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周边视网膜区模糊认知感的研究

来源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oni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介绍作者所在的实验中心近年来对于黄斑区和近周边视网膜区(≤8°)模糊认知感的研究结果.方法和结果:先后介绍三个实验.实验一测量了近周边视网膜区的焦深(即对视网膜离焦的主觉耐受程度),并将其与黄斑区的反应进行了比较.实验二测量了近周边视网膜区的模糊敏感阈值和模糊辨别阈值.上述两实验结果表明,人眼焦深在近周边视网膜区随其与黄斑的距离增大而逐渐升高,其值从黄斑区的0.89D增加到距黄斑8度视角离心区的3.51 D.模糊敏感阈值,即导致初始模糊认知感的视网膜离焦度,也随其与黄斑的距离增大而逐渐升高;其值从黄斑区的0.85D增加到距黄斑8度视角离心区的1.89 D.模糊辨别阈值,即在初始模糊认知感的条件下觉察初始模糊程度改变的视网膜离焦度,同样亦随其与黄斑的距离增大而逐渐升高,其值从黄斑区的0.45D增加到距黄斑8度视角离心区的0.93 D.基于实验一,二的结果,作者设计了实验三:通过测量视标大小对焦深的影响以研究近周边视网膜区和黄斑区对模糊认知感的综合效应.结果表明,人眼焦深在近周边视网膜区随着视标尺寸的增大而逐渐升高,且据其数据分析结果及回归方程斜率的个体差异性,可将总体实验对象区分为两个亚组:即"黄斑主导型"和"黄斑+周边视网膜协导型".结论:近周边视网膜区模糊认知能力的减低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外周视锥细胞密度的降低、周边视野的主觉轮廓锐化效应及其光学像差和视觉注意力的改变.而模糊辨别度较模糊敏感度的阈值降低则可归因于由离焦所致的视网膜成像调制传递函数的变化和模糊主觉感知的缓冲机制.就离焦覆盖的视网膜范围而言,大视标导致的焦深增加显现了近周边视网膜区视锥感受器模糊信号的累积效应。

其他文献
利用非平衡磁控溅射技术溅射复合靶制备了一系列掺杂金属元素钛的类金刚石膜,并对薄膜的机械性能、沉积速率、电学性能及化学性能进行了测试,主要分析了影响机械性能、沉积速率
目的 建立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form-deprivation myopia,FDM)动物模型,并对豚鼠形觉剥夺性近视形成及恢复过程中视网膜早基因c-fos的动态变化进行观察,研究豚鼠FDM中视网膜信号转导及抑制近视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 3周三色豚鼠40只,随机均分为4组:遮盖前组、单眼遮盖1周组、单眼遮盖2周组及去遮盖组.对各组进行视网膜检影和A超测眼轴,分别运用免疫组化和RT-PCR观察各组视
目的 探讨全反视黄酸在豚鼠近视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选取4周龄英国短毛豚鼠48只,用0.25%托吡卡胺每5 min散瞳3次,45 min后以带状光检影法测定其屈光不正状态.用康宁动物A超仪(KM-1800)测定玻璃体腔深度和眼轴长.实验组24只随机选取一眼于暗光下球旁注射0.4 g/L浓度全反视黄酸0.2 ml,4周后以同样方法检测豚鼠屈光不正状态、玻璃体腔深度和眼轴长,并取眼球做病理学检查.结果实验
目的探讨680nm激光对豚鼠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attern visual evoked potential,PVEP)的影响。方法20只杂色豚鼠被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680nm激光作用.北方电子设备研究所研制),每
在软弱地质条件下大断面隧道施工中,采用新奥法施工时,目前国内外采用的施工方法大体上可分为2种,即CRD法和双侧壁法。初期支护过量下沉是当前隧道施工中的一个突出问题,由于过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