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语文的教与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必然要建立起一定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的好与坏,影响着教学成果,也制约着学生的学习效率,并最终影响学生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
一、当前的师生关系
纵观当今的语文教育,师生关系仍多为应试体制下的主从型师生关系,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师生之间关系疏散
在现在的教学模式中,一位老师至少要带1——2个教学班,每班人数都在60以上,因而老师上课时无法全面兼顾,课后又忙于批改作业,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与学生交流。而且,经过小学六年和初中的学习,到了高中,学生的语文水平参差不齐,给教师的语文教学带来了更多的困难。若不细心体察、区别对待,语文教学便无法达到最佳效果。现在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技术被运用于语文教学。科技进入教学活动,一方面方便了教学,使教学形式更加形象、生动,而另一方面,以机械代替人力,也使课堂更加复杂,一定程度上拉开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二)单向教学模式
面对高考的压力,课堂教学的时间愈显紧迫,每一位老师都希望在有限的时间里教给学生最多的知识,于是便导致了灌输式教学、填鸭式教学方式的产生,一方是老师尽量地灌输,一方是学生被动地接受,师生关系呈现出一种单向模式,往往使教学活动事倍功半,得不偿失。
(三)教师对学生评价标准单一
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只有一个:分数。这种评价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限制了教师对学生的多方面了解,对语文教学而言尤其如此。实际上,学生的语文学习成果,不仅仅体现在由分数所反映的成绩上,还表现在思想的提高、情操的陶冶等各个方面,因而评价标准也是复杂的,不宜简单下定论。
(四)语文教师角色定位趋于传统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是知识的唯一传授者,是课程的机械执行者,是教学的绝对管理者,教师往往以知识的权威、真理的化身、文化的代言人的形象出现在人们心中。这种传统的角色定位,使教师不能全面认识自己的职责、正确处理与学生的关系,从而使师生关系显得僵化、冷淡。
二、新时代呼唤新的师生关系
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提倡,以及课程改革的进行,要求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一种新的师生关系。教师作为“向学生传递人类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教育活动的生成性、教育内容的发展性和教育对象的主体性等,要求教师在不同的时间、空间里,与学生构成不同的关系,呈现出不同的行为,并伴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而变化。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在学生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要完成这一目标,就必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一)积极主动,增强对学生的了解
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克服各种困难,多与学生交流沟通,增强对学生的了解。这种沟通与了解,可以是课堂提问,可以是作文评语,也可以是课后谈话。面对众多学生,要具体了解其中的每一个的确是一项繁重的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因此,一位有心的教师,应该是不懈努力,不放过任何与学生沟通的机会。只有经常与学生沟通,教师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及其变化,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并能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使教学贴近学生,为学生所接受。
(二)放低架子,展开师生双向互动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其实是平等的,在现在的教学中,教师必须冲破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主体”的陈旧观念的束缚,改变“满堂灌”、“填鸭式”的刻板模式,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科学教学观念。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认识到学生也是和老师一样具有认识能力和开发能力的,他们年轻蓬勃、思维活跃,而不仅仅是被动的接受者。作为课堂的主导,教师更多的是启发学生,采用“启发式”、“导读式”等活泼的教学课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地方,也是教师继续学习的地方。著名语文教师钱梦龙说“我是一个精神上的长途跋涉者,我的脚下永远是起点”。在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地位中,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一个有魅力的老师,心中永远有两把尺子:一把尺子是量别人的长处,一把尺子是量自己的不足。教的过程,也永远是学习的过程。
(三)注重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数量众多的学生,基础各异,爱好不同,不可能完全处在同一起跑线上。一般来说,一个班的学生,极好的和极不好的都是少数,而大多数处于中间水平。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在照顧大部分同学的同时,也要兼及处于其他水平的学生。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推荐并借阅优秀的课外读物。对于语文学习状况不太理想的学生,可以多沟通交流,了解导致其学习障碍的原因,帮其分析是由于学习方法不对还是由于没有学习兴趣等,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让学生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只有对症下药,积极引导,才能使每一位学生都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四)审视自身,重新定位教师角色
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中,教师角色更趋复杂,已不仅仅是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人。教师要努力做学生的良师,更要成为学生的益友。除了传播知识、管理教学,教师更应以自己丰厚的知识底蕴、高尚的道德情操,给学生树立光辉的榜样,为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为后来的进一步发展添筹加码。语文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教学。教师教语文,也不仅仅是教学生说话、写字、读文章,命题作文,而是要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受到道德情操的熏陶,培养优秀的思想品质。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苏轼的旷达之心,龚自珍对良才的呼唤,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荷塘幽美的月色,故都清婉的秋天,项脊轩柔美的景致……人之美,自然之美,在语文的课堂上无不得到了生动的呈现,让学生沐浴在美丽的人和景之中,快乐学习。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亦是学生的精神导师。
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要靠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作为老师,除了具备丰厚的学识,还要有正确的态度和有效的方法,并且坚持不懈。只有这样,才能搭建起通往学生心灵的桥梁,让学生可以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
一、当前的师生关系
纵观当今的语文教育,师生关系仍多为应试体制下的主从型师生关系,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一)师生之间关系疏散
在现在的教学模式中,一位老师至少要带1——2个教学班,每班人数都在60以上,因而老师上课时无法全面兼顾,课后又忙于批改作业,没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与学生交流。而且,经过小学六年和初中的学习,到了高中,学生的语文水平参差不齐,给教师的语文教学带来了更多的困难。若不细心体察、区别对待,语文教学便无法达到最佳效果。现在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技术被运用于语文教学。科技进入教学活动,一方面方便了教学,使教学形式更加形象、生动,而另一方面,以机械代替人力,也使课堂更加复杂,一定程度上拉开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二)单向教学模式
面对高考的压力,课堂教学的时间愈显紧迫,每一位老师都希望在有限的时间里教给学生最多的知识,于是便导致了灌输式教学、填鸭式教学方式的产生,一方是老师尽量地灌输,一方是学生被动地接受,师生关系呈现出一种单向模式,往往使教学活动事倍功半,得不偿失。
(三)教师对学生评价标准单一
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只有一个:分数。这种评价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限制了教师对学生的多方面了解,对语文教学而言尤其如此。实际上,学生的语文学习成果,不仅仅体现在由分数所反映的成绩上,还表现在思想的提高、情操的陶冶等各个方面,因而评价标准也是复杂的,不宜简单下定论。
(四)语文教师角色定位趋于传统
在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是知识的唯一传授者,是课程的机械执行者,是教学的绝对管理者,教师往往以知识的权威、真理的化身、文化的代言人的形象出现在人们心中。这种传统的角色定位,使教师不能全面认识自己的职责、正确处理与学生的关系,从而使师生关系显得僵化、冷淡。
二、新时代呼唤新的师生关系
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提倡,以及课程改革的进行,要求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一种新的师生关系。教师作为“向学生传递人类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一定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教育活动的生成性、教育内容的发展性和教育对象的主体性等,要求教师在不同的时间、空间里,与学生构成不同的关系,呈现出不同的行为,并伴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而变化。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在学生原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要完成这一目标,就必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三、如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一)积极主动,增强对学生的了解
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克服各种困难,多与学生交流沟通,增强对学生的了解。这种沟通与了解,可以是课堂提问,可以是作文评语,也可以是课后谈话。面对众多学生,要具体了解其中的每一个的确是一项繁重的工作,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因此,一位有心的教师,应该是不懈努力,不放过任何与学生沟通的机会。只有经常与学生沟通,教师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及其变化,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并能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使教学贴近学生,为学生所接受。
(二)放低架子,展开师生双向互动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其实是平等的,在现在的教学中,教师必须冲破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主体”的陈旧观念的束缚,改变“满堂灌”、“填鸭式”的刻板模式,确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科学教学观念。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认识到学生也是和老师一样具有认识能力和开发能力的,他们年轻蓬勃、思维活跃,而不仅仅是被动的接受者。作为课堂的主导,教师更多的是启发学生,采用“启发式”、“导读式”等活泼的教学课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地方,也是教师继续学习的地方。著名语文教师钱梦龙说“我是一个精神上的长途跋涉者,我的脚下永远是起点”。在教师与学生的平等地位中,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一个有魅力的老师,心中永远有两把尺子:一把尺子是量别人的长处,一把尺子是量自己的不足。教的过程,也永远是学习的过程。
(三)注重个别差异,因材施教
数量众多的学生,基础各异,爱好不同,不可能完全处在同一起跑线上。一般来说,一个班的学生,极好的和极不好的都是少数,而大多数处于中间水平。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在照顧大部分同学的同时,也要兼及处于其他水平的学生。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推荐并借阅优秀的课外读物。对于语文学习状况不太理想的学生,可以多沟通交流,了解导致其学习障碍的原因,帮其分析是由于学习方法不对还是由于没有学习兴趣等,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让学生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只有对症下药,积极引导,才能使每一位学生都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四)审视自身,重新定位教师角色
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中,教师角色更趋复杂,已不仅仅是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人。教师要努力做学生的良师,更要成为学生的益友。除了传播知识、管理教学,教师更应以自己丰厚的知识底蕴、高尚的道德情操,给学生树立光辉的榜样,为学生指明前进的方向,为后来的进一步发展添筹加码。语文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教学。教师教语文,也不仅仅是教学生说话、写字、读文章,命题作文,而是要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受到道德情操的熏陶,培养优秀的思想品质。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苏轼的旷达之心,龚自珍对良才的呼唤,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荷塘幽美的月色,故都清婉的秋天,项脊轩柔美的景致……人之美,自然之美,在语文的课堂上无不得到了生动的呈现,让学生沐浴在美丽的人和景之中,快乐学习。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者,亦是学生的精神导师。
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要靠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作为老师,除了具备丰厚的学识,还要有正确的态度和有效的方法,并且坚持不懈。只有这样,才能搭建起通往学生心灵的桥梁,让学生可以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