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穿秋裤了吗?

来源 :祝您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wolff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到寒冷的秋冬季节,秋裤就成了众人调侃的“对象”,“万水千山总是情,没有秋裤真不行”“垂死病中惊坐起,我的秋裤在哪里?”“西出阳关不再有,劝君穿着秋裤走”“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没穿秋裤遇寒流”……一条条生动有趣的段子,都在述说人们对秋裤的“爱恨情仇”。
  秋裤是指气温比较冷的时候穿在毛裤、棉裤或外裤里面用来保暖的长裤。在中国不同地区,秋裤有不同的名字:衬裤、线裤、棉毛裤、卫生裤、毛线裤。现在“秋裤”一词,也是对保暖内衣的总称。
  很多人都误以为这传承几十年土得掉渣的秋裤是我们的“民族特色”产品,其实秋裤是原装进口的商品。穿秋裤的始祖是亨利八世,在15世纪欧洲宫廷,流行一种羊毛材质的男用马裤,后来马裤一部分分化为女孩穿的打底裤,另一部分就变成了流行于广大人民的秋裤。
  正式的秋裤最早诞生于北美大陆。这片冬季北冰洋冷空气南下无阻的土地,人们在冬天都要穿着御寒用的连体内衣。作为秋裤的前身,它們的样式是将人体全身上下都包裹住,手脚腕口紧收,几乎等于将秋衣和秋裤无缝结合到了一起,以便确保保暖。

  1915年,一个叫弗兰克?斯坦菲尔德(Frank Stanfield)的加拿大人脑洞大开,根据连体秋裤发明了现代式样的秋裤,还申请了专利,从此成为现代“秋裤之父”,北美人民还取了个高大上的名字——long underpants。
  虽说秋裤在欧美国家的历史源远流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秋裤逐渐在我国“站稳了脚跟”,贴上了本土的标签。生于20世纪70年代及之前的人都知道,那时男女老少都是“秋裤党”,尤其北方地区,一条秋裤一年穿三季,基本是穿出了毛球,再继续接着把毛球穿掉、洗掉,穿得矢志不渝,也穿得无可奈何。20世纪80年代,人们穿的大多是碎花的秋裤,印象中,秋裤好像怎么穿都穿不烂,怎么穿也穿不短。到了20世纪90年代,秋裤的款式得以演变,秋裤就变成运动式的,男生穿深蓝色或者草绿色,女生穿紫色或者红色,裤腿和袖子上都无一例外地缝着两道白条。这种秋裤多是腈纶的,好洗快干,但是秋冬季干燥的时候,穿上就会起静电,一脱衣服就“哔啵”乱响,还带着轻微的“电”光,碰哪里都会轻微地“噼啪”一下,被“电”到。那时的秋裤,俨然就是生活必需品。

  21世纪初,受外国文化的影响和时尚浪潮的冲击,充满时代感的秋裤一时间就成为了时尚糟粕。曾有时尚女主编在接受电视访谈时,对秋裤咬牙切齿道:“我不穿秋裤,也不允许我周围的人穿秋裤”。一时间舆论哗然,秋裤的丑陋和腐蚀国人的抗冻能力等阴谋论帮助追求时尚的年轻人找到了借口回击时尚对立面的父母们。
  然而时尚总是在不断地轮回,近几年秋裤有了“逆袭”的时刻,秋裤本身经历了颜色从单一到多彩,材质从纯棉到化纤、人造棉、莫代尔棉、竹炭纳米等,款式从宽松款到贴身款等多种升级。秋衣裤已经不单单作为贴身的保暖内衣,更兼具时尚修身性。众多重量级时装品牌纷纷加入了秋裤的设计改造中,将秋裤推上了时装周的发布会,明星潮人们也在自己身上演绎了秋裤的各类潮流搭配。
  围绕着秋裤的“爱恨情仇”剪不断理还乱,但始终有一波人是秋裤的拥趸,那就是保暖诉求高的老年人。老年人在选购保暖内衣时也有一定的特殊需求。
  现在很多材料新奇的保暖内衣都加入了化学纤维或人造纤维,通过阻挡皮肤与外界进行热量交换达到保暖作用,而这类保暖内衣透气性差,不利于汗液蒸发,不仅会引皮肤瘙痒,还会使人闷得慌。此外,化学纤维类成分的保暖内衣容易产生静电,在皮肤周围产生大量阳离子,使皮肤变得干燥。因此,老年人在选购保暖内衣时,最好选择透气性好的全棉内衣。
  秋裤在洗涤时,也有一定的讲究。最好用40℃~45℃的温水洗,因为秋衣秋裤是贴身衣物,容易沾染身体油脂和新陈代谢下来的皮肤残渣,水太凉不容易去污,水太热会对衣物造成损害。
  细细想来,作为防寒保暖神器的秋裤,美丑并不在本身,而在于设计者的时尚创新和人们的潮流搭配,要知道“秋裤穿得好,冬天没烦恼”!
其他文献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的手术治疗体会。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3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肛管直肠周围脓肿患者62例,根据患者的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类型进行切开引流加挂线术与一次性切开引流术治疗。结果本研究62例患者中,治愈54例,好转6例,有效率为96.7%,2例患者后遗肛瘘,占3.3%。治疗时间为12-28天,平均时间为(17.2±2.1)天,无肛门畸形、狭窄、失禁等并发症,随访1年,
一部云谲波诡的《红楼梦》,鲁迅断言:“经学家看到易,道学家看到淫,才子看到缠绵,革命家看到排满,流言家看到宫闱秘事……”他却是漏掉了一项,贪杯的人看到各种琼浆玉露。  有人拿《红楼梦》120回版本粗略统计,发现从第一回甄士隐中秋邀贾雨村书房饮酒起,书中出现“酒”字多达580多次,直接描写喝酒的场景少说也有五六十处,提及酒的品种也繁多,其中被提及最多的酒当数黄酒,其他还有合欢酒、屠苏酒、葡萄酒、果子
期刊
期刊
我国是萝卜的故乡,萝卜栽培食用历史悠久。在古代,萝卜被称为“雹突”“紫花菘”“莱菔”“罗服”。民间把萝卜称为“小人参”,是民间廉价的滋补品。有“萝卜上市,医生没事”“萝卜进城,医生关门”“萝卜一味,气煞太医”“吃着萝卜喝着茶,气得大夫满街爬”之说。元代诗人曾写诗夸赞萝卜的药用:“熟食甘似芋,生吃脆如梨。老病消凝滞,奇功真品题”。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也对萝卜情有独钟:“可生可熟,可菹可酱,可豉可醋,
期刊
近年来,与化疗经典用药氟尿嘧啶相关的肿瘤治疗方案层出不穷.文章通过文献检索并参考多个指南,归纳了近十年来氟尿嘧啶类抗肿瘤药物相关的常用化疗方案和常见不良反应特点、不良反应发生机制及临床预防或对症处理的方法.以指导化疗方案的选择,充分保证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同时,为今后新化疗方案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