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为何留不住林语堂

来源 :文史博览·文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ny333344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林语堂(1895-1976),福建漳州平和县人。众所周知,他是著名的作家、译作家和语言学家,但他在教育园地上的创业精神却鲜为人提及。林语堂早年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师大任教。1926年5月,林语堂携眷南下,应聘厦门大学人文科主任。他曾经在厦门鼓浪屿求学生活了7年,其初恋情人陈锦端(林语堂名著《京华烟云》中女主角姚木兰的原型)、夫人廖翠凤的娘家就在鼓浪屿,其二哥林玉霖在厦大哲学系任副教授,其弟林幽任外语系讲师。9月,林语堂就任厦门大学语言学教授、文科主任兼国学研究院总秘书,但7个月之后的1927年3月,林语堂离开了厦门大学,这是为何?
  当时,厦门位于东南一隅,又非中国经济、文化中心,名学者一般不愿来。为此,厦大采取高薪政策,规定教授月薪为400大洋,讲师可达200大洋,助教可达150大洋。而北大校长蔡元培月薪才300大洋,陈独秀为200大洋,李大钊为100大洋,图书管理员毛泽东才8个大洋。当时月薪25个大洋,便可养活5口之家。
  为此,林语堂推荐、聘请了著名的文学家鲁迅、国学家沈兼士、历史家顾颉刚、中西交通史专家张星烺、《晨报副刊》编辑孙伏园等前来任教。一时间,厦大文科学者云集、人才济济,教学和学术水准处于高峰期,学生普遍反映“文科今年有生气了”、“办得有声有色的了”。不久,厦大国学研究院也成立了。林语堂雄心勃勃地计划出版10部专著。其中有鲁迅的《古小说钩沉》、《六朝唐代造象汇编》,林语堂的《汉代方音考》、《七种疑年录统编》等。很快,《国学研究院季刊》创刊号也编成付印了,鲁迅、沈兼士、林语堂都在该刊发表了文章。此外,国学研究院还计划编印《中国图书志》,其中小说部分由鲁迅负责。总之,在林语堂的努力下,厦大文科有了很大起色,国学研究院开局良好。
  但是不久,林语堂遇到了几方面的麻烦。
  首先,校长林文庆的掣肘。厦大国学研究院之所以设立,只是因为校董陈嘉庚重视国学,林文庆才把它办起来,并亲任院长。但他是一个英籍华人,基督徒,对国学一知半解,对国学研究也没什么兴趣,与鲁迅、林语堂等新文化运动旗手格格不入。因此,林文庆对国学研究院的态度是,先是用它装点门面,后是设置障碍,让它名存实亡。11月20日,林文庆借口陈嘉庚橡胶业受挫,经济困难,将国学研究院的办公费由5000大洋削减为400大洋,并要教授们不要出版著作、刊物。其实,这是借口,事实是林文庆把经费挪用到了理科。林语堂十分气愤,一再据理力争。当力争无效后,他毅然提出辞去总秘书职务,以示抗议。鲁迅也表示支持,鲁迅对林文庆提出抗议,并表示要辞职。林文庆不得不做出妥协,林语堂才收回辞职书。
  其次,同事刘树杞的刁难。他是理科主任兼厦大秘书,掌管学校财政和后勤大权,经常玩弄权术,公报私仇,导致林语堂要办的事情常常泡汤。连国学研究院的用房,他也逼林语堂退还给理科。更恶劣的是,他竟三次蓄意变动鲁迅的住房,最后一次竟要鲁迅住到理学院大厦的地窖里,鲁迅气愤得目瞪口呆。诸如此类的行为,其用意就是要搞垮国学研究院。林语堂虽然明白,但大多无可奈何。
  第三,用人失策,导致人事倾轧。林语堂亲自举荐或同意他人举荐的前来厦大的人中,有很多是“现代评论派”的人,如顾颉刚、陈乃乾、陈万里、卢梅、黄梅等,一时间,“现代评论派”色彩弥漫厦大。他们原先在北京就和“语丝派”矛盾重重,现在更是和“语丝派”及其盟友——鲁迅、沈兼士、孙伏园、章川岛等难以共事,甚至排挤鲁迅等人。如顾颉刚(被鲁迅戏称为朱山根,因为他是红鼻子)纠集七八个党羽,在国学研究院攻击鲁迅是“名士派”。这样一来,“语丝派”的人感到在厦大无法立足,遑论做事,只好准备离开,另寻出路。孙伏园于10月20日请假前往广州筹备办报,沈兼士于10月27日辞职,回北京任教,鲁迅则接受了广州中山大学的聘请,决意离开厦大。
  最后,林语堂觉得自己应该为学潮负责。鲁迅在厦大颇得学生信任和拥戴,他在厦大期间,开设了《中国小说史》、《中国文学史》课程,兼任国学研究院的教授,为《国学》季刊撰写论文。慕名而来的学生、年轻教师以及记者们,把教室挤得爆满,场面巍然壮观。在鲁迅的支持和帮助下,学生成立了两个文艺团体一“泱泱社”和“鼓浪社”,筹办了《波艇》月刊和《鼓浪》周刊,鲁迅亲自为他们审稿,并给予亲切的指导。
  当鲁迅于1926年12月3日向厦门大学递交了正式辞职书后,厦大学生自治会感到十分震惊,并在1927年1月20日派代表竭诚挽留鲁迅,甚至有几个厦大学生跟着鲁迅转学到中山大学。当他们知道鲁迅离意已决,便认为是学校容不下鲁迅,尤其是刘树杞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厦大学生立刻组织罢课风潮委员会,于1月7日召开全校学生大会,发动罢课罢考,张贴打倒刘树杞和要求改革的标语。一时间,学潮汹涌,并一直蔓延到鲁迅离校之后。
  在学潮的冲击下,刘树杞不得不辞职,到武汉大学任校长。于是,学潮矛头又对准了校长林文庆。学生自治会向省政府控告他腐败渎职,要求取消校长制,改为像中山大学那样的委员制。林文庆跑回南洋躲避,并向陈嘉庚报告了学潮情况。
  林语堂为此很纠结,他感觉林文庆将会到陈嘉庚那里投诉自己。因为这次学潮是由于鲁迅辞职引起的,而鲁迅是他举荐来的,所以这次学潮的罪魁祸首是他林语堂,至少他负有用人不当的责任。而且,“现代评论派”在学校蛊惑人心,制造各种流言中伤他。
  综上原因,林语堂感到在厦大无法安身立命了,必须离开不可了。正在此时,武汉国民政府外交部长陈友仁再三来函邀请他去任职,既然有这样的机遇,他便在1927年3月辞职离开厦大,前往武汉,任武汉国民政府外交部秘书。
  (责任编辑/齐风)
其他文献
现实生活中,我们会使用到一些客套话,如“大驾光临”“劳您的大驾”等,不过“大驾”这个词在古代可不是随便能用的。因为“大驾”专用于九五之尊——皇帝,它是皇帝的代称。所以那时候除了皇帝一人能用“大驾”外,其他任何人都是不能用的,否则就是對皇帝的大不敬,甚至会招来牢狱之灾或杀身之祸。  “大驾”跟皇帝出行时扈从的仪仗队有关,此仪仗队共分三种,分别是大驾、法驾、小驾。据汉代蔡邕《独断》:“天子出,车驾次第
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解放南京,基本宣告了国民党统治的覆灭;10月1日。在解放军向全国进军途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宣告成立。这一年,全国大小城市陆续解放,解放军战士列队行进,道路两旁民众欢庆……隔着70年的时光,透过老照片,那欢呼声依旧让人血液沸腾!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弹指一挥间,沧海变了桑田,唯有中国人民追求民族复兴的梦想,永远不变。  ①1949年2月,解放军入
机场行李锁系统
在我国部分地区,龟被视为贬物,然而,台湾和闽南人对龟崇爱有加,不但不避讳,还把龟当作“福、禄、寿、喜、财”的象征,自古以来就有崇龟风习。  在闽南沿海地区有此传说:明清之际,郑成功募兵在东山岛操练水师,备战收复台湾。时逢酷暑,饮用水十分困难,这事令郑成功大伤脑筋。一天,郑成功在海边发现一只爬行的龟,他悄然跟踪至窝边。从龟喜湿的习性得到启示,即抽剑插地,命士兵掘井,果得甘泉如涌。至今当地人仍称这个靠
氢燃料电池汽车已经成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正在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但是,氢燃料电池的用途远不止于此,一种颇具未来概念的氢燃料电池自行车在上海研制成功。  此款样车受到国内外客户的极大关注。英国伯明翰大学专门为这款样车进行了检测,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伯明翰大学负责此次评测的Mathew Slin博士认为,攀业的氢燃料电池非常轻便,在电动自行车上具有良好的易用性和实用性。  上海攀业氢能源科技有限公
据报道,目前市场上批发的雕牌洗衣粉70%是仿冒产品,这不仅给该企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同时也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尤其令人不解的是,专利侵权者往往明知侵权却乐此不疲,被侵权人无辜受损却一筹莫展。这一现象暴露出我国知识产权的保护尚存在一些问题和漏洞,表明构建我国知识产权的保护体系已迫在眉睫。  如何构建我国知识产权的保护体系,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企业应树立强烈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我们总是抑制不住自己的购买欲望,结果家里的东西多得像杂货铺一样。况且不少东西(比如电器)是生活必需品,不买还不行。为了让家里看起来不是那么满,一些电器厂商开始生产透明电器,可以让你的家看起来更宽敞,也更亮堂。    透明电视  法国一家公司推出了一款透明玻璃电视机。它不同于现在的任何一款电视,是全息技术与视觉审美无瑕结合的产物。全息技术最早是应用在照相上的。它实际上是利用了光的干涉原理。把物体特有
20世纪70年代,一场被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的风暴震撼世界:中国培育出杂交水稻。这场“绿色革命”的领军人物是享誉中外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而与他并肩作战,最早育成“野败”籼型不育系,实现杂交水稻三系配套的人,则是颜龙安。    48粒种子,蕴藏着改写稻作史的能量    颜龙安,1937年9月16日出生在江西萍乡市湘东区东桥镇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新中国成立后,他顺利地从江西农学院毕业。后来,他被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立中国特色国家创新体系,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体制和机制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科学技术事业围绕促进科技与经济相结合,以加强科技创新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为重点,取得了重要进展。我国的科技人员已达3000万人,成为世界上最为庞大的科技队伍;我国的科技投入达5790亿元,并逐年增长;我国国有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的实验装备和条件有了显著改善;我国科技成果总量达6.
公元前1世纪,当时的罗马皇帝恺撒大帝有一件中国丝绸做的袍子。  有一次,恺撒大帝穿着这件中国丝绸做的袍子去戏院里看戏,一到戏院里,他身上的那件艳丽华贵的中國丝绸做的袍子立刻就吸引了戏院里的观众,人们竟然放弃了看戏,纷纷站立起来围观,赞叹不已。  后来,中国丝绸不断地输入到西方各国,立即博得了西方各国人们的喜欢和赞赏,他们都把中国丝绸视为无比美好的珍品,称之为“东方灿烂美丽的晨曦”。  于是,中国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