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挥击幅度变化
大幅度的挥击在菲律宾武技流派中通常称为长弧线攻击(图60~64)。其特点是挥击动作的幅度(半径)一直以最大值的形式贯穿于整个动作的始终,常见于较长或较重武器的使用中,其幅度的增大是由于持械手臂受到挥击动作时产生的离心力或武器重量过大造成的。一般来说,长弧线攻击只用于攻防训练中,以放慢速度的形式给练习者提供更多的反应时间,从而达到逐渐培养防守与反击能力的目的。
小幅度的挥击在菲律宾武技流派中称为短弧线攻击(图65~69)。其特点是挥击动作的幅度(半径)达到最大值后,逐渐向内回收直至动作结束,攻击速度比较快。另外,由于半径缩小,同时也减少了防御薄弱的区域面积,有效地保护自己。因此在实战中这种短弧线的挥击式攻击方法最为常用。
3.扇形攻击
扇形攻击是菲律宾械斗武技流派中一种相当独特的挥击式攻击技法,堪称为菲律宾械斗流派中一个招牌动作。扇形攻击通常以持械手直腕抓牢短棍,通过手臂扭转来带动武器如同螺旋桨一样的转动打击。通常情况下,以旋转角度为180°或360°的扇形攻击最为常见,如图70~75所示范为向左和向右180°的体前扇形攻击;如图76~78所示为上盘的扇形攻击,在对上盘进行扇形击打时要充分利用身法的扭转来增大攻击的力度。
扇形攻击最主要的作用是对同一目标的两侧做连续不断地快速打击,如图79~81与图82~84所示分别为用扇形攻击方法快速打击对手持械手臂的两侧及头部两侧。
扇形攻击的速度与力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持械手腕关节的力量与柔韧,这些素质可以通过如图85~88所示这种旋转手腕方法的锻炼逐步得到提高。
(二)冲击式攻击技法
1.直线刺击
直线刺击,即武器端头在整个攻击动作中的运行轨迹是一条直线。直线刺击的基本要求与刺拳相一致,即快出快收,或者攻击到位后迅速衔接对对手的后续攻击。
直线刺击以前刺为典型代表,前刺有两种基本形式。
第一种,为正手水平方向的前刺动作(图89~91)。
第二种,为反手水平方向的前刺动作(图92~94)。
在实际应用中,直线刺击既可以用于直接攻击对手上盘与中盘要害(图95~98),又可以根据攻击方位的不同衍化出许多类型的攻击方法,在此不再赘述。
2.弧线刺击
弧线刺击,即武器端头在攻击动作开始时是以弧线轨迹运行,但在触物发力瞬间却是沿弧线的切线以直线冲击的形式攻击。弧线刺击的基本要求与勾拳、上击拳、斜勾拳、背拳等弧线形拳法相一致,即要充分利用身体转动产生的势能加大刺击的力度。但要注意,在动作启动时就应该把武器的端头瞄准攻击目标。如图99~101所示为向自己身体内侧的水平弧线刺击;如图102~104所示为向自己身体外侧的水平弧线刺击。
(三)攻击的流动性
攻击的流动性或称流动攻击,是菲律宾武技流派中常用的专门术语。是指对对手进行连续不断地快速攻击,从而使对手疲于防守,最终败北。
能否成功地实施对对手的流动攻击,关键在于攻击技法间的前后衔接是否合理。通常情况下,菲律宾武技流派不主张使用"攻击-复位-再攻击"这类形式的连续攻击,首次攻击后的复位在实质上就是整个连续攻击的中断,复位动作降低了对对手的打击密度,使对手有"隙"可乘。
攻击技法间的合理衔接,从理论上讲有两种方式,一种叫赋形造势,另一种叫因形就势。其中赋形造势是对最先起动的攻击技法而言,一般在攻击启动时最先用于攻击对手的技法动作结束时,要为后续施实的攻击技法的启动创造最佳的时机与位势;因形就势则是承接前边攻击技法,也就是说后来启动的攻击技法要借助于前面的攻击技法结束时为其创造的有利位势与时机顺势启动。这样就能在前后攻击动作之间剔除不必要的复位动作,进而从整体上提高了连续攻击的速度与密度。
菲律宾武技流派的流动攻击在实际演练中,是以数学中的阿拉伯数字"8"字形或无穷大符号"∞"字形来有机地连接前后攻击或防守动作的。通过沿不同形状与位势的"8"或"∞"的轨迹运动,可以把所有的攻击技法有机合理地衔接起来,如图105~图109所示为左右斜劈的相互衔接;如图110~图117所示为左右斜撩的相互衔接。
大幅度的挥击在菲律宾武技流派中通常称为长弧线攻击(图60~64)。其特点是挥击动作的幅度(半径)一直以最大值的形式贯穿于整个动作的始终,常见于较长或较重武器的使用中,其幅度的增大是由于持械手臂受到挥击动作时产生的离心力或武器重量过大造成的。一般来说,长弧线攻击只用于攻防训练中,以放慢速度的形式给练习者提供更多的反应时间,从而达到逐渐培养防守与反击能力的目的。
小幅度的挥击在菲律宾武技流派中称为短弧线攻击(图65~69)。其特点是挥击动作的幅度(半径)达到最大值后,逐渐向内回收直至动作结束,攻击速度比较快。另外,由于半径缩小,同时也减少了防御薄弱的区域面积,有效地保护自己。因此在实战中这种短弧线的挥击式攻击方法最为常用。
3.扇形攻击
扇形攻击是菲律宾械斗武技流派中一种相当独特的挥击式攻击技法,堪称为菲律宾械斗流派中一个招牌动作。扇形攻击通常以持械手直腕抓牢短棍,通过手臂扭转来带动武器如同螺旋桨一样的转动打击。通常情况下,以旋转角度为180°或360°的扇形攻击最为常见,如图70~75所示范为向左和向右180°的体前扇形攻击;如图76~78所示为上盘的扇形攻击,在对上盘进行扇形击打时要充分利用身法的扭转来增大攻击的力度。
扇形攻击最主要的作用是对同一目标的两侧做连续不断地快速打击,如图79~81与图82~84所示分别为用扇形攻击方法快速打击对手持械手臂的两侧及头部两侧。
扇形攻击的速度与力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持械手腕关节的力量与柔韧,这些素质可以通过如图85~88所示这种旋转手腕方法的锻炼逐步得到提高。
(二)冲击式攻击技法
1.直线刺击
直线刺击,即武器端头在整个攻击动作中的运行轨迹是一条直线。直线刺击的基本要求与刺拳相一致,即快出快收,或者攻击到位后迅速衔接对对手的后续攻击。
直线刺击以前刺为典型代表,前刺有两种基本形式。
第一种,为正手水平方向的前刺动作(图89~91)。
第二种,为反手水平方向的前刺动作(图92~94)。
在实际应用中,直线刺击既可以用于直接攻击对手上盘与中盘要害(图95~98),又可以根据攻击方位的不同衍化出许多类型的攻击方法,在此不再赘述。
2.弧线刺击
弧线刺击,即武器端头在攻击动作开始时是以弧线轨迹运行,但在触物发力瞬间却是沿弧线的切线以直线冲击的形式攻击。弧线刺击的基本要求与勾拳、上击拳、斜勾拳、背拳等弧线形拳法相一致,即要充分利用身体转动产生的势能加大刺击的力度。但要注意,在动作启动时就应该把武器的端头瞄准攻击目标。如图99~101所示为向自己身体内侧的水平弧线刺击;如图102~104所示为向自己身体外侧的水平弧线刺击。
(三)攻击的流动性
攻击的流动性或称流动攻击,是菲律宾武技流派中常用的专门术语。是指对对手进行连续不断地快速攻击,从而使对手疲于防守,最终败北。
能否成功地实施对对手的流动攻击,关键在于攻击技法间的前后衔接是否合理。通常情况下,菲律宾武技流派不主张使用"攻击-复位-再攻击"这类形式的连续攻击,首次攻击后的复位在实质上就是整个连续攻击的中断,复位动作降低了对对手的打击密度,使对手有"隙"可乘。
攻击技法间的合理衔接,从理论上讲有两种方式,一种叫赋形造势,另一种叫因形就势。其中赋形造势是对最先起动的攻击技法而言,一般在攻击启动时最先用于攻击对手的技法动作结束时,要为后续施实的攻击技法的启动创造最佳的时机与位势;因形就势则是承接前边攻击技法,也就是说后来启动的攻击技法要借助于前面的攻击技法结束时为其创造的有利位势与时机顺势启动。这样就能在前后攻击动作之间剔除不必要的复位动作,进而从整体上提高了连续攻击的速度与密度。
菲律宾武技流派的流动攻击在实际演练中,是以数学中的阿拉伯数字"8"字形或无穷大符号"∞"字形来有机地连接前后攻击或防守动作的。通过沿不同形状与位势的"8"或"∞"的轨迹运动,可以把所有的攻击技法有机合理地衔接起来,如图105~图109所示为左右斜劈的相互衔接;如图110~图117所示为左右斜撩的相互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