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安十二时辰》中,靖安司的通传陆三,讲着“歪果仁”的标准普通话,怎么看都像“我们中出了一个叛徒”。
陆三的扮演者,是来自日本的中日混血儿,名字叫岗村秀。根据人物设定,陆三是日本来的遣唐使,也就是留学生,学业完成考上大唐公务员,在负责首都安防的靖安司做了一名背着两根羽毛的传令官。
在大唐做公务员,待遇是不错的。从政府领取的俸禄主要有三项:禄米、俸钱和职田。陆三入职不久,大概是一个从九品官,相当于现在的科员,根据当时俸禄收入,在首都养活一大家子绰绰有余。剧中没有看到陆三的消费情况,作为参照,他的同事粟特人安柱国,能够带着夫人逛街买奢侈品,大理寺的元载,有实力四处花钱走关系。
唐朝确实是中国历史上非常开放,接受留学生也非常多的一个时代,但并不是唯一的时代。唐之后,宋元明清,因为种种原因,都向外国留学生敞开过大门。
作为留学生的遣唐使,大唐政府对他们也很不错。到唐朝,中国的学生们要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准备科举考试了。来大唐的留学生,直接进入最高学府国子监读书,成为太学生,大概相当于现在的中央党校、社科院研究生部或者北京大学研究生部学生。
大明朝开国文臣之首宋濂,写了太学生的各种好: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并且,当时国子监还装空调和暖气。想不到吧!阴历的五月初到七月底,国子监每天都能领到七方冰块来降温。阴历十一月初到正月底,则每月发放烤炭四百九十斤。
来大唐留学的留学生还有全额奖学金——由朝廷“衣粮准例支给”,不要学费,不要住宿费,也不要生活费,一年四季吃穿住行全部由财政负责,甚至连随从仆人的衣服都发,回家探亲还给路费。
对于强盛的大唐而言,这些费用算不上什么,何况留学生人数并不多。朝廷对生源严格控制,能够到国子监上学的,大都是周边国家的皇族贵胄。《唐会要》上曾具体记载:“敕新罗宿卫生王子金义宗等,所请留住学生员。仰准旧例留二人。”也就是一次两人是长期的规矩。
据新旧《唐书》《大日本史》等记载,自贞观四年至乾宁元年的265年间,日本共派出遣唐使团19次,人数达数千人,但能进入国子监读书的少之又少。
除日本外,朝鲜地区的新罗、高丽、百济,以及尼泊尔、印度、越南、印尼、爪哇、斯里兰卡,也都有很多留学生在长安。作为中亚粟特人的安柱国,应该也是接受了大唐的系统教育,才能进入靖安司“大数据处理中心”做一名“程序员”。
大唐的强盛,还在于对外国留学生的开放态度,留学生们,可以参加科举考试,也可以学习各种实用知识技能。唐朝国子监有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法和算学。在“长安国安局”靖安司供职的陸三,应该是主修律学,而且他体育好跑得快,所以做了通传一职。
外国留学生中的佼佼者,能够通过科举考试进而入仕。阿倍仲麻吕与陆三同一时期来到大唐,中文名晁衡,与李白、王维、储光羲、赵骅等人交往甚密。他寒窗苦读,参加科举考试中进士,在唐朝任从三品秘书兼卫尉卿。后来,他回国遭遇风暴,消息误传他遇难,李白怀着悲痛的心情写了《哭晁衡诗》: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后来他九死一生,回到唐朝继续做官。
在长安,阿倍想念家乡,写有一首诗《望乡》:仰首望长天,神驰奈良边。三笠山顶上,想又皎月圆。用日本腔来翻译一下就是:抬头望天空的时候,思绪就跑到奈良边上了呢,三笠山上的月亮,想来是又大又圆这样子的吧。
崔致远是唐朝留学生中知名度最高的一位。他来自朝鲜半岛的新罗,12岁时就来到大唐求学,18岁时进士及第,之后担任江苏溧水县县尉,负责军事、治安,相当于公安局局长,后又被淮南节度使高骈聘为幕府,授职幕府都统巡官。他的作品汇编为《桂苑笔耕集》一书,是朝鲜半岛第一部汉文诗文集,被后世韩国学者称为“东方艺苑之本始”。
《长安十二时辰》中,昆仑奴葛老是黑恶势力头目,一副非洲裔的面孔,很是引人关注,剧中他掌握了朝中各大员的把柄,得以成为长安一霸。
历史上,也有这样一位著名黑人——唐宣宗时期,大食国黑人李彦升跟着商队来到唐朝,后来,经官员推荐,唐宣宗特许他参加科举,结果,李彦升一举得第,而当年总共及第的人数也只有22人。
为此,很多人有意见了,一个大食黑人跑到大唐来抢名额,舆论汹汹。此时,一名七朝老臣卢钧站了出来说,有的人黄皮黑心,有的人则是黑皮黄心,“有生于中州而行戾乎礼义,是形华而心夷也。生于异域而行合乎礼义,是形夷而心恻。”“今彦升也,来从海外,能以道祈知于帅,帅故异而荐之,以激夫戎狄。俾日月所烛,皆归乎于文明之化。”当时的人们包括皇帝竟然被说服了,让李彦升到翰林院做了一名翰林。
这也是一种大唐气象。
隋唐时期日本多次派遣使团来中国学习,但使团作为外交使节不能停留太久,随使团而来并且留下学习的学生,就叫留学生。最早的留学生,是隋朝大业四年,即公元608年,日本派出遣隋使团,带着学生来中国长期学习。
使团的团长叫小野妹子,这名字听起来很软萌,但他其实是个爷们儿。回日本的时候,小野妹子还把国书弄丢了,差点掉脑袋。
唐之后的两宋时期,日本忙于内乱,耽误学习,留学热情大减,而朝鲜半岛的高丽,与唐代相比,留学人数也大为下降。宋代明确见于史书记载的高丽官派留学生仅有十一人,但从高丽留学生在宋学习和及第的表现看,质量颇为不错,这些学生都是高丽青年学子中的优等生。
官派留学生之外,还有自费生。元朝时期,高丽王王璋仰慕中国文化,让位给他的儿子,自己到中国北京居住,学习中国文化,与当时的文人学士交游。
到了明朝,虽然已不复大唐盛景,但因为社会安定,经济发达,周边关系和平,汉文化的影响深入周边,外国来华留学又到一个高峰。如唐朝一样,来华留学的外国人,也是进入国子监读书。明沿袭前朝之制,允许外国留学生参加科举。
朱元璋在位期间,有一年,高丽派了四个人到国子监来留学,其中一个叫金涛,后来参加科举考试,结果殿试排名第六,成绩也算不错了,朝廷想让他去当一个副县长,他不去,回国做了高丽的宰相。
明朝时期,琉球国——也就是今天日本冲绳——成为来华留学的主力,人数最多。史料记载,琉球国中山、山南和山北王先后派遣留学生11次,一般三五人居多,最多时十余人。
并且琉球国还送过女留学生。洪武年间,琉球国中山王“遣寨官子二人及女官生姑、鲁妹二人,先后来肆业,其感慕华风如此”。大概是这个原因,现在的琉球,仍然保留很多中国的文化及生活方式。
无论是隋唐还是宋明,待遇一向优厚,管理也一向严格。学习不认真、违反规矩、个人行为不检点等,是要受到处分的,严重则甚至被开除学籍,遣送回国。《唐会要》记载,大和九年,便有7名新罗籍留学生被处分,遭“勒还蕃”。
比如根据明代国子监“监规”,对毁辱师长,非议政事或诰书者,要处杖刑充军,重责施以死刑,对外国留学生也是如此。洪武年间就有琉球国学生非议诏书被处死。
据网络
编辑/王 培
陆三的扮演者,是来自日本的中日混血儿,名字叫岗村秀。根据人物设定,陆三是日本来的遣唐使,也就是留学生,学业完成考上大唐公务员,在负责首都安防的靖安司做了一名背着两根羽毛的传令官。
在大唐做公务员,待遇是不错的。从政府领取的俸禄主要有三项:禄米、俸钱和职田。陆三入职不久,大概是一个从九品官,相当于现在的科员,根据当时俸禄收入,在首都养活一大家子绰绰有余。剧中没有看到陆三的消费情况,作为参照,他的同事粟特人安柱国,能够带着夫人逛街买奢侈品,大理寺的元载,有实力四处花钱走关系。
唐朝确实是中国历史上非常开放,接受留学生也非常多的一个时代,但并不是唯一的时代。唐之后,宋元明清,因为种种原因,都向外国留学生敞开过大门。
全额奖学金
作为留学生的遣唐使,大唐政府对他们也很不错。到唐朝,中国的学生们要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准备科举考试了。来大唐的留学生,直接进入最高学府国子监读书,成为太学生,大概相当于现在的中央党校、社科院研究生部或者北京大学研究生部学生。
大明朝开国文臣之首宋濂,写了太学生的各种好: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
并且,当时国子监还装空调和暖气。想不到吧!阴历的五月初到七月底,国子监每天都能领到七方冰块来降温。阴历十一月初到正月底,则每月发放烤炭四百九十斤。
来大唐留学的留学生还有全额奖学金——由朝廷“衣粮准例支给”,不要学费,不要住宿费,也不要生活费,一年四季吃穿住行全部由财政负责,甚至连随从仆人的衣服都发,回家探亲还给路费。
对于强盛的大唐而言,这些费用算不上什么,何况留学生人数并不多。朝廷对生源严格控制,能够到国子监上学的,大都是周边国家的皇族贵胄。《唐会要》上曾具体记载:“敕新罗宿卫生王子金义宗等,所请留住学生员。仰准旧例留二人。”也就是一次两人是长期的规矩。
据新旧《唐书》《大日本史》等记载,自贞观四年至乾宁元年的265年间,日本共派出遣唐使团19次,人数达数千人,但能进入国子监读书的少之又少。
除日本外,朝鲜地区的新罗、高丽、百济,以及尼泊尔、印度、越南、印尼、爪哇、斯里兰卡,也都有很多留学生在长安。作为中亚粟特人的安柱国,应该也是接受了大唐的系统教育,才能进入靖安司“大数据处理中心”做一名“程序员”。
黑人当官
大唐的强盛,还在于对外国留学生的开放态度,留学生们,可以参加科举考试,也可以学习各种实用知识技能。唐朝国子监有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法和算学。在“长安国安局”靖安司供职的陸三,应该是主修律学,而且他体育好跑得快,所以做了通传一职。
外国留学生中的佼佼者,能够通过科举考试进而入仕。阿倍仲麻吕与陆三同一时期来到大唐,中文名晁衡,与李白、王维、储光羲、赵骅等人交往甚密。他寒窗苦读,参加科举考试中进士,在唐朝任从三品秘书兼卫尉卿。后来,他回国遭遇风暴,消息误传他遇难,李白怀着悲痛的心情写了《哭晁衡诗》: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后来他九死一生,回到唐朝继续做官。
在长安,阿倍想念家乡,写有一首诗《望乡》:仰首望长天,神驰奈良边。三笠山顶上,想又皎月圆。用日本腔来翻译一下就是:抬头望天空的时候,思绪就跑到奈良边上了呢,三笠山上的月亮,想来是又大又圆这样子的吧。
崔致远是唐朝留学生中知名度最高的一位。他来自朝鲜半岛的新罗,12岁时就来到大唐求学,18岁时进士及第,之后担任江苏溧水县县尉,负责军事、治安,相当于公安局局长,后又被淮南节度使高骈聘为幕府,授职幕府都统巡官。他的作品汇编为《桂苑笔耕集》一书,是朝鲜半岛第一部汉文诗文集,被后世韩国学者称为“东方艺苑之本始”。
《长安十二时辰》中,昆仑奴葛老是黑恶势力头目,一副非洲裔的面孔,很是引人关注,剧中他掌握了朝中各大员的把柄,得以成为长安一霸。
历史上,也有这样一位著名黑人——唐宣宗时期,大食国黑人李彦升跟着商队来到唐朝,后来,经官员推荐,唐宣宗特许他参加科举,结果,李彦升一举得第,而当年总共及第的人数也只有22人。
为此,很多人有意见了,一个大食黑人跑到大唐来抢名额,舆论汹汹。此时,一名七朝老臣卢钧站了出来说,有的人黄皮黑心,有的人则是黑皮黄心,“有生于中州而行戾乎礼义,是形华而心夷也。生于异域而行合乎礼义,是形夷而心恻。”“今彦升也,来从海外,能以道祈知于帅,帅故异而荐之,以激夫戎狄。俾日月所烛,皆归乎于文明之化。”当时的人们包括皇帝竟然被说服了,让李彦升到翰林院做了一名翰林。
这也是一种大唐气象。
女留学生
隋唐时期日本多次派遣使团来中国学习,但使团作为外交使节不能停留太久,随使团而来并且留下学习的学生,就叫留学生。最早的留学生,是隋朝大业四年,即公元608年,日本派出遣隋使团,带着学生来中国长期学习。
使团的团长叫小野妹子,这名字听起来很软萌,但他其实是个爷们儿。回日本的时候,小野妹子还把国书弄丢了,差点掉脑袋。
唐之后的两宋时期,日本忙于内乱,耽误学习,留学热情大减,而朝鲜半岛的高丽,与唐代相比,留学人数也大为下降。宋代明确见于史书记载的高丽官派留学生仅有十一人,但从高丽留学生在宋学习和及第的表现看,质量颇为不错,这些学生都是高丽青年学子中的优等生。
官派留学生之外,还有自费生。元朝时期,高丽王王璋仰慕中国文化,让位给他的儿子,自己到中国北京居住,学习中国文化,与当时的文人学士交游。
到了明朝,虽然已不复大唐盛景,但因为社会安定,经济发达,周边关系和平,汉文化的影响深入周边,外国来华留学又到一个高峰。如唐朝一样,来华留学的外国人,也是进入国子监读书。明沿袭前朝之制,允许外国留学生参加科举。
朱元璋在位期间,有一年,高丽派了四个人到国子监来留学,其中一个叫金涛,后来参加科举考试,结果殿试排名第六,成绩也算不错了,朝廷想让他去当一个副县长,他不去,回国做了高丽的宰相。
明朝时期,琉球国——也就是今天日本冲绳——成为来华留学的主力,人数最多。史料记载,琉球国中山、山南和山北王先后派遣留学生11次,一般三五人居多,最多时十余人。
并且琉球国还送过女留学生。洪武年间,琉球国中山王“遣寨官子二人及女官生姑、鲁妹二人,先后来肆业,其感慕华风如此”。大概是这个原因,现在的琉球,仍然保留很多中国的文化及生活方式。
无论是隋唐还是宋明,待遇一向优厚,管理也一向严格。学习不认真、违反规矩、个人行为不检点等,是要受到处分的,严重则甚至被开除学籍,遣送回国。《唐会要》记载,大和九年,便有7名新罗籍留学生被处分,遭“勒还蕃”。
比如根据明代国子监“监规”,对毁辱师长,非议政事或诰书者,要处杖刑充军,重责施以死刑,对外国留学生也是如此。洪武年间就有琉球国学生非议诏书被处死。
据网络
编辑/王 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