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永恒珍藏的记忆

来源 :雷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hoebe_10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当我翻开为雷锋画的那些速写,宛如翻开一段鲜活的历史,一位可敬可爱的小战士形象又浮现在眼前。
  那是1960年的冬天,我和另一位同志接受了一项任务:绘制一套宣传雷锋事迹的幻灯片。
  雷锋的部队和我的部队同是工程兵,是兄弟部队。他在抚顺,我在旅顺口,时任俱乐部主任。当时,雷锋的先进事迹已在我们的工兵部队广为传播。上级为了加强对雷锋的宣传力度,决定临时抽调我们到沈阳工程兵领导机关绘制一套幻灯片下发所属工兵团,同时筹办宣传雷锋先进事迹的展览。接到命令,我想一个入伍不到一年的新兵就做了那么多好事,怎么可能?我懷着半信半疑的心情来到沈阳工程兵机关报到,这时雷锋也被抽调到沈阳为机关和部队作忆苦报告。
  为了熟悉和了解雷锋,领导让我们(雷锋所在团俱乐部主任陈广生和舟桥团干事季道魁)和雷锋同住在沈阳军区招待所的一个房间,我和雷锋床挨床。我们同吃、同住、同活动,朝夕相处。
  早晨,当我醒来时,看见雷锋的床铺是空的,被子叠得整整齐齐,人呢?上厕所了?不对,好像有人在屋外干活。原来是雷锋悄悄提前起床,在走廊打扫卫生,天天如此。我背后问过雷锋:“小雷,为啥早早起床?不是为了做给我们看的吧?”他笑着说:“我习惯了,每天不起来睡不着。”
  白天,我们陪着他外出报告,乘坐一辆小车。报告时,他在台上讲,我们在台下听。每听一场,我的心灵就受到一次震撼和洗礼。
  饭后,他总要帮助食堂收拾餐桌,刷洗碗筷和扫地。他干得非常利索和自然,让你分辨不出他是从团队调上来作报告的同志还是机关食堂的炊事员。走出食堂,我和他一同回住处,他听到我是刚参加过北京国庆十周年献礼演出、受到毛主席接见后,激动地紧紧握着我的手说“你太幸福了”,让我感受到他对党和毛主席那发自内心的热爱。
  几天过后,我来时的疑惑已被这眼前的现实所化解,而且在与他接触的过程中,我发现眼前的雷锋是个朴实无华、活泼可爱、勤奋好学、充满朝气的小战士。我们谈得很投缘,成了知心朋友。
  一天晚上,他写完了日记,从军挎包里拿出来一件白衬衣,又拿出针线包,坐在床上神情专注地缝补衬衣。我看在眼里,马上取来纸和笔,悄悄地勾画了这幅《雷锋在补衣》的速写。这就是我为他画的第一幅速写。后来,读了他的日记,再看看这张速写,我才真正领悟了他那“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崇高情怀。此后,又陆续为他在参军前后所经历的事物和环境及其战友画了许多速写。这些速写全是背着他画的,因为他曾经说过,不要画他,他没什么值得画的。所以在这些速写上都没有留下他的签名。
  我曾在抚顺雷锋纪念馆遇到两位法国记者,他们对雷锋的一些事迹表示怀疑,认为不真实。在参观中他俩站在一幅雷锋补袜子的大照片前说,这是在作秀。我作为当年的见证人,把我对着雷锋画的补衣速写拿给他们看并说,雷锋的事迹是真实的,不是编撰的,他做的一些好事都不是给别人看的,更不是演戏,是他发自内心的行动。我当年在现场画他补衣服时,他本人是不知道的。两位法国友人会心地笑了,握着我的手,高兴地收下我送给他们的速写礼物。
  岁月匆匆,沧桑巨变,雷锋精神依然熠熠闪光。今天,不论社会上一些人怎样评论他,如果雷锋还在世的话,我相信他还会如当年那样坦然面对,默默承受。中国人民将永远记住这位一心一意为群众、为他人做好事,不计名利与回报,把无私的爱洒向人间的年轻士兵——雷锋。
其他文献
15世纪末,哥伦布一行登上新大陆时,看到美洲印第安人拿着一种不知道叫什么的又黑又重的球在玩。这球扔到地上就像魔物一样蹦得很高。这就是欧洲人最早发现的橡胶。  由此,南美洲就成了橡胶的故乡。那儿生长着一种橡胶树,割破树皮会流出白色的胶乳,一滴一滴流淌下来。当地的印第安人把这种胶乳叫做“树的眼泪”。他们将胶乳凝结后做成圆球,一边唱着歌,一边围着圆圈跳舞,把球传来传去。球儿落地,还能高高地弹起。这是他们
广东省《关于加快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美丽乡村三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日前印发。《行动计划》提出,力争到2018年粤东西北地区完成80%、珠三角地区基本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