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杰克·伦敦(Jack London)是19世纪20世纪之交美国文学史上的现实主义小说家。他的短篇小说具有迷人的魅力,谱写了一曲曲英勇悲壮的生命之歌。这生命是英勇的、悲壮的,读来令人深受感动,震撼不已。短篇小说《热爱生命》塑造了一个超人式英雄,教会人们如何热爱生命,拒绝死亡,不畏艰难困苦的人生态度,深深体现了伦敦对生命的思索和感悟,蕴含了深层的生存意识。
【关键词】生存;生命;超人;死亡
杰克·伦敦(Jack London)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创造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在美国文学史上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他的作品独树一帜,充满了筋肉突暴的生活和阳刚之气。《热爱生命》是其中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这部小说以雄健、粗犷的笔触,记述了一个悲壮的故事,生动地展示了人性的伟大和坚强。小说把人物置于近乎残忍的恶劣环境之中,让主人公在与寒冷、饥饿、伤病、疲倦和野兽的抗争中,在生与死的抉择中,充分展现出人性深处某些闪光的东西,生动逼真地描写出了生命的坚韧与顽强,奏响了一曲生命的赞歌,有着撼人心魄的力量!作
品充满了对生命的礼赞和对生命意义的思索,体现了伦敦的生存意识。
一主人公的生命和生存意识
《热爱生命》 描写了一个弹尽粮绝、孤独无援的淘金者在北极圈的冰天雪地里的求生经历。他一路上与严寒、饥饿、疲倦、伤痛作斗争,无数次昏倒,又无数次爬起来。他嚼地上的草根,吃可以找到的虫蚁,最后,他与一只一直跟踪他的病狼展开了生死较量。两个濒临死亡的生灵拖着垂死的躯壳在荒原上互相猎取对方。为了活着回去、为了战胜这匹奄奄一息的病狼,最终在人与狼的战斗中人获得了胜利,他咬死了狼,喝了狼血,最终他获救了,使生命放射出耀眼的光芒。作品包含了深刻的人生意义,歌颂了人类在克服困难、战胜死亡的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韧性和力量。
生命不是一种游离状态的漂泊,它是物质运动的一种高级的特殊实在形式——主人公在北极的冰天雪地里与残酷、恶劣的环境决斗了一周,他一步步前进,一点点接近自己的目标,累了席地而坐,困了倒地而卧,渴了喝点热水,饿了吃点虫草,在空无一人的旷野里,在近乎残忍的境地里挨过了一天又一天。生命是有目的的进取——他加入了淘金的行列进而入北极的雪原中,这是他的一个明确的目标,即淘到黄金满载而归。当陷入常人难以想象的极限境遇,生命面临威胁时生存就成了第一需要,黄金反而成了毫无价值的石头。此时他的目标就是克服一切困难和障碍活着走出极地。饥饿所带来的痛苦不断折磨着他,像小虫一样一点点蚕食和吞噬他的心。他“一边重重地叹息,一边极力站起来。这可是一件缓慢而艰巨的事——他每一次躬身或挺直都必须有坚强的意志。当他终于两脚站起时,又花去一两分钟才完全伸直身子,象个男人应该的那样挺立着”[①]。他以极强的忍耐力和毅力克服了来自身体上的巨大疼痛,保持了一个真正的男人应有的尊严。他挑战人的极限,包括生理的和心理的。他不懈地努力和追求,一路审视,永不懈怠,终于重新感受到了南加利福尼亚灿烂的阳光。
二 超人式生存意识的折射
小说生动逼真地刻画了一个超人形象,向我们展示了超人所具有的意志和品格:超人不是那种卑微琐碎软弱无力的人,超人是充实、丰富、伟大而完全的人,他超越自身,超越弱者,能够面对和承受人类所能承受的最大痛苦,克服常人所不能克服的种种困难。所以超人是最能体现生命意志、最具有旺盛创造力的人,是生活中的强者 。
当他的双腿不能站立时,他仍然不断努力着,甘愿向前爬行,胃和神经已经休眠,可体内的生命仍驱使他向前。他精疲力尽,但生命拒不死亡。主人公表现出来的生命力是异常强大的,当发现一只扬着白帆的小船在明媚的海上破浪前进时,他离那只救命的轮船只有四英里了,然而他明白一点:这最后的四英里他爬不过去了。“然而他不想死,经过这一切努力后再死是不合理的。命运向他索取的太多。尽管生命垂危,但他不愿放弃。也许这样做相当疯狂,可在死神的魔掌中他仍向死神挑战,拒不低头”[②]。
人应该有某种信仰和希望,心存希望就有了前进的勇气和奋斗的目标。虽然令人窒息的衰弱像涨潮的海水一样将他一点点淹没,而求生的强烈欲望在做垂死的挣扎使他一次又一次地浮出水面,我们不能不对生命状态里那种最宝贵的品质肃然起敬。正是这种求生意志的存在,生命之光才会虽微弱却永远熠熠生辉。身陷绝境的主人公,表现出对生命那种歇斯底里的渴望与挣扎,他在最后一刻,创造出绝地反击、绝处逢生的生命奇迹,迸发出生命最原始的呼唤。只要生存着,就有希望,哪怕这希望的等待是何等的漫长……这也是超人式生存意识的折射。
三 向死神挑战 拒绝死亡
生和死之间只有一步之遥,如果一个人放弃了生的希望与机会,那他也就进入了死亡的坟墓。而这个“超人”式的英雄即使在生命即将终结的时候也没有放弃生存的希望,他在死神的魔掌中仍向死神挑战,拒不低头。
“不是害怕被饿死,而是害怕在饿死前他对生存的最后一点努力都将彻底丧失”[③],此时饥饿已不是他所恐惧的。他害怕自己为生存所付出的努力会毫无成果,在那极度艰苦恶劣的条件下,没有坚强的、超人的生命意志,没有顽强的毅力,任何人都不会活着走出来。饥饿所带来的痛苦使他产生了畏惧,害怕自己会失去为生存而作最后抗争的勇气。当他注视着那些被啃得干干净净的残骨时不禁想到“不等这天过去他也可能成为这个样子呀!难道这就是生命,嗯?一个虚无缥缈、转瞬即逝的东西”[④]。唯有生命才会痛苦。死亡是不受伤害的。死亡即入睡,它意味着终止和休息。那么他为什么不情愿去死呢?死了后一切痛苦、烦恼、饥饿、疲倦都没有了。然而生活毕竟是美好的,没有人会心甘情愿的去死,即使在生命面临威胁的时候。相反,这时人的求生意识会更加强烈,生存的意志会更顽强。有生命就会有痛苦,但惟有生命才会带来生活的乐趣,才能让人感觉到世界的绚烂多姿。生命是脆弱的,假如对生活失去希望,一个小小的打击就足以令人失去求生的勇气;生命又是坚强的,即使处于极端恶劣的环境中,只要对生命、对生活尚存一丝希望,就会看到五彩斑斓的彩虹,体内所有的对于生命的渴求意识都会被唤醒来和死神作生死搏斗。
饥饿使他活生生地吃掉了四只刚孵出一天的小雷鸟——仍在蠕动、仅能让人吃到一口的小小生命。为了不至于饿死,他和一只受伤的母雷鸟进行体力比赛——“他把母雷鸟累得筋疲力尽,同时也把自己累得筋疲力尽,它侧身倒在地上气喘吁吁,他也侧身倒在十多英尺远的地方气喘吁吁,无法向它爬去”[⑤]。他在和雷鸟赛跑,但实质上是在和死神赛跑。“他这样想着,彻底崩溃了,瘫痪在潮湿的地上。最初他只是轻轻地独自哭泣,后来竟对着周围残酷无情的荒野放声大哭,然后又干巴巴的哭泣了很久”[⑥]。徒劳的努力对他是个致命的打击,他彻底崩溃了。那种近乎残忍的环境导致的无奈和无助摧毁了一个男人的自信和自尊,他的哭泣既是内心压抑和痛苦的发泄,又是对生存的抗争。虽然崩溃,但没有绝望。他的理智依然清晰:“他最后做的一件事是注意保持火柴干燥给手表上发条”[⑦]。英雄终于嗅到了生的气息,看到了象征生命的广阔而波涛汹涌的世界——大海 。他顽强生命力的抗争,他强烈生存意识的召唤,终于使死神知难而退,迎来了生命的春天。
《热爱生命》给予读者对于生命意义以非常积极的诠释,有益于人们重新树立起尊重自然,热爱生命,不畏艰难困苦的人生态度。
生命有它自己的轨迹,该承受的,该经历的,都会有完整的体验。失望,失误,失败;伤感,伤痛,伤痕,也自有它的价值。实实在在的去面对生活所带来的一切,坚强、坦然地去面对生存,因为生活是实在的,生命是实在,生存更是实在的。
【参考文献】
[1] [美]杰克·伦敦.野性的呼唤.刘荣跃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2] [美]杰克·伦敦作品精粹.雨宁选编.河北教育出版社1993
[3]李公昭主编.20世纪美国文学导论.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
[4]史志康主编.美国文学背景概观.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作者简介:于媛媛(1980.10--),女,山东济宁人,现就读于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方向:近现代英美文学
责任编辑:王利强
【关键词】生存;生命;超人;死亡
杰克·伦敦(Jack London)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创造了大量的文学作品,在美国文学史上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他的作品独树一帜,充满了筋肉突暴的生活和阳刚之气。《热爱生命》是其中著名的短篇小说之一,这部小说以雄健、粗犷的笔触,记述了一个悲壮的故事,生动地展示了人性的伟大和坚强。小说把人物置于近乎残忍的恶劣环境之中,让主人公在与寒冷、饥饿、伤病、疲倦和野兽的抗争中,在生与死的抉择中,充分展现出人性深处某些闪光的东西,生动逼真地描写出了生命的坚韧与顽强,奏响了一曲生命的赞歌,有着撼人心魄的力量!作
品充满了对生命的礼赞和对生命意义的思索,体现了伦敦的生存意识。
一主人公的生命和生存意识
《热爱生命》 描写了一个弹尽粮绝、孤独无援的淘金者在北极圈的冰天雪地里的求生经历。他一路上与严寒、饥饿、疲倦、伤痛作斗争,无数次昏倒,又无数次爬起来。他嚼地上的草根,吃可以找到的虫蚁,最后,他与一只一直跟踪他的病狼展开了生死较量。两个濒临死亡的生灵拖着垂死的躯壳在荒原上互相猎取对方。为了活着回去、为了战胜这匹奄奄一息的病狼,最终在人与狼的战斗中人获得了胜利,他咬死了狼,喝了狼血,最终他获救了,使生命放射出耀眼的光芒。作品包含了深刻的人生意义,歌颂了人类在克服困难、战胜死亡的斗争中所表现出来的韧性和力量。
生命不是一种游离状态的漂泊,它是物质运动的一种高级的特殊实在形式——主人公在北极的冰天雪地里与残酷、恶劣的环境决斗了一周,他一步步前进,一点点接近自己的目标,累了席地而坐,困了倒地而卧,渴了喝点热水,饿了吃点虫草,在空无一人的旷野里,在近乎残忍的境地里挨过了一天又一天。生命是有目的的进取——他加入了淘金的行列进而入北极的雪原中,这是他的一个明确的目标,即淘到黄金满载而归。当陷入常人难以想象的极限境遇,生命面临威胁时生存就成了第一需要,黄金反而成了毫无价值的石头。此时他的目标就是克服一切困难和障碍活着走出极地。饥饿所带来的痛苦不断折磨着他,像小虫一样一点点蚕食和吞噬他的心。他“一边重重地叹息,一边极力站起来。这可是一件缓慢而艰巨的事——他每一次躬身或挺直都必须有坚强的意志。当他终于两脚站起时,又花去一两分钟才完全伸直身子,象个男人应该的那样挺立着”[①]。他以极强的忍耐力和毅力克服了来自身体上的巨大疼痛,保持了一个真正的男人应有的尊严。他挑战人的极限,包括生理的和心理的。他不懈地努力和追求,一路审视,永不懈怠,终于重新感受到了南加利福尼亚灿烂的阳光。
二 超人式生存意识的折射
小说生动逼真地刻画了一个超人形象,向我们展示了超人所具有的意志和品格:超人不是那种卑微琐碎软弱无力的人,超人是充实、丰富、伟大而完全的人,他超越自身,超越弱者,能够面对和承受人类所能承受的最大痛苦,克服常人所不能克服的种种困难。所以超人是最能体现生命意志、最具有旺盛创造力的人,是生活中的强者 。
当他的双腿不能站立时,他仍然不断努力着,甘愿向前爬行,胃和神经已经休眠,可体内的生命仍驱使他向前。他精疲力尽,但生命拒不死亡。主人公表现出来的生命力是异常强大的,当发现一只扬着白帆的小船在明媚的海上破浪前进时,他离那只救命的轮船只有四英里了,然而他明白一点:这最后的四英里他爬不过去了。“然而他不想死,经过这一切努力后再死是不合理的。命运向他索取的太多。尽管生命垂危,但他不愿放弃。也许这样做相当疯狂,可在死神的魔掌中他仍向死神挑战,拒不低头”[②]。
人应该有某种信仰和希望,心存希望就有了前进的勇气和奋斗的目标。虽然令人窒息的衰弱像涨潮的海水一样将他一点点淹没,而求生的强烈欲望在做垂死的挣扎使他一次又一次地浮出水面,我们不能不对生命状态里那种最宝贵的品质肃然起敬。正是这种求生意志的存在,生命之光才会虽微弱却永远熠熠生辉。身陷绝境的主人公,表现出对生命那种歇斯底里的渴望与挣扎,他在最后一刻,创造出绝地反击、绝处逢生的生命奇迹,迸发出生命最原始的呼唤。只要生存着,就有希望,哪怕这希望的等待是何等的漫长……这也是超人式生存意识的折射。
三 向死神挑战 拒绝死亡
生和死之间只有一步之遥,如果一个人放弃了生的希望与机会,那他也就进入了死亡的坟墓。而这个“超人”式的英雄即使在生命即将终结的时候也没有放弃生存的希望,他在死神的魔掌中仍向死神挑战,拒不低头。
“不是害怕被饿死,而是害怕在饿死前他对生存的最后一点努力都将彻底丧失”[③],此时饥饿已不是他所恐惧的。他害怕自己为生存所付出的努力会毫无成果,在那极度艰苦恶劣的条件下,没有坚强的、超人的生命意志,没有顽强的毅力,任何人都不会活着走出来。饥饿所带来的痛苦使他产生了畏惧,害怕自己会失去为生存而作最后抗争的勇气。当他注视着那些被啃得干干净净的残骨时不禁想到“不等这天过去他也可能成为这个样子呀!难道这就是生命,嗯?一个虚无缥缈、转瞬即逝的东西”[④]。唯有生命才会痛苦。死亡是不受伤害的。死亡即入睡,它意味着终止和休息。那么他为什么不情愿去死呢?死了后一切痛苦、烦恼、饥饿、疲倦都没有了。然而生活毕竟是美好的,没有人会心甘情愿的去死,即使在生命面临威胁的时候。相反,这时人的求生意识会更加强烈,生存的意志会更顽强。有生命就会有痛苦,但惟有生命才会带来生活的乐趣,才能让人感觉到世界的绚烂多姿。生命是脆弱的,假如对生活失去希望,一个小小的打击就足以令人失去求生的勇气;生命又是坚强的,即使处于极端恶劣的环境中,只要对生命、对生活尚存一丝希望,就会看到五彩斑斓的彩虹,体内所有的对于生命的渴求意识都会被唤醒来和死神作生死搏斗。
饥饿使他活生生地吃掉了四只刚孵出一天的小雷鸟——仍在蠕动、仅能让人吃到一口的小小生命。为了不至于饿死,他和一只受伤的母雷鸟进行体力比赛——“他把母雷鸟累得筋疲力尽,同时也把自己累得筋疲力尽,它侧身倒在地上气喘吁吁,他也侧身倒在十多英尺远的地方气喘吁吁,无法向它爬去”[⑤]。他在和雷鸟赛跑,但实质上是在和死神赛跑。“他这样想着,彻底崩溃了,瘫痪在潮湿的地上。最初他只是轻轻地独自哭泣,后来竟对着周围残酷无情的荒野放声大哭,然后又干巴巴的哭泣了很久”[⑥]。徒劳的努力对他是个致命的打击,他彻底崩溃了。那种近乎残忍的环境导致的无奈和无助摧毁了一个男人的自信和自尊,他的哭泣既是内心压抑和痛苦的发泄,又是对生存的抗争。虽然崩溃,但没有绝望。他的理智依然清晰:“他最后做的一件事是注意保持火柴干燥给手表上发条”[⑦]。英雄终于嗅到了生的气息,看到了象征生命的广阔而波涛汹涌的世界——大海 。他顽强生命力的抗争,他强烈生存意识的召唤,终于使死神知难而退,迎来了生命的春天。
《热爱生命》给予读者对于生命意义以非常积极的诠释,有益于人们重新树立起尊重自然,热爱生命,不畏艰难困苦的人生态度。
生命有它自己的轨迹,该承受的,该经历的,都会有完整的体验。失望,失误,失败;伤感,伤痛,伤痕,也自有它的价值。实实在在的去面对生活所带来的一切,坚强、坦然地去面对生存,因为生活是实在的,生命是实在,生存更是实在的。
【参考文献】
[1] [美]杰克·伦敦.野性的呼唤.刘荣跃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2] [美]杰克·伦敦作品精粹.雨宁选编.河北教育出版社1993
[3]李公昭主编.20世纪美国文学导论.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
[4]史志康主编.美国文学背景概观.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作者简介:于媛媛(1980.10--),女,山东济宁人,现就读于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方向:近现代英美文学
责任编辑:王利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