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在智能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与开展下,在系统化课程的统领下,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应时应势而生,随机随需而来。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提升学生语文实际运用水平的重要途径,促进学生终身发展的必然要求。然而在教学中,受多种因素的限制,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学生学习主体性地位不凸显,教学效果不理想,存在在生活中运用的范畴不广,在校园开展的机会不大,在社会应用的梯度不够,在企业实践的能力为零的不足。以南京六合中等专业学校为例,文章以问卷了解现状,以调查找到问题的根源,去了解和揭开学生主体性作用发挥的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溯源形成的原因,从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关键词:农村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学生主体性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4.047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以学生为中心,让每一个灵魂在学校的乐土自由绽放,让每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自由选择的权利,让每一个出彩的自我寻找到起航的方向,让学生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创造性得到释放的空间,让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得以创造。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引导,从课前准备、活动过程、课堂展示和活动总结四大环节,提供信息供参考、启发思路阔视角、补充知识拓延伸、介绍方法定方向。让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让个体化得以充分的尊重,让人格化得以充分的展现,让实践化得以充分的开展。
一、调查方法及问卷编制
1.调查重点
在调查中,把学生对学习主体性的认知及影响农村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主体性作用发挥的因素等问题作为调查的重点和内容。在重点的推动下,解决活动中存在的课堂中未触及、未解决的教学目标。
2.调查目的
通过学生对问卷调查选项的选择,了解他们对学习主体性的认知,了解学生主体性作用发挥的现状,总结问题存在的原因,以便形成有效的农村语文实践活动的教学模式。
3.调查方法
为了了解农村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现状,本人对学生进行了以问卷为手段的調查分析。本次问卷在南京市六合中等专业学校五大系部随机抽取1801班至1820班中的18个班级,包括综合高中与中专的休闲农业、社区养老、酒店管理、会计、建筑等专业在内的300名学生进行问卷分析,调查研究。共收回问卷298份,有效问卷298份,问卷有效率为99.3%,较好地反映了调查学校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现状。
4.问卷编制
在问卷编制之初,笔者以个人的主观观察和客观研究,了解到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存在学考不涉及、开展难度大、存在安全隐患等诸多的问题和限制因素。很多新教师找不到切入口,中青年教师找不到开展动力,老教师找不到教学开展动力,所以它一直是语文教师的心病与难题。在这样的客观环境下,活动即使想方设法开展,也存在着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凸显,或是完全脱离教学目标,成为学生的自由体验,不能按照语文教学大纲的规定去开设与执行。
本问卷的调查主体是学生,调查的主要方向是学生对自身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的认知。从学生而来,到学生中去,在调查与了解的基础上,想解决问题的办法与对策,去拓宽语文教师认识学生的方式。在大数据时代,语文要紧跟时代的步伐,用数字说话,用数字探讨,用数字解决。问卷主要针对南京六合中等专业学校,在窥探中以小见大,以微见著。
二、调查数据结果与分析
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表明: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诸多因素会制约学生主体性、能动性的发挥。
1.学生对自身主体性的认识程度
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会一劳永逸,要充分发挥资源的力量、环境的力量、同辈的力量、教师的力量、校园文化的力量等等。在特定情境的编制与安排下,调动学生固有的生活及学习积累的知识结构,在不断的接触与学习中,将表象的知识转化为内在的知识。学生对自身主体性的认识决定了它在课堂上的表现,化书本为知识,化语言符号为内在驱动力,化文字的话语蕴藉为情感激发的动力,从而达到教师教学的理想课堂状态,满足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独立发展的需求、终身发展的需求。
根据问卷的数据反馈,调查的结果分析,学生对自身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缺乏足够的认识,对自己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认知不明确。
数据表明,高达43%的学生不明确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居于主体地位。由此可窥见在活动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程度也不会过于理想。
2.学生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态度及认识
课前,小组的分工、人员的协作、任务的分配、时间的安排、安全的确保;课堂上,学生展示自己的准备成果,各小组合作交流,教师适时点评;课后,在教师与学生双方的总结中,在习得与应用中还原学习的本真目的,最终实现职业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双提高。态度决定高度,但学生并不能从客观的存在中去发现自身主观存在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认真了解学生的态度和认识。
从《中职语文教学大纲》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三大模块,四大核心都要通过它去提高学生的两个方面的能力,所以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入手,是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重要途径。没有内容的活动开展是空洞无趣的,没有目标的活动载体是空乏无味的,没有要求的活动开展是没有方向的,没有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的活动是缺少灵魂的,但调查数据显示学生对语文实践活动的态度不尽如人意。
数据表明:进入职业学校以后,有47%同学对语文课程很喜欢,39%的同学持一般的态度,只有14%的同学不喜欢语文课,而对此活动感兴趣的仅占22%,有59%的学生态度一般,18%的学生不喜欢这项活动。
3.学生对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自我认识与评价
学生自制方案、自查资料,在活动中,自主自行、探索研究,交互交流、合作共生,实探实践、创新创造。让学生的行动唱歌,让学生的思维飞舞。数据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数据亦不能代表学生的所有问题,让学生在学习中、在参与中、在探索中、在总结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成就自我,是该活动的一大职责,也是语文教师的一大职责。 调查中,我们分别从“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20分)、搜集整理材料能力(20分)、探索精神和创新认识(20分)、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运用(20分)、学习成果的展示与交流(20分)”五个层面的100分,让学生对自己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发现我校学生的学习层次存在很大差异性。
数据表明:9%的同学对自己的表现持非常肯定态度,14%的同学对自己的表现满意,19%的学生对自己一般满意,而有37%的学生对自己在语文综合实践中的表现不满意,21%的同学对自己非常不满意。通过数据我们可以大概分析到学生在课前准备、活动过程、课堂展示和活动总结的四大环节,能够做到全面参与、全程参与和有效参与的学生人数不多。能够把零散的知识统一起来,充分发挥自己在活动中主体作用,有自主学习、团结意识的学生很少。
4.學生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随着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在活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逐渐凸显出来,需要我们深入了解,切实解决。问题无处不在,但解决问题的方法总会随之而来,主动揭开问题的面纱,让问题“浮出水面”,最终被“一网打尽”,是教师的心愿,也是学生的心愿,更是教学的心愿。在教育过程中,不把问题看作是难题,不把难题看作是不解之题,给教师以阳光,给学生以希望,给教育以光明。
调查中,我们针对教师、学生、课堂、社会四大因素进行思考,找到在活动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数据表明:63%的同学不喜欢教材中的活动主题,54%的同学因为学习资源受阻,49%的同学没有学习的方法,29%的同学在小组合作上存在困难。
三、对调查结果的总结和思考
农村校地处农村较为偏僻,优质教学资源较匮乏,给活动的开展带来较多的困难;各老师对课程的认知,站位不同,高度不同,也使课程的开展存在很大难度。但我们始终不能忘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我们既要尊重学生,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从课前准备、活动过程、课堂展示到活动总结,科学全面多元的进行评价,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社会的发展,紧跟时代的步伐。在大数据时代的引领下,我们要相信科学、相信数据、相信调查研究对于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的作用,让活动的开展有据可依、有情可托、有爱可使、有效可行。
(迟志莹,任职于南京六合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1] 王永珍《语文综合性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年第4期。
[2] 李军《探究新课改背景下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教育(文摘版)》2017年第1期。
[3] 刘晓星《中职语文教学突出职业特色的思考浅析》,《教育》2017年第1期。
[4] 朱绍禹《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关键词:农村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学生主体性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0.24.047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以学生为中心,让每一个灵魂在学校的乐土自由绽放,让每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自由选择的权利,让每一个出彩的自我寻找到起航的方向,让学生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创造性得到释放的空间,让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轻松愉悦的学习气氛得以创造。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引导,从课前准备、活动过程、课堂展示和活动总结四大环节,提供信息供参考、启发思路阔视角、补充知识拓延伸、介绍方法定方向。让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让个体化得以充分的尊重,让人格化得以充分的展现,让实践化得以充分的开展。
一、调查方法及问卷编制
1.调查重点
在调查中,把学生对学习主体性的认知及影响农村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主体性作用发挥的因素等问题作为调查的重点和内容。在重点的推动下,解决活动中存在的课堂中未触及、未解决的教学目标。
2.调查目的
通过学生对问卷调查选项的选择,了解他们对学习主体性的认知,了解学生主体性作用发挥的现状,总结问题存在的原因,以便形成有效的农村语文实践活动的教学模式。
3.调查方法
为了了解农村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现状,本人对学生进行了以问卷为手段的調查分析。本次问卷在南京市六合中等专业学校五大系部随机抽取1801班至1820班中的18个班级,包括综合高中与中专的休闲农业、社区养老、酒店管理、会计、建筑等专业在内的300名学生进行问卷分析,调查研究。共收回问卷298份,有效问卷298份,问卷有效率为99.3%,较好地反映了调查学校学生主体作用发挥的现状。
4.问卷编制
在问卷编制之初,笔者以个人的主观观察和客观研究,了解到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存在学考不涉及、开展难度大、存在安全隐患等诸多的问题和限制因素。很多新教师找不到切入口,中青年教师找不到开展动力,老教师找不到教学开展动力,所以它一直是语文教师的心病与难题。在这样的客观环境下,活动即使想方设法开展,也存在着学生的主体地位不凸显,或是完全脱离教学目标,成为学生的自由体验,不能按照语文教学大纲的规定去开设与执行。
本问卷的调查主体是学生,调查的主要方向是学生对自身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的认知。从学生而来,到学生中去,在调查与了解的基础上,想解决问题的办法与对策,去拓宽语文教师认识学生的方式。在大数据时代,语文要紧跟时代的步伐,用数字说话,用数字探讨,用数字解决。问卷主要针对南京六合中等专业学校,在窥探中以小见大,以微见著。
二、调查数据结果与分析
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表明:在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中,诸多因素会制约学生主体性、能动性的发挥。
1.学生对自身主体性的认识程度
学习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会一劳永逸,要充分发挥资源的力量、环境的力量、同辈的力量、教师的力量、校园文化的力量等等。在特定情境的编制与安排下,调动学生固有的生活及学习积累的知识结构,在不断的接触与学习中,将表象的知识转化为内在的知识。学生对自身主体性的认识决定了它在课堂上的表现,化书本为知识,化语言符号为内在驱动力,化文字的话语蕴藉为情感激发的动力,从而达到教师教学的理想课堂状态,满足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独立发展的需求、终身发展的需求。
根据问卷的数据反馈,调查的结果分析,学生对自身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地位缺乏足够的认识,对自己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认知不明确。
数据表明,高达43%的学生不明确自身在教学过程中的居于主体地位。由此可窥见在活动中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程度也不会过于理想。
2.学生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态度及认识
课前,小组的分工、人员的协作、任务的分配、时间的安排、安全的确保;课堂上,学生展示自己的准备成果,各小组合作交流,教师适时点评;课后,在教师与学生双方的总结中,在习得与应用中还原学习的本真目的,最终实现职业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双提高。态度决定高度,但学生并不能从客观的存在中去发现自身主观存在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认真了解学生的态度和认识。
从《中职语文教学大纲》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三大模块,四大核心都要通过它去提高学生的两个方面的能力,所以从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入手,是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重要途径。没有内容的活动开展是空洞无趣的,没有目标的活动载体是空乏无味的,没有要求的活动开展是没有方向的,没有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的活动是缺少灵魂的,但调查数据显示学生对语文实践活动的态度不尽如人意。
数据表明:进入职业学校以后,有47%同学对语文课程很喜欢,39%的同学持一般的态度,只有14%的同学不喜欢语文课,而对此活动感兴趣的仅占22%,有59%的学生态度一般,18%的学生不喜欢这项活动。
3.学生对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自我认识与评价
学生自制方案、自查资料,在活动中,自主自行、探索研究,交互交流、合作共生,实探实践、创新创造。让学生的行动唱歌,让学生的思维飞舞。数据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数据亦不能代表学生的所有问题,让学生在学习中、在参与中、在探索中、在总结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成就自我,是该活动的一大职责,也是语文教师的一大职责。 调查中,我们分别从“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20分)、搜集整理材料能力(20分)、探索精神和创新认识(20分)、语文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运用(20分)、学习成果的展示与交流(20分)”五个层面的100分,让学生对自己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发现我校学生的学习层次存在很大差异性。
数据表明:9%的同学对自己的表现持非常肯定态度,14%的同学对自己的表现满意,19%的学生对自己一般满意,而有37%的学生对自己在语文综合实践中的表现不满意,21%的同学对自己非常不满意。通过数据我们可以大概分析到学生在课前准备、活动过程、课堂展示和活动总结的四大环节,能够做到全面参与、全程参与和有效参与的学生人数不多。能够把零散的知识统一起来,充分发挥自己在活动中主体作用,有自主学习、团结意识的学生很少。
4.學生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遇到的问题
随着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学生在活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逐渐凸显出来,需要我们深入了解,切实解决。问题无处不在,但解决问题的方法总会随之而来,主动揭开问题的面纱,让问题“浮出水面”,最终被“一网打尽”,是教师的心愿,也是学生的心愿,更是教学的心愿。在教育过程中,不把问题看作是难题,不把难题看作是不解之题,给教师以阳光,给学生以希望,给教育以光明。
调查中,我们针对教师、学生、课堂、社会四大因素进行思考,找到在活动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数据表明:63%的同学不喜欢教材中的活动主题,54%的同学因为学习资源受阻,49%的同学没有学习的方法,29%的同学在小组合作上存在困难。
三、对调查结果的总结和思考
农村校地处农村较为偏僻,优质教学资源较匮乏,给活动的开展带来较多的困难;各老师对课程的认知,站位不同,高度不同,也使课程的开展存在很大难度。但我们始终不能忘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我们既要尊重学生,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从课前准备、活动过程、课堂展示到活动总结,科学全面多元的进行评价,从而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社会的发展,紧跟时代的步伐。在大数据时代的引领下,我们要相信科学、相信数据、相信调查研究对于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的作用,让活动的开展有据可依、有情可托、有爱可使、有效可行。
(迟志莹,任职于南京六合中等专业学校)
参考文献:
[1] 王永珍《语文综合性学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5年第4期。
[2] 李军《探究新课改背景下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策略》,《教育(文摘版)》2017年第1期。
[3] 刘晓星《中职语文教学突出职业特色的思考浅析》,《教育》2017年第1期。
[4] 朱绍禹《中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