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歌教学的三把钥匙

来源 :华夏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ickeyMouse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歌是文学艺术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语言凝练,意境优美,是一种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感情的文学体裁,而中国古典诗歌又是世界诗苑中的一朵奇葩。几千年来,古典诗歌群芳竞放,名家辈出。从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到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从汉乐府民歌到《古诗十九首》,从“建安七子”到开创“田园诗”一派的陶渊明,唐诗宋词更是将我国古典诗词艺术推向顶峰。这些都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批判地吸收和继承这笔精神财富,对于陶冶情性,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要“逐步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要“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傳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所以对高中语文教材中收入的古典诗词,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十分重视的,但大部分老师还是采用应试教学的方法,即根据试卷上出现的诗歌试题的题型而进行有针对的教学。在教学上主要采用以下几个步骤:记忆文学常识,翻译全文,理解关键字,重点句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感情,背诵名句名篇等。显然,这种教法不仅让诗歌失去了他原有的光彩和神韵,也不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甚至可能会使他们对诗歌产生厌恶心理。那么如何避免这一倾向呢我通过实践和探究,总结出“古典诗歌教学的三把钥匙”,即:定基调—品意境—嚼语言。
  
  一、定基调
  
  饱含着强烈的感情是诗歌的重要特征,诗人或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或据事表意。教师可以运用诗歌的这一特点,让学生在初步朗读的基础上给诗歌定感情基调,请学生抒发自己诵读后的直观感受。
  如,《念奴娇·赤壁怀古》,气势磅礴,豪放激昂;
  《声声慢》,哀怨伤感,婉约缠绵;
  《登高》,深沉豪迈,慷慨悲壮;
  《天净沙·秋思》,萧瑟冷清,凄凉孤寂;
  《邶风·静女》,清新明快,诙谐活泼等。
  每首诗都有其基本的感情基调,或多或少都能唤起读者的情感体验。在日常的教学中,我经常问学生:“这首诗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你觉得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怎么样的”学生多少都有话可讲。所以初步感知,确定感情基调是诗歌教学课的基础。如果一首诗的基调是明快的,教师却采用哀婉的语调去讲解,不管他分析得如何精彩,都称不上是成功的。
  
  二、品意境
  
  王国维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其实不仅仅是词,诗歌都是讲求境界的。古典诗歌的教学,关键是学习如何走进诗歌的意境。我认为就中学生来讲,对意境的品味,可以从意象人手。
  “所谓意象,就是在知觉基础上形成的,渗透着诗人主观感受的客观事物的形象。”“意境是作者把自己的思想情感,通过生动的画面表现出来的达到‘内情’与‘外物’相统一而具有艺术感染力的境界。”意象则是这一艺术境界的组成部分,诗歌意境的创造离不开意象。这些形象从外界移入诗中,为诗人的思想情感所点染,浸润。
  鉴赏诗歌的关键是意象的解读,要以此为切入点和突破口,才能在领会意象寓意的过程中,把握诗人的思想情感,进入诗的意境,领悟诗的审美意蕴。
  
  三、嚼语言
  
  诗的语言具有形象、凝练,富于表现力等特色。刘勰《文心雕龙·章句》中有这样一段话:“夫人之立言,因字而生句,积句而为章,积章而成篇。篇之彪炳,章无疵也;章之明靡,句无玷也;句之清英,字不妄也,”袁枚也曾作《遣兴》诗曰:“爱好由来下笔难,一诗千改始心安;阿婆犹是初笄女,头未梳成不许看。”可见古人作诗写文章是十分注意炼字的。教师在讲解古典诗歌时,除了引导学生体会感情,品味意境外,还要注意让学生反复咀嚼,领会含义深刻隽永的字词,从而理解作者炼字炼意的技巧。如讲李清照《声声慢》一词时,我先让他们用默读,诵读,轻声读等各种阅读方式来初步感受这首词的感情基调,在对该词有了总体上的把握之后,对意境进行品味,然后再联系主旨,找出文中用得传神的字词,揣摩体会。学生觉得有两处特别好的地方:
  1、开篇十四个字: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2、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原因是这两句都用了叠字,读起来流畅,而且表现了作者满腔的愁绪,我在肯定了学生们的意见后,又引用了徐鱿,张端义和梁启超等评论家的话对他们的观点进行了佐证和补充。(徐鱿《词苑丛谈》:首句连下十四个叠字,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盘也,张端义《贵耳集》:此乃公孙大娘舞剑手,本朝非无能词之士,未曾有一下十四叠字者,用《文选》诸赋格,后叠又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又使叠字,俱无斧凿痕,梁启超,《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那种茕独凄惶的景况,非本人不能领略;所以一字一泪,都是咬着牙根咽下。)使学生明白诗歌中的字词是跟情感,意境紧密相连的。如“‘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炼字是为了炼意,是为了使作者主观感情和作品所表现的生活具体化、生动化。只有炼出具体生动的富于美学内容和启示性的字,才能使“意”具有感染人的力量。所以我们要去揣摩作者所炼之字的丰富的表现力。
  另外,在引导学生对诗歌的语言进行咀嚼体会的过程中,要举一反三。如讲到《声声慢》叠字的妙用时,可以引申到陶渊明《归园田居》中的“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王士祯《题秋江独钓图》中的“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
  古典诗歌是中国五千年文化的积淀,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以十分的热情投入到诗歌教学中去,探索诗歌教学的新路,真正实现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这一目标。
其他文献
语文本应是最具趣味、最赋有灵气、最充满激情的学科。然而当前中学语文界却面临诸多困惑,高中生课业负担重,课程多,内容难度较大,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不高,更谈不上学语文的主动性。对语文学习与考试采取应付态度。如此情况,要想提高学生学语文的主动性,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只有充分利用好语文课堂,在课堂上要积极贯彻“快乐语文”,既增强了语文课的趣味,也有助于提高了学生学语文的自觉性,为他们的终身发展打好
期刊
合唱教学是学校音乐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音乐兴趣与音乐表现能力的有效手段。通过合唱教学可以提高学生歌唱的技能,锻炼自身歌唱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最大程度地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一、培养兴趣,注重欣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欣赏一些高水准的合唱曲能够使学生心情愉快,心旷神怡。学生可以从那优美的旋律、鲜明的节奏,匀称的乐句中得到美
期刊
音乐教学和其他学科的教学一样,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评价和考查。但是,由于音乐学科一般不受重视,许多老师并不把评价、考查环节作为促进音乐教学质量的手段。评价、考查不全面、不到位、不科学、不符合大纲要求,是当前音乐教学中的普遍现象。我们体会到,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应该十分重视音乐考查的意义,充分发挥出它的功能,努力寻求出正确科学的考查方法,实践证明,这样对提高音乐教学质量有效地实施美育目标,有很大的促进
期刊
美育又称审美教育。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和社会生活美培养中小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让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并且有创造美的能力。根据体育运动本身的特点,可以在体育教学和其他体育活动中进行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美育教育。总之,体育教师应正确地认识和理解体态语言美的价值和意义,注重体态语言修养,使之达到较高的品位和境界。因此,只要体育教师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自然会使体育教育成为一种展示美、传播美
期刊
一百米是田径训练中的一个重要项目,是运动员身体素质的标尺,是发展其他运动的基础。提高学生一百米的速度可以促进他们在参加其它体育运动时更加轻松自如。以下是笔者结合自己多年体育训练实践的体会,摸索出一些较有效果的辅助训练方法,仅供参考:    一、提高步频    大家都知道,提高百米跑步速度从技术环节上来分析,主要有两个重要途径,其一是增快步频,再就是增大步幅。根据普通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应该先从提
期刊
课堂是生命相遇、心灵相约的场所。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作为传播人类文明薪火,实施全人教育的主战场——课堂,越来越被大家所关注。素质教育背景下教师应该有怎样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应该呈现一种怎样的课堂,我们思考着,实践着,并不断地反思着。下面就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一、什么是课堂教学    (一)课堂教学是师生生命共历的过程。  教师的教学要培养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要为同学们的终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音乐教学要获得较为满意的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是至关重要的。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快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教师生动活泼的教学,别具匠心的课堂设计,让学生自主参与到音乐教学中,会让孩子们觉得你就像个“魔术师”,对他们永远有展示不完的世界。”那么,小学音乐教学中有哪些激趣方法呢?    一、律动激趣    律动是一种技能,它在有规律的动作中培养节奏感和韵
期刊
心理学告诉我们,兴趣与一个人的追求有关,追求是人们用积极的行动经过努力争取,所达到的某种目的;学生在学习时有明确的需要和具体的指标,学生懂得经过努力会产生所需达到的效果,进而产生学习兴趣。所谓学习兴趣,是指学生的活动与其所具有的兴趣和追求;由此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自己主动、积极参与学习的前提。如何使我们的体育课堂教学形成兴趣化呢?    一、利用开始部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对于课
期刊
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认识过程包括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情感过程是指人对事物的喜怒哀乐的情绪表现和爱憎好恶的情感流露,如激情、热情、心境等;意志过程则是把想象、理想设法变成现实的心理过程。  少年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并能引导和控制学生的心理过程,即要引导学生从感性到理性的认识过程,引发他们丰富
期刊
[摘要]:为适应新课程改革,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动农村艺术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实现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现将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及发展略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教学现状 发展方向    一、农村中小学音乐教学现状    (一)教育观念依然陈腐。  在农村相当一部分教师认为音乐课是‘豆芽课’,不是教育主管部门考评的主要学科,因而很多学校根本没有上音乐课,特别是实行‘包班只’的乡村小学,学生几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