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是针对我国现阶段耕地保护问题及对策的探讨。笔者结合了自己的实践经验,在文章中首先针对我国耕地的特点进行了分析,讨论了保护耕地资源的重要性。而后针对具体的耕地保护中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以及相应的加强耕地保护的措施,展开了全面的论述。
[关键词]耕地保护 存在的问题 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 S341.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10-319-1
1我国耕地的特点分析
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而耕地则是农业最为重要的生产资料。随着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大量的城郊耕地被用作城镇化建设中来,从而使得我国耕地呈现逐渐锐减的状态,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性。因此做好耕地保护,实现经济发展与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二者之间的统一化,将是我国未来经济建设的重点任务之一。所谓耕地保护,是指使用行政、法律、技术、经济等一系列管理手段来对耕地的数量与质量进行的保护工作。从自然因素来讲,我国耕地的特点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1)耕地分布不均,人均占有面积少
我国以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位居世界第三,但实际可利用的土地面积却非常有限,土地资源相对贫乏,尤其是以农业生产为基础的耕地资源十分紧缺,再加上我国人口数量位居世界第一,據有关部门统计人均占有的耕地面积还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且90%的耕地都集中分布在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珠江三角洲等平原、山间盆地以及广大的丘陵地区。
(2)耕地质量差,退化严重
我国耕地整体质量差,据统计有60%以上的耕地都分布在高原、山地、丘陵等地区,仅有30%左右的耕地分布在平原和盆地,其中有9100万亩耕地的坡度在25°以上,不利于长期耕作中的水土保持,需要逐步退耕。
(3)耕地利用率低,后备资源不足
我国现阶段拥有宜耕荒地资源约2亿亩,如果按照60%的垦殖率来计算的话,可开垦的耕地面积为1.2亿亩。但因生态保护要求严格限制了我国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使得今后可开发补耕的资源非常有限。
2我国目前耕地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表面经济利益与耕地保护观念的冲突
表面经济利益及地方政府的经济发展以及政府部门的“政绩”,不少地区在快速经济发展过程中盲目进行扩展,造成大面积耕地被占用,而且在耕地补偿标准上大做文章。如有些地方政府将集体土地所有权转为国家土地所有权后,通过对土地的开发储备,将生地变为“三通一平”或“七通一平”的熟地,再进一步通过招投标、拍卖等形式将土地投入一级市场出让,以此来获得巨额的土地出让费,成为地方财政来源的重要源头。
2.2耕地抛荒、闲置现象严重
现阶段我国耕地呈现大面积的抛荒、闲置现象,主要体现在:
(1)青壮年农民工外出务工潮,导致耕地荒废。多数地区农民嫌农田收入微薄,因此纷纷成群结伙外出打工,使得农村地区主要劳动力外流,剩下一些留守的孤寡老人或妇女儿童,无力从事耕地;
(2)许多地区土地征而不用,导致耕地闲置。尽管我国目前已经有《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规定“土地闲置满两年、依法应当无偿收回的,坚决无偿收回,重新安排使用”,“土地闲置满一年不满两年的,按出让或划拨土地价款的 20%征收土地闲置费。”等相关政策的规定,但在实际应用当中,还是有部分地区为了招商引资谋求政绩,不惜以降低出让成本作为优惠,变相圈地来为企业提供可乘之机,致使大片耕地长期闲置,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3)耕地质量呈整体下滑趋势。根据国土资源部的统计数据显示,1998年我国粮食总产量为51230 × 104吨,是过去产量最多的一年,可到了2003年却下滑到了43070 ×104吨,此后的数年内粮食总产量虽然整体上呈上涨趋势,但涨幅缓慢,一度徘徊不前,直到近两年时间粮食总产量才超过了1998年的总产量(如2010年为54648×104吨),由此可见耕地质量在过去的许多年内质量都有所下降。与此同时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也在不断下降,这在很大程度上都影响了农民的积极性,造成耕地被闲置。
2.3农户耕地保护缺乏动力
我国农村集体耕地占到了全国耕地总面积的90%以上,集体耕地多数都采用农户家庭承包经营模式,因此农户们对于耕地的利用程度在很大程度上都影响着耕地的可持续发展。
3加强耕地保护有效实施的措施
3.1提高公众参与耕地保护的积极性
针对目前我国公众对于耕地保护意识淡薄,尤其是耕地所有者的农户对于耕地积极性小的问题,可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提高公众的认识,使其积极参与到耕地保护活动中来。如通过广播、电视、标语、口号等媒介的耕地保护宣传教育,使农户认识到保护耕地的重要性和价值,将保护耕地与农户直接的经济利益联系起来,这样才能竖立起”保护耕地人人有责“的观念。
3.2加强农村用地规划和管理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应根据存在建设规划与土地利用总规划图,从根本上加强农村宅基地的管理,加强农民对于空闲地、原有宅基地、“四荒地”的利用效率,尽量减少对耕地的占用。对于涉及到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必须在合理规划设计的基础上依法进行报批,并严格控制各项建设用地,确保所占用的耕地应满足土地利用总规划以及土地年度利用计划。另外,国外发达国家的工业用地占非农业用地的比例通常都低于15%,而我国则普遍高达30%以上,根据最新的《城市土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规定,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工业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应调整为15%-25%为适宜。
3.3加强经济手段的运用
在我国的一系列耕地保护措施中,经济手段十分欠缺,对此应尽快建立起一套长期有效的耕地保护经济补偿体制来。
4结语
耕地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而我国在看似地大物博的表面现象之下,人均耕地面积少、耕地质量差等诸多劣势,使得耕地保护在未来的国民经济建设中显得尤为重要。但目前许多人对于耕地保护的意义认识不足,观念淡薄,尤其是地方政府已经部分农户,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不惜大面积损坏有限的耕地资源,最终损害到的是我国社会经济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做好全面耕地保护,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强全民对于耕地保护的理性认识。
参考文献
[1]唐健.当前耕地保护工作的对策与建议[J].中外房地产导报, 2003(7).
[2]江虹,罗晓春等.当前我国土地产权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思考[J].资源#产业, 2004(1).
[3]王淑珍.论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与耕地保护[J].观察与思考, 2004(18).
[关键词]耕地保护 存在的问题 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 S341.1 [文献码] B [文章编号] 1000-405X(2014)-10-319-1
1我国耕地的特点分析
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而耕地则是农业最为重要的生产资料。随着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大量的城郊耕地被用作城镇化建设中来,从而使得我国耕地呈现逐渐锐减的状态,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性。因此做好耕地保护,实现经济发展与耕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二者之间的统一化,将是我国未来经济建设的重点任务之一。所谓耕地保护,是指使用行政、法律、技术、经济等一系列管理手段来对耕地的数量与质量进行的保护工作。从自然因素来讲,我国耕地的特点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
(1)耕地分布不均,人均占有面积少
我国以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位居世界第三,但实际可利用的土地面积却非常有限,土地资源相对贫乏,尤其是以农业生产为基础的耕地资源十分紧缺,再加上我国人口数量位居世界第一,據有关部门统计人均占有的耕地面积还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且90%的耕地都集中分布在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珠江三角洲等平原、山间盆地以及广大的丘陵地区。
(2)耕地质量差,退化严重
我国耕地整体质量差,据统计有60%以上的耕地都分布在高原、山地、丘陵等地区,仅有30%左右的耕地分布在平原和盆地,其中有9100万亩耕地的坡度在25°以上,不利于长期耕作中的水土保持,需要逐步退耕。
(3)耕地利用率低,后备资源不足
我国现阶段拥有宜耕荒地资源约2亿亩,如果按照60%的垦殖率来计算的话,可开垦的耕地面积为1.2亿亩。但因生态保护要求严格限制了我国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使得今后可开发补耕的资源非常有限。
2我国目前耕地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表面经济利益与耕地保护观念的冲突
表面经济利益及地方政府的经济发展以及政府部门的“政绩”,不少地区在快速经济发展过程中盲目进行扩展,造成大面积耕地被占用,而且在耕地补偿标准上大做文章。如有些地方政府将集体土地所有权转为国家土地所有权后,通过对土地的开发储备,将生地变为“三通一平”或“七通一平”的熟地,再进一步通过招投标、拍卖等形式将土地投入一级市场出让,以此来获得巨额的土地出让费,成为地方财政来源的重要源头。
2.2耕地抛荒、闲置现象严重
现阶段我国耕地呈现大面积的抛荒、闲置现象,主要体现在:
(1)青壮年农民工外出务工潮,导致耕地荒废。多数地区农民嫌农田收入微薄,因此纷纷成群结伙外出打工,使得农村地区主要劳动力外流,剩下一些留守的孤寡老人或妇女儿童,无力从事耕地;
(2)许多地区土地征而不用,导致耕地闲置。尽管我国目前已经有《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规定“土地闲置满两年、依法应当无偿收回的,坚决无偿收回,重新安排使用”,“土地闲置满一年不满两年的,按出让或划拨土地价款的 20%征收土地闲置费。”等相关政策的规定,但在实际应用当中,还是有部分地区为了招商引资谋求政绩,不惜以降低出让成本作为优惠,变相圈地来为企业提供可乘之机,致使大片耕地长期闲置,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3)耕地质量呈整体下滑趋势。根据国土资源部的统计数据显示,1998年我国粮食总产量为51230 × 104吨,是过去产量最多的一年,可到了2003年却下滑到了43070 ×104吨,此后的数年内粮食总产量虽然整体上呈上涨趋势,但涨幅缓慢,一度徘徊不前,直到近两年时间粮食总产量才超过了1998年的总产量(如2010年为54648×104吨),由此可见耕地质量在过去的许多年内质量都有所下降。与此同时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也在不断下降,这在很大程度上都影响了农民的积极性,造成耕地被闲置。
2.3农户耕地保护缺乏动力
我国农村集体耕地占到了全国耕地总面积的90%以上,集体耕地多数都采用农户家庭承包经营模式,因此农户们对于耕地的利用程度在很大程度上都影响着耕地的可持续发展。
3加强耕地保护有效实施的措施
3.1提高公众参与耕地保护的积极性
针对目前我国公众对于耕地保护意识淡薄,尤其是耕地所有者的农户对于耕地积极性小的问题,可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提高公众的认识,使其积极参与到耕地保护活动中来。如通过广播、电视、标语、口号等媒介的耕地保护宣传教育,使农户认识到保护耕地的重要性和价值,将保护耕地与农户直接的经济利益联系起来,这样才能竖立起”保护耕地人人有责“的观念。
3.2加强农村用地规划和管理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应根据存在建设规划与土地利用总规划图,从根本上加强农村宅基地的管理,加强农民对于空闲地、原有宅基地、“四荒地”的利用效率,尽量减少对耕地的占用。对于涉及到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必须在合理规划设计的基础上依法进行报批,并严格控制各项建设用地,确保所占用的耕地应满足土地利用总规划以及土地年度利用计划。另外,国外发达国家的工业用地占非农业用地的比例通常都低于15%,而我国则普遍高达30%以上,根据最新的《城市土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规定,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我国工业用地占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应调整为15%-25%为适宜。
3.3加强经济手段的运用
在我国的一系列耕地保护措施中,经济手段十分欠缺,对此应尽快建立起一套长期有效的耕地保护经济补偿体制来。
4结语
耕地的保护与合理利用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作,而我国在看似地大物博的表面现象之下,人均耕地面积少、耕地质量差等诸多劣势,使得耕地保护在未来的国民经济建设中显得尤为重要。但目前许多人对于耕地保护的意义认识不足,观念淡薄,尤其是地方政府已经部分农户,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不惜大面积损坏有限的耕地资源,最终损害到的是我国社会经济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做好全面耕地保护,首先要做的就是加强全民对于耕地保护的理性认识。
参考文献
[1]唐健.当前耕地保护工作的对策与建议[J].中外房地产导报, 2003(7).
[2]江虹,罗晓春等.当前我国土地产权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思考[J].资源#产业, 2004(1).
[3]王淑珍.论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与耕地保护[J].观察与思考, 200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