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OEM生产模式下物流服务水平的策略分析

来源 :中国市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hfoo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OEM方式是目前我国制造业一种重要的生产经营模式,在OEM生产模式下,以产品委托加工方和OEM供应商为核心的供应链系统具有自身的特点。若要促进我国的OEM发展,就必须制定合理的发展策略,发挥其规模效益、专业效应的优势,完善生产布局,提升物流服务水平,降低物流成本,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功能。
  关键词:OEM;供应链;制造业
  
  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生产模式是社会化大生产、大协作趋势下的一种必然结果,其主要特点是品牌生产者不直接生产产品,而是利用自己掌握的关键核心技术,专注于新产品的设计和开发,控制整合销售渠道,扩大品牌影响力,将具体的加工任务交给别的企业完成,最大限度的发挥各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全球OEM生产已开始向中国转移,并得到了广泛的发展,中国已经称为全球重要的OEM生产基地。为了更好地发挥OEM生产模式的优势,就应该对其自身的特点进行深入分析,以探索适合OEM模式的生产组织方式,其中就包括为生产提供支撑的物流服务模式,如果能够制定合理的改善措施,扬长避短,势必将大大促进OEM企业的发展。
  
  一、发挥OEM生产模式的规模效益和专业效应
  
  OEM生产模式下的企业由于生产加工对象比较单一,物料属性具有很强的共性,物料的采购和保管等大都集中于某一专门领域,因此呈现明显的专业效应,而且OEM供应商单一品种产品产量比较大,因此规模效应比较明显,应充分地认识其自身特点,在物流运作中合理地加以利用,发挥OEM的特有优势。例如在IT业和家电业中,OEM供应商应组成“动态联盟”,特别是中小企业,共享信息资源,发挥集团优势,采用集体采购、集中供货等措施,充分发挥集团规模优势,以提高物料的采购数量,降低采购价格,降低自身的生产成本,以减弱OEM委托加工带来的利润值低的负面影响。
  处于OEM生产模式下的供应链各个环节的企业,其物流职能分工具有很强的专业性,例如OEM生产企业基本侧重于生产的组织和管理,由于OEM生产广泛采用订单式生产,因此应降低对成品的库存控制的关注度,而提企业采购管理的水平,建立起以生产企业为核心,反映敏捷、供货可靠的保障体系,同时提高企业自身物料的配送管理水平,为及时生产提供必要保障。对于OEM的委托加工方企业应发挥自身的品牌优势,积极扩展销售渠道,着重考虑建立健全的OEM供应商评价体系,把好质量关,在保证供应商质量的前提下多选一些合作伙伴,降低自身风险,但也应注意合理地协调风险与成本的关系,即不能一味地为降低成本使订货过于集中而加大风险,也要防止多厂家小批量订货使规模效益丧失。
  综上所述,整个OEM生产模式下的供应链系统其各环节的物流功能都较其它生产模式下的企业功能单一,且生产规模较大,这就使企业能够集中有限的精力发展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专注于提升相关物流环节的效率,降低成本,以实现整个供应链系统的最优化。
  
  二、合理地规划OEM生产模式的布局
  
  现代经济条件下,企业获得经济利益的高低取决于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全球化采购等新经济现象的出现就足以说明问题。OEM生产模式要想获得发展就必须综合考虑各个因素,特别是物流成本。以康佳公司为例,其原有的冰箱OEM生产基地位于地处东北边境的牡丹江市,由于人工费用等成本比较低,因此其总生产成本并不是很高,生产的产品由康佳公司负责配送,销往全国各地,因此其物流配送成本居高不下,运送到华东区域的产品,其单件物流成本高达100多元,使产品竞争力逐渐下降。类似的问题在我国很普遍,我国的西北地区,其OEM家电生产企业发展并不是很快,其主要原因就是包括物流成本等在内的综合生产成本比较高。最终康佳公司经过综合考虑,在杭州建立了新的OEM生产基地,大大缩短了产品的配送距离和时间,降低了总成本,同时增加了销量,提高了企业的综合效益。因此合理的OEM生产布局可以降低物流成本,特别是配送成本,现在很多产品委托加工方都选择了多个OEM合作伙伴,建立面向全国的OEM网络,以实现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最优,因此合理的OEM生产布局是提高物流服务水平的有效措施,是促进OEM发展的重要保证。
  综上所述,物流服务水平是影响OEM发展的重要因素,要想使我国的OEM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就必须要根据OEM生产模式自身的特点,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制定合理的发展策略,发挥OEM自身规模效益、专业效应的优势,完善生产布局,以提升物流服务水平,降低物流成本,最大限度地发挥OEM功能。
  作者单位:王成林,北京物资学院;李淑芬,北京理工大学
  (编辑 雨露)
  
  参考文献:
  [1]曙光.OEM在双赢中成长[J].现代家电,2002,4:54~55.
  [2]罗茂春,李亚伟.OEM在中国蔓延[J].经济导刊,2002,6:36~38.
  [3]姜有辉,孙键.OEM的管理与创新[J].煤炭企业管理,2005,2:39.
其他文献
摘要:全球范围内出现了一批以高科技和消费者市场为导向的新型物流快递公司,他们利用互联网创造出一种新模式,能够把供应链成员紧密地连接起来,构成一个通信、功能网络,并藉此产生更大的竞争优势。DHL作为全球最大的快递和专业物流公司,就是这类公司的典型代表。这种创新商业模式代表了未来物流公司发展的方向  关键词:创新 供应链管理 商业模式    近些年来,全球范围内出现了一批以高科技和消费者市场为导向的新
期刊
进入21世纪,时间概念的增强,使大多数人在阅读上求快求速,简单、直观、明了的图片叙事方式应运而生,更好的适应了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现状,“读图时代”成了21世纪初期的代名词。  聪明的出版商抓住时机,纷纷在杂志、报纸中开设“图片故事”、“图片新闻”等栏目,以迎合读者的需求;曾经一度销声匿迹的小人书等漫画书也日渐成为收藏爱好者热情追逐的对象;台湾漫画作家几米的作品更是风靡世界……   顺应读图时代需求
期刊
2006年11月19日晚,由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联合有关单位举办的 “2006北京青年榜样”颁奖晚会在解放军电视中心举行。  在所有获奖者当中,有一位来自甘肃的农村青年,他8年前来到北京,8年后他凭借自己的努力与奋斗,从一名保安成长为北京最大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副总经理,并荣获“2006年北京榜样”中的第二届北京市创业青年首都贡献奖金奖。   他就是顾兆学,北京市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副总经理。在所有获
期刊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全面提升本市商业零售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塑造文明礼貌的职业形象,培养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提高规范服务的职业技能,根据国家和本市的有关规定及标准,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直接面向终端消费者提供商品及相应服务的商业零售企业员工(以下简称:员工)。  本规范所称员工行为礼仪规范,是指商业零售企业员工在岗服务全过程中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要求,其内容包
期刊
始建于1992年末的辽宁鞍山市海城南收费站,已经历了14年风雨洗礼。最初的五年里,该站连年亏蚀,秩序混乱,到98年新站长高振涛上任后,采取了“细抓经营管理,狠抓队伍建设”的一系列治站措施以来,使该站的各项事业一年一个新台阶,年年都有新跨越,取得了经济和社会两个效益双丰收的好成绩。  内部清理整顿、强化管理、提升素质。他们首先与市稽查部门密切配合,对站内各个执行收费的环节和财务账目进行了一场全面的大
期刊
中国市场杂志社、《中国市场》指导委员会在2006年组织了四次有关商品交易市场方面的会议,得到了国家有关部委、地方政府和各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在商品交易市场行业中取得了广泛的影响,进一步推进了我国商品交易市场管理模式与制度的创新,推动了我国商品交易市场稳定健康发展。经本刊编辑策划,在这里,我们再次总结和回顾:    会议名称:第七届中国商品交易市场发展研讨会  会议时间:2006年4月14-16日 
期刊
2006年,萧山商业城管理部门深入贯彻省服务和流通业发展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快市场改造提升步伐,积极拓展城乡市场,所属16大市场呈现出稳健运行态势,年商品成交额达173亿元,与上年持平。从分市场看,华东副食品市场挑了大梁,年交易额达到45亿元,同比增长7%。从分行业看,五金机电类仍保持发展态势,成交额冲破40亿元,同比增长4%以上。  本年度商业城运行的主要特点有:  一、市场仍以批销为主,经营情况
期刊
亿达无缝钢管,以实实在在的品质誉满天下。自建厂投产,用了不到一年半的时间,就赢得了市场的认可,产品始终处于供不应求的销售态势。在无缝钢管市场品牌繁杂、供大于求的今天,亿达钢管却能一枝独秀,这其中到底有什么秘密?带着这个疑问,近日,记者一行来到位于辽宁海城市海州工业园区内的海城亿达金属材料有限公司,采访了该公司的董事长李卓……  由原来做钢管商贸流通起家的海城市亿达金属材料有限公司,在完成了原始资本
期刊
摘要:供应链的绩效管理对于供应链理论的实践化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提出了基于战略的供应链绩效持续测评及改进框架,给出了基于多Agent的供应链绩效智能管理系统的基本架构,它能很好地解决实际供应链绩效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难以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供应链;绩效管理;多智能体;持续改进    近年来,以快速响应市场、增加企业柔性、降低成本、提高客户服务质量为目的的供应链管理思想已被众多的企业所认同和接受,
期刊
如何看商业地产的“啤酒”和“泡沫”?    商业地产发展空间大,据统计,2005年全国商业营业用房投资额达到2000亿元,已竣工商业营业用房在5290万平方米以上,并保持年均20%的增长率。  我们看到,商业地产的高速发展有两大推动力:  一是城市化进程和商业发展的推动。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国家持续推动内需战略产业政策,零售业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