关系,就是从运动中观察事物、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发生和发展、过去和未来、原因和结果,事物运动中的始末都是相对,每个开始都是它过去的结束,每个结束又都是它未来的开始。所谓观察的差异,就是此物和彼物的关系,事物都是相互联系而存在的,有联系就可以比较,有比较就容易把事物差异,鲜明的体现出来,借助于比较就可以发现,此物区别于彼物的特殊的属性,这个人区别于那个人的特殊个性。所谓观察细节,就是观察点与面的关系,找出能够代表总体反映一般的细枝末节,就是典型细节。以上五个思路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并不是互不相干的,它们常常交织在一起,各尽所能,互相补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实际的需要做到有所侧重,交织起来运用。
再次,要求学生开放五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学生五官闭塞,迟钝状态,把关闭了的口、耳、鼻、舌、身的大门,统统开启,让这五官一起向世界开放,让大脑通过这五个渠道,去摄取生活的真面目,再经过自己思维加工的语言,构成一幅幅综合统一的立体画面。总之,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加强学生以上三方面的观察角度,才能懂得怎样观察,观察什么,以此逐步地对学生进行反复的训练,最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 培养学生的读说能力
当然作文教学单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是不够的,还应加强学生的读说能力的训练。因为经过大脑构思的生活素材,只有通过语言文字将它表述,使它转化为文章,起到反映生活,思想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具有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即要培养学生的读说能力。我们知道,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是构成文章的第一要素,这就如绘画离不开线条和色彩,音乐离不开节奏和旋律,舞蹈离不开人体造型一样。训练语言的目的,就是要我们准确鲜明反映事物,得心应手地表达思想。但是笔者在平时的语言教学中,发现有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分析其原因,在于这些学生平时沉默寡言,往往“金口难开”,且学习负担重,课外阅读面窄。
那么,针对上述所言,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读说能力呢?笔者认为,首先应把语言训练和思想训练结合起来。没有语言训练便没有思想,人只能用语言来表达思想。一般来说,语言上的紊乱与思路纷杂,缺乏条理有关系,由于人们想问题的同时,就在应用语言。在运用语文时就在动脑筋,语言和思维很难分开。因此,矫正语言上的毛病,不能只在语言上改,还应反馈于大脑。其次,应要求学生广泛收集丰富材料,多用勤练。学习语言有直接途径和间接途径。直接途径是指置身于各种各样的环境,通过听觉获得各种各样人的语言,而间接途径是指从书本中汲取他人加工改造的语言。两种方法殊途同归,对于提高我们语言表达能力都是绝对不可偏废的。我们在学习和选择使用语言时还应注意以下三点,一是学习语言靠平时的积累;二是选择语言要字斟句酌;三是运用语言要千锤百炼。再次,要培养学生的五种语言基本表达方式。人们在语言交际中由于目的、反映对象和手段不同,形成各种不同的表达方式,主要表现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五種基本的语言表达方式上。
以上是培养学生读说能力三方面的基本要求,针对这些要求,笔者曾在平时的语言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性的训练教学,在所教的班级里,要求每位学生必须上台讲几分钟故事、趣闻等,这样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语感。同时,还通过学生自创报的形式,促使学生课余时间收集大量丰富的资料,以此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最终加强学生的读说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大大提高了一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以上所述,仅是笔者的一孔之见,以抛砖引玉,但笔者认为,只要我们小学语文教师能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持之以恒,不断加强学生的观察、读说能力的培养,是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最终提高我们整体的语文教学质量。
作者简介:
杨小波,广东省惠州市,惠州市第十一小学金榜分校。
关键词:观察;读说;能力
一、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我们学习写作都要立足于生活,从观察起步。古人把听力强,耳朵灵叫做“聪”,称视力好,有眼光为“明”。训练和培养能力,就是要我们越来越聪明,如果自己把封闭的感官,统统启封,就会“茅塞顿开”,写作的素材,原来就在我们的周围。因此,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注意能力。
那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呢?笔者认为,首先应抓住观察对象的特征。所谓特征,就是人的个性、物的差异和事的不同。即矛盾的特殊性。在人的各种官能中,眼睛是摄取生活的重要器官。据科学研究“人对外界的感受,百分之八十来自视觉。”但并不是每个有眼睛的人,天生就懂得观察。我们所讲的观察,就专指正确地察看世界,要求人们一边目不转睛地看,叫“凝视”,一边全神贯注地想,叫“揣摩”,一边用语言在心里描述,叫默述。这样做到眼脑并用,看想结合,直到把被观察事物对象看清楚,看明白。即观察=凝视 揣摩 默述。培养注意对象的特征,是培养注意观察能力的一个前提。笔者曾在这方面进行了一次尝试性的教学,要求学生集中自己的注意力观察学校里的那棵凤凰树,运用上述三个步骤同时进行,然后叫学生进行片断作文训练,结果经过仔细观察的孩子,写得特别生动具体。
其次,要求学生掌握观察的思路。那么观察的思路有哪些呢?观察的思路主要有观察概貌、观察层次、观察进程、观察差异、观察细节等五个思路。所谓观察概貌就是以事物总的轮廓为着眼点,然后对构成总体的各个局部依次进行系统的分类,看看是否和谐合理,并逐步观察总体,最后把各个局部归结起来,从而取得对总体的全面、深入的认识。所谓观察层次,就是指对人的层次和物的层次的观察。人的层次是指肖像和性格,物的层次是指形式和内容。所谓观察的进程,包含着始和末的关系,就是从运动中观察事物、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发生和发展、过去和未来、原因和结果,事物运动中的始末都是相对,每个开始都是它过去的结束,每个结束又都是它未来的开始。所谓观察的差异,就是此物和彼物的关系,事物都是相互联系而存在的,有联系就可以比较,有比较就容易把事物差异,鲜明的体现出来,借助于比较就可以发现,此物区别于彼物的特殊的属性,这个人区别于那个人的特殊个性。所谓观察细节,就是观察点与面的关系,找出能够代表总体反映一般的细枝末节,就是典型细节。以上五个思路在观察事物的过程中,并不是互不相干的,它们常常交织在一起,各尽所能,互相补充。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实际的需要做到有所侧重,交织起来运用。
再次,要求学生开放五官。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学生五官闭塞,迟钝状态,把关闭了的口、耳、鼻、舌、身的大门,统统开启,让这五官一起向世界开放,让大脑通过这五个渠道,去摄取生活的真面目,再经过自己思维加工的语言,构成一幅幅综合统一的立体画面。总之,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加强学生以上三方面的观察角度,才能懂得怎样观察,观察什么,以此逐步地对学生进行反复的训练,最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二、 培养学生的读说能力
当然作文教学单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是不够的,还应加强学生的读说能力的训练。因为经过大脑构思的生活素材,只有通过语言文字将它表述,使它转化为文章,起到反映生活,思想的作用,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具有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即要培养学生的读说能力。我们知道,语言是表情达意的工具,是构成文章的第一要素,这就如绘画离不开线条和色彩,音乐离不开节奏和旋律,舞蹈离不开人体造型一样。训练语言的目的,就是要我们准确鲜明反映事物,得心应手地表达思想。但是笔者在平时的语言教学中,发现有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差,分析其原因,在于这些学生平时沉默寡言,往往“金口难开”,且学习负担重,课外阅读面窄。
那么,针对上述所言,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读说能力呢?笔者认为,首先应把语言训练和思想训练结合起来。没有语言训练便没有思想,人只能用语言来表达思想。一般来说,语言上的紊乱与思路纷杂,缺乏条理有关系,由于人们想问题的同时,就在应用语言。在运用语文时就在动脑筋,语言和思维很难分开。因此,矫正语言上的毛病,不能只在语言上改,还应反馈于大脑。其次,应要求学生广泛收集丰富材料,多用勤练。学习语言有直接途径和间接途径。直接途径是指置身于各种各样的环境,通过听觉获得各种各样人的语言,而间接途径是指从书本中汲取他人加工改造的语言。两种方法殊途同归,对于提高我们语言表达能力都是绝对不可偏废的。我们在学习和选择使用语言时还应注意以下三点,一是学习语言靠平时的积累;二是选择语言要字斟句酌;三是运用语言要千锤百炼。再次,要培养学生的五种语言基本表达方式。人们在语言交际中由于目的、反映对象和手段不同,形成各种不同的表达方式,主要表现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五種基本的语言表达方式上。
以上是培养学生读说能力三方面的基本要求,针对这些要求,笔者曾在平时的语言教学中进行了一些尝试性的训练教学,在所教的班级里,要求每位学生必须上台讲几分钟故事、趣闻等,这样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语感。同时,还通过学生自创报的形式,促使学生课余时间收集大量丰富的资料,以此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最终加强学生的读说能力,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大大提高了一些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以上所述,仅是笔者的一孔之见,以抛砖引玉,但笔者认为,只要我们小学语文教师能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持之以恒,不断加强学生的观察、读说能力的培养,是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最终提高我们整体的语文教学质量。
作者简介:
杨小波,广东省惠州市,惠州市第十一小学金榜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