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创下艰难复苏
作为日本的支柱产业,其汽车业在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中遭受重创,使日本车市越发萎靡。
日本共同社的数据显示,2008年,由于受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减速拖累,日本12家汽车制造商本财年的全球产量将总共削减190万辆,相当于当初生产计划的7%至8%。
丰田公司2008年在日本国内及美国等工厂的减产数量就达95.3万辆;日产公司的全球减产量超过27.2万辆;本田公司减产14.1万辆;铃木公司宣布的减产计划为24.6万辆,其匈牙利工厂低排量汽车生产也在减产;卡车巨头五十铃也在日本国内减产2.8万辆。
在减产的同时,日本的汽车厂商还在日本国内实施大规模裁员,仅非正式员工的裁减人数就超过1.4万人。
2009年可以说是日本汽车业30多年来最艰难的一年。由于国内需求有限,日本的汽车制造商大多积极开拓海外市场。近几年,日本国民的工资水平持续下降,导致消费增长乏力。加上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日本国内本就有限的购车需求受到进一步挤压。
日本汽车在2009年出现不同程度的产销下跌情况。丰田汽车集团(丰田、日野、大发)的表现尤其具有代表性。丰田全球的产量下降21.7%至723.44万辆。其中,丰田汽车的全球产量下跌22.4%,为637.13万辆,大发的产量与2008年同期相比下跌了13.6%,日野的产量下跌了36.5%。
为重振当地汽车业,刺激民众消费,日本政府针对汽车业主要推出了对购买和更换环保车的消费者给予补助的政策。
在全球减排压力不断增大、环保节能意识不断增强的背景下,日本汽车厂商在注重耗能少节能效果好的内燃机汽车开发的同时,把主要力量放在了混合动力车、燃料电池车和电动汽车方面。日本政府从2009年4月1日起,以新车的燃油经济型和环保排放水平为衡量指标,对购车者给予了不同程度的税费减免优惠,而这一度也刺激了日本汽车业特别是环保车型销售的繁荣。
在上述政策的刺激下,日本的汽车销量逐渐回升,汽车生产也随之走出了最艰难的时期。2010年5月,日本国内汽车销量实现连续第十个月同比增长。日本国内乘用车、卡车和巴士销量达到228514辆,与2009年同期相比上涨了28%。其中,日本第一大汽车制造商丰田汽车丰田品牌销量为112174辆,同比增长了39%;日本第二大汽车制造商本田汽车销量同比上涨了16%;日产汽车销量则同比上涨了9%。
此外,以丰田、本田、日产等代表的日本汽车企业2010-2011财年第二季度业绩报告均显示为盈利。
汽车市场仍将低迷
然而,随着日本政府的优惠政策在2010年9月份的退出,日本新车销量至今已经出现连续三个月的同比下跌。
据日本《读卖新闻》2010年11月26日报道:日本汽车业三大公司发表的10月国内汽车生产量显示,汽车产量均跌至2009年水平。
丰田汽车的产量比2009年同月下降22.4%,为237089台,连续两个月减产,尼桑日产汽车的产量同期减少12%,为87215台,本田则减产0.8%,为80378台,分别是时隔12个月和10个月的首次减产。
尼桑日产2010年10月的产量是其自1971年统计开始以来的最低记录,本田产品最新推出的小型汽车也陷入了困境。
日本汽车制造商协会预计2011年汽车市场需求总量将达4465000辆,而2010年需求量约为4955700辆。
日本共同社的分析认为,在2010年10月至2011年3月结束的财年中,日本汽车在本土的总体销量将维持在205.7万辆左右,这一数字同比减少超过21%。“若要改变这一情况,除非日本的经济形势能出现向好的刺激。”
日本汽车在亚洲的表现与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汽车的表现异常相似,一方面是整车制造商需要对环境作出适应性的调整,一方面是政经形势的变化使得调整越来越困难。他们都需要强有力的外部因素进行拉动。
然而,日本汽车所需要的外部因素,暂时还没有出现的迹象。在亚洲市场,各家日本的整车制造商表现各异。在欧洲市场,以丰田为代表的日本汽车始终未能成为主导性力量,即便丰田与本田等整车制造商一直倾力于此,但进展十分缓慢。根据欧洲汽车制造商组织ACEA2010年11月发布的统计,去年10月份,韩国的现代汽车集团在销量超越丰田,成为亚洲汽车制造商在欧洲最大的市场占有者。在美国市场,以丰田为代表的日本汽车同样遭遇了巨大的挑战。仅是接连不断的召回事件,已经让丰田汽车蒙受很大损失。日产、本田、马自达、铃木等日本汽车制造商也都在美国市场召回了一定数量的汽车。
《纽约时报》的报道称,日本的经济在2010年第三季度相比第二季度上涨了1.1%,超过了最初的预测。但是,“考虑到日本汽车业产出的下滑,以及中国经济增速的减缓,日本经济在2011年上半年前仍会保持严峻的状态。”
日本汽车工业协会会长、日产汽车公司首席执行官志贺俊之近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日本汽车业较2009年同月份相比减少10%以上的趋势今后仍将持续,该协会希望通过研发新型车和促销等措施,使新车销量在2011年秋季左右转为正增长。
作为日本的支柱产业,其汽车业在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中遭受重创,使日本车市越发萎靡。
日本共同社的数据显示,2008年,由于受金融危机和全球经济减速拖累,日本12家汽车制造商本财年的全球产量将总共削减190万辆,相当于当初生产计划的7%至8%。
丰田公司2008年在日本国内及美国等工厂的减产数量就达95.3万辆;日产公司的全球减产量超过27.2万辆;本田公司减产14.1万辆;铃木公司宣布的减产计划为24.6万辆,其匈牙利工厂低排量汽车生产也在减产;卡车巨头五十铃也在日本国内减产2.8万辆。
在减产的同时,日本的汽车厂商还在日本国内实施大规模裁员,仅非正式员工的裁减人数就超过1.4万人。
2009年可以说是日本汽车业30多年来最艰难的一年。由于国内需求有限,日本的汽车制造商大多积极开拓海外市场。近几年,日本国民的工资水平持续下降,导致消费增长乏力。加上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日本国内本就有限的购车需求受到进一步挤压。
日本汽车在2009年出现不同程度的产销下跌情况。丰田汽车集团(丰田、日野、大发)的表现尤其具有代表性。丰田全球的产量下降21.7%至723.44万辆。其中,丰田汽车的全球产量下跌22.4%,为637.13万辆,大发的产量与2008年同期相比下跌了13.6%,日野的产量下跌了36.5%。
为重振当地汽车业,刺激民众消费,日本政府针对汽车业主要推出了对购买和更换环保车的消费者给予补助的政策。
在全球减排压力不断增大、环保节能意识不断增强的背景下,日本汽车厂商在注重耗能少节能效果好的内燃机汽车开发的同时,把主要力量放在了混合动力车、燃料电池车和电动汽车方面。日本政府从2009年4月1日起,以新车的燃油经济型和环保排放水平为衡量指标,对购车者给予了不同程度的税费减免优惠,而这一度也刺激了日本汽车业特别是环保车型销售的繁荣。
在上述政策的刺激下,日本的汽车销量逐渐回升,汽车生产也随之走出了最艰难的时期。2010年5月,日本国内汽车销量实现连续第十个月同比增长。日本国内乘用车、卡车和巴士销量达到228514辆,与2009年同期相比上涨了28%。其中,日本第一大汽车制造商丰田汽车丰田品牌销量为112174辆,同比增长了39%;日本第二大汽车制造商本田汽车销量同比上涨了16%;日产汽车销量则同比上涨了9%。
此外,以丰田、本田、日产等代表的日本汽车企业2010-2011财年第二季度业绩报告均显示为盈利。
汽车市场仍将低迷
然而,随着日本政府的优惠政策在2010年9月份的退出,日本新车销量至今已经出现连续三个月的同比下跌。
据日本《读卖新闻》2010年11月26日报道:日本汽车业三大公司发表的10月国内汽车生产量显示,汽车产量均跌至2009年水平。
丰田汽车的产量比2009年同月下降22.4%,为237089台,连续两个月减产,尼桑日产汽车的产量同期减少12%,为87215台,本田则减产0.8%,为80378台,分别是时隔12个月和10个月的首次减产。
尼桑日产2010年10月的产量是其自1971年统计开始以来的最低记录,本田产品最新推出的小型汽车也陷入了困境。
日本汽车制造商协会预计2011年汽车市场需求总量将达4465000辆,而2010年需求量约为4955700辆。
日本共同社的分析认为,在2010年10月至2011年3月结束的财年中,日本汽车在本土的总体销量将维持在205.7万辆左右,这一数字同比减少超过21%。“若要改变这一情况,除非日本的经济形势能出现向好的刺激。”
日本汽车在亚洲的表现与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汽车的表现异常相似,一方面是整车制造商需要对环境作出适应性的调整,一方面是政经形势的变化使得调整越来越困难。他们都需要强有力的外部因素进行拉动。
然而,日本汽车所需要的外部因素,暂时还没有出现的迹象。在亚洲市场,各家日本的整车制造商表现各异。在欧洲市场,以丰田为代表的日本汽车始终未能成为主导性力量,即便丰田与本田等整车制造商一直倾力于此,但进展十分缓慢。根据欧洲汽车制造商组织ACEA2010年11月发布的统计,去年10月份,韩国的现代汽车集团在销量超越丰田,成为亚洲汽车制造商在欧洲最大的市场占有者。在美国市场,以丰田为代表的日本汽车同样遭遇了巨大的挑战。仅是接连不断的召回事件,已经让丰田汽车蒙受很大损失。日产、本田、马自达、铃木等日本汽车制造商也都在美国市场召回了一定数量的汽车。
《纽约时报》的报道称,日本的经济在2010年第三季度相比第二季度上涨了1.1%,超过了最初的预测。但是,“考虑到日本汽车业产出的下滑,以及中国经济增速的减缓,日本经济在2011年上半年前仍会保持严峻的状态。”
日本汽车工业协会会长、日产汽车公司首席执行官志贺俊之近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日本汽车业较2009年同月份相比减少10%以上的趋势今后仍将持续,该协会希望通过研发新型车和促销等措施,使新车销量在2011年秋季左右转为正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