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里寻他千百度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arboya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堂改革成为一种责任。课堂改革犹如长征,需要大家不断地跋涉、探索、攻坚和突破。那么课堂怎么改?如何改?教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近几年的教学中,我时刻体验探索着课堂教学改革,从中也积累了一点点自己不成熟的经验。
  一,在新课改中,要非常注重教育的思想性
  那么落实思想性与知识性是否矛盾?怎样找到其结合点?例如,我曾经上过“以集体利益为重”一节课,其中引用了有关三峡移民的一首诗,本来上课前也没想到让我班的三峡移民来读,结果呢?突发奇想就让他(来自三峡的孩子)来读了,本来是仅仅停留在了读的层面上,而没有想到加以更深层次引导,但学生们却在那位三峡移民学生读完后,不由自主地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那位移民同学也湿润了眼圈,实际上这个时候不用教师再多说,本节课的知识要点既可从移民同学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以集体利益为重,舍小家,顾大家,背井离乡从三峡迁来。
  因此,在课堂上思想性与知识性并不矛盾,关键是教师如何找好切入点,在教学中如何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一方面要准确地引导学生对每节课基本知识的把握;另一方面,更要认真研究每一堂课中内在的思想性,并在教学中恰当地体现。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二,在新课改中,学生的参与度是一个焦点
  这个问题该如何看待?《山东教育》的总编陶继新老师曾经说过这样一件事,山师的宋遂良教授在教中学的时候,讲授《梦游天姥吟留别》整堂课都是他在讲授,学生没有发言的,但所有人都听得如痴如醉,也都认为这是一堂好课。
  那么一堂好课的标准到底是什么?
  我认为评价一堂课的标准有很多,但最重要的看这一堂课,是否有丰富知识的获得,是否有真挚的情感与探索体验,更重要的是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积极主动地跟进、共鸣和投入,真正有所收获。如果仅仅是参与率高,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没有引起学生认知冲突,学生只是被动地、应付地学习,那就不是好课。
  苏轼在《琴诗》中写道:“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琴指相和加上人的思想感情和技术的熟练能产生悦耳的音乐,同样只要师生、生生分享彼此的观点、交流彼此的看法,与课堂知识产生共鸣才有可能求得新的发展,实现教学相长,这样的课就是好课.。就像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的:教育的本质不在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鼓舞、唤醒。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去学习,唤醒学生自主意识的课堂,才是一个理想中的课堂。
  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小组
  我认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需要两点:一是动静结合,二是学会倾听。静则生思,思则生疑,非宁静无以致远。
  当前的课堂教学改革中,“学生动、气氛活”已成为构建理想课堂的一个硬性指标体现,但是否动起来的课堂就是好课堂呢?回答,不一定!课堂效益是否得到了提高,是判断课堂改革是否成功的主要标准,而不在于表面的的活跃。“表面的活跃,只能带来了课堂的苍白和空虚”(李希贵)。不知道大家注意了没有,有很多的公开课,在老师一出示问题后,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大家想学生自己连问题都有可能没看清,就展开讨论,这样的小组合作有何意义可言呢?教师可以在讨论问题之前,给学生一个考虑自己观点的机会,然后再交流讨论。再说,检测学生的学习成果,绝大部分情况下也是在独立安静的环境下完成的。因此课堂上的静思是必要。但并不是说静思就不要活动了,课堂上的“动”是多样的。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生师互动、组组互动、组员间互动等等
  再说静思本身也是一种无形的动,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任何只追求动或者只追求静的观点都是片面的也是不科学的。
  前几天我们学校教师到皇城一中去学习,回来后我们教研组一起进行了学习经验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有一位老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当前的课堂中虽然划分小组,但学生却非常缺乏倾听意识,仔细想来确实如此。
  平时在课堂上,当老师布置一个问题后,要求各小组静思之后讨论,而后由每个小组派代表来展示交流,不知道大家注意了没有,当一个小组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其他小组的成员在干什么?他们不是在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而是在认真准备在自己小组的发言,更不用说听取别人的意见了。我们现在课堂改革提倡小组合作,实际上不是说只在小组内部合作,而是因为一个班级人数众多,才把其划分成小组,而为了更大范围内的合作,才设立展示交流与点拨升华环节,就是让同学们在交流的过程中,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
  古人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只有通过合作,大家彼此交流弥补个人知识的不足,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合作营造集体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从而有助于我们形成开朗、活泼、勇敢的个性品质。但这些都是建立在认真倾听的基础上的,莎士比亚曾说过:“对于别人的话要善于接纳,这样做你会聪明五倍。”所以在认真倾听的基础上再加以接纳就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课堂改革的成功需要大家出谋划策和同心协力,请你给添一把柴,从而更好更快地推动教育教学的课堂改革。
  
其他文献
当前,新课程改革搞得如火如荼,从前以应试教育为目的的满堂灌模式已严重滞后,不能适应当前形式。它虽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但不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因为真正的素质教育和三维教学目标是一个长期效应,有利于学生的成长。而如何实现高中历史教学中真正的素质教育和三维教学目标呢?  通过这几年的探索,我认为创造活跃的课堂气氛是实现历史教学目标的一个重要手段。  高中历史教学的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学
期刊
摘 要: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恰好为小学高年段统计教学创造了一片“沃土”。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耐心引导综合实践活动展开,将小学高年段统计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有效整合,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统计观念、统计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新课程 统计教学 实践活动 整合    在以信息和技术为基础的现代社会里,人们面临着更多的机会和选择,常常需要在不确定的情境中,根据大量的数据,做出合
期刊
摘 要:物理是高中理科教学的主要科目之一,也是学生积累物理基础知识的关键阶段。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教师必须注重对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本文结合笔者多年高中物理教学经验,简要分析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策略,仅供教育同仁参考。  关键词:高中物理 教学 学生 自主学习    在高中物理教学过程中,所谓的自主学习主要是指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保持积极参
期刊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数学教学不仅要求“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无穷魅力。每个学生都有丰富的知识和生活积累,每个学生都会有各自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课程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学生经
期刊
早在三千多年前,孔子就有“学而时习之”的精辟论说,它告诉我们学习知识必须及时巩固消化。我们如何让学生及时巩固消化所学知识呢?老师布置学生做作业就是最好的形式之一。  如何做到科学地布置语文作业呢?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和实践,我认为科学的语文作业应该具备以下五大原则。  一、针对性原则  严格地说,每一节课都有既定的教学目标,每一个环节都要围绕这一目标进行。只有紧扣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设计作业的内容和形
期刊
摘 要:要想将学生培养成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首先的落脚点是要让学生喜欢你,喜欢你的课堂,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让学生对你的课堂产生浓厚的兴趣。  关键字:兴趣 实验 悬念 实践活动 寓教于乐    随着素质教育在全国的普及,培养具有终身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成为时代的主流、社会的需求。这另一方面也是对教师的一个新的考验,要适应社会这一新的需求,教师的教学方法就要发生重大转变,以适
期刊
创新教育需要渗透到各科教学中,语文学科也毫不例外,并且只有对本学科不断创新,不断注入活水,它才有发展前途,才有存在的必要。新世纪的教育是全面创新的教育,创新已成为时代的要求。所谓创新就是在原有基础上给予革新,或是创出前所不曾出现过的。语文教学法进行的是母语教学,是一门基础性的、工具性的学科教学。因此,把创新教育如何巧妙、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并为语文学科教学服务就显得至关重要。同时语文教学也离不
期刊
摘 要:为了消除学生对语文的“陌生感”,让学生的心灵走进语文教材,走进生活,尽可能地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使语文教材与学生的生活发生意义上的联系。教师有必要寻找生活化的语文学习环境,创设情景激发感悟,模拟生活深化语文教学,构建语文与生活的桥梁。  关键词:语文教材 生活 桥梁  新课程标准认为,语文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教材)三者之间的对话,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
期刊
俗话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要想上好语文课,务须讲究结课艺术。结课是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个环节里,教师不但要对所授知识或教学内容进行梳理、定型、概括、深化,又要对整个课堂教学情况作出科学的总结和评价,有时还要对后面的教学建立某种联系,进行适当的沟通。因此结课与课首应能做到相呼应,有始有终,使整堂课浑然一体,要对教学效果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下面我就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结课做了一
期刊
寻求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个中学地理教师教学活动的根本目标,有效教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地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是当前新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有效的教学是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法和手段,用最少的投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目标。因此,我们必须树立有效教学的理念,不断探索创新有效教学策略,促进高中地理新课程有效实施。   一、营造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