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舞蹈《飞天》运用凝练的舞蹈语汇和抒情浪漫的艺术手法,创造性地将敦煌乐舞壁画的龙凤图腾再现于舞台。编导借助长绸使舞者用飞扬瞬间的舞姿造型和流畅、滑翔、腾跃的步伐等成功塑造了富有中国古典美学风范的“飞天香音女神”这一舞蹈形象,表现翱翔天宇的一种意境——寄予人类的希冀与向往。
【关键词】舞蹈;《飞天》;特征
【中图分类号】J722.4 【文献标识码】A
天上是人间的折射,敦煌乐舞壁画是我国古代音乐发达鼎盛时期的壮观留影。敦煌乐舞壁画绘画的时间跨度从十六国的北凉一直到清代,约一千五百多年。唐代壁画最多,最为壮观,并且还藏有一千多年以前唐五代的手抄乐谱和舞谱。“飞天”是乐舞壁画中最引人瞩目的内容之一,那蜿蜒婀娜的飞动姿势所呈现出的绝妙的舞姿令每一位瞻仰者神往,当代舞蹈家几乎都朝拜过敦煌这块艺术圣地,从敦煌飞天和敦煌壁画的舞姿中汲取了艺术营养。在这里,敦煌飞天作为绘画艺术,与姊妹艺术的舞蹈奇妙地沟通起来。
舞蹈自身包含多个作用及社会意义,不会受到语言、文字等因素的影响,属于八大艺术之一,可和觀众产生情感共鸣。艺术性的舞蹈具备严谨的运作过程及完整的艺术结构,利用音乐及其他道具,感情表达细腻,主题思想明确,构图精心,且可将声响生动鲜明的艺术体在舞台上建立起来。优秀的创作者就是编导,而客观的生活环境对于他们均是平等的,确定着舞蹈作品的好坏。然而,在相同的生活环境中,不同的艺术家会创作出不同的艺术作品,均来源于主观心理上艺术家的不同。编与导本身在对舞蹈作品的创作中是不能够单独存在的,在更深的层次上,创作者组织舞蹈语言,捕捉其形象,将自身的艺术构思通过演员在舞台上展示出来。舞蹈作品的编创者及导演就是舞蹈编导,其职能具备高难度及要求,因其需同时担任双重角色,并非所有人都可胜任。舞蹈《飞天》的飞动是依靠飘带,这显示了我们古人令人惊叹的创造才能。敦煌古乐壁画中的飞天通过上下左右、流转飘飞的飘带将舞蹈美学的奥妙透露、显示给了我们。
舞蹈《飞天》的编者在塑造舞台形象中使用长绸,正是从飞天飘逸流动的动态形象中取得的,由于长绸的千变万化,形成内在的力感可以向任何方向呈现,把飞天本体的力感扩展到周围的空间中,形成了一个力的世界。这种力感在不断的外射中产生了舞蹈特殊的艺术美。舞蹈《飞天》的舞者舞动长达十二尺的双绸,延续了“大八字花”“小八字花”“波浪花”“左肩圈”“右肩圈”“前圈挑”“大圈”等绸花样式,这并不是故意玩弄绸花技巧,而是以此作为飞天女神纤纤玉臂的延伸,借此营造出一种太空邈远、仙境空灵的氛围,使人们仿佛置身其中,引人去领略中国古老的历史文化。
舞蹈《飞天》的另一奇妙之处是突出体现了龙风的艺术形态。舞者用弯曲的身姿,灵活的腰肢和圆、旋的动作走向体现了龙的回环蜿蜒,收似蟠龙,放则犹如长虹远引,对比鲜明,线条清晰。舞者又用丰富多变的臂膀动作体现凤的彩翼飘忽,潜隐着弹性并具有飞翔感,造成瞰地千寻,背负苍天,足踏浮云的形象和气势,加之以衣带当风,表现了先民“飞游霄汉与天高”的心理。
闻一多曾经说过:“把龙凤当做民族发祥和文化肇端的象征,可说是再恰当没有了。”由此可见龙风是中国古老部族图腾融合的产物。傅毅《舞赋》说:“体如游龙,袖如索霓。”傅玄《却东西门行》说“和乐唯有舞,运体不失机,退似潜龙婉,进如翔鸾飞。”龙凤的形态在我国古代舞蹈中的美学地位,正如孙颖《楚舞话古》一文所说的:“对龙凤审美的心里感受反映到舞蹈上,便在动的规律和造型风格上构成了中国舞蹈从形态到内涵所独有的美学特征。作为中国文化的特殊因子,龙凤的艺术形态既滋养了我国的舞蹈,也滋养了绘画艺术的飞天,飞天的姿态,韵调中,融化了龙凤的基本特质。我们的祖先在他们的意识中创造了龙风,而飞天在很大程度上则是龙风在造型艺术上表现于人体形象的一种艺术反馈。”
飞天启动着舞蹈上穷碧落的浪漫遐思,使舞蹈增强着飞动美和轻柔美。舞蹈则赋予飞天更准确、更绰约妙曼的人体美;编者利用对称性的构思,经过单一接触点、多接触点、接触面,以及接触点与接触面的结合,始终将两个舞者通过情感维系在一起,舞者有时是分舞,有时合舞,或先合后分,分而又合。运用流动线条法,把双人舞从舞台的某角向对角线舞蹈,在舞蹈过程中通过不断变化接触点始终保持着动作的流畅性。由于编者肢体创作与思维创作二者的紧密结合以及在舞台调度和构图上的讲究,使整个作品变得更加丰满和富有艺术感染力。
总之,舞蹈《飞天》从提取形态特征人手,展现出一种升华了的感情世界、精神风貌——追求神似。其抒情之深和意境之远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
参考文献
[1]刘建.宗教与舞蹈[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2]张素琴,刘建.舞蹈身体语言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关键词】舞蹈;《飞天》;特征
【中图分类号】J722.4 【文献标识码】A
天上是人间的折射,敦煌乐舞壁画是我国古代音乐发达鼎盛时期的壮观留影。敦煌乐舞壁画绘画的时间跨度从十六国的北凉一直到清代,约一千五百多年。唐代壁画最多,最为壮观,并且还藏有一千多年以前唐五代的手抄乐谱和舞谱。“飞天”是乐舞壁画中最引人瞩目的内容之一,那蜿蜒婀娜的飞动姿势所呈现出的绝妙的舞姿令每一位瞻仰者神往,当代舞蹈家几乎都朝拜过敦煌这块艺术圣地,从敦煌飞天和敦煌壁画的舞姿中汲取了艺术营养。在这里,敦煌飞天作为绘画艺术,与姊妹艺术的舞蹈奇妙地沟通起来。
舞蹈自身包含多个作用及社会意义,不会受到语言、文字等因素的影响,属于八大艺术之一,可和觀众产生情感共鸣。艺术性的舞蹈具备严谨的运作过程及完整的艺术结构,利用音乐及其他道具,感情表达细腻,主题思想明确,构图精心,且可将声响生动鲜明的艺术体在舞台上建立起来。优秀的创作者就是编导,而客观的生活环境对于他们均是平等的,确定着舞蹈作品的好坏。然而,在相同的生活环境中,不同的艺术家会创作出不同的艺术作品,均来源于主观心理上艺术家的不同。编与导本身在对舞蹈作品的创作中是不能够单独存在的,在更深的层次上,创作者组织舞蹈语言,捕捉其形象,将自身的艺术构思通过演员在舞台上展示出来。舞蹈作品的编创者及导演就是舞蹈编导,其职能具备高难度及要求,因其需同时担任双重角色,并非所有人都可胜任。舞蹈《飞天》的飞动是依靠飘带,这显示了我们古人令人惊叹的创造才能。敦煌古乐壁画中的飞天通过上下左右、流转飘飞的飘带将舞蹈美学的奥妙透露、显示给了我们。
舞蹈《飞天》的编者在塑造舞台形象中使用长绸,正是从飞天飘逸流动的动态形象中取得的,由于长绸的千变万化,形成内在的力感可以向任何方向呈现,把飞天本体的力感扩展到周围的空间中,形成了一个力的世界。这种力感在不断的外射中产生了舞蹈特殊的艺术美。舞蹈《飞天》的舞者舞动长达十二尺的双绸,延续了“大八字花”“小八字花”“波浪花”“左肩圈”“右肩圈”“前圈挑”“大圈”等绸花样式,这并不是故意玩弄绸花技巧,而是以此作为飞天女神纤纤玉臂的延伸,借此营造出一种太空邈远、仙境空灵的氛围,使人们仿佛置身其中,引人去领略中国古老的历史文化。
舞蹈《飞天》的另一奇妙之处是突出体现了龙风的艺术形态。舞者用弯曲的身姿,灵活的腰肢和圆、旋的动作走向体现了龙的回环蜿蜒,收似蟠龙,放则犹如长虹远引,对比鲜明,线条清晰。舞者又用丰富多变的臂膀动作体现凤的彩翼飘忽,潜隐着弹性并具有飞翔感,造成瞰地千寻,背负苍天,足踏浮云的形象和气势,加之以衣带当风,表现了先民“飞游霄汉与天高”的心理。
闻一多曾经说过:“把龙凤当做民族发祥和文化肇端的象征,可说是再恰当没有了。”由此可见龙风是中国古老部族图腾融合的产物。傅毅《舞赋》说:“体如游龙,袖如索霓。”傅玄《却东西门行》说“和乐唯有舞,运体不失机,退似潜龙婉,进如翔鸾飞。”龙凤的形态在我国古代舞蹈中的美学地位,正如孙颖《楚舞话古》一文所说的:“对龙凤审美的心里感受反映到舞蹈上,便在动的规律和造型风格上构成了中国舞蹈从形态到内涵所独有的美学特征。作为中国文化的特殊因子,龙凤的艺术形态既滋养了我国的舞蹈,也滋养了绘画艺术的飞天,飞天的姿态,韵调中,融化了龙凤的基本特质。我们的祖先在他们的意识中创造了龙风,而飞天在很大程度上则是龙风在造型艺术上表现于人体形象的一种艺术反馈。”
飞天启动着舞蹈上穷碧落的浪漫遐思,使舞蹈增强着飞动美和轻柔美。舞蹈则赋予飞天更准确、更绰约妙曼的人体美;编者利用对称性的构思,经过单一接触点、多接触点、接触面,以及接触点与接触面的结合,始终将两个舞者通过情感维系在一起,舞者有时是分舞,有时合舞,或先合后分,分而又合。运用流动线条法,把双人舞从舞台的某角向对角线舞蹈,在舞蹈过程中通过不断变化接触点始终保持着动作的流畅性。由于编者肢体创作与思维创作二者的紧密结合以及在舞台调度和构图上的讲究,使整个作品变得更加丰满和富有艺术感染力。
总之,舞蹈《飞天》从提取形态特征人手,展现出一种升华了的感情世界、精神风貌——追求神似。其抒情之深和意境之远都达到了相当的高度。
参考文献
[1]刘建.宗教与舞蹈[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2]张素琴,刘建.舞蹈身体语言学[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