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分析新形勢下高职院校资助育人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提出具体措施,以期达到资助育人目标。
【关键词】新形势;高职院校;资助育人;方法
自2007年以来国家加大了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陆续出台了各种新资助政策,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受教育的机会,各高校已形成“奖、贷、助、补、免”的资助格局。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资助育人工作是各高校辅导员培养人才的重要环节。高职院校作为高校的重要队伍,应结合学生特点认真做好此项工作。
一、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现状
从2010年开始,由政府出资设立的国家奖学金,用于奖励高校全日制本专科学生中特别优秀的学生,资助标准每生每年8000元;国家励志奖学金用于奖励在校生中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资助金额为每人每年5000元,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资助具体标准为每生每年3000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500元,资助覆盖面高。要求精准扶贫,不让一个学生因为经济原因辍学。有些学校还加强与社会联系,社会资助范围不断扩大,一些企事业、爱心人士等资助贫困学生的越来越多。
二、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准确认定有难度。
要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资助,首先必须对困难学生进行认定。认定以“高等学校学生家庭情况调查表”和“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作为认定困难学生的依据,表面看来,这些程序也都很正规,但是前两项都是由学生本人在当地民政部门办的,这种证明由于一些地方随意性很强,很容易办成的。后一个表是由学生本人填写的,这些都不足以证明学生的贫困程度,可信度很低。因此,由于这一系列原因,每年的家庭经济困难认定工作,都有许多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滥竽充数”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当中,而一些真正贫困的学生却无缘获得助学金,使资助工作存在出问题的可能。
(二)重视经济资助,轻视思想教育
目前,虽然许多高校提倡“资助与育人相结合”的资助理念,但是只是做了困难评定工作,与育人隔离开来。殊不知,一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由于经济困难的原因很容易造成心理上的压力,容易导致自卑和虚荣心理。学校缺乏对贫困生心理上的疏导、思想上的教育,学生不能正确看到金钱和贫富。
(三)缺乏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和感恩教育
国家助学金的设定是为了帮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不让他们有后顾之忧。国家除了给予学生奖、助学金方面的补助外,为了让交不起学费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还提供在校期间无息贷款。要求学生毕业前把贷款还上,毕业后未能还款的将追加利息,这给许多学生提供了很大方便。但是许多学生不能按期还款,毕业时也不能将准确的地址和联系方式留下,这无疑给催缴还款工作带来很大难度。辅导员也给学生开会要讲诚信和感恩,但这只是口头的说道而已,缺乏一系列相配套的诚信和感恩教育方案。
三、对贫困生资助育人工作的方法探析
(一)落实相关政策
查验资料,严格按奖助学金政策执行,落实到位,一个也不能少。每个班级成立评定小组,采取回避政策,采取盲评的方法,杜绝暗箱操作。
(二)勤工助学与能力培养相结合
勤工助学不但能减轻学生经济负担,而且是培养学生自信自强自立精神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学校要发挥勤工助学在资助体系中的作用,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通过勤工助学,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品质。
(三)争取社会捐资助学
学校应加强与社会名人、企业家、社会基金会的联系,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争取他们在校内设置专门的奖学金,用于激励更多的贫困大学生,将这部分奖学金更多地倾向于没有获得国家奖助学金的较优秀的贫困学生。不但能解决一部分学生的经济问题,也提高了他们在社会上的知名度,达到双赢的目的,同时在全社会形成一种资助育人的社会风气。
(四)加强心理育人工作,心理扶贫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因此资助工作应以育人为本,不仅要加强贫困学生的思想教育,也要加强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学生的思想教育。在开展资助工作的同时,不仅要加强贫困学生思想教育、心理引导,不但从经济上脱贫,而且要从精神上脱贫。培养他们的生存能力、创新能力、自强自立的精神,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五)加强感恩教育和诚信教育
现如今许多贫困大学生以“贫困”作为资本,认为拿到助学金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还有许多拿到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毕业后不还款。现在是个互联网的时代,个人的诚信度在网上建立了诚信档案,可许多学生对此认识不够,这将对他以后的生活造成很大影响,给学校助学贷款工作也带来了很大难度。因此,学校应制定一整套方案,从大一开始,就对他们进行感恩教育和诚信教育。可以成立互帮互助团队加强交流。组织专题班会,举行资助知识竞赛,让每一个大学生都充分了解资助政策和注意事项。
(六)注重资助后跟踪管理,形成良好的资助环节,回报社会,取得育人效果。
一是学校期间举行受资助学生作为竞赛、受资助学生联系社区参加活动等形式,加强育人效果。二是组织毕业生纪念工程,由毕业生回校做主题报告、讲座等回馈学校和社会。
育人为本是目前高校资助工作的必然选择,做好高校贫困生资助育人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需要政府、高校、社会、学生等多个角色的积极配合,培养经济困难学生自信、自立、自强的品质,使他们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 郑蓓蓓. 浅析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改革与开放》 , 2012 (22) .
[2] 王莉 , 宗诚. 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体系育人功能的现实路径探析《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7 (4)
[3]黄碧峰. 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育人工作体系的构筑《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0 , 12 (1) .
【关键词】新形势;高职院校;资助育人;方法
自2007年以来国家加大了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陆续出台了各种新资助政策,确保每个学生都有受教育的机会,各高校已形成“奖、贷、助、补、免”的资助格局。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资助育人工作是各高校辅导员培养人才的重要环节。高职院校作为高校的重要队伍,应结合学生特点认真做好此项工作。
一、新形势下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现状
从2010年开始,由政府出资设立的国家奖学金,用于奖励高校全日制本专科学生中特别优秀的学生,资助标准每生每年8000元;国家励志奖学金用于奖励在校生中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资助金额为每人每年5000元,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资助具体标准为每生每年3000元,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500元,资助覆盖面高。要求精准扶贫,不让一个学生因为经济原因辍学。有些学校还加强与社会联系,社会资助范围不断扩大,一些企事业、爱心人士等资助贫困学生的越来越多。
二、资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准确认定有难度。
要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资助,首先必须对困难学生进行认定。认定以“高等学校学生家庭情况调查表”和“高等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作为认定困难学生的依据,表面看来,这些程序也都很正规,但是前两项都是由学生本人在当地民政部门办的,这种证明由于一些地方随意性很强,很容易办成的。后一个表是由学生本人填写的,这些都不足以证明学生的贫困程度,可信度很低。因此,由于这一系列原因,每年的家庭经济困难认定工作,都有许多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滥竽充数”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当中,而一些真正贫困的学生却无缘获得助学金,使资助工作存在出问题的可能。
(二)重视经济资助,轻视思想教育
目前,虽然许多高校提倡“资助与育人相结合”的资助理念,但是只是做了困难评定工作,与育人隔离开来。殊不知,一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由于经济困难的原因很容易造成心理上的压力,容易导致自卑和虚荣心理。学校缺乏对贫困生心理上的疏导、思想上的教育,学生不能正确看到金钱和贫富。
(三)缺乏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和感恩教育
国家助学金的设定是为了帮助贫困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不让他们有后顾之忧。国家除了给予学生奖、助学金方面的补助外,为了让交不起学费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还提供在校期间无息贷款。要求学生毕业前把贷款还上,毕业后未能还款的将追加利息,这给许多学生提供了很大方便。但是许多学生不能按期还款,毕业时也不能将准确的地址和联系方式留下,这无疑给催缴还款工作带来很大难度。辅导员也给学生开会要讲诚信和感恩,但这只是口头的说道而已,缺乏一系列相配套的诚信和感恩教育方案。
三、对贫困生资助育人工作的方法探析
(一)落实相关政策
查验资料,严格按奖助学金政策执行,落实到位,一个也不能少。每个班级成立评定小组,采取回避政策,采取盲评的方法,杜绝暗箱操作。
(二)勤工助学与能力培养相结合
勤工助学不但能减轻学生经济负担,而且是培养学生自信自强自立精神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学校要发挥勤工助学在资助体系中的作用,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通过勤工助学,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品质。
(三)争取社会捐资助学
学校应加强与社会名人、企业家、社会基金会的联系,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争取他们在校内设置专门的奖学金,用于激励更多的贫困大学生,将这部分奖学金更多地倾向于没有获得国家奖助学金的较优秀的贫困学生。不但能解决一部分学生的经济问题,也提高了他们在社会上的知名度,达到双赢的目的,同时在全社会形成一种资助育人的社会风气。
(四)加强心理育人工作,心理扶贫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因此资助工作应以育人为本,不仅要加强贫困学生的思想教育,也要加强家庭经济条件好的学生的思想教育。在开展资助工作的同时,不仅要加强贫困学生思想教育、心理引导,不但从经济上脱贫,而且要从精神上脱贫。培养他们的生存能力、创新能力、自强自立的精神,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五)加强感恩教育和诚信教育
现如今许多贫困大学生以“贫困”作为资本,认为拿到助学金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还有许多拿到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毕业后不还款。现在是个互联网的时代,个人的诚信度在网上建立了诚信档案,可许多学生对此认识不够,这将对他以后的生活造成很大影响,给学校助学贷款工作也带来了很大难度。因此,学校应制定一整套方案,从大一开始,就对他们进行感恩教育和诚信教育。可以成立互帮互助团队加强交流。组织专题班会,举行资助知识竞赛,让每一个大学生都充分了解资助政策和注意事项。
(六)注重资助后跟踪管理,形成良好的资助环节,回报社会,取得育人效果。
一是学校期间举行受资助学生作为竞赛、受资助学生联系社区参加活动等形式,加强育人效果。二是组织毕业生纪念工程,由毕业生回校做主题报告、讲座等回馈学校和社会。
育人为本是目前高校资助工作的必然选择,做好高校贫困生资助育人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它需要政府、高校、社会、学生等多个角色的积极配合,培养经济困难学生自信、自立、自强的品质,使他们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有用之才。
参考文献:
[1] 郑蓓蓓. 浅析高职院校资助育人工作《改革与开放》 , 2012 (22) .
[2] 王莉 , 宗诚. 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体系育人功能的现实路径探析《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7 (4)
[3]黄碧峰. 高职院校贫困生资助育人工作体系的构筑《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10 , 12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