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善之伤

来源 :作文周刊·高二读写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g128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京某高校以学生消费记录为准直接划定资助对象,直接打款到饭卡。这一行为引发热议,不少人认为这样做不够公平、透明。为什么慈善永远撕不掉“暗箱操作”的标签?这实在是难言的慈善之伤。
  这并非空穴来风,是一个个诈捐的圈套生生冰冷了世人的心。
  詐捐、挪用善款……这样的恶性新闻无疑给慈善泼上了难以洗去的红油漆。当善心一次次遭遇圈套,人们逐渐变得“冷漠”。这种被动的“冷漠”是慈善最难融化的坚冰。诚然,这些是个例,却也揭开了操作体系的不完善。因此,慈善行业最应先做的,是改变公众已然对慈善行业生出的负面看法。
  条条道路通罗马,慈善的方式亦有多种。低调也好,高调也罢,只要心存一个“善”字,便同为一家。
  世间难遇两片相同的叶子,做慈善的方式亦如此。扎克伯格低调如水,作风朴素,却“为下一代人生活在更美好的世界”而豪捐450亿美元。网络大V“钢子”低调做人,高调慈善。生活中的低调与慈善上的高调并不矛盾,只因一个“善”字,他们奉献所有。但“首善”陈光标的做法却并不可取。将钞票直接扎堆赠送,没有维护受赠人的尊严。时刻维护他人尊严,本就是善行之一。南京这所高校的做法无疑极好地保护了贫困学生的自尊。
  从小事做起,点滴改变,也能转变慈善之伤的无奈局面。
  扎克伯格在如潮的质疑中创立新型慈善模式——以有限责任公司形式经营。这给诽谤他以捐款套现巨额税收的小人一记响亮的耳光。传统模式无疑已失去了民众的信任,慈善行业急需一场彻底的变革。全透明的捐款过程,款项流向在如今突飞猛进的信息化时代已拥有稳定的技术支持。只有诚信回应,坦然接受监督,慈善行业才有可能改变如今“慈善之伤”的局面。
  慈善实为善心的凝聚,慈善的难言之痛是所有人都无力承受之重。善良的人们愿意再多点耐心去期待他们的改变,希望他们再多付出一点努力去转变如今的局面。多一点信任,多一点爱,愿这无言的慈善之伤成为往昔。
  【作者系湖南省岳阳市第一中学655班学生】
  老师点评
  作者不囿于材料所给的观点,而是从“慈善遭到质疑”这一现象入手,深入探讨其折射出的社会问题,并水到渠成地指出“条条道路通罗马,慈善的方式亦有多种。低调也好,高调也罢,只要心存一个‘善’字,便同为一家”,立意深远。同时,作者精心雕琢语言,用语准确犀利,足见其逻辑思维的严谨。
其他文献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1)~(2)题。  萧颖士傲物自侮  萧颖士开元二十三年及第,恃才傲物,夐无与比①,常自携一壶,逐胜郊野。偶憩于逆旅②,独酌独吟。会有风雨暴至,有紫衣老人领一小童避雨于此。颖士见其散冗③,颇肆陵侮。逡巡④,风定雨霁,车马卒至,老人上马,呵殿⑤而去。颖士仓忙觇⑥之,左右曰:“吏部王尚书也。”初,颖士常造门,未之面,极惊愕。明日,具长笺造门谢,丘命引至庑下,坐而夷之,且曰:“所恨
期刊
每个人的青少年时期都经历过很多事,点点滴滴,令人难忘,欢乐的让人回味,伤感的让人反思,体验背后意味著一种成长。  请以“成长”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期刊
三年前的许多美妙的不眠之夜,我住在桑吉奈尔的灯塔上。在那里,在科西嘉的海岸边,阿雅克修海湾的入口处。你们可以想象一下一座荒野的红色岛屿,灯塔位于岛的一个尖角上,另一个尖角上有热那亚式古塔,古塔里住着一只鹰。海水边有一座杂草丛生的荒弃的检疫站;然后便是沟壑,丛林,高大的岩石,几只野山羊,鬃毛在风中摇曳的科西嘉小马;在岛的高处,是灯塔房,海鸟在它四周盘旋,塔上的多面体大灯光芒四射……这便是桑吉奈尔岛。
期刊
什么是个性?个性就是一个人在思想、情感、态度等方面表现出来的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有人因此则认为个性是一个人与生俱来的性情,不需要刻意追求、呵护,也不能改变塑造,只要任其自然发展即可。此言大谬!个性不但需要追求,在很多时候还非得刻意去追求不可。  个性不会自然生长。个性有其天生的一面。比如,有的人天性急躁,有的人天性沉稳;有的人天赋聪颖,有的人天资愚钝。但是,个性能否得到发展,能得到怎样的发展,则与
期刊
“快点,咱们争取今明两天把麦子全部收完。”听了妈妈的话,我们不自觉地加快了脚步。走在最前面的,是拉着排车的父亲。  到了地里,扑面而来的便是金色的麦香。我们缓缓地走在金色的麦浪中,一阵风吹过,麦浪一波连着一波,感觉整个大地都跳起了金色的舞蹈。看着金色的麦子,父亲的眼中闪着光,他轻轻地扯下几根麦穗搓着,然后眯起眼,吹吹麦芒,抬手将香嫩的麦米倒进嘴里。可我的心中却生不出一点儿欣赏和陶醉的感觉,这么大一
期刊
你若渴望成功,必将历经疼痛;你若寻找梦想,必将披荆斩棘;你若期冀荣耀,必将忍受孤寒。  炎炎盛夏已经过去了,叶子也享受了三个多月的暖阳照射,而这其中最大的受益者便是树冠上那片独一无二的叶子,无论从哪里射来的光线都可以照耀到它。它沐浴着阳光,从日出到日落。它无疑是幸福的,大把大把的阳光聚集在小小的葉片上,它的每一根脉络、每一个细胞都浸泡在温暖的阳光里,它舒服地在枝头颤抖。它吸收了整整一个夏天的阳光,
期刊
为了使记叙生动,在写记叙文的时候,还需要辅之以描写这一表达方式;为了让记叙过程流露感情色彩,还需要辅之以抒情这一表达方式;此外,通过生动形象的事件来反映生活,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还需要通过对人、事、物的生动描写来表现。  要想写出触动心灵的人和事,我们就得有一颗善感的心灵,对生活始终充满热情,善于抓住点滴的感动,写出自己的情感共鸣和理性思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家是什么?是一束温
期刊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写作。  南京某高校将每月在食堂吃饭超过60顿、1月总消费不足420元的学生列为资助对象,直接把补贴款打进饭卡。这件事在学生中引起很大反响。  学生甲:“这是一种‘隐形慈善’,既帮助了贫困学生,又维护了他的尊严,好!”  学生乙:“这种做法初衷是好的,但不够公开透明,难保公平公正,也可能会出现‘暗箱操作’。”  学生丙:“这样悄悄地进行补助,对个人固然有好处,但对倡导帮贫扶困
期刊
教育部颁布《中小学教育惩戒規则(试行)》,从2021年3月1日起实施。《规则》指出,在确有必要的情况下,学校、教师可以在学生存在不服从、扰乱秩序、行为失范、具有危险性、侵犯权益等情形时实施教育惩戒。《规则》还明确,教师在教育教学管理、实施教育惩戒过程中,不得有以击打、刺扎等方式直接造成身体痛苦的体罚等。  教育惩戒的“回归”,酝酿多时,铺垫良久,而今终于有了顶层设计。《规则》推行之后,教师、学校实
期刊
2020年底,教育部刚颁布了惩戒《规则》仅仅十几天后,一则“武汉一小学教师惩戒学生,用尺击打学生手心”的视频在网上热传。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成立了专门的调查组介入,并对涉事教师予以停课、道歉处分。  该事件把已经颁布即将实施的“教育惩戒”又搅乱了。大家对于教育惩戒的尺度和细则问题莫衷一是。我的理解是:手中有戒尺,心中有情怀。  其实教育惩戒绝不是一个时髦的话题,也算是老生常谈了。中国文化里从来不缺教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