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粘附分子与脑缺血

来源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gkmn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脑缺血后由细胞粘附分子介导的白细胞浸润在缺血性脑损害的发生及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抗细胞粘附分子可减轻缺血性脑损害,并成为目前治疗脑缺血的一条新途径。

其他文献
肾脏具有十分丰富的细胞外基质,其受体(整合素)在肾小球细胞与基质的相互调控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讨论肾脏整合素的分布和表达改变与糖尿病性肾病的特征性病理改变的关系。
脑静脉性血管瘤是一组组织学上完全由静脉组成的血管畸形。临床上较少发现,但在尸检中却较常见;通常无症状,有症状者以癫痫、头痛为主;常位于额叶和小脑;脑血管造影可明确诊断,典型表现为静脉期“水母头”征;治疗以保守为主。本文综述了该病的历史、病因、病理、流行病学、分型、临床表现、影像学、诊断及治疗。
烟雾病(moyamoya病,MMD)是一种慢性脑血管病,其临床表现为:儿童以缺血发作为主,成人以脑内或脑室内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为主。近年来,认为MMD伴发动脉瘤是出血的可能原因。文章综述了MMD动脉瘤的发生率、类型、部位及治疗方法。
对经动脉途径治疗颈动脉海绵窦瘘(CCF)失败者,可经眼上静脉(SOV)途径插管治疗。文章综述了SOV的形态特征及经SOV途径治疗CCF的方法、适应证和禁忌证。
白细胞介素-1(IL-1)是具有多种生物效应的细胞因子。正常时某些脑细胞可以表达少量IL-1,脑缺血后IL-1表达明显增加。文章综述IL-1在脑缺血损伤中的表达、作用和机制。
运动诱发电位作为了解运动神经系统功能的一项新颖的检测方法和科研手段,已被广泛用于神经内外科疾病的诊断及疗效判断。文章综述了运动诱发电位的基本原理、方法及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运动诱发电位改变(包括诊断、疾病预后等)。
综述了近30年来全世界主要国家卒中发病率及死亡率的变化趋势,重点讨论卒中死亡率的下降及其可能原因。
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索(TRH)及其类似物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广泛的保护作用。实验研究发现,其在中枢神经系统创伤、缺血、出血性损伤及其他创伤模型中有明显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及神经组织保护作用。文章就TRH及其主要类似物的生物特性和对神经系统的各种作用及其可能机制进行综述,希望能引起人们对其研究的重视。
血脑屏障(BBB)是维持中枢神经系统(CNS)内环境稳定的结构基础。文章综述了内皮细胞(EC)、EC紧密连接(TJs)、星形胶质细胞以及基膜(BM)等方面的细胞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若干进展,并分析了其临床意义。
结合最新研究资料,综述了高血糖、糖尿病、胰岛素对抗和代偿性胰岛功能亢进及糖尿病患者的自主神经疾病、视网膜病变等对脑梗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