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33.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7)02-026-02
2006年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下称“八荣八耻”)
胡锦涛总书记的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概括精辟,内涵深邃,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树立了新的标竿和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学思想政治课作为中学德育的主渠道,应该把怎样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进行研究。
一、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渗透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重要意义
1、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本质需要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承担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我们把子孙带入什么样的世界,关键在于给这个世界留下什么样的子孙。”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一定要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度出发,教育广大青少年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只有明确了“八荣八耻”的深刻内涵,青少年学生才会努力要求自己并积极实践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讲团结、讲诚信、讲法纪、讲奋斗,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
社会主义荣辱观不仅是一个道德评判标准,更应成为一种行为操守。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核心是怎么做人,人的根本是什么?还是素质。所以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一致的,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必须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2、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深化中学德育工作的时代要求
荣辱观念,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那里,是有区别的。胡锦涛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着眼当代中国发展的全局,面向中华民族的未来,紧密联系当前社会风气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汲取了中国传统荣辱观的精华,具有很强的民族性、时代性和实践性。一个现代社会总体上是开放和宽容的,但在一些基本问题上依然有自己的底线和准则。现代社会生活多样性,给了每个人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自由。但不论怎样选择,都不能离开做人的底线,都不能颠倒是非,以丑为美,以恶为善,以耻为荣。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是很完善,确实出现了是非不分、黑白混淆、道德缺失等不良风气。以“八荣八耻”为具体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概括十分精辟,是对当前不良风气的有力回击。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在我们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时,必须树立的社会价值观和个人人生观。“八荣八耻”是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树立的新标竿,是对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出的具体的时代要求。
3、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优化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课程资源
荣辱观是对荣与辱的根本看法。“荣”指光荣或荣誉,“辱”指耻辱。“八荣八耻”概括精辟,内涵深邃,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结合,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鲜明导向。中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深入把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实质,用荣辱观教育占领课堂教育的阵地,成为中学生思想政治教学的重要内容。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强烈荣辱感的民族。从耻食周粟的伯夷叔齐,到无颜面对江东父老的项羽;从耻为亡国奴的文天祥,到拒绝美国救济面粉的朱自清……无数铮铮傲骨的人物,在中华历史上演绎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从张思德、雷锋、焦裕禄、孔繁森、吴登云……一批批优秀共产党人,闪烁着一个个平凡而光辉的名字,每一个姓名都代表一段感人的故事。他们公而忘私,助人为乐,敬老尚贤,无私奉献,张扬着道德的大旗,耸立着一座座人格的丰碑。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自觉的把这些材料引入教材,或者开发成可供使用的课程资源,适时、合理渗透,内化观念,指导实践,最终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二、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渗透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要求
为了取得较好的德育效果,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依据教学大纲,深入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把握教育的本质,进行合理渗透——
1、找准渗透点。所谓找准渗透点,就是说要找准教材所要说明的根本问题、本质的东西,然后立足于这个渗透点才能有的放矢的开展教育活动。例如在进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人教版,高一上册)的教学时,要找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是依靠科技进步这一渗透点,从而通过例举相关材料进行论证说明,培养起学生爱科学的意识,强化起学生“科教兴国”的历史责任感,投身于实在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逐步提高自己的科技素质。
2、寻求共鸣点。教学过程是教与学协调发展的过程,要搞好教学相长,就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亲近学生的心灵,要使教师与学生产生感情共鸣。例如在进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人教版,高二下册)的教学时,通过大量事例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渴求与教师交流思想的愿望,用事实说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逐步明确“正确价值观要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和人类的根本利益”的道理,进而鼓励学生讨论现实生活中哪些价值观是正确的,哪些价值观是错误的,在师生的感情交流中,顺利成章的接受了“八荣八耻”,并内化为信念,学会在现实生活中坚持正确的价值观,走出一条健康的人生之路。
3、联系社会热点。当代青少年是求知欲旺盛、信息交流充分的一代,青少年学生已不仅仅满足于书本上现有的知识了。这就要求教育者要逐步提高自身素质,深入挖掘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分析社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进行《我国对外关系的成就》(人教版,高三全一册)的教学时,例举当前中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体育等方面的对外交往活动及取得的成就,让学生在对社会热点的感性分析中逐步深化认识,了解了我国对外关系的成就,并进一步明确这些成就的取得都是基于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强大,培养起爱国的情感,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
4、突出升华点。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让学生明白相关的道理,更在于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使学生的道德观念升华为现实的道德行为。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要结合社会和形势发展的要求,要结合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际,要结合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有的放矢、灵活多样的开展,以积极主动地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入教材、引入课堂、引入活动、引入学生头脑,最终将积极思想转化为积极行为。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要从“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战略高度,切实提高对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重要性的认识,要切实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作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不断丰富教育内涵、拓展教育途径、增强教育效果。引导青少年学生自觉养成“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德,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公民。
2006年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下称“八荣八耻”)
胡锦涛总书记的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概括精辟,内涵深邃,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树立了新的标竿和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学思想政治课作为中学德育的主渠道,应该把怎样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进行研究。
一、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渗透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重要意义
1、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本质需要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承担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我们把子孙带入什么样的世界,关键在于给这个世界留下什么样的子孙。”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一定要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度出发,教育广大青少年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只有明确了“八荣八耻”的深刻内涵,青少年学生才会努力要求自己并积极实践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讲团结、讲诚信、讲法纪、讲奋斗,不断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
社会主义荣辱观不仅是一个道德评判标准,更应成为一种行为操守。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核心是怎么做人,人的根本是什么?还是素质。所以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本质是一致的,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必须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2、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深化中学德育工作的时代要求
荣辱观念,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民族那里,是有区别的。胡锦涛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着眼当代中国发展的全局,面向中华民族的未来,紧密联系当前社会风气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汲取了中国传统荣辱观的精华,具有很强的民族性、时代性和实践性。一个现代社会总体上是开放和宽容的,但在一些基本问题上依然有自己的底线和准则。现代社会生活多样性,给了每个人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自由。但不论怎样选择,都不能离开做人的底线,都不能颠倒是非,以丑为美,以恶为善,以耻为荣。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是很完善,确实出现了是非不分、黑白混淆、道德缺失等不良风气。以“八荣八耻”为具体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概括十分精辟,是对当前不良风气的有力回击。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在我们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时,必须树立的社会价值观和个人人生观。“八荣八耻”是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树立的新标竿,是对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提出的具体的时代要求。
3、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优化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课程资源
荣辱观是对荣与辱的根本看法。“荣”指光荣或荣誉,“辱”指耻辱。“八荣八耻”概括精辟,内涵深邃,体现了中华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的结合,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鲜明导向。中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要深入把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实质,用荣辱观教育占领课堂教育的阵地,成为中学生思想政治教学的重要内容。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强烈荣辱感的民族。从耻食周粟的伯夷叔齐,到无颜面对江东父老的项羽;从耻为亡国奴的文天祥,到拒绝美国救济面粉的朱自清……无数铮铮傲骨的人物,在中华历史上演绎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事迹。从张思德、雷锋、焦裕禄、孔繁森、吴登云……一批批优秀共产党人,闪烁着一个个平凡而光辉的名字,每一个姓名都代表一段感人的故事。他们公而忘私,助人为乐,敬老尚贤,无私奉献,张扬着道德的大旗,耸立着一座座人格的丰碑。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自觉的把这些材料引入教材,或者开发成可供使用的课程资源,适时、合理渗透,内化观念,指导实践,最终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二、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渗透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要求
为了取得较好的德育效果,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依据教学大纲,深入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把握教育的本质,进行合理渗透——
1、找准渗透点。所谓找准渗透点,就是说要找准教材所要说明的根本问题、本质的东西,然后立足于这个渗透点才能有的放矢的开展教育活动。例如在进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人教版,高一上册)的教学时,要找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根本途径是依靠科技进步这一渗透点,从而通过例举相关材料进行论证说明,培养起学生爱科学的意识,强化起学生“科教兴国”的历史责任感,投身于实在的教育教学活动中,逐步提高自己的科技素质。
2、寻求共鸣点。教学过程是教与学协调发展的过程,要搞好教学相长,就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亲近学生的心灵,要使教师与学生产生感情共鸣。例如在进行《坚持正确的价值观》(人教版,高二下册)的教学时,通过大量事例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渴求与教师交流思想的愿望,用事实说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逐步明确“正确价值观要符合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和人类的根本利益”的道理,进而鼓励学生讨论现实生活中哪些价值观是正确的,哪些价值观是错误的,在师生的感情交流中,顺利成章的接受了“八荣八耻”,并内化为信念,学会在现实生活中坚持正确的价值观,走出一条健康的人生之路。
3、联系社会热点。当代青少年是求知欲旺盛、信息交流充分的一代,青少年学生已不仅仅满足于书本上现有的知识了。这就要求教育者要逐步提高自身素质,深入挖掘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课程资源,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分析社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进行《我国对外关系的成就》(人教版,高三全一册)的教学时,例举当前中国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体育等方面的对外交往活动及取得的成就,让学生在对社会热点的感性分析中逐步深化认识,了解了我国对外关系的成就,并进一步明确这些成就的取得都是基于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强大,培养起爱国的情感,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
4、突出升华点。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让学生明白相关的道理,更在于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使学生的道德观念升华为现实的道德行为。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要结合社会和形势发展的要求,要结合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际,要结合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情况,有的放矢、灵活多样的开展,以积极主动地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引入教材、引入课堂、引入活动、引入学生头脑,最终将积极思想转化为积极行为。
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师要从“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的战略高度,切实提高对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重要性的认识,要切实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作为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不断丰富教育内涵、拓展教育途径、增强教育效果。引导青少年学生自觉养成“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尚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德,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