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见毕加索:自由无羁的现代派艺术

来源 :文化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198912106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7月14日至7月31日,“毕加索真迹展”在1844艺术中心·宁波当代艺术馆开幕。展出包括67幅毕加索版画真迹、40件陶瓷原作品。
  毕加索是现代艺术的创始人,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在世界前十的名贵画作中,他的作品就占了4幅。本次展览虽然没有毕加索最为昂贵的油画,但这些作品因有部分是首次在中国展出,而且均是第一次进入宁波,让甬城市民兴奋不已。
  1881年,毕加索出生在西班牙地中海太阳海岸的一个城市马拉加。这是一位极具创造力的天才画家,他在充满传奇与争议的一生中,共创作六万到八万件作品。作品类型广泛,包括油画、素描、雕刻、陶器、版画以及舞台服装等造型艺术。他的艺术手法极端变形和夸张,一辈子在不断否定自己,艺术风格不停变化。就版画来说,他创作了八大系列近2000幅版画作品,被誉为“二十世纪版画的巅峰之作”。此次宁波展出的版画为《塞莱斯蒂纳》系列,是1968年毕加索在87岁高龄所作,属于金属蚀刻版画。
  《塞莱斯蒂纳》为费尔南多·德·罗哈新根据《卡利斯特与诺伊贝伊悲剧》改写而成的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作品,故事讲述卡利斯特爱上小女孩诺伊贝伊,但被其拒绝。在男仆森普罗尼奥的建议下,给塞莱斯蒂纳大量金钱,使其答应做红娘;塞莱斯蒂纳使用各种诡计接近被家人紧紧看管的诺伊贝伊,引诱其爱上卡利斯特。事成之后,塞莱斯蒂纳因不肯与男仆分享卡利斯特给她的金钱,结果被男仆杀死。卡、诺两人的恋情曝光不久,卡利斯特死于意外,诺伊贝伊绝望之中跳楼轻生。在这些版画中,塞莱斯蒂纳被毕加索描画成一个全身穿黑、又老又矮小的女人,在卡、诺两人相处的绝大多数时间,塞莱斯蒂纳都在一边以诡诈的表情注视着男欢女爱的场面。作品总体线条简洁,笔触流畅,但感受得到其中饱含着的毕加索的爱欲与激情,以及对艺术和爱的狂热与痛苦。
  毕加索说过:“我的每一幅画中都装有我的血,这就是我的画的含义。”解读毕加索作品的内涵,必须与他变荡的一生相结合,作品中有着他不同时期的任性、爱情、反叛,尽管展出的版画幅面不大,画框大多为34×44.5厘米,但67幅作品使展厅变得琳琅满目,每一幅都吸引人凑近了细细端详,寻找作品中包蕴着的巨大感染力和神秘色彩。
  毕加索的陶瓷作品同样充满无限创意和想象,这些作品多角度地反映出大师蕴藏在内心深处的情绪与欲望,和他那份对艺术与生命的执著追寻。毕加索制作陶瓷作品时已入暮年。1946年,他被有着传统陶艺制作基地的法国南部海滨小镇瓦洛里斯所吸引,65岁的他带着情人弗朗索瓦以及他们的两个孩子一住25年。当地著名的玛都拉陶艺工坊的拥有者──乔治和苏珊夫妻,给了他最初的帮助。但这位未经过陶瓷专业制作训练的画家,不久便进入了创作的成熟期。
  毕加索的陶艺作品和绘画一样,常会出现马拉加的梅塞德广场上成千上万只来去自由的鸽子、斗牛场等元素,这些元素流露着毕加索对故乡的热爱和记忆,其童趣与纯真常常让人眼前一亮。在这些作品中,毕加索喜爱把女人和动物轮廓相结合,变化出充满奇趣的新颖造型。如《女人脸》,毕加索利用罐子原来的形状,把罐子的前面画成女人的脸,罐子的把手则变成女人高高梳起的辫子,陶瓷上的女人和毕加索画中的女人一样,是用立体派的技法,将女人的五官重新安排,同时呈现一张脸的正面、侧面和背面。“猫头鹰”是毕加索陶瓷作品中常见的主题,据说毕加索散步时带回一只受伤的猫头鹰,治疗痊愈后就一直留在了毕加索的家里。此次展出有多个以“猫头鹰”为题材的瓷罐,其中一个罐口为鸟头,眼睛极为夸张,罐身为鸟身与鸟尾,罐足为鸟足,瓷器以白色为底,灰红两色相间,红色的羽翅与眼眶极为鲜艳,造型活泼生动,仿佛聆听得到它的叫声。其他如《线条猫头鹰》《女人像木猫头鹰》等,都质朴可爱。还有《羊怪的头》《骑士和马》《戴花环的女人》《女人灯》《灰色镌刻水罐》等,一件件装饰独特的陶瓷盘子,在毕加索独辟蹊径的大胆表现中,产生了别样的装饰艺术,不得不让人佩服他那非凡而奇特的想象力。
  但是,当真正面对这位现代艺术先锋时,许多观众还是有“看不懂”的困惑。无论版画,还是陶瓷,作品中包含了众多让人感到错愕和混乱的组合,想象力惊人,却让人难以理解,人物变形,无规无矩,甚至很难辨认。没有一位画家像毕加索那样以惊人的坦诚之心和天真无邪的创造力,以完全彻底的自由重塑世界,如《女人灯》等陶瓷作品。也许不从画种和技法去领会他的作品,是不能得其要领的,他是用革命性的方式表现着他喜爱的东西。正如毕加索所说,“我们只想表现出我们内心的东西……人们称我是寻找者。我不寻找,我见到。”
  毕加索经常从儿童画中获得灵感,他喜欢以儿童的表达方式,创作他的作品。为此,本次主办方还特意组织了“万象城”杯宁波首届少儿公益绘画大赛,让宁波各个小学的“小小毕加索”用他们童真的画笔,描绘想象的世界,其中有七十多幅获奖作品与大师的真迹同时展出。
  此次展览地位于宁波和义路的1844艺术中心·宁波当代艺术馆,此为宁波市文保单位甬江女中旧址,这一学校1844年由英国东方女子教育协会会员、基督教会传教士爱尔德赛女士创办。现存建筑年代为民国时期,充满历史厚重感的展厅与现代派艺术形成鲜明对照,流溢出别样的时尚风情。
其他文献
杨丽萍是中国舞蹈的奇迹,她的《雀之灵》《月光》《两棵树》等被人们深深印记在心里,而《云南映象》和《孔雀》是她走向编导后的重要作品。这一次,她给杭州观众带来的是与过去完全不一样的作品《十面埋伏》。  杨丽萍用舞剧《十面埋伏》颠覆了自己。  之前,人们一直担心这位以民族舞见长的舞蹈皇后如何能够诠释一个引入京剧元素的现代舞实验?可是伴随着10月7日至9日《十面埋伏》在杭州剧院的演出,杭州观众再一次沸腾了
期刊
茶山烟云
期刊
在我的艺术生涯中,凌宇冰先生无疑是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物。  上个世纪的70年代初,我进入位于婺江之畔八咏楼旧址上修建的金华一中(原金华师范)读初中。在这里,我遇到了凌宇冰先生。那时候,他还不满30岁,风华正茂,刚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分配过来。而我因受在中国美院雕塑系任教的舅舅的影响,从小喜欢美术,绘画基础自然比同龄的孩子要好很多。我得到了凌老师的关爱,每次我卷了自己画的习作登门拜访,他都会热情接
期刊
名人故居、艺术院、纪念馆,不仅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和传播载体,更是对名人精神与文化的延续与继承。这一期“历史名人”专栏刊发了关于范文澜故居、孙传哲纪念馆两篇文稿,旨在为我们提供深远丰厚的历史记忆的同时,让这些历史名人的生平故事永久流传,使他们的精神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绿肥红瘦时节。  2015年5月,那天我在古城绍兴,参观完大通学堂,就沿着胜利西路漫步,很快来到锦麟桥,跨过这座小桥,拐个弯儿,
期刊
今年7月,一场在浙江省文化馆展厅的展览吸引了很多市民参观。这次展览的主角不是什么“大师”,而是一群可爱的非洲学员。  本次展出的作品,绝大多数是非洲学员们在浙江期间学习、创作的成果,有融合中国元素和非洲本土特色的陶艺作品,也有对照南宋官窑陶瓷新学成的小件作品。除非洲学员作品外,还有一部分是中方授课教师的作品,展出的有杭州的南宋官窑代表性作品,也有古今的陶艺作品。唱主角的当然是“非洲学员陶艺培训班”
期刊
美国好莱坞大片《东京上空三十秒》,当年获美国奥斯卡大奖。镜头里的故事发生在浙江临海的恩泽医院,故事要从七十多年前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讲起。  轰炸东京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了珍珠港,美国海军的太平洋舰队遭受重挫,太平洋战争爆发,12月8日,美国对日宣战。当年疯狂的日本,还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海军司令山本五十六向日本天皇保证,日本上空是绝对安全的。  美国方面经过精心策划,决定由詹姆斯·H·
期刊
历史凝聚抗日篇,艺术再现民族魂。  2015年8月26日至9月6日,由浙江省委宣传部、浙江省委党史研究室、浙江省档案局等单位共同主办的“抗日战争在浙江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图片展”,在浙江美术馆举行。  展览分为“同仇敌忾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生灵涂炭日军对浙江的侵略”、“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与浙江抗战”、“共赴国难浙江抗日的正面战场”、“浩气长存浙江抗日英烈”5个部分
期刊
仲夏时节,绿肥红瘦。  周训典纪念馆四周满是绿树浓荫。纪念馆门前的草坪上,一座飞行员装束的雕像栩栩如生,雕像高2.8米。全副武装的周训典,仿佛时刻准备着执行任务。  雕像的设计者就是在上海世博会展出的雕塑作品《中国标准》的作者、雕塑家李春华。最近,这位著名艺术家为中国远征军铸成402座雕塑,雕塑群落户云南龙陵松山战役遗址。他说:“我对抗战英雄们的敬仰之情,是促使我创作的不竭动力。”  周训典纪念馆
期刊
杭州,中国古老的“丝绸之府”;里昂,欧洲丝绸工业中心。两者都是当今世界丝绸时尚关注焦点。这个夏天,两个城市以丝为媒,谈起了一场“跨国恋爱”。  文化使者“万事利”,牵线两地丝绸产业  浙江杭州,著名的丝绸之府。唐代,这里的绫已“天下为冠”。  “驼铃古道丝绸路,胡马犹闻唐汉风。”作为“古丝绸之路”上中国输出世界的第一件商品和连接欧亚大陆各民族的情感纽带,杭州的丝绸,曾有过太多的荣耀和辉煌。  20
期刊
2015年7月8日晚,在拥有百年历史、金碧辉煌的叶卡捷琳堡国立模范歌舞剧院,当帷幕上一把巨大的“中国锁”缓缓锁上,宁波演艺集团创排的舞剧《十里红妆》圆满完成了参加2015俄罗斯国际创新工业展“中国之夜”和开幕式主宾国演出任务。演员谢幕之时,中外宾客和俄罗斯观众热烈的掌声持续了近10分钟。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观看结束后上台祝贺演出圆满成功,并与演职人员合影留念,盛赞此次演出为重大国事活动“增光添彩”。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