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日本视角:南海是片什么海?
众所周知,二战期间,日本陆海军就曾产生过北上还是南下的争执。所谓北上,就是通过击败苏联,进而肢解中国,控制亚洲大陆上的重要地区,化身一个海陆双元帝国。南下,则是通过控制琉球、台湾,进入中国南海,经略南洋资源地带,控制石油、橡胶产区,并控制链接太平洋、印度洋的重要航道要区。
这两个图谋任何一个取得成功,都可以让日本克服自身资源匮乏、空间有限的缺陷,成为一个称霸亚太的巨型帝国。如果同时成功,日本甚至将具备问鼎世界霸权的能力。最终,日本选择了南下。因而,南海就成了东海的战略延伸,是日本霸权的重要战场。
日本策论界长期以来,一直在强调南海是攸关日本国运的生命线,日本绝不能漠然视之。其目的显然在于说服日本国内的民众,尤其是那些带有和平主义倾向的民众,也去支持自卫队向海外派遣,让自卫队能够更顺利地介入境外的事务,尤其能够介入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南海事务。可是,这样一个宣传,时间长久之后却产生了一个让这些东瀛策论家始料不及的结果。
顺着前述逻辑,越来越多的日本国民意识到,既然南海是攸关日本兴衰的生命线,就不能允许发生导致生命线断绝的事件。换言之,南海只要发生了冲突,发生了战争,无论是日本和中国打,还是中国和美国打,还是东盟各国互相打,还是东盟和中国打,或者说两岸打起来,好像对日本都没什么好处。而且,持续的时间越长,对日本越不利。现实是,日本显然已经不可能再像当年那样将中国南海,以及周边的战略要点垄断性控制。假如日本真敢这样做,美国第一个就不会同意。这种情况下,日本颇感进退两难,投鼠忌器。越来越多的日本人感覺到,在南海这地方最好是维持现状,不要让它发生什么冲突,结果反而限制了日本扩张主义者想把手伸向南海的初衷。
策论转型:南海是谁的生命线?
近几年来,日本内部关于南海生命线的认识,正在发生微妙而深刻的变化。一些意识到投鼠忌器心态的日本战略家,开始针对日本国民的心态提出新观点。其中,最值得我们注意的一篇策论“神文”,是海自退役少将文谷数重去年3月发表在日本著名的《军事研究》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南海真的是日本的生命线吗?》。
这篇文章开篇就提出,南海不是日本的生命线。为什么呢?因为在文谷数重看来,这些年来,日本成功的外交运作和战略布局,日本与东盟各国关系普遍较好,巽他海峡、龙目海峡等都可用作航线,使得日本不仅可以绕开马六甲海峡,甚至可以绕开整个中国南海,开辟新航线。所以,即便南海交通线中断,日本也能绕道而行。而且,马六甲海峡事实上已经高度拥挤。他还经严密计算指出,如果日本绕道,距离最多增加一成,因此而“增加的运输成本控制在0.5%左右”,消耗的燃料也只是从1%上升到1.1%。他还以便利店售价230日元一瓶的法国富维克矿泉水举例,绕道运输后,每瓶的价格仅提升0.14日元,可谓微乎其微。同时,文谷还提到,其实早在20世纪的七八十年代,日本政府已经非常注重马六甲海峡的替代运输线,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就协助当地开展水陆调查,20世纪80年代就准备在(绕行)海峡之间的浅滩安装灯塔”。在他看来,“对于日本来讲,南海只不过是一条方便的近道而已,不是日本的生命线。不能通过也许带来诸多不便,但也并非必经之路”。故而,即便中国控制了南海,对日本的威胁也不大。如果中国南海打起来,更不会影响日本的国计民生。“即使南海宣布为交战地区,也无须实施两伊战争中的商船护卫、商船自卫化等措施。”
同时,文谷话锋一转称:南海虽然对日本不重要,但对中国很重要,是中国的生命线:“实际上,如果南海航线不通,海上运输最困难的是中国。世界海上运输的一半都要经过南海,其中大部分是以中国为进出目的地。特别是以香港、深圳、广州为主的华南港口没有绕道航线,无论去往哪里都要经过南海。……由于华南没有绕道线路,如果南海不通,无论是与欧洲、北美还是与亚洲都无法开展海上运输,这将对依赖出口的华南经济造成致命的影响。……华南经济是中国三大经济圈之一,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华南珠江三角洲各港口,香港、深圳、广州的集装箱运输量,比华东长江三角洲的运输总量还多。如果华南经济瘫痪,中国经济就将陷入混乱。”
似乎是害怕他的一些同胞想不透这层道理,文谷在文章中索性非常露骨地呼吁:绝对不能因为南海不是日本的生命线,日本人就不再关注南海了。既然南海是响当当的、货真价实的、没法绕开的中国生命线,因而也就是中国最大的战略软肋。中国无论是向外运输产品还是向内运输急需的能源,都要经过这个地带,不仅仅是一个马六甲困境的问题。因而,决不能因为南海威胁不到日本,日本就不经营南海!“一个不稳定的南海对日本最有利!”
同样是在这篇文章中,文谷数重还指出,最近这些年来,印度向东看,澳大利亚向北看,缅甸、越南、菲律宾、印尼个个志不在小,美国也是虎视眈眈,这种情况下,南海已经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战略热海。对于这片热海,日本一定不要害怕它沸腾了之后会烧断日本的输血管,而应该是让它再添柴加火,让它烧得更猛烈一些。因为日本可以绕,中国没法绕。文谷数重的这篇文章,可以说是最近这些年来,最值得我们警惕的一篇文章。
大势回顾:绝非一家之言
这些年来,日本国内最流行的两种论调,一个是“美国衰落论”,一个是“中国威胁论”,典型地展现了某一批日本人的不良心态。在这批日本人看来,只有美国衰落了,才会重新进入真正的战国时代。到时候群雄逐鹿,日本才能趁势崛起。同时,只有中国成为一种“威胁”,日本才可以站出来领导地区小弟,通过战胜中国实现霸权再度崛起,复活“大东亚共荣圈”。
在这两大论调的基础上,日本内部涌现出形形色色的再崛起方案。按照笔者这些年来的关注和分析,大致可以分为三派:
第一派,以石原慎太郎为代表。认为日本已经沦为美国的小老婆,陷入自虐史观之中不能自拔。所以,他主张日本应走出战败阴影,断然振作,重新树立独立自主的皇国史观,要敢于向中国说“不”,更要敢于向美国说“不”,实际上是同时挑衅中美两国。
第二派,以松村劭为代表。主张与美国保持友好关系,刀锋主要指向中国。他特别注重拉拢周边小国,“群雀杀鹰”。尤其注重利用中国历史“一治一乱”的循环传统,发现兴衰节点所在,提前做好准备,扶植亲日分裂分子,里应外合。
第三派,则以五味睦佳为代表,主张联合美国,共同对付中国,实质是再现历史上的日俄战争,让日本顺势崛起。
安倍内阁显然对这三派都有继承,但又各有不同。安倍在价值观、政治文化谱系位置上,非常接近石原,但是,他在策略上却坚决反对石原的设计。因为石原一派表面上气势汹汹,其实设计的是一条自陷两线作战的死路。安倍也知道,南洋小国未必一心一意跟着日本走,中美之间也不见得一定冲突。故而,安倍既要促成中美冲突,又要拉拢周边小国对抗中国,伺机复兴日本主导的“大东亚共荣圈”。他才会提出“双菱形安保”,搞出个美日澳印大四边同盟,再搞出个日、菲、越、印尼小四边同盟,正是其暗藏祸心的表现。这个“双菱形安保”构想,正与文谷的文章互相佐证,说明日本一方面要靠战略性外交行动保障其绕路的自由,同时又处处围堵中国走路的自由,甚至不惜让南海由战略热海升级为冲突火海!
(摘自《世界军事》)
众所周知,二战期间,日本陆海军就曾产生过北上还是南下的争执。所谓北上,就是通过击败苏联,进而肢解中国,控制亚洲大陆上的重要地区,化身一个海陆双元帝国。南下,则是通过控制琉球、台湾,进入中国南海,经略南洋资源地带,控制石油、橡胶产区,并控制链接太平洋、印度洋的重要航道要区。
这两个图谋任何一个取得成功,都可以让日本克服自身资源匮乏、空间有限的缺陷,成为一个称霸亚太的巨型帝国。如果同时成功,日本甚至将具备问鼎世界霸权的能力。最终,日本选择了南下。因而,南海就成了东海的战略延伸,是日本霸权的重要战场。
日本策论界长期以来,一直在强调南海是攸关日本国运的生命线,日本绝不能漠然视之。其目的显然在于说服日本国内的民众,尤其是那些带有和平主义倾向的民众,也去支持自卫队向海外派遣,让自卫队能够更顺利地介入境外的事务,尤其能够介入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南海事务。可是,这样一个宣传,时间长久之后却产生了一个让这些东瀛策论家始料不及的结果。
顺着前述逻辑,越来越多的日本国民意识到,既然南海是攸关日本兴衰的生命线,就不能允许发生导致生命线断绝的事件。换言之,南海只要发生了冲突,发生了战争,无论是日本和中国打,还是中国和美国打,还是东盟各国互相打,还是东盟和中国打,或者说两岸打起来,好像对日本都没什么好处。而且,持续的时间越长,对日本越不利。现实是,日本显然已经不可能再像当年那样将中国南海,以及周边的战略要点垄断性控制。假如日本真敢这样做,美国第一个就不会同意。这种情况下,日本颇感进退两难,投鼠忌器。越来越多的日本人感覺到,在南海这地方最好是维持现状,不要让它发生什么冲突,结果反而限制了日本扩张主义者想把手伸向南海的初衷。
策论转型:南海是谁的生命线?
近几年来,日本内部关于南海生命线的认识,正在发生微妙而深刻的变化。一些意识到投鼠忌器心态的日本战略家,开始针对日本国民的心态提出新观点。其中,最值得我们注意的一篇策论“神文”,是海自退役少将文谷数重去年3月发表在日本著名的《军事研究》杂志上的一篇文章——《南海真的是日本的生命线吗?》。
这篇文章开篇就提出,南海不是日本的生命线。为什么呢?因为在文谷数重看来,这些年来,日本成功的外交运作和战略布局,日本与东盟各国关系普遍较好,巽他海峡、龙目海峡等都可用作航线,使得日本不仅可以绕开马六甲海峡,甚至可以绕开整个中国南海,开辟新航线。所以,即便南海交通线中断,日本也能绕道而行。而且,马六甲海峡事实上已经高度拥挤。他还经严密计算指出,如果日本绕道,距离最多增加一成,因此而“增加的运输成本控制在0.5%左右”,消耗的燃料也只是从1%上升到1.1%。他还以便利店售价230日元一瓶的法国富维克矿泉水举例,绕道运输后,每瓶的价格仅提升0.14日元,可谓微乎其微。同时,文谷还提到,其实早在20世纪的七八十年代,日本政府已经非常注重马六甲海峡的替代运输线,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就协助当地开展水陆调查,20世纪80年代就准备在(绕行)海峡之间的浅滩安装灯塔”。在他看来,“对于日本来讲,南海只不过是一条方便的近道而已,不是日本的生命线。不能通过也许带来诸多不便,但也并非必经之路”。故而,即便中国控制了南海,对日本的威胁也不大。如果中国南海打起来,更不会影响日本的国计民生。“即使南海宣布为交战地区,也无须实施两伊战争中的商船护卫、商船自卫化等措施。”
同时,文谷话锋一转称:南海虽然对日本不重要,但对中国很重要,是中国的生命线:“实际上,如果南海航线不通,海上运输最困难的是中国。世界海上运输的一半都要经过南海,其中大部分是以中国为进出目的地。特别是以香港、深圳、广州为主的华南港口没有绕道航线,无论去往哪里都要经过南海。……由于华南没有绕道线路,如果南海不通,无论是与欧洲、北美还是与亚洲都无法开展海上运输,这将对依赖出口的华南经济造成致命的影响。……华南经济是中国三大经济圈之一,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最大引擎。华南珠江三角洲各港口,香港、深圳、广州的集装箱运输量,比华东长江三角洲的运输总量还多。如果华南经济瘫痪,中国经济就将陷入混乱。”
似乎是害怕他的一些同胞想不透这层道理,文谷在文章中索性非常露骨地呼吁:绝对不能因为南海不是日本的生命线,日本人就不再关注南海了。既然南海是响当当的、货真价实的、没法绕开的中国生命线,因而也就是中国最大的战略软肋。中国无论是向外运输产品还是向内运输急需的能源,都要经过这个地带,不仅仅是一个马六甲困境的问题。因而,决不能因为南海威胁不到日本,日本就不经营南海!“一个不稳定的南海对日本最有利!”
同样是在这篇文章中,文谷数重还指出,最近这些年来,印度向东看,澳大利亚向北看,缅甸、越南、菲律宾、印尼个个志不在小,美国也是虎视眈眈,这种情况下,南海已经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战略热海。对于这片热海,日本一定不要害怕它沸腾了之后会烧断日本的输血管,而应该是让它再添柴加火,让它烧得更猛烈一些。因为日本可以绕,中国没法绕。文谷数重的这篇文章,可以说是最近这些年来,最值得我们警惕的一篇文章。
大势回顾:绝非一家之言
这些年来,日本国内最流行的两种论调,一个是“美国衰落论”,一个是“中国威胁论”,典型地展现了某一批日本人的不良心态。在这批日本人看来,只有美国衰落了,才会重新进入真正的战国时代。到时候群雄逐鹿,日本才能趁势崛起。同时,只有中国成为一种“威胁”,日本才可以站出来领导地区小弟,通过战胜中国实现霸权再度崛起,复活“大东亚共荣圈”。
在这两大论调的基础上,日本内部涌现出形形色色的再崛起方案。按照笔者这些年来的关注和分析,大致可以分为三派:
第一派,以石原慎太郎为代表。认为日本已经沦为美国的小老婆,陷入自虐史观之中不能自拔。所以,他主张日本应走出战败阴影,断然振作,重新树立独立自主的皇国史观,要敢于向中国说“不”,更要敢于向美国说“不”,实际上是同时挑衅中美两国。
第二派,以松村劭为代表。主张与美国保持友好关系,刀锋主要指向中国。他特别注重拉拢周边小国,“群雀杀鹰”。尤其注重利用中国历史“一治一乱”的循环传统,发现兴衰节点所在,提前做好准备,扶植亲日分裂分子,里应外合。
第三派,则以五味睦佳为代表,主张联合美国,共同对付中国,实质是再现历史上的日俄战争,让日本顺势崛起。
安倍内阁显然对这三派都有继承,但又各有不同。安倍在价值观、政治文化谱系位置上,非常接近石原,但是,他在策略上却坚决反对石原的设计。因为石原一派表面上气势汹汹,其实设计的是一条自陷两线作战的死路。安倍也知道,南洋小国未必一心一意跟着日本走,中美之间也不见得一定冲突。故而,安倍既要促成中美冲突,又要拉拢周边小国对抗中国,伺机复兴日本主导的“大东亚共荣圈”。他才会提出“双菱形安保”,搞出个美日澳印大四边同盟,再搞出个日、菲、越、印尼小四边同盟,正是其暗藏祸心的表现。这个“双菱形安保”构想,正与文谷的文章互相佐证,说明日本一方面要靠战略性外交行动保障其绕路的自由,同时又处处围堵中国走路的自由,甚至不惜让南海由战略热海升级为冲突火海!
(摘自《世界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