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做了一个经典实验,他对一所小学六个年级共十八个班级的儿童进行“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整个实验分三步进行。第一步,他先对各年级小学生做了言语能力和思维推理能力的预测验,目的在于了解学生原有的基础;第二步,根据预测验的成绩,从各年级的十八个班级中随机抽取20%的学生,向各年级教师提供信息,说:“这些孩子学习能力很强,有发展的可能性”,“是最佳发展前途者”,目的在于使任课老师产生对这20%的学生的期望;第三步,八个月后进行复测,目的在于检查一下自己的预言及教师的期望能否实现。结果发现:十八个班级中这20%的学生普遍提高了学习成绩,达到了期望的目标。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这20%的学生提高了学习成绩呢?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罗森塔尔的效应在实验第二步中讲的那两句话,具有权威性(因为他是心理学家,又经过预测,教师们特别相信),其目的是,使任课教师对这20%学生产生一种“期望”。八个月后的复查,实际上就是看这种“期望”能否发生预期的效果。经实践检验,教师对学生的期望,由于它是一种信任,一种鼓励,一种爱,日积月累之后,学生也会被感动,对教师更加信赖,自己也加倍努力,从而使师生之间相互信任,因而取得了期望效果。
罗森塔尔心理实验以后,又有许多心理学工作者进行了这方面大量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教师是根据学生的性别、身体特征、社会经济地位,兄弟姐妹情况及思想行为表现等各种信息形成对某个学生的期望的,期望形成后又通过各种方式如分组、强化、提问等影响被期望的学生,使学生形成对自己期望的期望,最后表现在学生自己的行动中,学生的行为表现又进一步影响教师的期望。这样,形成了师生之间的“期望”的水涨船高的局面。
对罗森塔尔效应的“期望”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之后,作为教师的我们,在自己的育人实践中,应该注意充分发挥它的实际“效应”。
首先,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对大多数学生抱有期望,做到大面积丰收。事实证明,罗森塔尔效应,是有利于促进教师所期待的学生发展的,所以是一口光明的激励之钟;但也要知道,仅局限于教师所期待的学生,所以也是一口严峻的警醒之钟。问题很清楚,教师所期待的学生的多少,是教师学生观的重要体现。就是这个指标给我们敲响了“警醒之钟”,我们可一定要警醒!因为我们大家都知道,学生是希望教师对班级中的所有人都不厚此薄彼此公平相处的。因此,教师要尽量多方面地把握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每个学生分别提出要求,对每个学生产生良好的罗森塔尔效应,这才是人们所期待的。
其次,教师要知晓期望的特性。通过前面的经典实验及分析可知,期望者的期望要具有如下几个特性:①合理性,即期望要符合国家、民族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跟上时代的潮流。②可行性,即主体行为的可能性,如果教师的期望从客观上讲是合理的,而主体行为起来是不可能的,那么,这种期望还是不可能转化为主体需要,更不可能内化为主体的行为动力。③暗含性、温情性,就是说,教育工作者所抱有的期望应当是含而不露,滿怀期望地潜入学生的心灵,大喊大叫只会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④激励性,即期望能提高被期望者的信心,能促进被期望者的良好发展。实践表明,只有那些具有挑战性的,超出原有水平的,但通过努力可能达到的期望才具有吸引力,才有激励性。⑤持久性,即时间特性。这个特性告诉我们,期望者要有信心、决心和耐心,即使一时看不出明显的效果,也不要灰心丧气。同时,也要深知被期望者——学生在领会、接受教师的期望过程中,需要一个过程,他们在活动中作出成绩,也需要一定时间。因此,任何急躁情绪,都会适得其反。上述期望的这几个特性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真理:只有符合这几个特性的期望,才具有实效,才能真正体现罗森塔尔效应这个被大家公认了的规律。
最后,教师要正确处理自己的期望值。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在他的《工作与激励》一书中提出动机认知理论时,提到了一个著名的激励模式,其公式是:
激励力量=目标效价×期望概率。
这里,目标效价是指达到目标对个人有多大的价值。价值越大,激励力量就超强;期望概率是指一个人对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大小的判断。若估计实现的可能性越大,激励的力量就超强。整个公式表明,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力量取决于目标效价和期望概率的乘积。布鲁姆的这个理论和公式是用于管理的,当然也适合教师对学生的管理,更适合教师对学生提出的种种期望。为此,教师要深入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当自己向学生提出期望时,要考虑学生“对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大小的判断”,正确处理自己的期望值。否则“对不上号”,它必定成为驾空的期望,好听而不好行。须知,这等于沒提出自己的期望,也不可能实现罗森塔尔效应中的“效应”。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这20%的学生提高了学习成绩呢?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罗森塔尔的效应在实验第二步中讲的那两句话,具有权威性(因为他是心理学家,又经过预测,教师们特别相信),其目的是,使任课教师对这20%学生产生一种“期望”。八个月后的复查,实际上就是看这种“期望”能否发生预期的效果。经实践检验,教师对学生的期望,由于它是一种信任,一种鼓励,一种爱,日积月累之后,学生也会被感动,对教师更加信赖,自己也加倍努力,从而使师生之间相互信任,因而取得了期望效果。
罗森塔尔心理实验以后,又有许多心理学工作者进行了这方面大量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教师是根据学生的性别、身体特征、社会经济地位,兄弟姐妹情况及思想行为表现等各种信息形成对某个学生的期望的,期望形成后又通过各种方式如分组、强化、提问等影响被期望的学生,使学生形成对自己期望的期望,最后表现在学生自己的行动中,学生的行为表现又进一步影响教师的期望。这样,形成了师生之间的“期望”的水涨船高的局面。
对罗森塔尔效应的“期望”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之后,作为教师的我们,在自己的育人实践中,应该注意充分发挥它的实际“效应”。
首先,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对大多数学生抱有期望,做到大面积丰收。事实证明,罗森塔尔效应,是有利于促进教师所期待的学生发展的,所以是一口光明的激励之钟;但也要知道,仅局限于教师所期待的学生,所以也是一口严峻的警醒之钟。问题很清楚,教师所期待的学生的多少,是教师学生观的重要体现。就是这个指标给我们敲响了“警醒之钟”,我们可一定要警醒!因为我们大家都知道,学生是希望教师对班级中的所有人都不厚此薄彼此公平相处的。因此,教师要尽量多方面地把握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每个学生分别提出要求,对每个学生产生良好的罗森塔尔效应,这才是人们所期待的。
其次,教师要知晓期望的特性。通过前面的经典实验及分析可知,期望者的期望要具有如下几个特性:①合理性,即期望要符合国家、民族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跟上时代的潮流。②可行性,即主体行为的可能性,如果教师的期望从客观上讲是合理的,而主体行为起来是不可能的,那么,这种期望还是不可能转化为主体需要,更不可能内化为主体的行为动力。③暗含性、温情性,就是说,教育工作者所抱有的期望应当是含而不露,滿怀期望地潜入学生的心灵,大喊大叫只会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④激励性,即期望能提高被期望者的信心,能促进被期望者的良好发展。实践表明,只有那些具有挑战性的,超出原有水平的,但通过努力可能达到的期望才具有吸引力,才有激励性。⑤持久性,即时间特性。这个特性告诉我们,期望者要有信心、决心和耐心,即使一时看不出明显的效果,也不要灰心丧气。同时,也要深知被期望者——学生在领会、接受教师的期望过程中,需要一个过程,他们在活动中作出成绩,也需要一定时间。因此,任何急躁情绪,都会适得其反。上述期望的这几个特性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真理:只有符合这几个特性的期望,才具有实效,才能真正体现罗森塔尔效应这个被大家公认了的规律。
最后,教师要正确处理自己的期望值。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在他的《工作与激励》一书中提出动机认知理论时,提到了一个著名的激励模式,其公式是:
激励力量=目标效价×期望概率。
这里,目标效价是指达到目标对个人有多大的价值。价值越大,激励力量就超强;期望概率是指一个人对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大小的判断。若估计实现的可能性越大,激励的力量就超强。整个公式表明,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力量取决于目标效价和期望概率的乘积。布鲁姆的这个理论和公式是用于管理的,当然也适合教师对学生的管理,更适合教师对学生提出的种种期望。为此,教师要深入全面了解每一个学生。当自己向学生提出期望时,要考虑学生“对实现目标的可能性大小的判断”,正确处理自己的期望值。否则“对不上号”,它必定成为驾空的期望,好听而不好行。须知,这等于沒提出自己的期望,也不可能实现罗森塔尔效应中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