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加拿大英语动物文学与加拿大历史变迁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在英语世界得到积极关注和多样研究.当代英语学界普遍以非/相对人类中心主义理念,从社会历史学、生态伦理学、文化人类学、文化政治学等角度入手,关注加拿大英语动物文学与殖民意识、帝国思想、生态伦理、少数族裔等内容的隐秘关联,形成明显的全球化、综合性和泛政治化的宏观态势.伴随全球“动物转向”和动物研究浪潮,加拿大英语动物文学研究宜采用文史互证与跨学科研究、后殖民批评与生态批评、文学政治学与人类学等相结合的批评方法,引入历史学史料考证、社会学数据统计、后殖民理论
【机 构】
:
华中科技大学人文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中国当代文学写作研究中心,湖北武汉, 430074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加拿大英语动物文学与加拿大历史变迁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在英语世界得到积极关注和多样研究.当代英语学界普遍以非/相对人类中心主义理念,从社会历史学、生态伦理学、文化人类学、文化政治学等角度入手,关注加拿大英语动物文学与殖民意识、帝国思想、生态伦理、少数族裔等内容的隐秘关联,形成明显的全球化、综合性和泛政治化的宏观态势.伴随全球“动物转向”和动物研究浪潮,加拿大英语动物文学研究宜采用文史互证与跨学科研究、后殖民批评与生态批评、文学政治学与人类学等相结合的批评方法,引入历史学史料考证、社会学数据统计、后殖民理论与政治学视角,将动物观念演变、殖民管理政策、生态伦理秩序与文学文本书写相互印证,形成科际融合与泛政治化的研究态势和多种批评方法相结合的方法路径.
其他文献
欧阳修在他66岁的生命历程中,行走的区域空间众多,留下各类诗歌九百余首,其中重点创作空间为河南两京创作圈、安徽创作圈和湖北创作圈.这三大创作圈不仅诗歌数量较多,而且在欧阳修诗歌创作史上具有一定的特色和重要地位.欧阳修诗歌创作与其活动空间是双向互动的关系.活动空间不仅是诗作产生的第一现场,有关空间活动还是促使诗歌产生的动因.此外,诗作一经产生,地域空间还是诗作传播接受的首要地区,对于促进诗歌发展不无进步意义.诗歌对活动空间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对于当地诗坛的构建、诗艺的发展,以及构建传承地方文化,发扬和促进地方
张溥出于对古代文章的喜好,在张燮 《七十二家集》 刺激下从事魏晋文集编撰工作,依据 《七十二家集》 等书编成 《汉魏六朝百三家集》.此书体例主要沿袭自 《七十二家集》,但做了刻意的损益变化;由此造成“类例”不明、体例缺失的重大缺陷,文无定体、书无准例、编次无序.这种不足主要源自其“通经致用”的学术观念,也与 《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的价值定位、纂辑程序、选编心理有一定关系.
晚清陈奂 《诗毛氏传疏》 中征引大量 《说文解字》 和 《说文解字注》 内容,比对所引内容和原文,发现不少被改动之处.文章通过实例论证和归纳总结的方式,分析 《传疏》 引用“说文”的多种形式及其产生原因.对 《传疏》 中这些现象的把握,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陈奂 《诗》 学,为进一步把握清代 《说文》 与经学的关系和晚清学者的治学特点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顾嗣立 《元诗选》 是 《四库全书总目》 征引频率最高的文献之一.四库馆臣征引 《元诗选》 时,为捍守清廷官方政令或官学思想,有意删改或取舍部分原文文字,有意扩展或遮蔽原文话题及观点.此有意之举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因遵行政治禁毁,生硬避替或删除相关敏感语词;因焦虑元人的元世认同,不断变更征引形态以牵附己说;因严辨儒为正统、儒为正宗,有意凸显此而弱化彼.这些有意之举造成了《总目》 所引文献的出处及所引内容令学界质疑;《总目》 所引 《元诗选》 的内容有待于重新梳理;《总目》 元代文学批评体系有待重新审视.惟
明代容美土司家族文人田九龄,为湖广容美宣抚使田世爵的第六子.其雅慕吴国伦、王世贞、孙斯亿,追随后七子步伐,开启了湖广容美田氏土司家族文学的序幕.孙斯亿指点其诗艺,为之引荐名士、整理诗集,有提携之恩.吴国伦为之撰序,肯定并指引了其诗歌抒发性情的转型,体现了中心文坛对其的接纳.田九龄在后七子派的熏染下,形成了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即追求“雅”的品格;学习古人贵在得其神、意;诗可自娱.并逐步从拟古追求形似中挣脱出来,向张扬性情转变.他积极向中心靠拢,为家族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路径.
研究表明,否定评价构式“谈不上X”的构式义是“针对言谈对象某方面属性特征实存性的否定性评价”,该构式具有“强化评价的言据性”和“弱化否定评价立场”两方面的话语功能.
出于对喜剧的偏见,克林思·布鲁克斯和罗伯特·海尔曼在 《理解戏剧》中认为王尔德的戏剧 《温德米尔夫人的扇子》 是情节剧、佳构剧和问题剧的混合体,缺乏结构性反讽,在艺术上较为失败.然而,即使从新批评的视角出发,该剧也是一出成功的风俗喜剧.它不仅充分运用了反讽、悖论与象征等技巧,而且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该剧暗含了关于好女人的悖论式定义,即好女人既要天真纯洁,又要富于经验与阅历.从中可以推导出更深层次的悖论:要保持纯洁与天真,必须拥有智慧和勇气;而要拥有智慧与勇气,又必须要有丰富的人生阅历与经验,打破天真未凿的
葛亮是新世纪华语文坛较具影响的作家.这尤其表现在他的小说“南北书”的历史书写方面.通过在小说中书写历史之“物”,他为自己进入历史提供了一种可能,自我证成了进入历史的合法性.通过将“传奇”文体进行创造性转化,他也给出了自己书写历史的方法.在对20世纪中国历史的消解与重构的过程中,他表达着自己的历史观与价值取向.如何进入历史,如何找到一种历史叙述的恰当方式,乃至于如何透过历史书写重构历史,不仅是摆在葛亮这一世代作家面前的重要问题,同时也是其他代际作家需要面对的共同问题.在这个意义上,葛亮小说“南北书”在历史书
明崇祯七年,冯梦龙任福建寿宁县知县,三年后离任.入闽前,冯梦龙已经关注闽人小说的创作.天启间刊刻的 《情史》,采摭的素材间有出自徐(渤)的 《榕阴新检》.入闽后,冯氏与闽中文士来往最多的是徐(渤).今存徐(渤)赠诗一首、致冯书牍两通、为冯作 《游闽吟草序》 一篇.曹学佺有别冯诗一首.寿宁是个小县,冯梦龙莅任,受到闽中重要文士的关注,说明他的创作在闽地已经有较大的影响.冯梦龙入闽,比较重视与闽中诗人、文学家的交往交流,以期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和诗歌创作水平;冯梦龙的到来,对闽中说部的创作也有一定触动.
2020年元旦前后,武汉市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引起了新闻传播学界的关注,以“双黄连事件”为代表的风险事件又涉及科学传播的边界问题.对此,文章首先分析了风险社会中科学传播边界危机的四种表现,即渐趋模糊的科学传播边界、设置传播边界的主体困境、传播把关问题导致的信息误读、公众对传播主体的信任错位;然后在此基础上对重塑科学传播边界的合理性予以分析,并提出两种重塑路径,即修补既往的科学普及式的边界范式和建构由科学共同体、媒介、公众、政府、专业机构等多主体共同参与的科学公共领域;文章最后阐释了这种新的边界范式对于科学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