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目标:在理解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雷达中,理清科学家发明过程的思路,体会科学小品文语言的准确,试着运用这样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雷达,使飞机能够安全夜航。
教学难点:体会科学小品文语言的准确,弄清蝙蝠夜间飞行和飞机夜航之间的联系。
课前准备:组织学生从百科全书、词典辞海、互联网络等各种途径查阅、收集有关蝙蝠、雷达的信息和仿生学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前几天学了《蝙蝠和雷达 》,还记得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吗?
(课文主要讲科学家观察到了蝙蝠夜里飞行本领高超,能灵巧地避开障碍物的特点,于是提出疑问,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
二、读课文,理解“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雷达,使飞机能够安全夜航?”
(一)谈话提出主问题
师:科学家发明了飞机的导航系统——雷达,却是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请大家关注课后第二题,谁来给大家读一读,生读罢,师边说边出示课件问题:(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探讨这个问题)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雷达的?
(二)学生自主读书思考勾画批注
(三)三人小组讨论交流
(四)抽生汇报
学生交流发言
1.细致观察,提出问题
(1)生汇报,相机引导读文。
(2)课件出示第三段内容
(3)小结,板书
师:是啊,科学家通过观察,发现蝙蝠夜里飞行本领高超,继而提出疑问,引发思考。(板书:细致观察,提出问题)
(4)指名读细致观察部分,从哪体会到蝙蝠夜间飞行本领的高超?(抓住关联词和“极细的”、“灵巧”等词语初步体会小品文用词的准确)
师小结:一句话,写出了蝙蝠夜间飞行本领之高超,这就是科学小品文用词的准确,厉害吧!
(5)引读提出的问题。(蝙蝠的这一高超本领,引起了科学家的思考,引起了怎样的思考呢?)
抽生读,引导读出疑问的语气。
2.进行试验,解决问题
师: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雷达的?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知道了首先是细致观察,提出问题,那么接着又是怎么做的?大家继续交流。
学生交流发言
师小结学生发言:科学家发现问题,引发思考,于是进行试验,解决问题(板书:进行试验,解决问题)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老师想请同学们帮助科学家们完成一个试验报告(出示试验报告),请自读四、五、六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如何填写试验报告,完成试验报告的填写
同桌互相交流实验报告中自己填写困难的
抽生汇报交流填写的实验报告情况(抽生,小组成员和其他组的孩子也可来补充或纠正)
三次试验的记录,你发现了什么?(三次试验前提条件是一样的,每次试验的目的不一样,试验方式也不一样(眼睛——蒙上;耳朵——塞上;嘴巴封住),结果有的相同,有的却不相同)(试验的科学性、严谨性、条理性))
请看课文第4、5自然段,老师发现作者在描述试验过程时,有详有略,没有平均用力!
师:我们刚才在交流科学家细致观察,提出问题时,大家通过….体会到科普短文用词的准确,那么在“解决问题”这部分,大家又关注了哪些重点的词语呢?
作者在描述时分别用了“蒙上”、“塞上”“封住”,这3个词位置能不能互换呢?
师小结:作者用词是如此准确,我们写作文时也要注意像作者这样用词准确,尤其是科普短文更应如此。
体会“配合起来”的作用
“配合起来可以去掉吗?”为什么?同学们联系两次试验去思考一下。(板书:联系上下文)
(丢掉“配合起来”不科学,因为第二次和第三次两次试验,分别塞住耳朵,封住嘴,也就是说单独将嘴或耳朵露在外面,但蝙蝠都失去了暗中探路的本领,这说明探路时靠的是这两样器官同时发挥作用,所以课文上用上“配合起来”是科学的。)
师:不但科学家做试验是如此严谨科学,而且作者在写的时候也是如此的,真值得我们学习!此外,你还关注了哪些词语?(“反复研究”、“终于”)
从“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的这句话中的“反复、终于”,体会到什么?(为揭示秘密付出了艰苦努力,不是轻而易举的,都是科学家们反复研究,经过无数次失败,无数次地总结经验教训,无数次地再试验才得来的;只要不怕困难,勇于探索,就能成功。)
齐读句子(师:来,带着你的体会读句子)
师小结:蝙蝠夜里飞行的秘密揭开了,原来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生接读——第7自然段2——4句
师:原来蝙蝠夜里探路是这么回事:教师运用多媒体动画演示蝙蝠探路原理。
师:如果把它画成示意图,就是这样的: (老师贴蝙蝠探路原理示意图)
3.得到启示,发明雷达
继续交流(师:揭开了蝙蝠夜里飞行的秘密,接下来科学家又做了什么?)
学生交流发言,师引导:我听出来,科学家于是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板书:得到启示,发明雷达)
原来,飞机能安全夜航,是因为飞机上装有雷达,生接读:“雷达通过天线……十分安全”师:雷达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它和蝙蝠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呢?其实,书上写得很清楚,请同学们读七、八自然段,完成学习单
师小结:科学家正是从蝙蝠的身上得到了启发,模仿着发明了飞机的导航系统——雷达,通过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通过雷达的荧光屏,就能看清前方有无障碍物,保障了飞机的安全夜航。
三、拓展延伸
(一)师直接小结,提出仿生学,齐读资料袋
研究生物可以对人类的创造发明有所启示。许多发明都是从生物身上得到启示而创造出来的。像这种人们通过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来创造发明东西,为人类造福,这门学科叫仿生学,翻到课后资料袋,把它画下来,齐读资料袋
(二)生交流收集的资料
師:其实,人类在生物的启示下,除了发明了雷达,还发明创造了很多东西。请你结合课前查找的有关资料,说说还有哪些发明也是从动植物身上得到启发的?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雷达,使飞机能够安全夜航。
教学难点:体会科学小品文语言的准确,弄清蝙蝠夜间飞行和飞机夜航之间的联系。
课前准备:组织学生从百科全书、词典辞海、互联网络等各种途径查阅、收集有关蝙蝠、雷达的信息和仿生学资料。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
师:前几天学了《蝙蝠和雷达 》,还记得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吗?
(课文主要讲科学家观察到了蝙蝠夜里飞行本领高超,能灵巧地避开障碍物的特点,于是提出疑问,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
二、读课文,理解“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雷达,使飞机能够安全夜航?”
(一)谈话提出主问题
师:科学家发明了飞机的导航系统——雷达,却是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请大家关注课后第二题,谁来给大家读一读,生读罢,师边说边出示课件问题:(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探讨这个问题)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雷达的?
(二)学生自主读书思考勾画批注
(三)三人小组讨论交流
(四)抽生汇报
学生交流发言
1.细致观察,提出问题
(1)生汇报,相机引导读文。
(2)课件出示第三段内容
(3)小结,板书
师:是啊,科学家通过观察,发现蝙蝠夜里飞行本领高超,继而提出疑问,引发思考。(板书:细致观察,提出问题)
(4)指名读细致观察部分,从哪体会到蝙蝠夜间飞行本领的高超?(抓住关联词和“极细的”、“灵巧”等词语初步体会小品文用词的准确)
师小结:一句话,写出了蝙蝠夜间飞行本领之高超,这就是科学小品文用词的准确,厉害吧!
(5)引读提出的问题。(蝙蝠的这一高超本领,引起了科学家的思考,引起了怎样的思考呢?)
抽生读,引导读出疑问的语气。
2.进行试验,解决问题
师: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雷达的?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知道了首先是细致观察,提出问题,那么接着又是怎么做的?大家继续交流。
学生交流发言
师小结学生发言:科学家发现问题,引发思考,于是进行试验,解决问题(板书:进行试验,解决问题)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科学家做了三次试验。老师想请同学们帮助科学家们完成一个试验报告(出示试验报告),请自读四、五、六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如何填写试验报告,完成试验报告的填写
同桌互相交流实验报告中自己填写困难的
抽生汇报交流填写的实验报告情况(抽生,小组成员和其他组的孩子也可来补充或纠正)
三次试验的记录,你发现了什么?(三次试验前提条件是一样的,每次试验的目的不一样,试验方式也不一样(眼睛——蒙上;耳朵——塞上;嘴巴封住),结果有的相同,有的却不相同)(试验的科学性、严谨性、条理性))
请看课文第4、5自然段,老师发现作者在描述试验过程时,有详有略,没有平均用力!
师:我们刚才在交流科学家细致观察,提出问题时,大家通过….体会到科普短文用词的准确,那么在“解决问题”这部分,大家又关注了哪些重点的词语呢?
作者在描述时分别用了“蒙上”、“塞上”“封住”,这3个词位置能不能互换呢?
师小结:作者用词是如此准确,我们写作文时也要注意像作者这样用词准确,尤其是科普短文更应如此。
体会“配合起来”的作用
“配合起来可以去掉吗?”为什么?同学们联系两次试验去思考一下。(板书:联系上下文)
(丢掉“配合起来”不科学,因为第二次和第三次两次试验,分别塞住耳朵,封住嘴,也就是说单独将嘴或耳朵露在外面,但蝙蝠都失去了暗中探路的本领,这说明探路时靠的是这两样器官同时发挥作用,所以课文上用上“配合起来”是科学的。)
师:不但科学家做试验是如此严谨科学,而且作者在写的时候也是如此的,真值得我们学习!此外,你还关注了哪些词语?(“反复研究”、“终于”)
从“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的这句话中的“反复、终于”,体会到什么?(为揭示秘密付出了艰苦努力,不是轻而易举的,都是科学家们反复研究,经过无数次失败,无数次地总结经验教训,无数次地再试验才得来的;只要不怕困难,勇于探索,就能成功。)
齐读句子(师:来,带着你的体会读句子)
师小结:蝙蝠夜里飞行的秘密揭开了,原来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生接读——第7自然段2——4句
师:原来蝙蝠夜里探路是这么回事:教师运用多媒体动画演示蝙蝠探路原理。
师:如果把它画成示意图,就是这样的: (老师贴蝙蝠探路原理示意图)
3.得到启示,发明雷达
继续交流(师:揭开了蝙蝠夜里飞行的秘密,接下来科学家又做了什么?)
学生交流发言,师引导:我听出来,科学家于是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板书:得到启示,发明雷达)
原来,飞机能安全夜航,是因为飞机上装有雷达,生接读:“雷达通过天线……十分安全”师:雷达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它和蝙蝠之间有怎样的联系呢?其实,书上写得很清楚,请同学们读七、八自然段,完成学习单
师小结:科学家正是从蝙蝠的身上得到了启发,模仿着发明了飞机的导航系统——雷达,通过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通过雷达的荧光屏,就能看清前方有无障碍物,保障了飞机的安全夜航。
三、拓展延伸
(一)师直接小结,提出仿生学,齐读资料袋
研究生物可以对人类的创造发明有所启示。许多发明都是从生物身上得到启示而创造出来的。像这种人们通过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来创造发明东西,为人类造福,这门学科叫仿生学,翻到课后资料袋,把它画下来,齐读资料袋
(二)生交流收集的资料
師:其实,人类在生物的启示下,除了发明了雷达,还发明创造了很多东西。请你结合课前查找的有关资料,说说还有哪些发明也是从动植物身上得到启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