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泛评估主义”的危害

来源 :人民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qq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些年“评估”这个词交上好运了,尤其是对于管理机构和管理者,评估简直成为了推动工作的不二法门,占据了管理工作的轴心地位。什么事,似乎不评估一番,就无法推进。管理方埋头于制订并发布标准,并以此为条条来评估被管理方。而被管理方则埋头于对照标准,应付管理方的评估,力求取得最好的评估结果。一切工作似乎都是围绕评估在转。
  现如今,把评估抬到如此重要的地步,就不能不让人有所担心。我把这种评估过分被抬高的现象称为“泛评估主义”。所谓“泛”,即过多、过度、过滥之意;所谓“主义”,即已然成为一种思维定式、思想潮流之意。
  评估环节在管理工作中日益受到重视,反映人们对工作结果的追求。管理大师德鲁克经常强调这一点:管理是追求结果的。工作究竟做的怎么样?是否达到了原来预想的目标?投入产出比如何?一个漠视结果的组织,人们对评估不会给予更多的关注。因此,评估环节地位的提升,反映人们对工作效率和效果的追求,这可以说是管理进步的表现。所以,正确的评估对于工作的改进十分有益,但是一旦走上“泛评估主义”的歧路,不但无益,而且十分有害。
  如果我们做一件事情,不是把精力聚焦在“做”上,而是聚焦于“看”最后做的效果好不好上,这显然是有问题的。假设某人患营养不良,有了500块钱,显然应该将大部分用来购买食物,如果此人仅用很少的钱来购买食物,而是把很多的钱用于检查营养状况的改善情况,我们一定会认为此人不但营养不良,而且精神还不正常。
  其实类似这种滑稽的事情在现实当中还真不少。比如有的管理部门,一年到头也不到自己那一亩三分地里去,去则是为评估而去的,解决问题时没有时间、精力、资源,评估起来却大张旗鼓,不计成本。比如有的高校,在如何为老师创造学术环境条件上用心甚少,但如何评估老师的学术成果却用心良苦。这种滑稽的行为,这些年还被美其名曰:只关注结果。这与上面所说的“精神不正常”的某人又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呢?
  “泛评估主义”最大的危害就是资源的浪费,将组织目标赖以实现的稀缺资源堆积在组织运行的某一阶段上。这种资源的浪费不仅是物质性的资源,还有时间、精力和机会等非物质性资源的浪费,无论是管理方和被管理方都如此。其实,目前来自被管理方对“泛评估主义”的诟病,更多是针对非物质性资源的浪费。
  导致“泛评估主义”近年来不断升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里确实不能排除有管理方私利的驱动,即所谓权力利益化的问题。管理方利用手中的权力寻租,表现方式之一就是设置许多“标准”、“门槛”,巧立名目搞评估。
  人作为理性的动物,做一件事情,做的过程当中或者做完以后,看看做得如何,俗话说“回头看”,是一件再自然不过的过程。这个“回头看”的过程,应该是贯穿于整个做事的过程当中。管理学将管理过程划分为所谓的“计划制订—组织实施—反馈评估”等环节,那实际是一种理性的抽象,而不是说每做一件事都要有一个独立的评估阶段。“泛评估主义”则是把这种更多属于理性抽象的“反馈评估”环节孤立化、绝对化。
  当然,独立的评估过程不是不存在,尤其是对比较重大的活动项目而言。但是,应该看到贯穿于整个实践过程的评估是更重要的评估。现实的管理过程中几个环节更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过程,很难绝对地区分开。有人用德鲁克“没有评估就没有管理”的论断来为自己的“泛评估主义”辩护,其实,我认为德鲁克的观点在认识论上说是对的,但是如果理解成凡事都要有一个孤立的、独立的、界线分明的评估阶段,那只是书生之见,是形而上学观点,一点辩证法都没有,因为人类的实践活动并不是那样发生的。
  “泛评估主义”的认识论除了把评估阶段孤立化、绝对化,还有一个特征就是把评估的数量化给神化。数量化是人们理解事物的一种美好追求,但是如果将数量神化反而会曲解事物的本来面目。有些事物或者事物的有些方面难以数量化,比如对人的道德品行、忠诚度等等方面,数量化就十分困难。量化同样有个成本的问题,我们可能用成本非常低廉的方法已经了解某事物90%的特征,但是要了解剩下的10%可能要花上比原来高数倍甚至数十倍的成本,那你还会做这个评估吗?显然,也就不会去做如此奢侈的评估了,当然科学研究除外。
  说到此,读者或许以为我是一个评估的反对者,非也。我是要把评估从“泛评估主义”的神坛上拉下来,让其回归工具位置,我的观点是,能融入工作过程当中,不要轻易将评估环节独立出来。德鲁克关于决策的一个观点用来谈论评估问题同样十分贴切:作出决策前先问是否真有决策,有时不决策可能是最好的决策。在评估之前,先问问“是否真需要一个独立的评估环节”那才是明智。评估指标体系的设定,评估方法和工具的取舍,一切以有利于组织目标的达成为归宿。
  评估无论如何重要,仅仅是达成组织目标的方法、手段、工具之一,仅仅具有工具价值。“泛评估主义”错就错在把工具目标化,忘了工具仅仅是为目标服务的。只有将组织目标的达成放在整个管理过程的轴心地位时,评估才能回归其正当位置。(作者为国家行政学院领导人员考试测评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其他文献
最近两年春节晚会,刘谦的魔术表演再度引起了人们对魔术的兴趣。这位年轻的台湾魔术师擅长调动现场气氛,操纵观众的心理,用一个夸张的手势转移注意力,巧妙地施加影响,以使观众得出错误的结论。魔术师把观众的注意力从关键的保密动作上转移开的方法,归根结底就是误导。  近年来,美国的政客们在利用魔术的原理对待中国,把美国失业率高和经济不景气的责任归咎于中国。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相信政客们的鼓噪。针对有人将美
今年“两会”,总理政府工作报告首次写入了“尊严”二字,引起国内外强烈反响。报告中说:“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作为中央政策性的论述,这个说法标志着政府工作更加注重个体权益和个人发展。  但是,很多地方政府部门,依旧不能意识到“尊严感”说法背后这一重大的转型。30年来改革开放的历史,让很多地方政府部门认为,社会发展就等同于大力提高GDP,等同于
作为典型的国际公共产品,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公共产品基本特征,同时,从设计理念到操作框架、从愿景到行动,都体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
岩溶水示踪探测技术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岩溶水探测方法,以求取不同岩溶水流场的结构类型和地下水的渗流与汇流特性。此种方法理论可靠,费用较低,成果质量好,可推广应用。
临床心脏电生理学的迅猛发展,给临床心电学注入了活力,使这门古老的心电学科焕发出勃勃生机,心电图临床应用从来也没有像今天这样应用广泛而深入.
前不久,一则标题为“美国高官清华受训学习‘中国模式’”的消息引起了社会不小的轰动。一则这个消息印证了“中国模式”在世界范围内影响日益扩大的判断,再则由于培训对象是美国的“局级干部”,所以让人产生培训会影响美国上层决策者的期待。毕竟按照中国人的政治思维逻辑,“局级干部”掌握着国家许多重要政策的制订权。如果将这则消息和美国总统奥巴马去年11月份访华之前《时代周刊》(亚洲版)上发表的“美国该向中国人学习
为了对车路协同系统的功能进行有效测试,提高测试效果,对测试序列优化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对车路协同系统进行功能需求分析,构建包含多交叉路口、多路段、多车的车路协同系
谐波是电力系统中不能完全杜绝的干扰现象,谐波的产生是电力系统中主要设备的硬件因素引起的,在不能避免的情况下只能通过技术改进对其进行有限的控制。因此谐波对电力计量也
面对愈来愈疯狂的房价高涨,中央最近又出重拳,“对购买首套自住房且套型建筑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上的家庭,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30%;对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的家庭,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50%,贷款利率不得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对贷款购买第三套及以上住房的,大幅度提高首付款比例和利率水平。”  这次调控政策的及时出台,使疯涨的房价暂时停了下来,不少开发商不再是捂盘惜售,而是打折促销。这次调控政策的效力
根据三轴性应力水平对裂纹尖端塑性应变及韧窝尺寸的影响以及相关关系,导出了材料断裂韧性(JIC)与拉伸性能、伸张区宽度(以及韧窝尺寸(直径D)之间的关系,并得到了实验的验证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