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家都认为情绪表情比口头语言更可靠,因为每个人都有过从对方神态判断他是否说谎的经历,至少自以为判断正确。在美国,无论你支持的是什么党派,在参议院的“水门事件”(指发生于1973年的美国政治丑闻,致使尼克松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迄今唯一一位因丑闻而在任期中下台的总统——译者注)听证会上也能通过表情看出至少一位证人当庭说谎。不过谁都难免会被情绪表情欺骗,有时候是被假装的表情误导,后来才发现对方当时绝不可能是那种情绪;有时候则是被面无表情误导,本应出现的情绪表情被对方硬生生遏制住了。
擅长用表情来说谎的可不光是演员和政客,实际上每个人都会不时尝试那么做。
我们都在不断地学习如何控制和伪装情绪表情。大人不但教育孩子们哪些话不能说,还告诉他们哪些表情会惹人讨厌。除了要知道忌讳,还要学会伪装表情,通常会被要求挤出笑容来。尚未成年时,多数人就已经学会了如何让表情符合社会规范,以及如何控制语言和表情。
控制情绪表情并不容易,很多人都在尽力掌控,但依然漏洞百出。人们对于口头说谎可能驾轻就熟,但用表情说谎就疏于练习了,不过最不济的还是用肢体动作说谎。究其原因,可能话说错了会授人以柄,而表错情了却不太要紧。你的语言会被人们鸡蛋里挑骨头,而你的表情却不会招来过多非议,至于肢体语言则更加不被他人重视。正因为要对语言负责,我们才会在不懈努力之后成为了口头上的说谎高手。就这一点而言,语言和表情的区别其实不大。
想在说话时自查口头语言,并非难事,但若想检查自己的表情,就困难得多了,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表情的出现时间非常短,可能只会在不到一秒的时间里一闪而过。想自查语言,只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就能知道自己说的话听起来是什么感觉了,但表情就没那么容易自查。我们能听见自己说话,可以把每个字想好了再说出口,甚至话说了一半感觉不对还能马上修改;但我们无法随时了解自己的表情,如果硬要想办法清楚自己当下的表情,反而不利于交谈。因此,只能退而求其次,借助面部肌肉的反馈来自查,不过这个信息源并不那么准确。
想在语言上动手脚也比变换表情容易。我们学过词汇和语法,该怎么说话已经了解得清清楚楚。我们可以把要说的话提前写下来,大声念几遍,并让朋友听一听,提出意见,具体到某个字或者某句话的用法。如果我们也排练一下表情,你的朋友也许都不知道该用什么词汇来表达自己看出的问题,只能靠直觉和灵光一现来提出意见,但这种笼统的意见对你改进表情毫无帮助。我们没有关于表情的字典,没学过说话时使用的标准表情,不知道每种表情会牵动哪些肌肉,唯一知道的只是“要掌控好自己的表情”。
第二,也是更重要的原因,被情绪触发的表情是不由自主的,语言却不是。假设你在街上走着,突然一条疑似有狂犬病的恶犬狂吠着向你冲过来,在恐惧的作用下,你会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可能还伴有其他的生理变化;同时面部肌肉开始有所动作。这些面部和身体的变化都是自动发生的,不会掺杂多少思考的成分。
在那种时候,言语却不会这样不由自主地脱口而出,当然,你难免会倒吸一口凉气然后惊声尖叫。导致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和面部肌肉运动的内在机理是一样的,而语言则不受该机理掌控。“不由自主”并不意味着无法控制,比如你可以随时让自己呼吸急促起来,也可以随时假扮出任何表情;“可以变换”也并不意味着随时都可以自由掌控,有时候呼吸急促并不是你自愿的,而是某种情绪的自然反应。恐惧时,你也可以重新控制好呼吸节奏,但这意味着你需要努力克服自然的生理反应,这并非易事。
人们重言语而轻表情,导致疏于练习对表情的掌控,加上表情不易自查、不好变换、难以遏制,因此,根据表情来判断情绪是相当可行的。不过每个人都知道面部需要自控,而且有能力阻断自然的面部反应,也有能力做到心面不一,因此,表情也是会说谎的。谈话中,言语欺骗是有迹可循的,比如口误;表情虽然比言语更可靠,却也有更强的误导性。
(摘自当代中国出版社《心理学家的读脸术:解读微表情之下的人际交往情绪密码》 作者:[美]保罗·艾克曼 等 译者:宾国澍)
擅长用表情来说谎的可不光是演员和政客,实际上每个人都会不时尝试那么做。
我们都在不断地学习如何控制和伪装情绪表情。大人不但教育孩子们哪些话不能说,还告诉他们哪些表情会惹人讨厌。除了要知道忌讳,还要学会伪装表情,通常会被要求挤出笑容来。尚未成年时,多数人就已经学会了如何让表情符合社会规范,以及如何控制语言和表情。
控制情绪表情并不容易,很多人都在尽力掌控,但依然漏洞百出。人们对于口头说谎可能驾轻就熟,但用表情说谎就疏于练习了,不过最不济的还是用肢体动作说谎。究其原因,可能话说错了会授人以柄,而表错情了却不太要紧。你的语言会被人们鸡蛋里挑骨头,而你的表情却不会招来过多非议,至于肢体语言则更加不被他人重视。正因为要对语言负责,我们才会在不懈努力之后成为了口头上的说谎高手。就这一点而言,语言和表情的区别其实不大。
想在说话时自查口头语言,并非难事,但若想检查自己的表情,就困难得多了,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表情的出现时间非常短,可能只会在不到一秒的时间里一闪而过。想自查语言,只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就能知道自己说的话听起来是什么感觉了,但表情就没那么容易自查。我们能听见自己说话,可以把每个字想好了再说出口,甚至话说了一半感觉不对还能马上修改;但我们无法随时了解自己的表情,如果硬要想办法清楚自己当下的表情,反而不利于交谈。因此,只能退而求其次,借助面部肌肉的反馈来自查,不过这个信息源并不那么准确。
想在语言上动手脚也比变换表情容易。我们学过词汇和语法,该怎么说话已经了解得清清楚楚。我们可以把要说的话提前写下来,大声念几遍,并让朋友听一听,提出意见,具体到某个字或者某句话的用法。如果我们也排练一下表情,你的朋友也许都不知道该用什么词汇来表达自己看出的问题,只能靠直觉和灵光一现来提出意见,但这种笼统的意见对你改进表情毫无帮助。我们没有关于表情的字典,没学过说话时使用的标准表情,不知道每种表情会牵动哪些肌肉,唯一知道的只是“要掌控好自己的表情”。
第二,也是更重要的原因,被情绪触发的表情是不由自主的,语言却不是。假设你在街上走着,突然一条疑似有狂犬病的恶犬狂吠着向你冲过来,在恐惧的作用下,你会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可能还伴有其他的生理变化;同时面部肌肉开始有所动作。这些面部和身体的变化都是自动发生的,不会掺杂多少思考的成分。
在那种时候,言语却不会这样不由自主地脱口而出,当然,你难免会倒吸一口凉气然后惊声尖叫。导致心跳加速、呼吸急促和面部肌肉运动的内在机理是一样的,而语言则不受该机理掌控。“不由自主”并不意味着无法控制,比如你可以随时让自己呼吸急促起来,也可以随时假扮出任何表情;“可以变换”也并不意味着随时都可以自由掌控,有时候呼吸急促并不是你自愿的,而是某种情绪的自然反应。恐惧时,你也可以重新控制好呼吸节奏,但这意味着你需要努力克服自然的生理反应,这并非易事。
人们重言语而轻表情,导致疏于练习对表情的掌控,加上表情不易自查、不好变换、难以遏制,因此,根据表情来判断情绪是相当可行的。不过每个人都知道面部需要自控,而且有能力阻断自然的面部反应,也有能力做到心面不一,因此,表情也是会说谎的。谈话中,言语欺骗是有迹可循的,比如口误;表情虽然比言语更可靠,却也有更强的误导性。
(摘自当代中国出版社《心理学家的读脸术:解读微表情之下的人际交往情绪密码》 作者:[美]保罗·艾克曼 等 译者:宾国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