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建筑业是我国的基础产业之一,它的优劣不仅仅关系到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和声誉,更为重要的是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国家的民生大计。因此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非常有必要。本文详细介绍了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现状,分析了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质量管理;现状;对策
1.前言
建筑行业是我国基础产业之一,其运转状态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是否正常、健康。最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且不断完善,我国建筑行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发展速度比较快的同时带来了许多缺陷和不足,由此造成的工程质量问题逐步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此情况下,对建筑企业的质量管理行为进行监督是非常有必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目前,如何改进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措施,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2.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现状
2.1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一直以来,国家都非常重视建筑工程的质量,不断强调“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建设方针,同时也颁布了许多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办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建筑行业快速发展,为确实保障建筑行业事业的健康发展,国家更进一步强调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坚持以人为本和城乡统筹的政策方针。国家历来都坚持以人为本和城乡统筹的建设方针,尤其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更加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放的要求”,有效地防治了城乡建筑工程质量的通病,切实落实好科学的发展观。
(2)强调运用法律对建筑企业进行质量监督。我国现阶段的建筑单位以成千上万计,企业的施工质量良莠不齐,仅依靠自身的监理作用是无法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的,因此,国家发挥主体监督的作用,依照法律规定,对建筑与监理单位的质量管理进行监督。对建设企业的质量行为监督,主要是加强工程建设程序的监督,包括对施工设计的图纸的检查、工程施工许可证、工程质量手续办理以及工程完成后驗收备案这四项程序的监督。
(3)主要对工程主体结构进行质量监督。往长远利益去看,建筑的主体结构质量差是潜在危害公共安全的危险因素,这涉及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危,因此对工程主体结构的质量监督是永远不能掉以轻心的工作内容。
2.2社会舆论监督现状。当前我国的建筑市场设计的产品都是比较大众化的,质量讲求实用性,因为就目前国情和人们的生活平来说,基本具备购买个性化建筑房产的能力,所以建筑工程的设计质量也成为置业者选择房产的重要标准。社会的监督舆论在我国现阶段的建筑工程中起主导作用,这个现状将迎合经济发展水平在一段时期内持续下去。
2.3当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监督的表现。目前,政府不断深化对建筑行业的监督,监理制度完善并且切实执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建筑工程的质量。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建筑单位直接承担工程质量责任;监理单位主要监督工程的微观质量,例如墙面、地面、有无裂缝之类问题;而政府则是重点参与工程主体质量的宏观监督,对建筑的主体结构实行重点巡查;工程竣工以后,投入市场,工程的质量还有业主最后一道评价监督,这层层的监督管理工作,使全国的建筑工程在多年以来,维持了稳中求进的局面,优质精品工程增加,重大质量事故被有效控制,促使我国的建筑行业进入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中。
3.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监督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3.1政府监督管理仍欠力度。虽说我国的建筑行业监督管理机制已经初步形成,但是因为建筑市场的庞大,内部结构关系错综复杂,政府在监控该行业的质量管理上仍欠力度,尤其是近年来,房产价格持续升高,房地产建筑行业大肆开发,利字当头,使得一部分建筑单位忽视国家的法律法规,违章建筑、盲目开发等现象层出不穷。具体的问题表现在:第一,一部分建筑的施工设计图并没有投递审查或者审查不严就投入施工,这样建设成的房产可能存在设计上的缺陷,并不符合人类居住的要求;第二,一部分并没有资质的建设单位包揽工程,私底下再将施工权层层转让出去,这样的程序已经违反相关规定;第三,由于约束力度过小,建筑商为追求利润的最大化,片面节省成本,盲目追求施工进度,为建筑物的质量遗留下安全隐患。这些问题都是由于我国的建筑市场仍处于初级阶段,政府规范该市场的各项措施尚未完善导致的。
3.2缺乏健全的法律条例,建筑市场行为不规范。我国关于建筑行业的法律法规体系虽已建立,但是目前我国的建筑市场相当混乱,其主要原因是建筑法律法规系统不够健全。因此引发的问题表现在:(1)建筑企业在招标的时候故意压低价格,或把整个工程分解为若干个小工程,然后分给不同的建筑承包公司,这样一来,不利于质量的集中管理,同时管理缺乏规范性,工程的质量因此被影响;(2)一部分建筑公司钻法律空子,通过不法途径包揽下整个项目或者部分项目;(3)一些施工单位并没有施工资质,中标后私下将承建权转让出去,中间赚取中介费。以上的种种表现都是不符合建筑施工规范条例的,需要作出整顿。
3.3建筑工程监理机构的经费问题堪忧。当前开发的施工项目规模都比较庞大,由此存在一个开支巨大的问题。经费足够与否,会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因此,在工程的监督管理中,经费问题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现在我国大部分的监理组织都是采用“收支自理”的模式来解决。本来建筑业存在施工周期长,造成利润回收的周期也长,所以一部分建筑施工单位会经常拖欠监理机构的费用,直接影响到监理公司的收支平衡,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监理公司的正常运转,最终造成到工程的监督质量偏低。
3.4 多头管理导致工程质量监督权责不清。我国的工程监督工作不断得到发展,逐渐形成了多部门、功能齐全的管理体系。但实质上,工程质量监管体系已经演变成条块割据严重、多头管理的局面,这造成体系内部的关系错综复杂,界限、责任和权力模糊等诸多问题,这会严重影响到政府对工程质量的统一管理,更不利于协调部门的整体运作,最终阻碍整个施工项目的顺利完成。
4.改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对策
4.1 增强质量意识, 提高人员素质。由于工程的质量监理归属于行政和技术的监督执法,同时也是集经济、技术、法律为一体的行政工作,执行好相关的监督工作需要一直素质良好、觉悟很高的工作人员。由此看出监督人员素质与能力的高低,成为做好质量监理工作的前提条件。所以工程质量的监督体系,有必要培养监督人员的执法意识和质量高于一切的意识,经常对工作人员进行职业培训,令其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及管理技术,将人才储备工作落实好,以不断迎接建筑行业质量监督管理的新挑战,为完善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4.2完善建筑行业的法律体系,加强监督执法力度。当前国内外的经济发展迅速,为适应新形势,我国的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体系也要进行相应的改革,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政府要明确自身的监督职能,积极探索工程质量监督制度的改革的思路和办法,根据新出现的问题制定完善工程质量监督法,并且在监督过程中加强人员的执法力度。上级机构要大力支持具体的监督监理机构的工作,对其遇到的问题积极提供解决对策;对建筑单位违法违规的行为一旦发现要坚决依法处理,绝不姑息。树立参建单位的质量意识,这样才能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工作得到有效落实。
4.3严格规范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行为。国家的建设行政部门是执行国家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制度的主管部门,如果这些部门不能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徇私枉法,那么其在监督建筑工程质量的作用根本无法发挥,甚至造成反效果,令一些不法分子钻了空子,建造出豆腐渣工程。由此,规范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相关建设单位的监督行为是非常必要的。具体做法是必须先制定出严格的工程项目审批程序,然后在正式的工程审批手续办理过程中严格遵守此程序;二是确立领导责任制,对于每一个工程项目,将每一个小项的施工责任分管到具体的领导人身上。如出现质量问题或者出现质量事故,除了追究具体的工程负责领导人外,还要对上一级的项目负责人以及项目审批人员、工程监督管理人员及程序执行人员等进行问责;三是对各建设行政部门的职责履行情况进行抽查,一旦发现贪污受贿情况,必须严惩警戒,杜绝一切犯罪违法行为,确保工程高质量完成。
4.4严格审查相关单位资质,确保建筑产品质量。各建筑单位参建的资质都需要经过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严格审查,才能得到进入建筑市场的资格。凡是资质偏低的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建筑规划部门必须不予发放建筑许可证,安全部门不予发放施工许可证。借此措施全面贯彻将质量认证制度。
4.5用户监督。建筑工程质量最后一道监督工序是由房产用户进行的。众所周知,产品质量的好坏,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愿望。因此建筑产品质量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与用户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有极大关联,这更令消费者重视建筑产品的质量。目前,各单位可以根据工程的特征,联合参与用户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评定,为其提出宝贵的设计、施工意见。具体的用户监督方式可以是:对前期已有明确受益者的建筑工程,成立用户“住户监察小组”如在建筑产品中发现施工单位违反合同进行施工,粗制滥造,有权通告施工单位矫正或停止施工,其他的房产消费者也可利用空余时间到施工现场监督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5.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必须在不断的实践中加强对建筑行业工程质量的监督工作。相关部门的监理人员需要依据新时期的发展要求,建立新的工程质量管理模式,实行监督工作的规范性与科学性,完善质量监督的机制,才能进一步提高监督人员的质量意识与执法意识。在此严密监督体系下建造的房产,方能获得社会与用户的认可,同时也进一步促进建筑单位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庾季英.如何搞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J].山西建筑, 2007, (15).
[2]白红亮.如何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J].山西建筑, 2009, (15).
[3]郝林文.新形势下基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几点思考[J].山西建筑, 2010, (25).
[4]刘勋,许港.浅议建筑工程质量监督[J].科技创业月刊, 2004, (12) .
[5]單兆江.浅析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 2009,(14).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质量管理;现状;对策
1.前言
建筑行业是我国基础产业之一,其运转状态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是否正常、健康。最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且不断完善,我国建筑行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发展速度比较快的同时带来了许多缺陷和不足,由此造成的工程质量问题逐步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此情况下,对建筑企业的质量管理行为进行监督是非常有必要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目前,如何改进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措施,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2.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现状
2.1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建筑工程质量监督。一直以来,国家都非常重视建筑工程的质量,不断强调“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建设方针,同时也颁布了许多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办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建筑行业快速发展,为确实保障建筑行业事业的健康发展,国家更进一步强调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坚持以人为本和城乡统筹的政策方针。国家历来都坚持以人为本和城乡统筹的建设方针,尤其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更加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放的要求”,有效地防治了城乡建筑工程质量的通病,切实落实好科学的发展观。
(2)强调运用法律对建筑企业进行质量监督。我国现阶段的建筑单位以成千上万计,企业的施工质量良莠不齐,仅依靠自身的监理作用是无法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的,因此,国家发挥主体监督的作用,依照法律规定,对建筑与监理单位的质量管理进行监督。对建设企业的质量行为监督,主要是加强工程建设程序的监督,包括对施工设计的图纸的检查、工程施工许可证、工程质量手续办理以及工程完成后驗收备案这四项程序的监督。
(3)主要对工程主体结构进行质量监督。往长远利益去看,建筑的主体结构质量差是潜在危害公共安全的危险因素,这涉及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危,因此对工程主体结构的质量监督是永远不能掉以轻心的工作内容。
2.2社会舆论监督现状。当前我国的建筑市场设计的产品都是比较大众化的,质量讲求实用性,因为就目前国情和人们的生活平来说,基本具备购买个性化建筑房产的能力,所以建筑工程的设计质量也成为置业者选择房产的重要标准。社会的监督舆论在我国现阶段的建筑工程中起主导作用,这个现状将迎合经济发展水平在一段时期内持续下去。
2.3当前建筑工程质量管理监督的表现。目前,政府不断深化对建筑行业的监督,监理制度完善并且切实执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建筑工程的质量。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建筑单位直接承担工程质量责任;监理单位主要监督工程的微观质量,例如墙面、地面、有无裂缝之类问题;而政府则是重点参与工程主体质量的宏观监督,对建筑的主体结构实行重点巡查;工程竣工以后,投入市场,工程的质量还有业主最后一道评价监督,这层层的监督管理工作,使全国的建筑工程在多年以来,维持了稳中求进的局面,优质精品工程增加,重大质量事故被有效控制,促使我国的建筑行业进入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中。
3.目前我国建筑工程监督管理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3.1政府监督管理仍欠力度。虽说我国的建筑行业监督管理机制已经初步形成,但是因为建筑市场的庞大,内部结构关系错综复杂,政府在监控该行业的质量管理上仍欠力度,尤其是近年来,房产价格持续升高,房地产建筑行业大肆开发,利字当头,使得一部分建筑单位忽视国家的法律法规,违章建筑、盲目开发等现象层出不穷。具体的问题表现在:第一,一部分建筑的施工设计图并没有投递审查或者审查不严就投入施工,这样建设成的房产可能存在设计上的缺陷,并不符合人类居住的要求;第二,一部分并没有资质的建设单位包揽工程,私底下再将施工权层层转让出去,这样的程序已经违反相关规定;第三,由于约束力度过小,建筑商为追求利润的最大化,片面节省成本,盲目追求施工进度,为建筑物的质量遗留下安全隐患。这些问题都是由于我国的建筑市场仍处于初级阶段,政府规范该市场的各项措施尚未完善导致的。
3.2缺乏健全的法律条例,建筑市场行为不规范。我国关于建筑行业的法律法规体系虽已建立,但是目前我国的建筑市场相当混乱,其主要原因是建筑法律法规系统不够健全。因此引发的问题表现在:(1)建筑企业在招标的时候故意压低价格,或把整个工程分解为若干个小工程,然后分给不同的建筑承包公司,这样一来,不利于质量的集中管理,同时管理缺乏规范性,工程的质量因此被影响;(2)一部分建筑公司钻法律空子,通过不法途径包揽下整个项目或者部分项目;(3)一些施工单位并没有施工资质,中标后私下将承建权转让出去,中间赚取中介费。以上的种种表现都是不符合建筑施工规范条例的,需要作出整顿。
3.3建筑工程监理机构的经费问题堪忧。当前开发的施工项目规模都比较庞大,由此存在一个开支巨大的问题。经费足够与否,会直接影响到工程的质量,因此,在工程的监督管理中,经费问题是一个不可忽略的因素。现在我国大部分的监理组织都是采用“收支自理”的模式来解决。本来建筑业存在施工周期长,造成利润回收的周期也长,所以一部分建筑施工单位会经常拖欠监理机构的费用,直接影响到监理公司的收支平衡,严重的甚至会影响到监理公司的正常运转,最终造成到工程的监督质量偏低。
3.4 多头管理导致工程质量监督权责不清。我国的工程监督工作不断得到发展,逐渐形成了多部门、功能齐全的管理体系。但实质上,工程质量监管体系已经演变成条块割据严重、多头管理的局面,这造成体系内部的关系错综复杂,界限、责任和权力模糊等诸多问题,这会严重影响到政府对工程质量的统一管理,更不利于协调部门的整体运作,最终阻碍整个施工项目的顺利完成。
4.改善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对策
4.1 增强质量意识, 提高人员素质。由于工程的质量监理归属于行政和技术的监督执法,同时也是集经济、技术、法律为一体的行政工作,执行好相关的监督工作需要一直素质良好、觉悟很高的工作人员。由此看出监督人员素质与能力的高低,成为做好质量监理工作的前提条件。所以工程质量的监督体系,有必要培养监督人员的执法意识和质量高于一切的意识,经常对工作人员进行职业培训,令其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及管理技术,将人才储备工作落实好,以不断迎接建筑行业质量监督管理的新挑战,为完善工程质量管理工作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4.2完善建筑行业的法律体系,加强监督执法力度。当前国内外的经济发展迅速,为适应新形势,我国的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体系也要进行相应的改革,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因此,政府要明确自身的监督职能,积极探索工程质量监督制度的改革的思路和办法,根据新出现的问题制定完善工程质量监督法,并且在监督过程中加强人员的执法力度。上级机构要大力支持具体的监督监理机构的工作,对其遇到的问题积极提供解决对策;对建筑单位违法违规的行为一旦发现要坚决依法处理,绝不姑息。树立参建单位的质量意识,这样才能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工作得到有效落实。
4.3严格规范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行为。国家的建设行政部门是执行国家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制度的主管部门,如果这些部门不能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徇私枉法,那么其在监督建筑工程质量的作用根本无法发挥,甚至造成反效果,令一些不法分子钻了空子,建造出豆腐渣工程。由此,规范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相关建设单位的监督行为是非常必要的。具体做法是必须先制定出严格的工程项目审批程序,然后在正式的工程审批手续办理过程中严格遵守此程序;二是确立领导责任制,对于每一个工程项目,将每一个小项的施工责任分管到具体的领导人身上。如出现质量问题或者出现质量事故,除了追究具体的工程负责领导人外,还要对上一级的项目负责人以及项目审批人员、工程监督管理人员及程序执行人员等进行问责;三是对各建设行政部门的职责履行情况进行抽查,一旦发现贪污受贿情况,必须严惩警戒,杜绝一切犯罪违法行为,确保工程高质量完成。
4.4严格审查相关单位资质,确保建筑产品质量。各建筑单位参建的资质都需要经过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严格审查,才能得到进入建筑市场的资格。凡是资质偏低的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建筑规划部门必须不予发放建筑许可证,安全部门不予发放施工许可证。借此措施全面贯彻将质量认证制度。
4.5用户监督。建筑工程质量最后一道监督工序是由房产用户进行的。众所周知,产品质量的好坏,会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愿望。因此建筑产品质量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与用户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有极大关联,这更令消费者重视建筑产品的质量。目前,各单位可以根据工程的特征,联合参与用户对建筑工程的质量评定,为其提出宝贵的设计、施工意见。具体的用户监督方式可以是:对前期已有明确受益者的建筑工程,成立用户“住户监察小组”如在建筑产品中发现施工单位违反合同进行施工,粗制滥造,有权通告施工单位矫正或停止施工,其他的房产消费者也可利用空余时间到施工现场监督施工,确保工程质量。
5.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必须在不断的实践中加强对建筑行业工程质量的监督工作。相关部门的监理人员需要依据新时期的发展要求,建立新的工程质量管理模式,实行监督工作的规范性与科学性,完善质量监督的机制,才能进一步提高监督人员的质量意识与执法意识。在此严密监督体系下建造的房产,方能获得社会与用户的认可,同时也进一步促进建筑单位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庾季英.如何搞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J].山西建筑, 2007, (15).
[2]白红亮.如何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J].山西建筑, 2009, (15).
[3]郝林文.新形势下基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的几点思考[J].山西建筑, 2010, (25).
[4]刘勋,许港.浅议建筑工程质量监督[J].科技创业月刊, 2004, (12) .
[5]單兆江.浅析建筑工程质量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科技信息, 2009,(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