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不服输的主刘献伟
刘献伟给我的印象是爱说、能说,而且会说。自从我俩坐在一起,刘献伟的“嘴部运动”就没有停止过,这一点倒让我庆幸,因为我这人很木讷,而且嘴笨得出奇,尤其是和名人在一起时更紧张得无从下嘴,刘献伟的滔滔不绝倒让我松了一口气。
和刘献伟有缘,真的有缘,不仅是在训练馆与翟教练聊天时见到的第一个运动员是刘献伟,更因为我们居然是老乡,“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这样也抹去了一丝陌生感,少了几分拘束。
在我印象中,刘献伟应该是冷峻孤傲的。但事实不是这样的,作为一个公众人物,刘献伟很随和、很热情,既有山东汉子豪爽的一面,也有一个武者少有的沉稳和干练。有一件事让我很感动,因为赶时间,我是提着行李到散打队的,当天采访结束找到宾馆后,是刘献伟把我沉重的行李提到宾馆的。从散打队到宾馆,—路上,我“抢”了几回,都被刘献伟挡住了,“你是客人,一路上已经很辛苦了,再说我们平时也是要练力的”,几句话很朴实,但让我心里热乎乎的。
行李送到宾馆后,我们谈兴未尽,又在一起“小酌”了一下。席间我再次表达谢意,刘献伟笑了,“见外了不是,这点累算什么,与我训练和小时候吃过的苦比起来,算不了什么。”
刘献伟确实吃过很多苦,“我自幼生活在农村,从小便懂得了生活的不易。”刘献伟家里不富裕,一大家子人的生活就靠父亲的微薄收入维持着,“上学时我经常利用假期挣学费,从那时我就知道钱来之不易。”
谈到钱,刘献伟表情有些苦涩。“1998年,我想参加省运会散打比赛,父亲很支持我,拿出了二百元钱对我说,孩子,穷家富路,拿着。我知道,这是家中仅有的二百元钱,当时我心里酸酸的,想哭,可是我忍住了,当我走出家门,望了一眼单薄的父亲,我再也忍不住了,泪水夺眶而出。那次我比赛成绩很好,也是在那次比赛上,翟教练选中了我。后来,有人问我,那场比赛你为什么能超常发挥?我说,父亲那期待的目光让我不敢松懈,只有将水平发挥至极才对得起父亲。”
提到父亲,刘献伟眼中有泪,“我不是一个孝子,父亲去世时,我都没能守在他身边。”2003年春节过后不久,散打王争霸赛硝烟再起,为突破自己,刘献伟全身心地投入到备战中。而此时他的父亲已身患绝症,为不影响他训练,父亲让家人瞒住了消息。比赛打完了,父亲也带着对他的牵挂永远地离开了。手捧父亲的遗像,刚强的刘献伟再也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放声痛哭,那一刻让他感悟了很多,他感到自己突然长大了。擦干了眼泪,刘献伟在心中默默地坚定了决心。2004年1月2日,当刘献伟举起金腰带时,他仿佛看到了父亲的微笑。回到驻地,刘献伟第一件事就是拿出了父亲的照片,默默地望着,而泪水却悄悄地滑落。
刘献伟擦去脸上的泪水,看着他明朗的面庞,我仿佛读出了刘献伟内心的坚毅和永不服输的性格。
我无意中碰到了刘献伟手上的疤痕。“这是2003年初和陈德宇比赛时留下的。”与翟寿涛教练聊天时,翟教练也提到过这场比赛。比赛刚开始不久,刘献伟便挫折了手指。翟教练问他行不行,如果不行就不打了。刘献伟不仅坚持打完了比赛,而且战胜了对手。那一场比赛的录像我看过,刘献伟打得很惨烈。当他走下擂台时,翟寿涛教练一把抱起了他,眼中有了泪,翟教练对记者们说:“他打得不容易啊。”那时,记者们还不知道刘献伟的手指已经折了。
“那次比赛我只有一个念头,打赢比赛,我不能辜负翟教练对我的培养。”
“是翟教练改变了我的命运。”
1998年,刘献伟打完省运会后不久,便收到了山东散打队的试训通知。看完通知,刘献伟不知何去何从。父亲拍着他的肩膀说,好男儿志在四方,出去闯一闯吧。刚到散打队,一切都是那么新鲜,“发给我运动服时,我问教练,这需要交多少钱。当时想如果贵的话就不买了。教练告诉我是免费的。我说真的吗?有些不敢相信。” “第一次拿到补助200元钱,感到钱很重,那时我想再也不用向家里要钱了。”
“在家乡时,感觉自己练得相当棒。到队里以后才发现我的好些动作都是不规范的。”
试训后不久,刘献伟就参加了一场全国性比赛。那场比赛取胜后,刘献伟留队了。
“我记得非常清楚,那场比赛是在青岛,我的对手是全国冠军杨志强。”
山东散打队的六年生活,使刘献伟变得更加成熟,同时他也由“新人”变为了“老人”。随队采访的第一天晚上,我在训练馆遇到了刘献伟,他正在打沙袋。我问他:“苦不苦?”他笑了,“苦当然是苦,不付出就不会有收获,可是当一个人确定了目标以后,也就把这种苦当成乐趣了。”当问到现在最大的目标是什么时,刘献伟告诉我:在十运会上夺金。
在采访刘献伟时,刘献伟说得最多的两个字是“幸运”。
“我真的很幸运,初学散打时便遇到了张治国老师。张老师不仅免费教我学散打,还出钱让我去打比赛,平时看我营养供不上,还给我买补品。张老师不求回报,只求我能实现他未能实现的梦想。张老师自幼喜欢武术,只是家里太穷,不能专心学习,更没有钱参加比赛。好在我没有辜负他的期望。1996年,我参加山东省“希望杯”武术散打比赛,因为是第一次参加比赛,没有经验,上场后便蛮打蛮拼,体力消耗太大,而且腿内侧受伤,最后只取得了56公斤级第三名。但那场比赛,我打得很顽强。第二年再参加比赛时,我夺得了冠军。”
说着,刘献伟忽然乐了,“你见过青蛙吗?”
我也笑了,我的童年是在农村度过的,我不仅见过青蛙,而且还学过青蛙的呜叫呢!他问这个干什么呢?“当然见过。”
“那时我就如井底之蛙,真的。”刘献伟不好意思地望着窗外。晚霞穿过窗棂撒在刘献伟的脸上。
“1997年夺得全省冠军后,我有些骄傲了,觉得没有什么比赛不可以参加,甚至可以不练了。那时正好赶上农忙,我就回家劳动去了,直到1998年再次参加比赛。来到散打队以后,我感觉自己很可笑,天外有天、人外有人,骄傲就意味着失败。幸好我遇到了翟寿涛教练,要不我还不知道,散打还有更宽广的视野,也不可能有我的今天,所以我说自己是幸运的。”
刘献伟陷入了回忆当中。室内变得昏暗起来,我起身打开了灯。采访是在翟寿涛教练的办公室中进行的。翟教练的桌子上放了一些照片,我看了看,发现了几张熟悉的面孔,其中也有刘献伟的拳照,照片上的刘献伟一改生活中的温和,面孔有些冷酷。我指着照片,和刘献伟开玩笑,“Cool!”
刘献伟摆摆手,“No!”
我忽然想起我带的《精武》上有刘献伟的照片,便送给他一本。“这张照片不像你。”刘献伟又笑了。“那是为了参加散打王总决赛设计的发型,酷吧”!我挑了挑拇指,“酷毙了!”
这时有人敲门,进来的是散打队的管理员,“好好写写他吧,这小伙子不错。”刘献伟冲着管理员做了一个鬼脸。
刘献伟很活泼,这也是我随队采访时感受最深的。训练很辛苦,每一节训练课结束时,大家都尽可能的多休息一会,这时刘献伟就成了活跃气氛的积极分子,和这个说笑一阵,和那个又打闹一番。而训练时,刘献伟却一丝不苟,甚至是表情严肃。
刘献伟有些酒量,而且酒喝得很雅。酒这种东西有时误事,有时却可拉近两个人的距离。那天晚上,酒至酣时,我问刘献伟的收入,刘献伟倒没保密,实话实说。其实,这位散打界精英的收入并没有我想像得高,由此我想起了东北的一句嗑:差距咋这么大呢?这种差距,不仅是收人,还有……
谈起未来,刘献伟无限憧憬“当教练,当教官,当演员,或者回家当个大队书记……”
刘献伟又笑了,这个乐观而又不服输的小伙子!我想他做什么事都会做得很好,真的!
二、“胖子”其实很柔,隋
队友们都亲切地称杨晓靖为“胖子”。我本来打算在随队采访的第一天“采”“胖子”,但计划落空了。以后的几天也因为种种原因,我没能拿出大块的时间和杨晓靖“细谈”,只是利用训练休息和他聊了聊。“胖子”不爱说话,但说起话来却沉稳中蕴涵着一丝幽默。
“胖子”爱笑,平时总是乐呵呵的,好像天下就没有什么值得愁的事,“特随和”,队友们这样评价他。一天晚饭时,大家都快吃完了,杨晓靖才端着他的特号餐盘“姗姗来吃”。这样的机会岂能错过,我举起了相机。杨晓靖一看,连忙低头,一边低头一边说:“这要让全国人民看到了,还以为我多能吃呢!”旁边队友打趣道:“这才是真实的杨晓靖。”
杨晓靖活得就是这么真实,不加一丝掩饰。一天,我邀请杨晓靖给我摆几个“造型”,其中一个动作是劈腿。杨晓靖摇摇头,“这个动作对我来说有些难度。”我一想,也是,在我记忆中,杨晓靖很少用腿技,这可能与他的身高和体重有关。于是,杨晓靖摆了几个拳姿,真是身大力不亏,造型极有力度。
在青岛,曹茂恩教练评价杨晓靖时说,“力大是杨晓靖的优势”,但杨晓靖决非蛮打斗力之徒,杨晓靖的技术还是很全面的,可能有些发挥好一些,有些发挥得不好。
没见到杨晓靖前,我以为杨晓靖身体柔韧性和灵敏性不会太好,可是看了杨晓靖的训练,让我大吃—惊,他的身体素质非常棒。采访的第二天下午,散打队进行柔韧性训练,项目是蛙跳,杨晓靖在当作间隔物的手靶间跳来跳去,身体十分灵活,而且跳跃高度也超过了其他队员。但在训练跑步时,杨晓靖就没了优势,有时落在了别的队员后面,但他努力地追赶着,“这不是他的长项”,男队教练李东民告诉我。或许是因为这个原因吧(这是我的猜测),在我随队采访的三天里,杨晓靖出现在跑步机上的频率明显要高于其他队员。
杨晓靖练得很刻苦。—天,我在宿舍楼门口遇到了他,他—边走一边活动着手腕,身后传来队医的声音,“不能练就休息吧,好好养一养,别影响比赛”。杨晓靖答应着,可是不—会又出现在了训练馆里。
宿舍、训练馆、食堂,“三点一线”的生活仅过了不到三天,我就厌倦了,而队员们日复一日地重复着,而且每天还要精神饱满地投入训练。“国家拿这么多钱创造这么好的条件让我们安心训练,我感到很幸福。我父母都是工人,不可能为我创造更好的发展空间,所以我很珍惜这样的机会。”杨晓靖背靠着跑步机,擦着汗对我说。
或许是出汗太多的缘故,杨晓靖训练时非常能喝水。不知为什么,训练馆里没有饮水机,队员们总是从纯净水桶中倒水喝。我和杨晓靖开玩笑,“你们‘梦之队’练力的方式都这样特殊。”“这叫劳动式训练。’杨晓靖认真地说。
现在流行“打则优则演”,例如散打冠军赵子龙就成功地拍摄了一部电影《散打》。“能不能排戏,要看机会,现在我的目标是在十运会上夺冠。”杨晓靖的回答与其师兄刘献伟如出一辙,看来他们对十运会充满信心。
三、王者之风柳海龙
采访的第三天,刚从广州归来的柳海龙出现在了训练馆。与刘献伟和杨晓靖相比,柳海龙更具王者的霸气,无论是擂台上的轻松作秀,还是谈话时那低沉的声音,无不透露着沉稳。
采访是在柳海龙的寝室进行的。柳海龙的寝室是典型的“男孩子式”,不仅充满了男人的味道,而且物品摆放也是那样随意自然。寝室的墙上粘贴着柳海龙比赛时的海报,电视上摆放着几座奖杯,靠门的桌子上码放着一排书,以英语教材居多。早就看报道说柳海龙要考
“对,我打算考研,准备学习体育经济这门专业。” “学外语一方面是为考研,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便于出国比赛和学习。学习外语很不容易,何况我是抽时间学,更有难度。”
柳海龙一边说,一边看了看我手中有关他的资料。“这份资料上把我的生日写错了,我的生日是1981年5月30日。”
我递给柳海龙一本以他做封面的《精武》,柳海龙认真地翻看着。包揽散打比赛所有奖项的柳海龙经常出现在新闻媒体上,所以他看到杂志时并没有表现出过多的惊喜,只是点了点头,表示谢意。
“能把封面照片的底片传给我吗?我想做一张海报。”那张照片记录的是柳海龙在2004年1月2日夺得中量级王后高高举起奖杯的一瞬。
我和柳海龙开玩笑:“这一瞬间不知迷到了多少靓女。”“很酷吗?还有发展潜力呢!”柳海龙一脸的自信。
“其实荣誉是国家和观众给的,我看中的是大家对我的支持。如果没有教练的悉心指导,如果没有团队的共同配合,我也取得不了这么好的成绩,我的荣誉就是大家的荣誉。”
望着一座座奖杯,我忽然想起一位朋友常问的一个问题,“你现在取得了这么好的成绩,有没有想过,有一天假如败在新人手上会是什么感觉?”
“其实,每一个运动员在打每一场比赛之前,都会做好各种心理准备,而且会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失败是不可怕的,关键是以怎样的心态面对失败。我也曾失败过,但我勇敢地面对,积极地训练,我又站在了领奖台上。擂台上没有常胜将军,谁都会失败,我们要对失败早认识、让失败晚到来。心中总有目标,你就会活得很充实,你就会把胜败看得很淡。我的座右铭是:不要留下遗憾。只要自己努力了,只要自己问心无隗了,也就足够了。”
柳海龙翻看着杂志,“我小的时候非常喜欢看《精武》,有时还照书学两招。现在常年在外打比赛,还要上学,也就没有时间看了。”
柳海龙是个挺“矛盾”的人,身属解放军队,却在山东散打队受训;既是一名运动员,也是武汉体院的一名学生。问到如何处理其中关系时,他笑谈,“互相促进。”
“我是一名很优秀的学生,真的。在课堂上和在训练馆是两种不同的感觉。刚一开始上课时,感觉有些拘束,不久我就适应了,感觉很充实。”
柳海龙说着从桌子上拿起一本外语书,“多学点知识,就多一分竞争的实力。”说着,柳海龙来了一个造型,帅气的他很有表演天赋。
“你很适合演戏。”
“也有人找我合作,看机会吧。”
柳海龙这时发现资料上一条关于他经商的消息,摇了摇头。
“没有想过经商?”
“我还不想过早的投身商场,还想在散打上有所突破。国家为我们提供了条件,我们就应该好好的训练,拿出成绩来报效国家。一个运动员在赛场最大的感动就是国旗因为自己的努力而升起,这一刻让人感到骄傲,同时心中也会激荡强烈的荣誉感和使命感。一个运动员的责任是什么,就是为国家、为集体争得荣誉。”
柳海龙、杨晓靖、刘献伟都是1998年加入山东散打队的,可以说是师兄弟,可是他们有的大器晚成、有的早已功成名就,而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勤奋刻苦,这或许也是他们取得成功的最大秘诀。
在回哈的列车上,我终于感悟到山东队的有才来自于执着地追求和刻苦地努力。
刘献伟给我的印象是爱说、能说,而且会说。自从我俩坐在一起,刘献伟的“嘴部运动”就没有停止过,这一点倒让我庆幸,因为我这人很木讷,而且嘴笨得出奇,尤其是和名人在一起时更紧张得无从下嘴,刘献伟的滔滔不绝倒让我松了一口气。
和刘献伟有缘,真的有缘,不仅是在训练馆与翟教练聊天时见到的第一个运动员是刘献伟,更因为我们居然是老乡,“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这样也抹去了一丝陌生感,少了几分拘束。
在我印象中,刘献伟应该是冷峻孤傲的。但事实不是这样的,作为一个公众人物,刘献伟很随和、很热情,既有山东汉子豪爽的一面,也有一个武者少有的沉稳和干练。有一件事让我很感动,因为赶时间,我是提着行李到散打队的,当天采访结束找到宾馆后,是刘献伟把我沉重的行李提到宾馆的。从散打队到宾馆,—路上,我“抢”了几回,都被刘献伟挡住了,“你是客人,一路上已经很辛苦了,再说我们平时也是要练力的”,几句话很朴实,但让我心里热乎乎的。
行李送到宾馆后,我们谈兴未尽,又在一起“小酌”了一下。席间我再次表达谢意,刘献伟笑了,“见外了不是,这点累算什么,与我训练和小时候吃过的苦比起来,算不了什么。”
刘献伟确实吃过很多苦,“我自幼生活在农村,从小便懂得了生活的不易。”刘献伟家里不富裕,一大家子人的生活就靠父亲的微薄收入维持着,“上学时我经常利用假期挣学费,从那时我就知道钱来之不易。”
谈到钱,刘献伟表情有些苦涩。“1998年,我想参加省运会散打比赛,父亲很支持我,拿出了二百元钱对我说,孩子,穷家富路,拿着。我知道,这是家中仅有的二百元钱,当时我心里酸酸的,想哭,可是我忍住了,当我走出家门,望了一眼单薄的父亲,我再也忍不住了,泪水夺眶而出。那次我比赛成绩很好,也是在那次比赛上,翟教练选中了我。后来,有人问我,那场比赛你为什么能超常发挥?我说,父亲那期待的目光让我不敢松懈,只有将水平发挥至极才对得起父亲。”
提到父亲,刘献伟眼中有泪,“我不是一个孝子,父亲去世时,我都没能守在他身边。”2003年春节过后不久,散打王争霸赛硝烟再起,为突破自己,刘献伟全身心地投入到备战中。而此时他的父亲已身患绝症,为不影响他训练,父亲让家人瞒住了消息。比赛打完了,父亲也带着对他的牵挂永远地离开了。手捧父亲的遗像,刚强的刘献伟再也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放声痛哭,那一刻让他感悟了很多,他感到自己突然长大了。擦干了眼泪,刘献伟在心中默默地坚定了决心。2004年1月2日,当刘献伟举起金腰带时,他仿佛看到了父亲的微笑。回到驻地,刘献伟第一件事就是拿出了父亲的照片,默默地望着,而泪水却悄悄地滑落。
刘献伟擦去脸上的泪水,看着他明朗的面庞,我仿佛读出了刘献伟内心的坚毅和永不服输的性格。
我无意中碰到了刘献伟手上的疤痕。“这是2003年初和陈德宇比赛时留下的。”与翟寿涛教练聊天时,翟教练也提到过这场比赛。比赛刚开始不久,刘献伟便挫折了手指。翟教练问他行不行,如果不行就不打了。刘献伟不仅坚持打完了比赛,而且战胜了对手。那一场比赛的录像我看过,刘献伟打得很惨烈。当他走下擂台时,翟寿涛教练一把抱起了他,眼中有了泪,翟教练对记者们说:“他打得不容易啊。”那时,记者们还不知道刘献伟的手指已经折了。
“那次比赛我只有一个念头,打赢比赛,我不能辜负翟教练对我的培养。”
“是翟教练改变了我的命运。”
1998年,刘献伟打完省运会后不久,便收到了山东散打队的试训通知。看完通知,刘献伟不知何去何从。父亲拍着他的肩膀说,好男儿志在四方,出去闯一闯吧。刚到散打队,一切都是那么新鲜,“发给我运动服时,我问教练,这需要交多少钱。当时想如果贵的话就不买了。教练告诉我是免费的。我说真的吗?有些不敢相信。” “第一次拿到补助200元钱,感到钱很重,那时我想再也不用向家里要钱了。”
“在家乡时,感觉自己练得相当棒。到队里以后才发现我的好些动作都是不规范的。”
试训后不久,刘献伟就参加了一场全国性比赛。那场比赛取胜后,刘献伟留队了。
“我记得非常清楚,那场比赛是在青岛,我的对手是全国冠军杨志强。”
山东散打队的六年生活,使刘献伟变得更加成熟,同时他也由“新人”变为了“老人”。随队采访的第一天晚上,我在训练馆遇到了刘献伟,他正在打沙袋。我问他:“苦不苦?”他笑了,“苦当然是苦,不付出就不会有收获,可是当一个人确定了目标以后,也就把这种苦当成乐趣了。”当问到现在最大的目标是什么时,刘献伟告诉我:在十运会上夺金。
在采访刘献伟时,刘献伟说得最多的两个字是“幸运”。
“我真的很幸运,初学散打时便遇到了张治国老师。张老师不仅免费教我学散打,还出钱让我去打比赛,平时看我营养供不上,还给我买补品。张老师不求回报,只求我能实现他未能实现的梦想。张老师自幼喜欢武术,只是家里太穷,不能专心学习,更没有钱参加比赛。好在我没有辜负他的期望。1996年,我参加山东省“希望杯”武术散打比赛,因为是第一次参加比赛,没有经验,上场后便蛮打蛮拼,体力消耗太大,而且腿内侧受伤,最后只取得了56公斤级第三名。但那场比赛,我打得很顽强。第二年再参加比赛时,我夺得了冠军。”
说着,刘献伟忽然乐了,“你见过青蛙吗?”
我也笑了,我的童年是在农村度过的,我不仅见过青蛙,而且还学过青蛙的呜叫呢!他问这个干什么呢?“当然见过。”
“那时我就如井底之蛙,真的。”刘献伟不好意思地望着窗外。晚霞穿过窗棂撒在刘献伟的脸上。
“1997年夺得全省冠军后,我有些骄傲了,觉得没有什么比赛不可以参加,甚至可以不练了。那时正好赶上农忙,我就回家劳动去了,直到1998年再次参加比赛。来到散打队以后,我感觉自己很可笑,天外有天、人外有人,骄傲就意味着失败。幸好我遇到了翟寿涛教练,要不我还不知道,散打还有更宽广的视野,也不可能有我的今天,所以我说自己是幸运的。”
刘献伟陷入了回忆当中。室内变得昏暗起来,我起身打开了灯。采访是在翟寿涛教练的办公室中进行的。翟教练的桌子上放了一些照片,我看了看,发现了几张熟悉的面孔,其中也有刘献伟的拳照,照片上的刘献伟一改生活中的温和,面孔有些冷酷。我指着照片,和刘献伟开玩笑,“Cool!”
刘献伟摆摆手,“No!”
我忽然想起我带的《精武》上有刘献伟的照片,便送给他一本。“这张照片不像你。”刘献伟又笑了。“那是为了参加散打王总决赛设计的发型,酷吧”!我挑了挑拇指,“酷毙了!”
这时有人敲门,进来的是散打队的管理员,“好好写写他吧,这小伙子不错。”刘献伟冲着管理员做了一个鬼脸。
刘献伟很活泼,这也是我随队采访时感受最深的。训练很辛苦,每一节训练课结束时,大家都尽可能的多休息一会,这时刘献伟就成了活跃气氛的积极分子,和这个说笑一阵,和那个又打闹一番。而训练时,刘献伟却一丝不苟,甚至是表情严肃。
刘献伟有些酒量,而且酒喝得很雅。酒这种东西有时误事,有时却可拉近两个人的距离。那天晚上,酒至酣时,我问刘献伟的收入,刘献伟倒没保密,实话实说。其实,这位散打界精英的收入并没有我想像得高,由此我想起了东北的一句嗑:差距咋这么大呢?这种差距,不仅是收人,还有……
谈起未来,刘献伟无限憧憬“当教练,当教官,当演员,或者回家当个大队书记……”
刘献伟又笑了,这个乐观而又不服输的小伙子!我想他做什么事都会做得很好,真的!
二、“胖子”其实很柔,隋
队友们都亲切地称杨晓靖为“胖子”。我本来打算在随队采访的第一天“采”“胖子”,但计划落空了。以后的几天也因为种种原因,我没能拿出大块的时间和杨晓靖“细谈”,只是利用训练休息和他聊了聊。“胖子”不爱说话,但说起话来却沉稳中蕴涵着一丝幽默。
“胖子”爱笑,平时总是乐呵呵的,好像天下就没有什么值得愁的事,“特随和”,队友们这样评价他。一天晚饭时,大家都快吃完了,杨晓靖才端着他的特号餐盘“姗姗来吃”。这样的机会岂能错过,我举起了相机。杨晓靖一看,连忙低头,一边低头一边说:“这要让全国人民看到了,还以为我多能吃呢!”旁边队友打趣道:“这才是真实的杨晓靖。”
杨晓靖活得就是这么真实,不加一丝掩饰。一天,我邀请杨晓靖给我摆几个“造型”,其中一个动作是劈腿。杨晓靖摇摇头,“这个动作对我来说有些难度。”我一想,也是,在我记忆中,杨晓靖很少用腿技,这可能与他的身高和体重有关。于是,杨晓靖摆了几个拳姿,真是身大力不亏,造型极有力度。
在青岛,曹茂恩教练评价杨晓靖时说,“力大是杨晓靖的优势”,但杨晓靖决非蛮打斗力之徒,杨晓靖的技术还是很全面的,可能有些发挥好一些,有些发挥得不好。
没见到杨晓靖前,我以为杨晓靖身体柔韧性和灵敏性不会太好,可是看了杨晓靖的训练,让我大吃—惊,他的身体素质非常棒。采访的第二天下午,散打队进行柔韧性训练,项目是蛙跳,杨晓靖在当作间隔物的手靶间跳来跳去,身体十分灵活,而且跳跃高度也超过了其他队员。但在训练跑步时,杨晓靖就没了优势,有时落在了别的队员后面,但他努力地追赶着,“这不是他的长项”,男队教练李东民告诉我。或许是因为这个原因吧(这是我的猜测),在我随队采访的三天里,杨晓靖出现在跑步机上的频率明显要高于其他队员。
杨晓靖练得很刻苦。—天,我在宿舍楼门口遇到了他,他—边走一边活动着手腕,身后传来队医的声音,“不能练就休息吧,好好养一养,别影响比赛”。杨晓靖答应着,可是不—会又出现在了训练馆里。
宿舍、训练馆、食堂,“三点一线”的生活仅过了不到三天,我就厌倦了,而队员们日复一日地重复着,而且每天还要精神饱满地投入训练。“国家拿这么多钱创造这么好的条件让我们安心训练,我感到很幸福。我父母都是工人,不可能为我创造更好的发展空间,所以我很珍惜这样的机会。”杨晓靖背靠着跑步机,擦着汗对我说。
或许是出汗太多的缘故,杨晓靖训练时非常能喝水。不知为什么,训练馆里没有饮水机,队员们总是从纯净水桶中倒水喝。我和杨晓靖开玩笑,“你们‘梦之队’练力的方式都这样特殊。”“这叫劳动式训练。’杨晓靖认真地说。
现在流行“打则优则演”,例如散打冠军赵子龙就成功地拍摄了一部电影《散打》。“能不能排戏,要看机会,现在我的目标是在十运会上夺冠。”杨晓靖的回答与其师兄刘献伟如出一辙,看来他们对十运会充满信心。
三、王者之风柳海龙
采访的第三天,刚从广州归来的柳海龙出现在了训练馆。与刘献伟和杨晓靖相比,柳海龙更具王者的霸气,无论是擂台上的轻松作秀,还是谈话时那低沉的声音,无不透露着沉稳。
采访是在柳海龙的寝室进行的。柳海龙的寝室是典型的“男孩子式”,不仅充满了男人的味道,而且物品摆放也是那样随意自然。寝室的墙上粘贴着柳海龙比赛时的海报,电视上摆放着几座奖杯,靠门的桌子上码放着一排书,以英语教材居多。早就看报道说柳海龙要考
“对,我打算考研,准备学习体育经济这门专业。” “学外语一方面是为考研,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便于出国比赛和学习。学习外语很不容易,何况我是抽时间学,更有难度。”
柳海龙一边说,一边看了看我手中有关他的资料。“这份资料上把我的生日写错了,我的生日是1981年5月30日。”
我递给柳海龙一本以他做封面的《精武》,柳海龙认真地翻看着。包揽散打比赛所有奖项的柳海龙经常出现在新闻媒体上,所以他看到杂志时并没有表现出过多的惊喜,只是点了点头,表示谢意。
“能把封面照片的底片传给我吗?我想做一张海报。”那张照片记录的是柳海龙在2004年1月2日夺得中量级王后高高举起奖杯的一瞬。
我和柳海龙开玩笑:“这一瞬间不知迷到了多少靓女。”“很酷吗?还有发展潜力呢!”柳海龙一脸的自信。
“其实荣誉是国家和观众给的,我看中的是大家对我的支持。如果没有教练的悉心指导,如果没有团队的共同配合,我也取得不了这么好的成绩,我的荣誉就是大家的荣誉。”
望着一座座奖杯,我忽然想起一位朋友常问的一个问题,“你现在取得了这么好的成绩,有没有想过,有一天假如败在新人手上会是什么感觉?”
“其实,每一个运动员在打每一场比赛之前,都会做好各种心理准备,而且会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失败是不可怕的,关键是以怎样的心态面对失败。我也曾失败过,但我勇敢地面对,积极地训练,我又站在了领奖台上。擂台上没有常胜将军,谁都会失败,我们要对失败早认识、让失败晚到来。心中总有目标,你就会活得很充实,你就会把胜败看得很淡。我的座右铭是:不要留下遗憾。只要自己努力了,只要自己问心无隗了,也就足够了。”
柳海龙翻看着杂志,“我小的时候非常喜欢看《精武》,有时还照书学两招。现在常年在外打比赛,还要上学,也就没有时间看了。”
柳海龙是个挺“矛盾”的人,身属解放军队,却在山东散打队受训;既是一名运动员,也是武汉体院的一名学生。问到如何处理其中关系时,他笑谈,“互相促进。”
“我是一名很优秀的学生,真的。在课堂上和在训练馆是两种不同的感觉。刚一开始上课时,感觉有些拘束,不久我就适应了,感觉很充实。”
柳海龙说着从桌子上拿起一本外语书,“多学点知识,就多一分竞争的实力。”说着,柳海龙来了一个造型,帅气的他很有表演天赋。
“你很适合演戏。”
“也有人找我合作,看机会吧。”
柳海龙这时发现资料上一条关于他经商的消息,摇了摇头。
“没有想过经商?”
“我还不想过早的投身商场,还想在散打上有所突破。国家为我们提供了条件,我们就应该好好的训练,拿出成绩来报效国家。一个运动员在赛场最大的感动就是国旗因为自己的努力而升起,这一刻让人感到骄傲,同时心中也会激荡强烈的荣誉感和使命感。一个运动员的责任是什么,就是为国家、为集体争得荣誉。”
柳海龙、杨晓靖、刘献伟都是1998年加入山东散打队的,可以说是师兄弟,可是他们有的大器晚成、有的早已功成名就,而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勤奋刻苦,这或许也是他们取得成功的最大秘诀。
在回哈的列车上,我终于感悟到山东队的有才来自于执着地追求和刻苦地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