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生物学研究中的微生物启动子工程策略

来源 :合成生物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a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合成生物学研究对于我国绿色生物制造产业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至关重要。启动子是合成生物学核心元件,是在转录水平上实现基因高效、精准表达调控的最关键因素之一。本文重点对原核微生物启动子工程研究的基本内容、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首先概述了启动子序列基本特征及其受RNA聚合酶σ因子识别调控的一般规律;并以大肠杆菌乳糖操纵子为例简要介绍了诱导型启动子的负调控与正调控诱导机制。其次,分别从对靶基因自身内源启动子进行突变改造以及采用高效外源启动子进行替换改造这两个方面入手,阐述了启动子改造的常用策略。进一步对近年来
其他文献
Graphene has afforded an ideal 2D platform for investigating a rich and fascinating behavior of Dirac fermions.Here,we develop a theoretical mechanism for manip
期刊
有机一碳化合物甲醇是未来生物炼制产业的重要原料。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依赖型甲醇脱氢酶(MDH)可催化甲醇氧化合成甲醛为代谢提供碳源,同时生成化学计量的NADH,为代谢提供还原力。改造MDH的辅酶结合口袋,获得偏好非天然辅酶烟酰胺胞嘧啶二核苷酸(NCD)的突变体,可用甲醇作为碳源并产生NCDH,为特定代谢途径提供还原力。本文首先分析嗜热脂肪芽孢杆菌Bacillusstearothermophilus DSM2334来源NAD依赖型MDH的结构,通过虚拟筛选和单位点突变文库初筛,鉴别出辅酶结合敏感位
作为国际生物工程和生物技术领域的奠基人和业界泰斗,麻省理工学院王义翘教授几十年来的研究涵盖了生化工程的上、中、下游的众多方向.在酶技术领域,他在早期就完成了几项标
多酶催化体系成为近年来生物催化领域的研究热点.由于过程可控性及下游易分离的特性,越来越多的体外多酶催化体系已成功构建,部分体系还可耦合化学催化步骤,应用于精细化学品
构建细胞农业经济是解决资源短缺、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延缓全球变暖和实现可持续性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微生物细胞工厂具有易于遗传改造、便于工程放大和高效利用可再生资源的优势,成为了现代生物制造的重要组成部分。王义翘教授是现代生化工程技术的开创者和奠基人,本人及同事(乔康健博士、胡鹏博士、周康博士等人)在Stephanopoulos实验室所从事的构建油脂细胞工厂的工作,受益于王先生在MIT所创建的生物工程技术中心。植物油脂具有2000多亿美元的年均市场需求,本文从植物油脂需求激增所造成的负面环境效应出发,分析
近年来,随着对疫苗和治疗性蛋白类药物等多种生物制品需求量增加以及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也不断发展。为了增加产量、降低成本,生产更安全有效的药物,大规模细胞培养过程的开发至关重要,而动物细胞的工艺优化和规模放大具有挑战性。提高细胞培养工艺表达量、扩大细胞培养生产规模、保证表达抗体质量稳定成为目前大规模细胞培养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迫切需要进一步研究和开发细胞培养工艺。本文围绕以上问题,系统综述了通过优良细胞株的构建、培养基设计与无血清培养基的开发、基于过程分析技术(PAT)培养工艺的优化与放
以单克隆抗体药物及重组蛋白为代表的生物药在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病毒感染等多个重大疾病的预防及治疗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全球制药行业的主攻方向之一。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和工艺放大是生物药产业化的核心技术,存在巨大挑战,在20世纪90年代初仍被认为是一个很难破解的“黑箱”,是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瓶颈之一。自60年代开始,王义翘教授领导的实验室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生物技术工程中心(Biotechnology Process Engineering Center,MIT-BPEC)对动物细胞培养技术进行了全方位系统
中药抗炎在近年来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中药制剂的抗炎临床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具体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明确。斑马鱼由于其独特的生物学优势,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中药抗炎活性的筛选。综合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斑马鱼模型在中药抗炎领域的报道,从已构建的斑马鱼炎症模型、斑马鱼模型中的炎症介质、斑马鱼模型在中药抗炎药物筛选中的应用3个方面对斑马鱼炎症模型及其在中药抗炎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模式生物斑马鱼在中药抗炎领域的研究应用提供新思路,为抗炎中药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借鉴参考。
中药药源性肝毒性和中药组分、个体差异及配伍等方面关系密切。从化学成分、作用机制、临床与动物实验的比较3个方面对中药引起的肝毒性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结果发现生物碱、萜类、蒽醌类化合物是引起中药肝毒性的主要化学成分,肝毒性作用机制包括药物代谢酶基因表达异常、肝细胞凋亡失调、脂质过氧化损伤、线粒体损伤、炎症反应等。中药化学成分复杂,在关注其临床疗效的同时也应重视其所引起的肝毒性,才能进一步确保临床合理用药。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一测多评(HPLC-QAMS)法测定鼻炎片中羧基苍术苷、苍术苷、连翘酯苷B、连翘酯苷A、连翘苷、升麻素苷、升麻素、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和亥茅酚苷。方法以乙腈-0.2%磷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 L/min;Agilent HC-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柱温30℃;检测波长203 nm(测定羧基苍术苷和苍术苷)、275 nm(测定连翘酯苷B、连翘酯苷A和连翘苷)和254 nm(测定升麻素苷、升麻素、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