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国家大力推进全民创新创业,正在形成一个大众创业的大好形势。对于一个锐意创新的公司而言,良好的企业文化则是这些工作所必需的环境,甚至是其赖以生存所需要呼吸的空气。
创新文化的设计者一般情况下是企业家天然的合伙人。比如在英国,大约有2/3的设计者是自由职业者,他们单独或者与3—5个朋友一起搞企业咨询工作。与企业家一样,设计者也受制于其有限的资源。但是,设计者与企业家都非常热爱他们的工作;他们之间应该存在,也确实存在着一个共同的相互理解的文化背景。
在创新文化建设的期初阶段,的确存在一个基于需要解决图表、产品、数字化、环境方案等方面问题的传统工作关系;但是在创新文化的设计与建设的成熟阶段,设计者是否可以保证自己所设计的创新文化环境能够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够促进企业家把企业做大做强呢?
大公司实力雄厚,发展企业创新文化比较容易。但是,事实上,根据《Forbes》 杂志报道,全球50%的劳动力在小企业;小企业提供了65%的新的工作岗位;小企业的发展非常需要设计,结果是政府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在过去的10—15年中,在英国设计委员会(the UK’s Design Council)的直接干预下,设计工作受到了重视并且工作质量也得到了很大提升。许多设计直接就构成了企业的发展战略,并且产生了非常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那么,设计(者)咨询服务公司到底是如何帮助小企业发展创新能力,尤其是创新文化的呢?
创新文化:现代企业创新的重要环境
“要么创新,要么倒闭”,这是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Jack V. Matson博士的一句名言。他相信,企业必须持续不断地改革与创新,与时俱进,不断形成新的竞争优势。说来容易做来难。一个创新研究团队的研究结果表明,企业首先需要有一个创新文化环境,然后才有可能创新。早在2003年,英国设计者Fitch研究数据显示,在全世界范围内,企业在进行创新与改革的时候,都使用了这样的词汇:与世界创新技术接轨和文化交流。可见,“文化”一词已经变成了创新的一个组成元素。
现在,所有与创新文化有关的证据几乎都来自大公司的研究成果。但是新建的公司一诞生,所面临的麻烦就是与同样规模或者更大规模的公司进行激烈竞争。面对劲敌,新建公司必须以创新为中心任务,使你的产品独树一帜、独具特色,才有资格与强敌较量,才有可能在市场上分一杯羹。偶尔创新并不难,现在的难点是:如何使企业持续不断地创新、方方面面地创新呢?
Sun公司首席技术官Lou Gerstner,想当年也曾经是IBM的掌门人,在关键时刻,他华丽转身,成了企业创新文化的设计者。他说,创新文化不仅是企业的精神,也是企业的生命。谷歌公司创始人Sergeg Brin认为,坚定不移地、持续地保持创新精神,年复一年地坚持下去,就会逐渐培育出一种创新文化。即从公司成立开始,每个人都把自己的创新思想、创新理念通过会议、办公室与咖啡屋聊天、E-mail和QQ等方式分享给大家,应用到生产线上、产品上,传承下去,逐渐形成一个创新文化的环境。
就谷歌公司而言,许多灵感都来自创新文化的环境,这个环境出自外部设计者Cliver Wilkinson。他把办公室设在硅谷的谷歌总部的后面,他说服了互联网巨人们:我们一定要远离“被羞辱、失去投票权与被孤立”的工作场地。结果是谷歌公司在世界各地的办公室都显示出了独具匠心、别具一格的创新文化特色。
英国的Innocent公司设计的办公室,看上去就像一个宽敞而简洁的大别墅,这个环境的作用是可以培育与发展公司的创新能力的。
宝马公司德国总部以及所属的全部子公司的设计者,几乎全部在美国获得了设计奖与创新奖。宝马公司德国总部大楼,外形是汽车过滤器滤芯形状,一眼就可以看出是汽车公司。宝马公司认为其成功得益于他们有一个非常优越的创新文化环境,任何创新思想与行为在宝马都是一路绿灯、畅通无阻的。Chris Bangle是宝马公司的设计处处长,他认为,员工的创新思维是在持续不断地发生着,如何对待员工的创新积极性却取决于企业的创新文化环境。一个企业没有创新文化环境,就没有办法充分调动员工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行为的积极性,其糟糕的后果是不言而喻的。
我近期在德国走访了宝马公司等一些知名企业,所到之处,听到最多的两个词汇就是:创新与创新文化。
筑巢引凤:
良好的创新文化环境可以吸引创新人才
英国布鲁奈尔大学有一个博士的研究课题,其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企业家,研究目的是,对于年轻企业家如何进行创新工作的指导以及如何建设创新文化。他把创新文化定义为:所有员工被鼓励在新产品试制以及客服等所有方面进行创新活动,通过创新促进企业发展。开展创新活动,需要做大量的工作,那么,第一步从哪里做起呢?
从企业发展的角度看,最重要的五个要素是财务、市场、品牌、新产品研发以及网络工程。然而,什么可以促进这五个要素同时发展呢?47%的企业家认为是创新,13%的企业家认为是创新文化。但是,把创新文化与起关键作用的五个要素(财务、市场、品牌、新产品研发以及网络工程)联系起来还比较勉强,因为人们一般在讨论这些问题的时候,并不涉及创新文化,也没有人认为创新文化是企业成功发展的决定因素。
但是,我们进一步对一些办公室建筑的外部与内部装修的图片进行了询问测试,问题有:你认为哪一个图片是属于最具创新的公司呢?哪一个公司所聘请的人才最具创新意识?你希望为哪个公司工作?所有的回答都是乐意到设计独特的公司去工作。
创新文化环境:不断创新的基础
企业家关注的中心问题包括但不仅仅是办公环境设计的优势。过去有许多企业的办公建筑并不是非常刻意地去设计的,而现在的设计者都是根据公司的产品或者特征而精心设计的。
曾经出版过一本书《威尔士设计咨询指南》的Gavin Cawood认为,传统的设计者主要是针对具体的产品功能以及外观进行设计的,而现代的设计者首先是设计一个公司独特的创新文化环境,然后才考虑产品功能以及外观。他进一步举例说明,在一个办公场所里,布置与悬挂着创新的图像与故事,那么自然而然地就会逐渐形成创新文化环境。所以,一个公司的创新文化环境是其创新实践的基础与自然氛围。而一个企业家的工作就是要建设这样的基础与氛围。这样的硬件设施建设工作是可以在短期内完成的,但是创新文化(氛围)的形成却是长期的,并且同时需要鼓励创新的制度安排,这样的制度安排也属于创新文化环境。
只有在这样的环境里,才会不断涌现出创新实践者,进而产生创新文化的价值与氛围。创新文化比一个创新建议(思想)更加重要,因为没有这样的文化环境,那么这个建议(思想)很难转化为实践。有了这样的创新文化环境,就可以积极应对对手的竞争,迅速而准确地对付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创新文化是孵化出创新灵感的最佳温床,有了创新灵感才会有创新实践。
制度安排:建设创新文化的利器
如果企业活动的初期就非常明确地设计了创新文化,制度安排与资金支持了创新文化,那么它促进企业发展的作用就是不可忽视的。
创新文化大致而言有两个方面:一是有形因素。比如建筑物、空间、选用的各种设备设施、品牌因素与交流方式,以及产品与服务。二是无形因素。影响力的辐射范围包括内部的品牌创建与创新、对外形象、处事态度、对于员工的创新思想培训、内部交流机制、创新奖励机制、制度建设与贯彻落实、公司层级制度的设计与运转等等。
现在我们面临的难题是,有形因素往往因其显而易见而被忽视,人们对于无形因素又有诸多的争议与讨论,而且我们至今也未能找到一个可操作的秘笈或者什么咒语把有形因素与无形因素结合起来通盘考虑。
我们讨论的另一个结果表明,设计行业所面临的挑战是:应该搞一套可操作的、有权威性的、可信的设计指南(手册),解释设计创新文化的价值;也可以通过实证研究法,找一个具体的小企业,非常清楚地解释创新文化的价值。
与品牌创建同时进行,设计者带头行动,示范带动大家,创新文化就会由设计变成现实,就能够创造出自己的品牌。设计与创建一个创新文化不是权宜之计,不是治标之本,也不是一蹴而就。那就必须是群策群力、虔诚地追求,其结果肯定会形成一个他人不可效仿的比较优势。这就是理想中的创新文化,也是我们一直梦寐以求的发展战略。
创新文化的设计者一般情况下是企业家天然的合伙人。比如在英国,大约有2/3的设计者是自由职业者,他们单独或者与3—5个朋友一起搞企业咨询工作。与企业家一样,设计者也受制于其有限的资源。但是,设计者与企业家都非常热爱他们的工作;他们之间应该存在,也确实存在着一个共同的相互理解的文化背景。
在创新文化建设的期初阶段,的确存在一个基于需要解决图表、产品、数字化、环境方案等方面问题的传统工作关系;但是在创新文化的设计与建设的成熟阶段,设计者是否可以保证自己所设计的创新文化环境能够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够促进企业家把企业做大做强呢?
大公司实力雄厚,发展企业创新文化比较容易。但是,事实上,根据《Forbes》 杂志报道,全球50%的劳动力在小企业;小企业提供了65%的新的工作岗位;小企业的发展非常需要设计,结果是政府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在过去的10—15年中,在英国设计委员会(the UK’s Design Council)的直接干预下,设计工作受到了重视并且工作质量也得到了很大提升。许多设计直接就构成了企业的发展战略,并且产生了非常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那么,设计(者)咨询服务公司到底是如何帮助小企业发展创新能力,尤其是创新文化的呢?
创新文化:现代企业创新的重要环境
“要么创新,要么倒闭”,这是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Jack V. Matson博士的一句名言。他相信,企业必须持续不断地改革与创新,与时俱进,不断形成新的竞争优势。说来容易做来难。一个创新研究团队的研究结果表明,企业首先需要有一个创新文化环境,然后才有可能创新。早在2003年,英国设计者Fitch研究数据显示,在全世界范围内,企业在进行创新与改革的时候,都使用了这样的词汇:与世界创新技术接轨和文化交流。可见,“文化”一词已经变成了创新的一个组成元素。
现在,所有与创新文化有关的证据几乎都来自大公司的研究成果。但是新建的公司一诞生,所面临的麻烦就是与同样规模或者更大规模的公司进行激烈竞争。面对劲敌,新建公司必须以创新为中心任务,使你的产品独树一帜、独具特色,才有资格与强敌较量,才有可能在市场上分一杯羹。偶尔创新并不难,现在的难点是:如何使企业持续不断地创新、方方面面地创新呢?
Sun公司首席技术官Lou Gerstner,想当年也曾经是IBM的掌门人,在关键时刻,他华丽转身,成了企业创新文化的设计者。他说,创新文化不仅是企业的精神,也是企业的生命。谷歌公司创始人Sergeg Brin认为,坚定不移地、持续地保持创新精神,年复一年地坚持下去,就会逐渐培育出一种创新文化。即从公司成立开始,每个人都把自己的创新思想、创新理念通过会议、办公室与咖啡屋聊天、E-mail和QQ等方式分享给大家,应用到生产线上、产品上,传承下去,逐渐形成一个创新文化的环境。
就谷歌公司而言,许多灵感都来自创新文化的环境,这个环境出自外部设计者Cliver Wilkinson。他把办公室设在硅谷的谷歌总部的后面,他说服了互联网巨人们:我们一定要远离“被羞辱、失去投票权与被孤立”的工作场地。结果是谷歌公司在世界各地的办公室都显示出了独具匠心、别具一格的创新文化特色。
英国的Innocent公司设计的办公室,看上去就像一个宽敞而简洁的大别墅,这个环境的作用是可以培育与发展公司的创新能力的。
宝马公司德国总部以及所属的全部子公司的设计者,几乎全部在美国获得了设计奖与创新奖。宝马公司德国总部大楼,外形是汽车过滤器滤芯形状,一眼就可以看出是汽车公司。宝马公司认为其成功得益于他们有一个非常优越的创新文化环境,任何创新思想与行为在宝马都是一路绿灯、畅通无阻的。Chris Bangle是宝马公司的设计处处长,他认为,员工的创新思维是在持续不断地发生着,如何对待员工的创新积极性却取决于企业的创新文化环境。一个企业没有创新文化环境,就没有办法充分调动员工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行为的积极性,其糟糕的后果是不言而喻的。
我近期在德国走访了宝马公司等一些知名企业,所到之处,听到最多的两个词汇就是:创新与创新文化。
筑巢引凤:
良好的创新文化环境可以吸引创新人才
英国布鲁奈尔大学有一个博士的研究课题,其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企业家,研究目的是,对于年轻企业家如何进行创新工作的指导以及如何建设创新文化。他把创新文化定义为:所有员工被鼓励在新产品试制以及客服等所有方面进行创新活动,通过创新促进企业发展。开展创新活动,需要做大量的工作,那么,第一步从哪里做起呢?
从企业发展的角度看,最重要的五个要素是财务、市场、品牌、新产品研发以及网络工程。然而,什么可以促进这五个要素同时发展呢?47%的企业家认为是创新,13%的企业家认为是创新文化。但是,把创新文化与起关键作用的五个要素(财务、市场、品牌、新产品研发以及网络工程)联系起来还比较勉强,因为人们一般在讨论这些问题的时候,并不涉及创新文化,也没有人认为创新文化是企业成功发展的决定因素。
但是,我们进一步对一些办公室建筑的外部与内部装修的图片进行了询问测试,问题有:你认为哪一个图片是属于最具创新的公司呢?哪一个公司所聘请的人才最具创新意识?你希望为哪个公司工作?所有的回答都是乐意到设计独特的公司去工作。
创新文化环境:不断创新的基础
企业家关注的中心问题包括但不仅仅是办公环境设计的优势。过去有许多企业的办公建筑并不是非常刻意地去设计的,而现在的设计者都是根据公司的产品或者特征而精心设计的。
曾经出版过一本书《威尔士设计咨询指南》的Gavin Cawood认为,传统的设计者主要是针对具体的产品功能以及外观进行设计的,而现代的设计者首先是设计一个公司独特的创新文化环境,然后才考虑产品功能以及外观。他进一步举例说明,在一个办公场所里,布置与悬挂着创新的图像与故事,那么自然而然地就会逐渐形成创新文化环境。所以,一个公司的创新文化环境是其创新实践的基础与自然氛围。而一个企业家的工作就是要建设这样的基础与氛围。这样的硬件设施建设工作是可以在短期内完成的,但是创新文化(氛围)的形成却是长期的,并且同时需要鼓励创新的制度安排,这样的制度安排也属于创新文化环境。
只有在这样的环境里,才会不断涌现出创新实践者,进而产生创新文化的价值与氛围。创新文化比一个创新建议(思想)更加重要,因为没有这样的文化环境,那么这个建议(思想)很难转化为实践。有了这样的创新文化环境,就可以积极应对对手的竞争,迅速而准确地对付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创新文化是孵化出创新灵感的最佳温床,有了创新灵感才会有创新实践。
制度安排:建设创新文化的利器
如果企业活动的初期就非常明确地设计了创新文化,制度安排与资金支持了创新文化,那么它促进企业发展的作用就是不可忽视的。
创新文化大致而言有两个方面:一是有形因素。比如建筑物、空间、选用的各种设备设施、品牌因素与交流方式,以及产品与服务。二是无形因素。影响力的辐射范围包括内部的品牌创建与创新、对外形象、处事态度、对于员工的创新思想培训、内部交流机制、创新奖励机制、制度建设与贯彻落实、公司层级制度的设计与运转等等。
现在我们面临的难题是,有形因素往往因其显而易见而被忽视,人们对于无形因素又有诸多的争议与讨论,而且我们至今也未能找到一个可操作的秘笈或者什么咒语把有形因素与无形因素结合起来通盘考虑。
我们讨论的另一个结果表明,设计行业所面临的挑战是:应该搞一套可操作的、有权威性的、可信的设计指南(手册),解释设计创新文化的价值;也可以通过实证研究法,找一个具体的小企业,非常清楚地解释创新文化的价值。
与品牌创建同时进行,设计者带头行动,示范带动大家,创新文化就会由设计变成现实,就能够创造出自己的品牌。设计与创建一个创新文化不是权宜之计,不是治标之本,也不是一蹴而就。那就必须是群策群力、虔诚地追求,其结果肯定会形成一个他人不可效仿的比较优势。这就是理想中的创新文化,也是我们一直梦寐以求的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