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77年,中共中央宣布恢复高考,宛如一声春雷,预示着科学春天的到来;1978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三中全会正式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恢弘篇章。至此之后犹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就是通过高考,我改变了自己人生轨迹,也从此踏上实现梦想的奋斗之旅。
1975年,我和许许多多知识青年一样,怀揣改天换地的美好梦想,来到农村插队落户。现在回想起来,这真是一段终身难忘的经历。记得刚到农村,就碰上了“双抢”。夏日炎炎,酷暑难耐,我凭着年轻人的满腔激情,挥汗如雨,咬牙坚持了十几天,接受了下乡插队生活的最初洗礼。随后3年,我几乎干过所有的农活,期间还被生产队派去养猪,洗猪栏、烧猪食、打猪草,常是一身泥泞,一身粪臭。在生产队,我不仅学会了养猪,还学会挑担子,从肩不能挑,到挑起168斤的重担。当然,我不是“大寨铁姑娘”,我也为挑谷子摔进田里哭过,在山上遭遇毒蛇被吓哭:在拔秧时遭遇蚂蝗,使劲拔不出来血流不止,我也痛哭流涕。乡亲们说,就是农村孩子也少有这样不怕脏、累,肯吃苦的。虽然我拼命工作,努力表现,可是入党、提干、进厂当工人和推荐上大学却根本轮不到我。在那些清苦而难熬的日子里,想到未知的前途和遥遥无期的农村生活,我曾辗转难眠、灰心丧气。但我也时常告诫自己,要坚定理想、坚守信念。每当乡村的夜晚降临,我不顾劳作后的疲惫,在昏暗灯光下挤出时间读书学习。我始终坚信,只要努力就一定有改变命运的可能。
冰雪消融,春回大地,时代终于给了愿意努力的人改变命运的契机。1977年,听到恢复高考的消息,我内心激情澎湃,我想无论如何都要抓住这个机会。可由于复习时间短,第一次高考没能如愿。于是我就全力以赴准备1978年的高考。我是厂矿子弟学校毕业,在少体校时,常常半天学习半天训练,遇上打比赛还要集训几个月,虽然成绩基本都在“良”以上,但自知文化功底很浅,要顺利通过高考还需更加努力。在南平三中,我参加了针对社会上工作知青的高考补习班。刚开始学习非常吃力,补习资料也很欠缺,但我夜以继日,发奋学习,最后在补习班,我的各科考试分数都名列前茅。天道酬勤,1978年,我终于考上了福建农学院土壤农业化学专业。从此,一个知识的新天地,一个崭新的世界向我展开,我的生活,我的事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非常珍惜这个机会,在大学期间,我们都有一个念想,要“把四人帮耽误的时间夺回来”,而我也用班上数一数二的刻苦,打下了自己的专业基础。
1982年,我大学毕业,被分配回南平市农业局(小市)。第一次拿到工资,我十分高兴,因为父亲工作了近30年,一个月工资才38元,我却拿到49元。转正后每月能交给妈妈30元帮衬家里,对此,我由衷自豪,感谢高考给了我机会。毕业当年,正遇上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我是局里唯一学土壤专业的业务骨干,所以我不仅当老师给全市相关人员培训专业知识,还带领大家上山下田取土样、绘图纸、做化验和写报告,完整地参与了土壤普查的全过程。后来,正是凭借这次普查获得的第一手资料,我撰写了论文,评上了中级职称。
1991年,领导选派我到王台镇任科技副镇长。短短8个月,我做了大量工作,使当地烟叶种植从无到有、发展到200多亩。1992年5月,我又被选派到省定老区贫困乡镇塔前乡(原土堡乡)当代理乡长。当时,全省既不是党员、又是女同志担任乡镇长是少有的,且我对担任乡镇一把手工作也缺乏经验,但组织的信任和人民的重托给了我莫大的勇气和信心,不管前方有何困难,我都要勇往直前。到乡里,我一门心思贯彻执行镇领导班子制定的工作任务,每天都从早上六点多,一直干到晚上十一二点。没日没夜的高强度工作也获得了回报:镇里的财政收入从之前的入不敷出,转变为每年有一百多万元的收入:而且镇里还新建了中学校舍,兴办了企业,改造了柏油路,修建了桥。镇里的老百姓至今还记着我,正是对我当时工作的一种肯定,我感到很欣慰。
1995年初,南平撤地设市,市改区,我被组织调任延平区副区长(民主党派成员身份)。1997年底,我调任南平市农业局局长,对于不曾在部门当过一把手的我来说,这又是一个新挑战。在担任农业局局长期间,我推行了一些改革。虽然现在看改革方向是对的,但是那个时候很难被接受。那段时间,是我工作以来最艰难的时期,不过我也从中汲取一些经验教训,这对我后来的工作还是有所裨益的。
后来,南平市组建畜牧水产局,我任局长。我带着一帮骨干积极发展本地畜牧业,扶持一批现在闻名省内外的产业龙头企业,如奶牛业有长富乳业、大乘乳业,肉鸡生产业有圣农集团,延平区还发展了省内第二大的养猪业……畜牧业发展的同时,疫病防控任务日益艰巨,我常常奋战在第一线,多次主持扑杀动物疫情攻坚工作,如奶牛的结核病和布鲁氏菌病,猪禽的禽流感病等,为全市畜牧业发展与动物源性食品安全保驾护航。
2007年6月起,我任南平市政府副市长。十年间,我先后做过三任市长的助手,他们都对我的工作满意,认为我能干又有开拓创新精神,能圆满完成领导交代的任务。我分管联系过财税、商贸、工商、物价、审计、民政、老区、老龄、慈善、扶贫、残联、双拥、信访、政法、食药监、食品安全等方面工作,还代管过卫生、医改、教育、档案等工作。不管负责哪块工作,我都尽心尽力,不熟悉的领域就虚心学习,总能根据南平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想方设法创新思路、解决问题,尤其是南平医改的机制创新,得到福建省有关部门的采纳和肯定。
2016年8月,我根据组织安排离开副市长岗位,到九三学社福建省委工作,这是组织对我的信任。虽然担任九三学社南平市委主委时觉得自己还游刃有余,但党派机关专职工作是为社省委领导班子服务,为社的组织服务,为社员服务,任何事都要自己亲力亲为,一抓到底,还是需要有一个角色适应转变的过程。于是,我又鼓起当年学习的劲头,从头学习,很快就适应了新角色。我也十分感谢同志们对我工作的支持,让机关圆满地完成了社省委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时光荏苒,我也到了耳顺之年,面临退休。最是青春忆难忘,回顾走过的人生路程,我深深地感受到,是1978年高考改变了我的命运,是知识给了我更大的人生舞台。改革开放40年,是国家取得巨大成就的40年,也是我人生激情洋溢的40年,我的個人命运与祖国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紧紧联系在一起。这是我的人生至幸!40年间,我从一个插队知青成长为正厅级干部,从懵懂少年变成相对成熟的干部,我走过的每一步都体现着组织对我的培养和领导对我的信任以及同事们的帮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所强调的,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成就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用勤劳、智慧、勇气干出来的。就我而言,如果说今天我取得了一些成绩,也都是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干出来的。感悟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成就,回首这40年中我个人的经历,让我更加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下,“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责任编辑:尚国敏
1975年,我和许许多多知识青年一样,怀揣改天换地的美好梦想,来到农村插队落户。现在回想起来,这真是一段终身难忘的经历。记得刚到农村,就碰上了“双抢”。夏日炎炎,酷暑难耐,我凭着年轻人的满腔激情,挥汗如雨,咬牙坚持了十几天,接受了下乡插队生活的最初洗礼。随后3年,我几乎干过所有的农活,期间还被生产队派去养猪,洗猪栏、烧猪食、打猪草,常是一身泥泞,一身粪臭。在生产队,我不仅学会了养猪,还学会挑担子,从肩不能挑,到挑起168斤的重担。当然,我不是“大寨铁姑娘”,我也为挑谷子摔进田里哭过,在山上遭遇毒蛇被吓哭:在拔秧时遭遇蚂蝗,使劲拔不出来血流不止,我也痛哭流涕。乡亲们说,就是农村孩子也少有这样不怕脏、累,肯吃苦的。虽然我拼命工作,努力表现,可是入党、提干、进厂当工人和推荐上大学却根本轮不到我。在那些清苦而难熬的日子里,想到未知的前途和遥遥无期的农村生活,我曾辗转难眠、灰心丧气。但我也时常告诫自己,要坚定理想、坚守信念。每当乡村的夜晚降临,我不顾劳作后的疲惫,在昏暗灯光下挤出时间读书学习。我始终坚信,只要努力就一定有改变命运的可能。
冰雪消融,春回大地,时代终于给了愿意努力的人改变命运的契机。1977年,听到恢复高考的消息,我内心激情澎湃,我想无论如何都要抓住这个机会。可由于复习时间短,第一次高考没能如愿。于是我就全力以赴准备1978年的高考。我是厂矿子弟学校毕业,在少体校时,常常半天学习半天训练,遇上打比赛还要集训几个月,虽然成绩基本都在“良”以上,但自知文化功底很浅,要顺利通过高考还需更加努力。在南平三中,我参加了针对社会上工作知青的高考补习班。刚开始学习非常吃力,补习资料也很欠缺,但我夜以继日,发奋学习,最后在补习班,我的各科考试分数都名列前茅。天道酬勤,1978年,我终于考上了福建农学院土壤农业化学专业。从此,一个知识的新天地,一个崭新的世界向我展开,我的生活,我的事业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非常珍惜这个机会,在大学期间,我们都有一个念想,要“把四人帮耽误的时间夺回来”,而我也用班上数一数二的刻苦,打下了自己的专业基础。
1982年,我大学毕业,被分配回南平市农业局(小市)。第一次拿到工资,我十分高兴,因为父亲工作了近30年,一个月工资才38元,我却拿到49元。转正后每月能交给妈妈30元帮衬家里,对此,我由衷自豪,感谢高考给了我机会。毕业当年,正遇上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我是局里唯一学土壤专业的业务骨干,所以我不仅当老师给全市相关人员培训专业知识,还带领大家上山下田取土样、绘图纸、做化验和写报告,完整地参与了土壤普查的全过程。后来,正是凭借这次普查获得的第一手资料,我撰写了论文,评上了中级职称。
1991年,领导选派我到王台镇任科技副镇长。短短8个月,我做了大量工作,使当地烟叶种植从无到有、发展到200多亩。1992年5月,我又被选派到省定老区贫困乡镇塔前乡(原土堡乡)当代理乡长。当时,全省既不是党员、又是女同志担任乡镇长是少有的,且我对担任乡镇一把手工作也缺乏经验,但组织的信任和人民的重托给了我莫大的勇气和信心,不管前方有何困难,我都要勇往直前。到乡里,我一门心思贯彻执行镇领导班子制定的工作任务,每天都从早上六点多,一直干到晚上十一二点。没日没夜的高强度工作也获得了回报:镇里的财政收入从之前的入不敷出,转变为每年有一百多万元的收入:而且镇里还新建了中学校舍,兴办了企业,改造了柏油路,修建了桥。镇里的老百姓至今还记着我,正是对我当时工作的一种肯定,我感到很欣慰。
1995年初,南平撤地设市,市改区,我被组织调任延平区副区长(民主党派成员身份)。1997年底,我调任南平市农业局局长,对于不曾在部门当过一把手的我来说,这又是一个新挑战。在担任农业局局长期间,我推行了一些改革。虽然现在看改革方向是对的,但是那个时候很难被接受。那段时间,是我工作以来最艰难的时期,不过我也从中汲取一些经验教训,这对我后来的工作还是有所裨益的。
后来,南平市组建畜牧水产局,我任局长。我带着一帮骨干积极发展本地畜牧业,扶持一批现在闻名省内外的产业龙头企业,如奶牛业有长富乳业、大乘乳业,肉鸡生产业有圣农集团,延平区还发展了省内第二大的养猪业……畜牧业发展的同时,疫病防控任务日益艰巨,我常常奋战在第一线,多次主持扑杀动物疫情攻坚工作,如奶牛的结核病和布鲁氏菌病,猪禽的禽流感病等,为全市畜牧业发展与动物源性食品安全保驾护航。
2007年6月起,我任南平市政府副市长。十年间,我先后做过三任市长的助手,他们都对我的工作满意,认为我能干又有开拓创新精神,能圆满完成领导交代的任务。我分管联系过财税、商贸、工商、物价、审计、民政、老区、老龄、慈善、扶贫、残联、双拥、信访、政法、食药监、食品安全等方面工作,还代管过卫生、医改、教育、档案等工作。不管负责哪块工作,我都尽心尽力,不熟悉的领域就虚心学习,总能根据南平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想方设法创新思路、解决问题,尤其是南平医改的机制创新,得到福建省有关部门的采纳和肯定。
2016年8月,我根据组织安排离开副市长岗位,到九三学社福建省委工作,这是组织对我的信任。虽然担任九三学社南平市委主委时觉得自己还游刃有余,但党派机关专职工作是为社省委领导班子服务,为社的组织服务,为社员服务,任何事都要自己亲力亲为,一抓到底,还是需要有一个角色适应转变的过程。于是,我又鼓起当年学习的劲头,从头学习,很快就适应了新角色。我也十分感谢同志们对我工作的支持,让机关圆满地完成了社省委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
时光荏苒,我也到了耳顺之年,面临退休。最是青春忆难忘,回顾走过的人生路程,我深深地感受到,是1978年高考改变了我的命运,是知识给了我更大的人生舞台。改革开放40年,是国家取得巨大成就的40年,也是我人生激情洋溢的40年,我的個人命运与祖国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紧紧联系在一起。这是我的人生至幸!40年间,我从一个插队知青成长为正厅级干部,从懵懂少年变成相对成熟的干部,我走过的每一步都体现着组织对我的培养和领导对我的信任以及同事们的帮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所强调的,改革开放40年来取得的成就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用勤劳、智慧、勇气干出来的。就我而言,如果说今天我取得了一些成绩,也都是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干出来的。感悟改革开放40年的伟大成就,回首这40年中我个人的经历,让我更加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下,“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责任编辑:尚国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