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家正房门旁边挂着两个已经褪色的相框,其中一个相框里装着一张黑白照片,照片里,我光着脚丫,穿着一条显眼的蜡染百褶裙,闭着双眼,一脸幸福的样子……
那是母亲给我做的第一条蜡染百褶裙,那时我五岁。
岁月流逝了那么多年,却始终没有把母爱从我的记忆里抹去。在那个饥饿年代里,吃都成很大问题,更不要说是穿漂亮衣服了。可是不管再怎么艰难,母亲都会轮流给我们几姊妹做蜡染百褶裙。母亲白天下地干活,每当夜深人静时,她才点起小煤油灯,悄悄地烧火,用一个精致的小铁碗放到火塘边,把准备好的蜡块用砍柴刀砍成小块,分放到小碗里融化,用父亲给她制作好的蜡刀沾着小碗里的蜡水一点一点整齐地滴放在棉布里,整夜整夜地勾画着我们美好的幸福生活。
母亲做蜡染百褶裙的时候,我们都会在房前屋后找来一块废旧的铁皮,父亲把铁皮敲打、磨平后,剪出三块蜡刀的形状,再找来一根吃饭的筷子,在一头从中间划开一个小口子,把剪好的蜡刀插在划开的筷子口,用麻线捆扎固定,小心地打磨,蜡笔就可以使用了。
蜡染百褶裙是苗族一种传统手工艺,更是苗家女人勤劳致富、自力更生的象征,也是苗家女人是否能干的重要标志。我们家,因为是父母重组的家庭,我们一大家子有五个女孩子,母亲都要一一给我们姊妹做花衣花裙,一年四季几乎没有好好合过一次眼。母亲做裙的时候,我们会好奇的吵闹着要跟母亲学蜡染,学做裙,母亲不吝赐教,她给我们一人一小块白布,让我们坐在她的对头学着点蜡、学着做裙,一同勾画着美好的梦想。因此临近年关,我们都能穿上心爱的裙子,自豪地到村里去晃悠、去炫耀。
后来,我到县城里读初中去了,统一穿校服,穿苗族服装的机会就少了许多,加上姐妹多,母亲就再没有每年给我做新裙子了。
读初三那一年放假回来,母亲满脸喜悦地从衣柜里小心翼翼地掏出一条崭新而与众不同的裙子,递到我手里,说:“你一直在外读书,所以就没有年年给你做新裙子了,这是在你放假前赶着做出来的,你试试合不合身。”这条裙子,母亲在黄杆和红杆之间加了一条绿色布条,穿在身上就多了一份稀奇和独特,我特别喜欢。每次去村里做客,或者参加集体活动,或者参加学校演出,我都穿着它,深受朋友们的赞誉和喜欢,经常被朋友们借去穿。在外的时间长了,这条蜡染百褶裙也几乎被我给遗忘了。
母亲渐渐老去,我才突然感觉到母爱的珍贵,着急地去寻找那一条蜡染百褶裙。那条裙子,黄、红布条代表生生不息的黄河、长江,而母亲创意加上的綠色布条,就是代表我们家蒸蒸日上的幸福生活。正因为有这条蜡染百褶裙的陪伴,我才顺利地完成学业,成了小山村里第一个“端上铁饭碗的人”,我怎能把它遗忘?
父亲是个严厉的人,他时常告诫我“学习认真点,用力点,我只给你一次机会,考不上中专就回家。”太在乎或是太用力都会适得其反。初三那一年,我几乎夜夜失眠,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父亲担忧和顾虑的眼神总在脑海里闪现,他深沉的叹气声总是在耳边萦绕。是的,家里就我一个人在读书,父亲怎能不担忧、怎能没有压力?每当我因为学习困难,跟不上班级节奏而伤心难过的时候,我就会把那条蜡染百褶裙拿出来,美美地穿上,去校园里走几圈,找个照相师傅帮忙拍上几张照片,给我紧张的学习生活增添一份乐趣。可那一年,我因为急于求成,中考以失败而告终。
落榜后,看着全家人生活穷困潦倒艰难度日的境况,父亲“只给你一次机会,考不上就回家”的忠告时时在耳边响起,让我没敢提起补习的事情,只能把心里的不甘和遗憾埋藏在心底。9月份,考上中专的同伴们报到去了,读高中的也走了,弟弟也开学去了,我却只能干巴巴地滞在家里,无处可去。或许自己真的要永远成为一个没有知识、没有文化的劳动者。看着腰身不再挺拔的父母亲,看着还未年长就被生存抹去靓丽身姿的姐姐,我实在不愿意重走他们的老路,于是找了个出去打工的借口,匆匆离开了家。
花花世界的县城,怎是我一个初中生的容身之地。在城里转悠、辗转、反思了一整夜之后,第二天我就马不停蹄地回到家里,鼓起勇气地跟父亲说:“爸,我要去补习!”大颗大颗的泪水跌落在母亲为我特制的那条蜡染百褶裙上。母亲伸手抓起裙脚,擦拭着我满脸的泪珠。父亲二话没说,拉起我就往乡中学跑去,把家里全部积蓄完完全全地交给学校,交了我的补习费。看着父亲坚定的眼神,看着他远去的背影,我才知道父亲其实等我说“我要去补习”这句话已经很久了。
我又可以留在学校里,成为令人羡慕的中学生了。那一刻,感激、愧疚、幸福一拥而上,把我重新复读的决心填得满满的。一个多月后,我遭遇那年的“10.24”大地震,校舍顿时变成了废墟。在余震不断、阴雨连绵的日子里,在临时搭建起来的石棉瓦教室里,雨水渗满了鞋子,每天早晨五点半就要在四面通风的临时校舍里背英语单词,而陪伴我的,依然是那一条裙子。
风里雨里,在老师们的悉心教导中,在这条蜡染百褶裙的陪伴下,那一年的8月份,我收获了金灿灿的硕果:楚雄民族师范音乐班的录取通知书。捧着薄薄的、却又沉甸甸的录取通知书,这条裙子和我在微风中一起飞舞,我们奔跑着、呐喊着、跳着、唱着、快乐着。父亲笑了,母亲笑了,全家人乐了。
我认认真真地把我所有的苗族服装包括这一条陪伴我成长的裙子叠放到家里红色的大衣柜中,然后我背起行囊去远方追寻我的梦想去了。
这一走到现在已经二十多年了,我才突然想起那条被我冷落在衣柜里的裙子:“妈妈,你给我做的那一条裙子怎么翻不着了?”
母亲吞吞吐吐:“哦……你读书、工作在外,很少再穿,你姨妈家有两个女儿,我就拿去给他们了。”
“哦!”
我的回答声带着深深的眷恋与不舍。
随着年岁增高,母亲已经渐渐做不成蜡染了,每次为村里或是学校里演出或主持节目,我都只能穿着姐姐做的蜡染百褶裙上台了,它虽然同样的暖,同样的轻,也同样的巧,但总觉得缺少了什么。
有一次回家,母亲悄悄把我拉到楼上,重新打开那个红色的大衣柜,从里面拿出和我念念不忘的那条裙子一模一样的裙子递给我说:“知道你舍不得,你姨妈就送回来了。”
这是我五岁时候母亲给我做的裙子,它陪伴着我走过我人生路上最艰难的抉择,陪伴我走过“10·24”地震……20多年过去,这条裙子虽然已经不再适合我穿了,但看着这条几经周折的裙子,热泪湿透了双眼,因为里面嵌进了母亲的句句嘱托和永不褪色的爱。
而今,67岁的母亲由于年轻时长年累月地为我们做蜡染花裙,眼睛已经模糊,看不清东西了。有一天,我突然接到母亲的电话,电话里,母亲说:“你一直在外工作,没有好好给你做一条苗家女的蜡染花裙,我想最后再给你做一条。”接着又说:“我的眼睛已经没以前那么好了,做出来的效果可能没有以前那么好了,只是无端地想你,无端地想做一条留给你做念想。”
母亲老了,我不想再让母亲像当年那样辛苦劳作,就找了一通通“已经不需要”的理由,回绝母亲,可我最终还是拗不过母亲。即使我拗过了母亲,我也拗不过母爱。
看着白发苍苍的母亲蹒跚地走在房前屋后费力地寻找废旧铁皮又准备亲手制作蜡刀,我心疼地告诉她,不用再亲自制作蜡刀了,我网购一个就可以了。就这样,通过选布,找蜂蜡,买蜡刀,一系列准备就绪后,母亲正式开工。看着她熟练的熔蜡、执蜡刀、画裙线……除了头上多出的白发之外,母亲依然还是当年做蜡染的风范。
现在,生活好了,母亲不用边干农活边做蜡染了,看着她专注地在我的小房子里飞快地挥舞手里的蜡笔,我心痛母亲。
我是爱穿漂亮裙子的苗家女,但如果要我在美丽花裙和母亲之间做选择的话,那么,我的选择毫无疑问是:母亲。
责任编辑:余继聪
那是母亲给我做的第一条蜡染百褶裙,那时我五岁。
岁月流逝了那么多年,却始终没有把母爱从我的记忆里抹去。在那个饥饿年代里,吃都成很大问题,更不要说是穿漂亮衣服了。可是不管再怎么艰难,母亲都会轮流给我们几姊妹做蜡染百褶裙。母亲白天下地干活,每当夜深人静时,她才点起小煤油灯,悄悄地烧火,用一个精致的小铁碗放到火塘边,把准备好的蜡块用砍柴刀砍成小块,分放到小碗里融化,用父亲给她制作好的蜡刀沾着小碗里的蜡水一点一点整齐地滴放在棉布里,整夜整夜地勾画着我们美好的幸福生活。
母亲做蜡染百褶裙的时候,我们都会在房前屋后找来一块废旧的铁皮,父亲把铁皮敲打、磨平后,剪出三块蜡刀的形状,再找来一根吃饭的筷子,在一头从中间划开一个小口子,把剪好的蜡刀插在划开的筷子口,用麻线捆扎固定,小心地打磨,蜡笔就可以使用了。
蜡染百褶裙是苗族一种传统手工艺,更是苗家女人勤劳致富、自力更生的象征,也是苗家女人是否能干的重要标志。我们家,因为是父母重组的家庭,我们一大家子有五个女孩子,母亲都要一一给我们姊妹做花衣花裙,一年四季几乎没有好好合过一次眼。母亲做裙的时候,我们会好奇的吵闹着要跟母亲学蜡染,学做裙,母亲不吝赐教,她给我们一人一小块白布,让我们坐在她的对头学着点蜡、学着做裙,一同勾画着美好的梦想。因此临近年关,我们都能穿上心爱的裙子,自豪地到村里去晃悠、去炫耀。
后来,我到县城里读初中去了,统一穿校服,穿苗族服装的机会就少了许多,加上姐妹多,母亲就再没有每年给我做新裙子了。
读初三那一年放假回来,母亲满脸喜悦地从衣柜里小心翼翼地掏出一条崭新而与众不同的裙子,递到我手里,说:“你一直在外读书,所以就没有年年给你做新裙子了,这是在你放假前赶着做出来的,你试试合不合身。”这条裙子,母亲在黄杆和红杆之间加了一条绿色布条,穿在身上就多了一份稀奇和独特,我特别喜欢。每次去村里做客,或者参加集体活动,或者参加学校演出,我都穿着它,深受朋友们的赞誉和喜欢,经常被朋友们借去穿。在外的时间长了,这条蜡染百褶裙也几乎被我给遗忘了。
母亲渐渐老去,我才突然感觉到母爱的珍贵,着急地去寻找那一条蜡染百褶裙。那条裙子,黄、红布条代表生生不息的黄河、长江,而母亲创意加上的綠色布条,就是代表我们家蒸蒸日上的幸福生活。正因为有这条蜡染百褶裙的陪伴,我才顺利地完成学业,成了小山村里第一个“端上铁饭碗的人”,我怎能把它遗忘?
父亲是个严厉的人,他时常告诫我“学习认真点,用力点,我只给你一次机会,考不上中专就回家。”太在乎或是太用力都会适得其反。初三那一年,我几乎夜夜失眠,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父亲担忧和顾虑的眼神总在脑海里闪现,他深沉的叹气声总是在耳边萦绕。是的,家里就我一个人在读书,父亲怎能不担忧、怎能没有压力?每当我因为学习困难,跟不上班级节奏而伤心难过的时候,我就会把那条蜡染百褶裙拿出来,美美地穿上,去校园里走几圈,找个照相师傅帮忙拍上几张照片,给我紧张的学习生活增添一份乐趣。可那一年,我因为急于求成,中考以失败而告终。
落榜后,看着全家人生活穷困潦倒艰难度日的境况,父亲“只给你一次机会,考不上就回家”的忠告时时在耳边响起,让我没敢提起补习的事情,只能把心里的不甘和遗憾埋藏在心底。9月份,考上中专的同伴们报到去了,读高中的也走了,弟弟也开学去了,我却只能干巴巴地滞在家里,无处可去。或许自己真的要永远成为一个没有知识、没有文化的劳动者。看着腰身不再挺拔的父母亲,看着还未年长就被生存抹去靓丽身姿的姐姐,我实在不愿意重走他们的老路,于是找了个出去打工的借口,匆匆离开了家。
花花世界的县城,怎是我一个初中生的容身之地。在城里转悠、辗转、反思了一整夜之后,第二天我就马不停蹄地回到家里,鼓起勇气地跟父亲说:“爸,我要去补习!”大颗大颗的泪水跌落在母亲为我特制的那条蜡染百褶裙上。母亲伸手抓起裙脚,擦拭着我满脸的泪珠。父亲二话没说,拉起我就往乡中学跑去,把家里全部积蓄完完全全地交给学校,交了我的补习费。看着父亲坚定的眼神,看着他远去的背影,我才知道父亲其实等我说“我要去补习”这句话已经很久了。
我又可以留在学校里,成为令人羡慕的中学生了。那一刻,感激、愧疚、幸福一拥而上,把我重新复读的决心填得满满的。一个多月后,我遭遇那年的“10.24”大地震,校舍顿时变成了废墟。在余震不断、阴雨连绵的日子里,在临时搭建起来的石棉瓦教室里,雨水渗满了鞋子,每天早晨五点半就要在四面通风的临时校舍里背英语单词,而陪伴我的,依然是那一条裙子。
风里雨里,在老师们的悉心教导中,在这条蜡染百褶裙的陪伴下,那一年的8月份,我收获了金灿灿的硕果:楚雄民族师范音乐班的录取通知书。捧着薄薄的、却又沉甸甸的录取通知书,这条裙子和我在微风中一起飞舞,我们奔跑着、呐喊着、跳着、唱着、快乐着。父亲笑了,母亲笑了,全家人乐了。
我认认真真地把我所有的苗族服装包括这一条陪伴我成长的裙子叠放到家里红色的大衣柜中,然后我背起行囊去远方追寻我的梦想去了。
这一走到现在已经二十多年了,我才突然想起那条被我冷落在衣柜里的裙子:“妈妈,你给我做的那一条裙子怎么翻不着了?”
母亲吞吞吐吐:“哦……你读书、工作在外,很少再穿,你姨妈家有两个女儿,我就拿去给他们了。”
“哦!”
我的回答声带着深深的眷恋与不舍。
随着年岁增高,母亲已经渐渐做不成蜡染了,每次为村里或是学校里演出或主持节目,我都只能穿着姐姐做的蜡染百褶裙上台了,它虽然同样的暖,同样的轻,也同样的巧,但总觉得缺少了什么。
有一次回家,母亲悄悄把我拉到楼上,重新打开那个红色的大衣柜,从里面拿出和我念念不忘的那条裙子一模一样的裙子递给我说:“知道你舍不得,你姨妈就送回来了。”
这是我五岁时候母亲给我做的裙子,它陪伴着我走过我人生路上最艰难的抉择,陪伴我走过“10·24”地震……20多年过去,这条裙子虽然已经不再适合我穿了,但看着这条几经周折的裙子,热泪湿透了双眼,因为里面嵌进了母亲的句句嘱托和永不褪色的爱。
而今,67岁的母亲由于年轻时长年累月地为我们做蜡染花裙,眼睛已经模糊,看不清东西了。有一天,我突然接到母亲的电话,电话里,母亲说:“你一直在外工作,没有好好给你做一条苗家女的蜡染花裙,我想最后再给你做一条。”接着又说:“我的眼睛已经没以前那么好了,做出来的效果可能没有以前那么好了,只是无端地想你,无端地想做一条留给你做念想。”
母亲老了,我不想再让母亲像当年那样辛苦劳作,就找了一通通“已经不需要”的理由,回绝母亲,可我最终还是拗不过母亲。即使我拗过了母亲,我也拗不过母爱。
看着白发苍苍的母亲蹒跚地走在房前屋后费力地寻找废旧铁皮又准备亲手制作蜡刀,我心疼地告诉她,不用再亲自制作蜡刀了,我网购一个就可以了。就这样,通过选布,找蜂蜡,买蜡刀,一系列准备就绪后,母亲正式开工。看着她熟练的熔蜡、执蜡刀、画裙线……除了头上多出的白发之外,母亲依然还是当年做蜡染的风范。
现在,生活好了,母亲不用边干农活边做蜡染了,看着她专注地在我的小房子里飞快地挥舞手里的蜡笔,我心痛母亲。
我是爱穿漂亮裙子的苗家女,但如果要我在美丽花裙和母亲之间做选择的话,那么,我的选择毫无疑问是:母亲。
责任编辑:余继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