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赴湖南资江调查矿难原因后,他“怒斥”官商勾结、官煤勾结;广东大兴煤矿透水,他“怒斥”这是一起典型的“矿主赚钱、矿工受难、政府埋单”的恶性安全生产事故;黑龙江七台河东风煤矿事故现场,他“怒斥”这家国有大矿的负责人,居然不知道国务院出台的两个“重量级”文件的存在……
在此起彼伏、越来越密集的矿难现场,中国公众熟悉了一张疲惫、愤怒和痛苦的面孔。这个人就是神情日渐憔悴、头发日渐花白、被媒体以“冷面”、“狠话”等字眼形容最多的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毅中。
一、马难停蹄:靠安眠药入睡的“消防队长”“脚不沾地”
用“脚不沾地”来形容李毅中的繁忙,也许并不过份。出任国家安监总局局长以来,他的日程表始终被按排得满满当当。他要出席各种会议,检查各地的安全工作,到重点地区调研,如果遇到突发的重大事故,他还要立即奔赴现场去指挥救援。
李毅中的“深度疲劳”始于2005年2月28日,他从国资委副主任调任为国家安监总局局长。十天之后,李局长便第一次直面死亡——2005年3月9日,山西交城煤矿矿难近百人死亡或失踪。李毅中从十日凌晨一点开始坐了八个小时的汽车,第一次出现在事故现场。自此,他开创了一个内地高级专责官员每逢重大安全事故都要亲自赴现场的惯例。而这以后,他就奔波于安徽、河北、新疆、广东、湖南、黑龙江、山西等地,处理灾难的善后。
“只要是造成30人以上死亡的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工作组或者调查组组长一般都是李毅中。”安监总局一位官员透露,“在现场救援的前48个小时内,人们精神都高度紧张,总局长常常要靠安眠药才能入睡。”
2005年11月28日,星期一。当李毅中在初冬清冷的晨曦中从北京奔赴七台河矿难现场时,他要面临的是此时黑龙江零下11度的严寒。就在前一天晚上,李毅中刚刚处理完松花江污染事件从哈尔滨返京,十来个小时以后,他又因为煤矿爆炸而再次赶往黑龙江的另一座城市。
这次事故发生在2005年11月27日晚9点40分,黑龙江龙煤集团七台河分公司东风煤矿发生爆炸,有221人被困井下。当李毅中在次日清晨匆忙奔赴现场时,已经确定有40人死亡。
矿难发生之前的晚上六点,黑龙江省省长张左己刚刚喝下哈尔滨恢复供水后的第一口水,而身为该事件国务院工作组组长的李毅中似乎也可以稍微松口气——11月25日下午一抵达哈尔滨,李毅中就从机场直奔松花江苏家屯监测断面取水点,连夜召开会议。此后的周六、周日,李毅中又马不停蹄。就在矿难当日下午,他还到松花江下游依兰县达连河镇“受总理之托,代表国务院工作组”向群众表示慰问。
然而,就在恢复供水的当晚,东风煤矿又发生爆炸。一项工作终结和另一事故开始,前后仅仅相隔三个多小时。
我们无法揣测听到这个消息时李毅中是怎样的心情:对他来说,自从当上国家安监总局局长,这个正部级领导干部就开始不断地、匆匆地奔行在处理各种事故的路上,去面对那些或多或少的死亡。
就在李毅中赶赴七台河的当口,死亡数字正在不断攀升——45人、51人、68人,随后突然暴长至134人,到第二天上午九时,死亡数字已达140人,还有九人下落不明。
现场初步判断,事故是由井下煤仓附近煤尘发生爆炸造成的,这是一个早该注意的问题,事发前几天,井下煤仓附近就出现了煤尘较大的现象。更令人不安的是,根据矿灯和井口检身数目显示,井下人数为221人,而考勤表显示,当天下井的应为254人,还有33人不知去向。李毅中当场就严厉指责该矿“组织管理混乱”。
此时的七台河矿难现场,劫后余生的矿工们正在被陆续救出。媒体报道说,近千名家属在事发矿井出口打听消息,“有的一家五口人,全部渺无音讯”。矿工丁文昌的妻子王萍,从事发当天晚上就滴水未沾,在东北的寒夜里,她“流下的眼泪几次结成了冰”。
李毅中问该矿矿长马某和姜姓总工:“你们知道《紧急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坚决整顿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非法煤矿的紧急通知》)和《特别规定》(《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吗?”二人一脸茫然。李毅中提高声调,再次追问:“你们到底知不知道这两个文件?”二人低下了头。李毅中怒斥道:“你们连民营小煤窑主都不如!”
这两个“重量级”文件,早已于当年8月22日和9月3日下发,安监总局也多次下文要求各地认真学习贯彻。而国有大矿的领导们对此竟茫然无知,也怪不得李毅中要横眉怒斥了。让人困惑的是,就在事发前夕,东风煤矿矿长马某还被评为全国煤炭工业优秀矿长,而东风矿也连续三年被黑龙江省评为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明星矿”。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东风煤矿隶属的“七煤集团”,2004年来已发生过两次矿难事故,先后有30名矿工遇难。
2005年12月2日,河南洛阳寺沟煤矿透水事故;5日,李毅中主持安全生产视频会议;7日,河北唐山刘官屯煤矿发生特别重大瓦斯爆炸,91名矿工遇难,17人下落不明;8日,他又赶赴唐山,主持召开紧急安全生产视频会议;12日上午,李毅中还主持召开了全国紧急安全生产视频会议。
二、临危点将:在步入花甲之际执掌安监总局帅印并不是偶然的
包括矿难在内的各类事故在人们目睹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在层出不穷地发生着。每隔十分钟,平均就有三人在事故中死亡;每隔一个小时,平均有16人在事故中死亡;每天,平均有375人在事故中死亡;每月,平均发生一起死亡30人以上的特别重大事故;每年,有13万多人在事故中死亡。据一组统计数据表明,近年来,每年大约每亿元国内生产总值死亡一人,每万人中有一人在事故中丧生,每年大约有近百万个家庭遭受不幸;事故造成2500亿元的经济损失,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这些冷冰冰的数据背后,都是血淋淋的现实,以及一个个鲜活生命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也许美好、也许可恶、也许光明、也许黯淡的世界。
近年来,安全问题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处顽疾,久治不愈,相比以前被称为“天下第一难”的计划生育工作,其复杂多变、盘根错节有过之而无不及。当年,几乎所有媒体都用“临危受命”形容了李毅中的履任。大多数人认为,这个已60岁的高官走上的是一条充满艰辛的道路,坐的是一个“成无功,败有过”的位子。媒体形容李毅中为“临危受命”——2004年,中国因煤矿事故死亡人数是6027人,占全世界矿难死亡者总数的80%。温家宝总理眼含泪水,搂着矿难遇难者幼子的悲情画面,至今让人难以忘怀。温总理在那次行程中多次自责“我们的工作没有做好”。
2005年2月14日,大年初六,又是西方的情人节,一个祥和、浪漫的日子。辽宁阜新孙家湾矿海州立井发生特大瓦斯爆炸,死亡214人。2004年陕西陈家山矿难死亡166人——“44年来我国煤炭行业最大的一起安全事故”的纪录,再次被刷新。
2005年2月23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责令辽宁省主管工业和安全生产工作的副省长刘国强停职检查,同时决定把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升格为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从副部级单位变为正部级单位,并专设由总局管理的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研究中心一位高级工程师认为,安监局“升格”绝不仅仅是换几个领导、改一下名称那么简单,“这显示了国务院对安全生产的极度重视”。同时,也表示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层要求改变安全监管工作现状,急需重新构建新的监管体系,探索新的监管思路。2月25日,李毅中列席了国务委员华建敏代表国务院向人大常委会所做的关于安全生产情况的报告会。事后,李毅中说:“名为列席会议,实为熟悉情况。”
2005年2月28日下午,在对原安监局的一片声讨中,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相继召开干部大会。中组部副部长沈跃跃宣布了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李毅中的任职变化。在矿难频发、责难四起的时刻担当此职,真可谓“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需要有相当的勇气与胆略。李毅中成为那个肩负重大使命的人,一个小时之内,他完成了其角色的转换。
一位安监总局的高级官员认为:中央启用李毅中,与其经历有关。他1967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此后,他从一名工人成长为车间主任、厂长、总工直至中石油公司的总经理,一干就是30年。他对企业非常熟悉,要哄骗他很难。这一点在李毅中出任总局长后马上显现出来:2005年11月初,在湖南郴州的荣福煤矿,矿长说年产量8000吨、工人150多人,李毅中当即就戳穿这个谎言:“如果只有这么一点产量,只够你发工人的工资!”那次,李毅中带队的督察组对湖南省煤矿整顿关闭工作进行督察时,他曾直接下入坑道,在某处坑道中行走了一个多小时。
而在安全管理的经验方面,李毅中在他起步的齐鲁石化就口碑甚好。曾与李毅中共事的齐鲁石化高工苏建明回忆说:上世纪80年代初期,齐鲁石化也发生过一些生产事故,从李毅中担任副总工以后,石化厂几乎没有因安全事故死过人,他当副厂长的时候制定的《一把手安全负责制度》,至今还在发挥作用。
“1987年,李毅中从齐鲁石化经理调任中石化总公司任副总经理,当时安全处还只是生产部下面的一个部门,只有五六个人。他主抓生产后,把安全处升格为安全生产监察局,和生产部门平级。”中石化安全工程研究院总工张维凡回忆说:“1992年中石化精简机构,由于一些不同意见,安监局又被重新降回五六个人的安全处,结果当年中石化接连发生多起安全生产事故。第二年,中石化重新成立安全生产监察局。立了又撤,撤了又立,这其中,李毅中起了不小作用。”
中石化原安监局(现为安全环保局)局长曹炳言回忆说:“当年,我和他一起到中石化下属企业视察安全生产工作,睡在一起。李毅中必定每次都是后半夜,三点钟左右单独起床去查岗,看看工人们的生产情况。”
据中石化当年接近李毅中的人士介绍,在1999年初,刚刚上任中石化总经理不久的李毅中在为当年实现利润60亿元的目标奋斗时如此开具“药方”:如何提高经济效益呢?基本的一条是安全生产,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一把手是安全第一责任人,必须负起这个责任。
对于自己当年的经历,李毅中回忆道:“我过去长期在石化企业工作,这是个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连续作业的行业。30多年来我经历了一些生产事故,也处理了一些事故。我当车间主任、当厂长的时候,当发生事故的时候,我亲手抬过我们职工的尸体、到受难家属家庭里去慰问,也饱含着热泪、心情沉重地做过这些受难家属的工作。”
2002年对于当时还是中石化当家人的李毅中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2002年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第一年,对于中石化这个中国最大的国有企业来说,也是经受严峻考验的一年。因为市场准入和关税减让几乎涉及石油石化行业的所有大宗产品,如原油、汽油、润滑油、三大合成材料等,中石化仅此一项就减少利润18亿元。但是中石化这一年简单合并报表实现利润128亿元,比上一年增长了5.8%。
2002年,英国国际石油公司与中国石化合资建设的上海赛科90万吨乙烯工程开工,项目总投资超过27亿美元;埃克森美孚也与中国石化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合资建设以80万吨乙烯装置为核心的福建炼化一体化项目,总投资超过30亿美元。而投资27亿美元与巴斯夫合资建设的南京扬巴一体化工程已经开工。
李毅中认为,要把中石化这艘巨轮带出困境,除了裁员等内部改革外,还必须借助外力。2000年10月和2001年8月中国石化分别在香港、纽约、伦敦和上海成功发行H股和A股,中国石化也成为中国证券市场惟一一家境内外四地上市的公司。世界知名的石化巨头埃克森美孚、壳牌、英国国际石油公司等,都购买了大量中石化的股票,成了中国石化的战略投资者。从中石化到国资委,李毅中完成了“多年的媳妇熬成婆”的艰难转轨。这位中石化主帅开始成为打理数以万亿计、关乎国计民生的国有资产的“大管家”。也正是得益于中石化的企业管理经验,使他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书记、副主任的任上,轻松自如地当“婆婆”。
李毅中到国资委后,中央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也基本由他负责。在历次召开的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都闪现着他的身影。而在更多的特大事故调查处理中,他也往往是国务院调查组必不可少的人物。
或许,正是有了这些特有的经历,2005年2月28日就职会上的李毅中一直面带微笑,信心十足地说:“对安全生产,我应该说不算陌生。”
根据国家安监局煤监部门2004年底调查显示,目前国有煤矿安全欠账高达505亿元。由于这一欠账的存在,致使2004年生产的19.5亿吨原煤中,7.5亿吨缺乏安全保障。这些欠账主要包括矿井设备的更新资金、安全教育资金以及技术改造资金等。从某种角度而言,安全欠账直接导致了煤矿事故,尤其是瓦斯事故的多发。
“以人为本,首先要以人的生命为本。安全是人的第一需要。生活在一个没有安全感的单位、城市和社会,美好生活从何谈起?工业化国家的历程表明,人均GDP从1000美元到3000美元期间,是生产安全事故的易发期。我国现在正处于这个阶段,但我们不能重蹈覆辙。我们要树立科学发展观,绝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来追求所谓的高增长!这样的增长,没有价值,不会长久,甚至会带来无法弥补的恶果。”上任之时,李毅中就直率地表述要有“紧迫感、危机感、责任感”,表示要在未来的工作中将以“六亲不认”的姿态重塑安全监管权威,并承诺在三年之内偿还所有安全欠账:“保护职工人身安全,预防和减少人身伤亡事故的发生,是安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每一个安监机构,每一名安监人员,都要真正弄通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和各项规定,理直气壮地严格执法,六亲不认,不打折扣,不怕得罪人,让安全执法真正‘硬’起来。”
三、拍案而起:在铁腕整治中努力清洗“带血的GDP”
凡是接触过李毅中的人都有这样的共识:他的记忆力极强。“全国汽车使用量2830万辆,加上摩托车、农用车辆等,机动车保有量1.1亿辆。加油站七万多座,铁路与公路交叉道口1.44万处。每天民航起落飞机一万多架次,内河和海上行驶大小船只150多万艘。”诸如此类数字,李毅中随时都能说出来。也正是因为这些数字,“寝食难安”、“奔波不休”、“夜以继日”等成为描述李毅中生活现状的词汇,甚至有时需要在这些词汇的前面加上“非常”、“极其”这样的修饰语,才能更准确地表达他的忙碌程度。人们很难以想象,是什么在支撑着他连续数十个小时工作在事故现场。
2005年9月29日上午,在“全国市地领导干部安全生产专题研讨班结业典礼”上,李毅中面对全国36名主管安全生产工作的地市领导说,“要有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气魄”。“对党员干部,要让其受处分,丢帽子;对职业经理人,要罢免其任职资格,丢位子;对黑心矿主,要让其倾家荡产,丢票子。”会上,李毅中还对在场官员说:“人死了,不是几十、几百的统计数字。数字是冰冷的,可是这些人也是有家庭、有父母的,我们做工作要多想想这些家庭吧。”在这次会议上,李毅中说安全生产工作主要靠基层,不能单靠他这个局长,然后他向这些地方官员深深地鞠了一躬。
造成矿难多发的局面是多年发展中的沉疴,目前已到了爆发期。有人不禁发问,难道我们的安监总局要改组成为治丧总局?其实,民众已经习惯了中国煤矿此起彼伏的爆炸声,还有节节攀升的死亡人数。
一场风暴正在李毅中心中酝酿。2005年4月5日上午,李毅中上任后第一次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发布会上露面。这位共和国第一个正部级的安监总局局长在发布会上说,“我本人无意刮起一场安全监管的风暴,但加大监管力度是必然之事……今后搞安全监管将六亲不认。”
他上任后推开的大事之一,就是把每个矿工的死亡赔偿金提高到20万元以上,这一措施已经逐渐开始在一些矿难中实施。他期望通过这种处罚,可以使矿主们宁可拿出钱去预防安全隐患,也不要出事故死人。
作为一种机制上的保障,李毅中说,中国正计划对煤矿实行安全风险抵押制度——矿主采煤要拿出一定资金作为安全风险的抵押。李毅中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中国每年生产近20亿吨煤,如果每吨煤提五元钱的话,就是100多亿元,这笔钱可以用来进行技术改造,治理安全隐患。”矿主能否承受这笔钱?李毅中一笑:“现在一吨煤能盈利50块,多的能到100块。并且,没有安全生产基础,经济效益也是一句空话。”
李毅中还建议修改刑法、安全生产法、煤炭法中有关事故罚款的条款,以加大对发生事故的煤炭企业和相关责任人的惩罚力度。据悉:最近,安监总局正在与监察部联合起草《查处安全生产领域违法违纪行为的暂行规定》,并与最高检、最高法、监察部初步商定,将对近两年安全生产刑事责任追究落实情况进行一次专项检查,检查结果将告知社会。刑法、矿山安全法、煤炭法等法律的修改和司法解释工作正在进行。2006年4月下旬,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刑法修正案(草案)进行了分组审议,委员们普遍赞同加大对安全事故责任人刑事处罚的力度,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导致事故发生的企业及其负责人,也将加大经济处罚力度。李毅中表示,安全生产要“重点治乱”,要建立地方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联合执法机制,增强合力,提高执法权威和执法效率。同时,他建议国家应当重视煤炭行业的人才培养。
李毅中说,当前煤矿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在安全生产方面的问题仍相当严重,“六不”现象大量存在,已成为影响安全生产的大敌和大害,必须采取果断措施,认真解决。“一些煤矿企业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不认真、不负责。少数国有大矿管理滑坡,企业负责人责任意识淡漠,思想麻痹;为数众多的小煤矿管理混乱,安全隐患大量存在,一些不法矿主利欲熏心、漠视安全生产、违法违规。一些地方对整顿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非法煤矿态度不坚决,工作不得力。本应关闭的煤矿,有的借‘资源整合’为名继续非法生产,有的假借技改、基建和改扩建为名,逃避整顿关闭;甚至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搞形式走过场。一些安全监管监察执法机构、行业管理部门工作不落实,不到位。执法不严,工作不实,对非法违法行为有的尽管查了、罚了,但没有跟踪落实;有的没有发现、没有惩处或惩处不力。”李毅中说,一定要加大事故的查处力度,对事故原因要查个水落石出,对教训总结要刻骨铭心,对责任人处理要有切肤之痛,对事故整改要举一反三。
打击官煤勾结成为煤矿安全整治历史上影响深远的一记重锤。劈柴不照纹,累死砍柴人。面对难于平息下来的一次次矿难,在深刻剖析矿难的深层次原因之后,李毅中以其敏锐的视角,果断地发现了隐藏在事故深处的官商勾结,号准了煤矿安全屡治不力的死穴,吹响了严惩官煤勾结的冲锋号。
这次行动,李毅中使出了联合执法的杀手锏。后来发生的事实擦亮了人们的眼睛:官员入股煤矿之多、之深让人震惊。截至2005年10月20日,全国共报告登记在煤矿投资入股4578人,其中国家机关工作人员3002人,国有企业负责人1576人,登记入股金额6.53亿元,已经撤资4.73亿元。业内有人士称,初步统计出的只是主动报告的,这个数字可能只是冰山一角,在煤矿入股的官员究竟有多少谁也说不清楚,但肯定不少。众多的有识之士呼吁,将“红顶商人”问题一抓到底,绝不能放松。
李毅中说,通过调查,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涉及安全事故背后的腐败有五种表现形式。第一入股办矿;第二赤膊上阵,自己办矿;第三权钱交易;第四庇护非法行为;第五瞒报事故,庇护事故责任者。打击官煤勾结已成为煤矿安全整治的关键一环,为后来彻底关闭非法和不具备基本安全生产条件的煤矿打下了基础。
安监总局今后将力争用两年左右的时间,使瓦斯爆炸等事故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争取三年左右解决小煤矿问题。李毅中承认,在小煤矿的整顿关闭上,“和地方如何协调确实是个难题”。不过,经过调研和督察,“首先要真正做通地方基层干部的思想”。
李毅中介绍说,全国向社会承诺要关闭5243个不合格煤矿,现在已经关闭了3434个,占65.5%,还有1/3正在关。但是各省区市进展很不平衡,有些地方迟迟不落实,首要原因就是思想问题没有解决。地方干部说了很多原因,比如说如果关闭了煤矿当地的GDP就上不去了,那些小业主就要闹事,会造成社会不稳定;关闭了煤矿,这些农民工就要失业等等。这些说法有一定道理,但“主次颠倒、本末倒置”了,因为“生命才是第一位的”。
为刹住目前矿难事故多发的情况,李毅中曾提出了六条措施。对此,清华大学教授于安认为,李毅中的“六条断然措施”,总结起来就是一个字:“关”。但仅靠关闭证照不全的中小煤矿这样的治标之策,不能从根本上扭转目前矿难频发的严峻局面。如果这些煤矿全部关闭,而市场对煤炭的需求不能以同样的比例下降,那么,煤炭价格就会继续在高位运行。在市场需求的压力下,保留下来的煤矿必然会继续超负荷生产。而随着煤炭生产不断向国有大型煤矿集中,矿难也将向这些煤矿集中。那些被关闭的煤矿,受到红火的市场诱惑,随时都可能偷偷恢复生产,还将继续制造矿难。
安监局六条措施在遭质疑的同时,有人提出治本之策,即强化监管和放开市场。目前的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是不健全的。一方面,煤炭生产直接关系地方经济利益,地方政府缺乏严格监管的意愿,中央政府整顿煤炭生产秩序的决心会一层层衰减。另一方面,政府体制内缺乏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所以,行业监管部门的腐败现象相当严重,行业监管在很大程度上是失灵的。因此,实际达不到条件的企业也可以通过贿赂办到证照。
有些专家认为,遏制矿难,应从两个方向着手治本:一方面,放开市场,吸引投资。也就是说,推出煤矿开采权公开交易市场,降低外资和民营资本正规进入的门槛,借此增加市场供应,起码向市场发出缓解供应紧张局面的信号,以抑制煤炭价格上涨趋势。这一措施将减少企业超负荷生产的激励。另一方面,需要通过政府体制改革,有效地约束监管官员的权力,克服监管失灵,并激励监管官员诚实地承担自己的监管责任。而这两个措施是互为条件的。一个正常的市场离不开有效的监管,监管也只有在正常的市场上才能奏效。
从2005年6月起,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先后四次下达了煤矿整顿关闭任务。而其中最大的动作,则是《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坚决整顿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非法煤矿的紧急通知》的出台。通知说,所有不合格的煤矿,只能给予一次停产整顿的机会。李毅中表态说,“要为清洗‘带血的煤’和‘带血的GDP’而努力。”
如今,李毅中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寻找更具杀伤力的“冲锋枪”。
四、人命关天:矿难沉疴如何才能治标又治本?
在“以人为本”和“和谐社会”的时代注解下,民生议题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其中,教育、环保、安全、对外贸易、医疗卫生等话题像火山一样集中爆发,矛盾日益凸显。主管官员或被动或主动地坐上了火山口,在接受烈焰炙烤的同时,他们开始向积弊多年的沉疴开刀,希冀以一己之力挽狂澜于既倒,他们的努力,无形中也增加了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和信心。
充满正义、思维敏捷、疾恶如仇,是这些个性部长们的共同特征。这既是他们自身的性格使然,又可能或多或少与他们中多数人出生的那个时代有关。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李毅中无疑是其中的代表。
实践中,李毅中把“安全文化”放在了安全生产各要素之首。李毅中说:“安全需要全社会的关心、理解和支持,因此需要全社会宣传安全生产的观念,全体公民都要树立安全意识。”他认为,对领导来说,安全文化就是要以人为本,把人民的生命财产放在第一位;对企业来说,就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制定适合自己情况的安全原则。而对每个职工自己,李毅中说:“要有不伤害别人、不伤害自己、不被别人伤害的安全理念。”他说,使全社会安全意识的增强是搞好安全事业的基础,“在这方面我们和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
安监局升为总局,编制并没有扩张多少,部门没有增加,体系说是三级垂直管理,但省市两级安全监察仍然受到地方势力影响,以如此陈旧的体系要完成“李氏新政”,实在堪称势单力薄。如果中国的煤矿安检像美国那样一年进矿山检查四次,安检人员的配置起码要增加30倍。
而这种弱势局面造成了安监部门“理不直、气不壮、腰不硬、刀不快”的情况,经常是“停产整顿指令下了,封条也贴了,但缺乏强有力的制裁手段和后续措施”。李毅中曾感叹道“我们安全监管单位没有枪没有炮,只有一把冲锋号”。正因为这样,这个壮志不已又疲于奔命的安监总局局长曾在作客CCTV时感叹:“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半夜来电话,半夜来电话一般没什么好事情。”
本来矿难是不应该这么频繁发生的,但现在矿难几乎成了一种极不正常的常态存在,在让人们对死难者感到惋惜的同时,不得不对此发出诘问了:为什么李毅中这么大的决心、安监总局的通知和处罚规定都遏止不了矿难上升的势头?难道还是没有力度?还是光说不做?还是因为别的原因?笔者认为,当前最要紧最关键的是要解决如何不让李毅中唱“单出头”,上下左右齐心协力、紧密配合狠抓落实,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恐怕局长大人的“最新指示”也难以变成现实。
把历次矿难梳理一下,就可以看出其规律性的东西。矿难之所以周而复始地发生,一是有利可图。从原始积累到资本运营,要有漫长的路走。这条路已经洒满了矿工的血,称“带血的煤”一点都不为过。二是对矿难的主要负责人处罚不严,哪里有黑心的矿主,哪里就有超限生产,哪里就有大把的钱好赚,这是矿难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矿主们都心存侥幸,只要不发生灾难性事件,就可以把事故隐患不当一回事。即使发生矿难,也有政府出面处理和埋单,对矿主的处理呢,私营煤矿的矿主主要罚款,国有企业的矿长或者上一级主要领导,就地免职或者说严重一点:撤职!但是没过多久,易地照样做官。对此,李毅中没有尚方宝剑。
安全专家赵炳臣指出,李毅中频繁赶赴事故现场救急,的确很“忙”。不过,是忙于“处理”事故,而不是忙于“治理”事故,更不可能是消除事故。而“治理”事故的要义,在于如何健全监管系统并形成运转的有效性,如何监督检查事故隐患、健全监管部门的责任追究制,如何提高矿工以及煤矿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健全安全法规等方面。如果我们只是关注处理事故的层面上的工作,那么,就会有层出不穷的事故等待去处理——一个事故处理完,两个事故冒出来。那样,即使再多几个李毅中,哪怕有一批李毅中,依然是“手大难遮天”。任凭你工作再积极,措施再严厉,脚步再忙碌,也还是不能达到治理、消除事故的根本目的。
应当承认,李毅中的每次怒斥,都一针见血地击中了矿难缘何频发的“要害”!是的,煤矿领导疏于学习与管理;安监人员监管时走过场、走形式,监管形同虚设;官煤勾结等等,都是矿难频发的“根源”。根源找到了,并且国家安监总局也出台了不少规章制度,采取了诸多措施,譬如,限期公务人员从煤矿中“撤资”;提高对遇难矿工的赔偿数额;在全国开展大规模的煤矿“验收”活动等等。但结果呢?矿难事故并未因李毅中的“怒斥”而有所减少,反倒是越发呈现“按下葫芦浮起瓢”的现象:某些地方政府安监部门照样玩忽职守,把关不严,煤矿“验收”100%合格的背后是“走过场”;他怒斥过的被关停的煤矿照常生产,未经培训的工人继续下井……
有一位网友这样对李毅中说:“在往后的一些天里,你面对的不是鲜花,不是庆功会,不是酒宴,不是娱乐,你将面临又一次的生离死别,又一次亲人的痛哭,又一次伤心的悼念,又一次无数人的质问,又一次官场上的较量,又一次的怒发冲冠,又一次媒体的聚光灯,又一次的连续不眠之夜。这无数的‘又一次’,将使你的白发又添许多,你的身体能承受如此之重吗?如果你承受不了,谁又能承受得了?你如果倒了,谁还敢接这个要命的活?”说到如何看待公众、社会对安全生产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李毅中坦言:“社会理解、关注、支持安全生产工作,我觉得是社会的一种进步。我觉得,很重要一个想法,就是要主动取得社会的理解、支持和监督,给我们来施加压力,这样让我们工作能够做得更好一点。”
作为一名官员,李毅中上任来的作为可圈可点:加强了安监总局的权威,动用国债填补中国安全生产投入的部分空白,监督煤矿企业按照规定提取安全费用,在全国发起了官员退出煤矿股份的反官煤勾结风暴。当然,也有人说,在对如何实现他对安监系统的宏大规划、安监系统进一步转换职能、引进先进国家的安全监管经验、增加新的监管手段等方面,李毅中有些力不从心。还有人说,李毅中和他的若干前任一样,陷入一种疲于奔命的格局,不断地奔行在处理各种事故的路上:一个个需要亲临的现场,一个个需要亲自挂帅的调查组,以及一个个需要亲自落实的具体细节,周而复始,难以超脱。
2006年春节,李毅中依然提心吊胆。“这个春节我们坚守岗位,因为去年年底事故多发。”李毅中坦诚,虽然经过一段时间努力,但是他还是很担心春节期间会出现一些重大事故。“我和同事们都在岗位值班,不值班的时候也不敢离开电话机。”
李毅中的担忧最终还是发生了。2006年初一下午,河南林州的烟花爆竹厂发生爆炸;年初四,山西晋城一大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造成23人死亡。
“从这两个事故看,还是属于责任事故,还是管理方面的原因。”李毅中话语中的两个“还是”,深刻表明了他这一年多来面对数起事故的复杂心情:愤怒,悲痛……
作为主管全国安全生产的最高长官,看到矿难的场面是最心痛的,“怒斥”表现了他的义愤填膺、锥心泣血。就在这时,耳畔又传来噩耗:2006年5月18日晚8时30分,山西省大同市左云县张家场乡新井煤矿发生透水事故。最初煤矿上报五名矿工被困,很快核查人员已初步核实可能有57名矿工被困。李毅中闻讯后率工作组赶赴事故现场,当获悉矿主为了突击生产组织近200矿工下井时,他怒斥矿主“草菅人命”;当得知在事故发生后,矿方将被困矿工家属秘密转移至内蒙古,他怒责矿方漠视人民利益、公然向法律尊严和政府权威挑战……
按照“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35%,工矿商贸就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25%。李毅中介绍说,这两个指标是经过测算提出的,首先要把这个责任落实到安监总局的身上,再分解到其他地区和基层。据介绍,安监总局已开始全面推进落实安全责任制,即行政首长负责制和企业法人负责制,同时建立安全生产的考核指标体系。
李毅中用行动表明了他是一个感性与理性兼备的人,在发出诸多激烈的言语后,他用理性的法律、法规去维护激情中爆发的真知灼见。安全生产绝非会场秩序,一抓就灵,立竿见影。李毅中正在做的是一些改变中国安监体制管理的基础性工作,要在一段时间后才能慢慢显示出效果。在时至今日履职才两年多的时间内,李毅中的解题之路渐趋明朗,在深度和广度上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
李毅中档案盘点:
李毅中,山西大同人,有“救火部长”之称。1945年3月出生,1966年7月毕业于北京石油学院炼油工程专业。历任山东胜利炼油厂工人、技术员、车间副主任、主任、副总工程师、厂长,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齐鲁石化公司经理、党委常委、中共淄博市委常委,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副总经理、常务副总经理、党组副书记,中国东联石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组书记(兼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书记、副主任等职;现为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党组书记。系十四、十五届中央候补委员,十六届中央委员。
在此起彼伏、越来越密集的矿难现场,中国公众熟悉了一张疲惫、愤怒和痛苦的面孔。这个人就是神情日渐憔悴、头发日渐花白、被媒体以“冷面”、“狠话”等字眼形容最多的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李毅中。
一、马难停蹄:靠安眠药入睡的“消防队长”“脚不沾地”
用“脚不沾地”来形容李毅中的繁忙,也许并不过份。出任国家安监总局局长以来,他的日程表始终被按排得满满当当。他要出席各种会议,检查各地的安全工作,到重点地区调研,如果遇到突发的重大事故,他还要立即奔赴现场去指挥救援。
李毅中的“深度疲劳”始于2005年2月28日,他从国资委副主任调任为国家安监总局局长。十天之后,李局长便第一次直面死亡——2005年3月9日,山西交城煤矿矿难近百人死亡或失踪。李毅中从十日凌晨一点开始坐了八个小时的汽车,第一次出现在事故现场。自此,他开创了一个内地高级专责官员每逢重大安全事故都要亲自赴现场的惯例。而这以后,他就奔波于安徽、河北、新疆、广东、湖南、黑龙江、山西等地,处理灾难的善后。
“只要是造成30人以上死亡的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工作组或者调查组组长一般都是李毅中。”安监总局一位官员透露,“在现场救援的前48个小时内,人们精神都高度紧张,总局长常常要靠安眠药才能入睡。”
2005年11月28日,星期一。当李毅中在初冬清冷的晨曦中从北京奔赴七台河矿难现场时,他要面临的是此时黑龙江零下11度的严寒。就在前一天晚上,李毅中刚刚处理完松花江污染事件从哈尔滨返京,十来个小时以后,他又因为煤矿爆炸而再次赶往黑龙江的另一座城市。
这次事故发生在2005年11月27日晚9点40分,黑龙江龙煤集团七台河分公司东风煤矿发生爆炸,有221人被困井下。当李毅中在次日清晨匆忙奔赴现场时,已经确定有40人死亡。
矿难发生之前的晚上六点,黑龙江省省长张左己刚刚喝下哈尔滨恢复供水后的第一口水,而身为该事件国务院工作组组长的李毅中似乎也可以稍微松口气——11月25日下午一抵达哈尔滨,李毅中就从机场直奔松花江苏家屯监测断面取水点,连夜召开会议。此后的周六、周日,李毅中又马不停蹄。就在矿难当日下午,他还到松花江下游依兰县达连河镇“受总理之托,代表国务院工作组”向群众表示慰问。
然而,就在恢复供水的当晚,东风煤矿又发生爆炸。一项工作终结和另一事故开始,前后仅仅相隔三个多小时。
我们无法揣测听到这个消息时李毅中是怎样的心情:对他来说,自从当上国家安监总局局长,这个正部级领导干部就开始不断地、匆匆地奔行在处理各种事故的路上,去面对那些或多或少的死亡。
就在李毅中赶赴七台河的当口,死亡数字正在不断攀升——45人、51人、68人,随后突然暴长至134人,到第二天上午九时,死亡数字已达140人,还有九人下落不明。
现场初步判断,事故是由井下煤仓附近煤尘发生爆炸造成的,这是一个早该注意的问题,事发前几天,井下煤仓附近就出现了煤尘较大的现象。更令人不安的是,根据矿灯和井口检身数目显示,井下人数为221人,而考勤表显示,当天下井的应为254人,还有33人不知去向。李毅中当场就严厉指责该矿“组织管理混乱”。
此时的七台河矿难现场,劫后余生的矿工们正在被陆续救出。媒体报道说,近千名家属在事发矿井出口打听消息,“有的一家五口人,全部渺无音讯”。矿工丁文昌的妻子王萍,从事发当天晚上就滴水未沾,在东北的寒夜里,她“流下的眼泪几次结成了冰”。
李毅中问该矿矿长马某和姜姓总工:“你们知道《紧急通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坚决整顿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非法煤矿的紧急通知》)和《特别规定》(《国务院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吗?”二人一脸茫然。李毅中提高声调,再次追问:“你们到底知不知道这两个文件?”二人低下了头。李毅中怒斥道:“你们连民营小煤窑主都不如!”
这两个“重量级”文件,早已于当年8月22日和9月3日下发,安监总局也多次下文要求各地认真学习贯彻。而国有大矿的领导们对此竟茫然无知,也怪不得李毅中要横眉怒斥了。让人困惑的是,就在事发前夕,东风煤矿矿长马某还被评为全国煤炭工业优秀矿长,而东风矿也连续三年被黑龙江省评为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明星矿”。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东风煤矿隶属的“七煤集团”,2004年来已发生过两次矿难事故,先后有30名矿工遇难。
2005年12月2日,河南洛阳寺沟煤矿透水事故;5日,李毅中主持安全生产视频会议;7日,河北唐山刘官屯煤矿发生特别重大瓦斯爆炸,91名矿工遇难,17人下落不明;8日,他又赶赴唐山,主持召开紧急安全生产视频会议;12日上午,李毅中还主持召开了全国紧急安全生产视频会议。
二、临危点将:在步入花甲之际执掌安监总局帅印并不是偶然的
包括矿难在内的各类事故在人们目睹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在层出不穷地发生着。每隔十分钟,平均就有三人在事故中死亡;每隔一个小时,平均有16人在事故中死亡;每天,平均有375人在事故中死亡;每月,平均发生一起死亡30人以上的特别重大事故;每年,有13万多人在事故中死亡。据一组统计数据表明,近年来,每年大约每亿元国内生产总值死亡一人,每万人中有一人在事故中丧生,每年大约有近百万个家庭遭受不幸;事故造成2500亿元的经济损失,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这些冷冰冰的数据背后,都是血淋淋的现实,以及一个个鲜活生命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也许美好、也许可恶、也许光明、也许黯淡的世界。
近年来,安全问题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处顽疾,久治不愈,相比以前被称为“天下第一难”的计划生育工作,其复杂多变、盘根错节有过之而无不及。当年,几乎所有媒体都用“临危受命”形容了李毅中的履任。大多数人认为,这个已60岁的高官走上的是一条充满艰辛的道路,坐的是一个“成无功,败有过”的位子。媒体形容李毅中为“临危受命”——2004年,中国因煤矿事故死亡人数是6027人,占全世界矿难死亡者总数的80%。温家宝总理眼含泪水,搂着矿难遇难者幼子的悲情画面,至今让人难以忘怀。温总理在那次行程中多次自责“我们的工作没有做好”。
2005年2月14日,大年初六,又是西方的情人节,一个祥和、浪漫的日子。辽宁阜新孙家湾矿海州立井发生特大瓦斯爆炸,死亡214人。2004年陕西陈家山矿难死亡166人——“44年来我国煤炭行业最大的一起安全事故”的纪录,再次被刷新。
2005年2月23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加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责令辽宁省主管工业和安全生产工作的副省长刘国强停职检查,同时决定把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升格为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从副部级单位变为正部级单位,并专设由总局管理的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
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研究中心一位高级工程师认为,安监局“升格”绝不仅仅是换几个领导、改一下名称那么简单,“这显示了国务院对安全生产的极度重视”。同时,也表示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层要求改变安全监管工作现状,急需重新构建新的监管体系,探索新的监管思路。2月25日,李毅中列席了国务委员华建敏代表国务院向人大常委会所做的关于安全生产情况的报告会。事后,李毅中说:“名为列席会议,实为熟悉情况。”
2005年2月28日下午,在对原安监局的一片声讨中,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相继召开干部大会。中组部副部长沈跃跃宣布了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李毅中的任职变化。在矿难频发、责难四起的时刻担当此职,真可谓“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需要有相当的勇气与胆略。李毅中成为那个肩负重大使命的人,一个小时之内,他完成了其角色的转换。
一位安监总局的高级官员认为:中央启用李毅中,与其经历有关。他1967年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此后,他从一名工人成长为车间主任、厂长、总工直至中石油公司的总经理,一干就是30年。他对企业非常熟悉,要哄骗他很难。这一点在李毅中出任总局长后马上显现出来:2005年11月初,在湖南郴州的荣福煤矿,矿长说年产量8000吨、工人150多人,李毅中当即就戳穿这个谎言:“如果只有这么一点产量,只够你发工人的工资!”那次,李毅中带队的督察组对湖南省煤矿整顿关闭工作进行督察时,他曾直接下入坑道,在某处坑道中行走了一个多小时。
而在安全管理的经验方面,李毅中在他起步的齐鲁石化就口碑甚好。曾与李毅中共事的齐鲁石化高工苏建明回忆说:上世纪80年代初期,齐鲁石化也发生过一些生产事故,从李毅中担任副总工以后,石化厂几乎没有因安全事故死过人,他当副厂长的时候制定的《一把手安全负责制度》,至今还在发挥作用。
“1987年,李毅中从齐鲁石化经理调任中石化总公司任副总经理,当时安全处还只是生产部下面的一个部门,只有五六个人。他主抓生产后,把安全处升格为安全生产监察局,和生产部门平级。”中石化安全工程研究院总工张维凡回忆说:“1992年中石化精简机构,由于一些不同意见,安监局又被重新降回五六个人的安全处,结果当年中石化接连发生多起安全生产事故。第二年,中石化重新成立安全生产监察局。立了又撤,撤了又立,这其中,李毅中起了不小作用。”
中石化原安监局(现为安全环保局)局长曹炳言回忆说:“当年,我和他一起到中石化下属企业视察安全生产工作,睡在一起。李毅中必定每次都是后半夜,三点钟左右单独起床去查岗,看看工人们的生产情况。”
据中石化当年接近李毅中的人士介绍,在1999年初,刚刚上任中石化总经理不久的李毅中在为当年实现利润60亿元的目标奋斗时如此开具“药方”:如何提高经济效益呢?基本的一条是安全生产,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一把手是安全第一责任人,必须负起这个责任。
对于自己当年的经历,李毅中回忆道:“我过去长期在石化企业工作,这是个高温高压、易燃易爆、有毒有害、连续作业的行业。30多年来我经历了一些生产事故,也处理了一些事故。我当车间主任、当厂长的时候,当发生事故的时候,我亲手抬过我们职工的尸体、到受难家属家庭里去慰问,也饱含着热泪、心情沉重地做过这些受难家属的工作。”
2002年对于当时还是中石化当家人的李毅中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2002年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第一年,对于中石化这个中国最大的国有企业来说,也是经受严峻考验的一年。因为市场准入和关税减让几乎涉及石油石化行业的所有大宗产品,如原油、汽油、润滑油、三大合成材料等,中石化仅此一项就减少利润18亿元。但是中石化这一年简单合并报表实现利润128亿元,比上一年增长了5.8%。
2002年,英国国际石油公司与中国石化合资建设的上海赛科90万吨乙烯工程开工,项目总投资超过27亿美元;埃克森美孚也与中国石化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合资建设以80万吨乙烯装置为核心的福建炼化一体化项目,总投资超过30亿美元。而投资27亿美元与巴斯夫合资建设的南京扬巴一体化工程已经开工。
李毅中认为,要把中石化这艘巨轮带出困境,除了裁员等内部改革外,还必须借助外力。2000年10月和2001年8月中国石化分别在香港、纽约、伦敦和上海成功发行H股和A股,中国石化也成为中国证券市场惟一一家境内外四地上市的公司。世界知名的石化巨头埃克森美孚、壳牌、英国国际石油公司等,都购买了大量中石化的股票,成了中国石化的战略投资者。从中石化到国资委,李毅中完成了“多年的媳妇熬成婆”的艰难转轨。这位中石化主帅开始成为打理数以万亿计、关乎国计民生的国有资产的“大管家”。也正是得益于中石化的企业管理经验,使他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书记、副主任的任上,轻松自如地当“婆婆”。
李毅中到国资委后,中央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也基本由他负责。在历次召开的中央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上,都闪现着他的身影。而在更多的特大事故调查处理中,他也往往是国务院调查组必不可少的人物。
或许,正是有了这些特有的经历,2005年2月28日就职会上的李毅中一直面带微笑,信心十足地说:“对安全生产,我应该说不算陌生。”
根据国家安监局煤监部门2004年底调查显示,目前国有煤矿安全欠账高达505亿元。由于这一欠账的存在,致使2004年生产的19.5亿吨原煤中,7.5亿吨缺乏安全保障。这些欠账主要包括矿井设备的更新资金、安全教育资金以及技术改造资金等。从某种角度而言,安全欠账直接导致了煤矿事故,尤其是瓦斯事故的多发。
“以人为本,首先要以人的生命为本。安全是人的第一需要。生活在一个没有安全感的单位、城市和社会,美好生活从何谈起?工业化国家的历程表明,人均GDP从1000美元到3000美元期间,是生产安全事故的易发期。我国现在正处于这个阶段,但我们不能重蹈覆辙。我们要树立科学发展观,绝不能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来追求所谓的高增长!这样的增长,没有价值,不会长久,甚至会带来无法弥补的恶果。”上任之时,李毅中就直率地表述要有“紧迫感、危机感、责任感”,表示要在未来的工作中将以“六亲不认”的姿态重塑安全监管权威,并承诺在三年之内偿还所有安全欠账:“保护职工人身安全,预防和减少人身伤亡事故的发生,是安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每一个安监机构,每一名安监人员,都要真正弄通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和各项规定,理直气壮地严格执法,六亲不认,不打折扣,不怕得罪人,让安全执法真正‘硬’起来。”
三、拍案而起:在铁腕整治中努力清洗“带血的GDP”
凡是接触过李毅中的人都有这样的共识:他的记忆力极强。“全国汽车使用量2830万辆,加上摩托车、农用车辆等,机动车保有量1.1亿辆。加油站七万多座,铁路与公路交叉道口1.44万处。每天民航起落飞机一万多架次,内河和海上行驶大小船只150多万艘。”诸如此类数字,李毅中随时都能说出来。也正是因为这些数字,“寝食难安”、“奔波不休”、“夜以继日”等成为描述李毅中生活现状的词汇,甚至有时需要在这些词汇的前面加上“非常”、“极其”这样的修饰语,才能更准确地表达他的忙碌程度。人们很难以想象,是什么在支撑着他连续数十个小时工作在事故现场。
2005年9月29日上午,在“全国市地领导干部安全生产专题研讨班结业典礼”上,李毅中面对全国36名主管安全生产工作的地市领导说,“要有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气魄”。“对党员干部,要让其受处分,丢帽子;对职业经理人,要罢免其任职资格,丢位子;对黑心矿主,要让其倾家荡产,丢票子。”会上,李毅中还对在场官员说:“人死了,不是几十、几百的统计数字。数字是冰冷的,可是这些人也是有家庭、有父母的,我们做工作要多想想这些家庭吧。”在这次会议上,李毅中说安全生产工作主要靠基层,不能单靠他这个局长,然后他向这些地方官员深深地鞠了一躬。
造成矿难多发的局面是多年发展中的沉疴,目前已到了爆发期。有人不禁发问,难道我们的安监总局要改组成为治丧总局?其实,民众已经习惯了中国煤矿此起彼伏的爆炸声,还有节节攀升的死亡人数。
一场风暴正在李毅中心中酝酿。2005年4月5日上午,李毅中上任后第一次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的发布会上露面。这位共和国第一个正部级的安监总局局长在发布会上说,“我本人无意刮起一场安全监管的风暴,但加大监管力度是必然之事……今后搞安全监管将六亲不认。”
他上任后推开的大事之一,就是把每个矿工的死亡赔偿金提高到20万元以上,这一措施已经逐渐开始在一些矿难中实施。他期望通过这种处罚,可以使矿主们宁可拿出钱去预防安全隐患,也不要出事故死人。
作为一种机制上的保障,李毅中说,中国正计划对煤矿实行安全风险抵押制度——矿主采煤要拿出一定资金作为安全风险的抵押。李毅中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中国每年生产近20亿吨煤,如果每吨煤提五元钱的话,就是100多亿元,这笔钱可以用来进行技术改造,治理安全隐患。”矿主能否承受这笔钱?李毅中一笑:“现在一吨煤能盈利50块,多的能到100块。并且,没有安全生产基础,经济效益也是一句空话。”
李毅中还建议修改刑法、安全生产法、煤炭法中有关事故罚款的条款,以加大对发生事故的煤炭企业和相关责任人的惩罚力度。据悉:最近,安监总局正在与监察部联合起草《查处安全生产领域违法违纪行为的暂行规定》,并与最高检、最高法、监察部初步商定,将对近两年安全生产刑事责任追究落实情况进行一次专项检查,检查结果将告知社会。刑法、矿山安全法、煤炭法等法律的修改和司法解释工作正在进行。2006年4月下旬,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刑法修正案(草案)进行了分组审议,委员们普遍赞同加大对安全事故责任人刑事处罚的力度,对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导致事故发生的企业及其负责人,也将加大经济处罚力度。李毅中表示,安全生产要“重点治乱”,要建立地方党委和政府统一领导、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联合执法机制,增强合力,提高执法权威和执法效率。同时,他建议国家应当重视煤炭行业的人才培养。
李毅中说,当前煤矿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在安全生产方面的问题仍相当严重,“六不”现象大量存在,已成为影响安全生产的大敌和大害,必须采取果断措施,认真解决。“一些煤矿企业贯彻执行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不认真、不负责。少数国有大矿管理滑坡,企业负责人责任意识淡漠,思想麻痹;为数众多的小煤矿管理混乱,安全隐患大量存在,一些不法矿主利欲熏心、漠视安全生产、违法违规。一些地方对整顿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非法煤矿态度不坚决,工作不得力。本应关闭的煤矿,有的借‘资源整合’为名继续非法生产,有的假借技改、基建和改扩建为名,逃避整顿关闭;甚至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搞形式走过场。一些安全监管监察执法机构、行业管理部门工作不落实,不到位。执法不严,工作不实,对非法违法行为有的尽管查了、罚了,但没有跟踪落实;有的没有发现、没有惩处或惩处不力。”李毅中说,一定要加大事故的查处力度,对事故原因要查个水落石出,对教训总结要刻骨铭心,对责任人处理要有切肤之痛,对事故整改要举一反三。
打击官煤勾结成为煤矿安全整治历史上影响深远的一记重锤。劈柴不照纹,累死砍柴人。面对难于平息下来的一次次矿难,在深刻剖析矿难的深层次原因之后,李毅中以其敏锐的视角,果断地发现了隐藏在事故深处的官商勾结,号准了煤矿安全屡治不力的死穴,吹响了严惩官煤勾结的冲锋号。
这次行动,李毅中使出了联合执法的杀手锏。后来发生的事实擦亮了人们的眼睛:官员入股煤矿之多、之深让人震惊。截至2005年10月20日,全国共报告登记在煤矿投资入股4578人,其中国家机关工作人员3002人,国有企业负责人1576人,登记入股金额6.53亿元,已经撤资4.73亿元。业内有人士称,初步统计出的只是主动报告的,这个数字可能只是冰山一角,在煤矿入股的官员究竟有多少谁也说不清楚,但肯定不少。众多的有识之士呼吁,将“红顶商人”问题一抓到底,绝不能放松。
李毅中说,通过调查,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涉及安全事故背后的腐败有五种表现形式。第一入股办矿;第二赤膊上阵,自己办矿;第三权钱交易;第四庇护非法行为;第五瞒报事故,庇护事故责任者。打击官煤勾结已成为煤矿安全整治的关键一环,为后来彻底关闭非法和不具备基本安全生产条件的煤矿打下了基础。
安监总局今后将力争用两年左右的时间,使瓦斯爆炸等事故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争取三年左右解决小煤矿问题。李毅中承认,在小煤矿的整顿关闭上,“和地方如何协调确实是个难题”。不过,经过调研和督察,“首先要真正做通地方基层干部的思想”。
李毅中介绍说,全国向社会承诺要关闭5243个不合格煤矿,现在已经关闭了3434个,占65.5%,还有1/3正在关。但是各省区市进展很不平衡,有些地方迟迟不落实,首要原因就是思想问题没有解决。地方干部说了很多原因,比如说如果关闭了煤矿当地的GDP就上不去了,那些小业主就要闹事,会造成社会不稳定;关闭了煤矿,这些农民工就要失业等等。这些说法有一定道理,但“主次颠倒、本末倒置”了,因为“生命才是第一位的”。
为刹住目前矿难事故多发的情况,李毅中曾提出了六条措施。对此,清华大学教授于安认为,李毅中的“六条断然措施”,总结起来就是一个字:“关”。但仅靠关闭证照不全的中小煤矿这样的治标之策,不能从根本上扭转目前矿难频发的严峻局面。如果这些煤矿全部关闭,而市场对煤炭的需求不能以同样的比例下降,那么,煤炭价格就会继续在高位运行。在市场需求的压力下,保留下来的煤矿必然会继续超负荷生产。而随着煤炭生产不断向国有大型煤矿集中,矿难也将向这些煤矿集中。那些被关闭的煤矿,受到红火的市场诱惑,随时都可能偷偷恢复生产,还将继续制造矿难。
安监局六条措施在遭质疑的同时,有人提出治本之策,即强化监管和放开市场。目前的安全生产监管体制是不健全的。一方面,煤炭生产直接关系地方经济利益,地方政府缺乏严格监管的意愿,中央政府整顿煤炭生产秩序的决心会一层层衰减。另一方面,政府体制内缺乏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所以,行业监管部门的腐败现象相当严重,行业监管在很大程度上是失灵的。因此,实际达不到条件的企业也可以通过贿赂办到证照。
有些专家认为,遏制矿难,应从两个方向着手治本:一方面,放开市场,吸引投资。也就是说,推出煤矿开采权公开交易市场,降低外资和民营资本正规进入的门槛,借此增加市场供应,起码向市场发出缓解供应紧张局面的信号,以抑制煤炭价格上涨趋势。这一措施将减少企业超负荷生产的激励。另一方面,需要通过政府体制改革,有效地约束监管官员的权力,克服监管失灵,并激励监管官员诚实地承担自己的监管责任。而这两个措施是互为条件的。一个正常的市场离不开有效的监管,监管也只有在正常的市场上才能奏效。
从2005年6月起,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先后四次下达了煤矿整顿关闭任务。而其中最大的动作,则是《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坚决整顿关闭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和非法煤矿的紧急通知》的出台。通知说,所有不合格的煤矿,只能给予一次停产整顿的机会。李毅中表态说,“要为清洗‘带血的煤’和‘带血的GDP’而努力。”
如今,李毅中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寻找更具杀伤力的“冲锋枪”。
四、人命关天:矿难沉疴如何才能治标又治本?
在“以人为本”和“和谐社会”的时代注解下,民生议题成为全民关注的焦点。其中,教育、环保、安全、对外贸易、医疗卫生等话题像火山一样集中爆发,矛盾日益凸显。主管官员或被动或主动地坐上了火山口,在接受烈焰炙烤的同时,他们开始向积弊多年的沉疴开刀,希冀以一己之力挽狂澜于既倒,他们的努力,无形中也增加了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和信心。
充满正义、思维敏捷、疾恶如仇,是这些个性部长们的共同特征。这既是他们自身的性格使然,又可能或多或少与他们中多数人出生的那个时代有关。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李毅中无疑是其中的代表。
实践中,李毅中把“安全文化”放在了安全生产各要素之首。李毅中说:“安全需要全社会的关心、理解和支持,因此需要全社会宣传安全生产的观念,全体公民都要树立安全意识。”他认为,对领导来说,安全文化就是要以人为本,把人民的生命财产放在第一位;对企业来说,就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制定适合自己情况的安全原则。而对每个职工自己,李毅中说:“要有不伤害别人、不伤害自己、不被别人伤害的安全理念。”他说,使全社会安全意识的增强是搞好安全事业的基础,“在这方面我们和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
安监局升为总局,编制并没有扩张多少,部门没有增加,体系说是三级垂直管理,但省市两级安全监察仍然受到地方势力影响,以如此陈旧的体系要完成“李氏新政”,实在堪称势单力薄。如果中国的煤矿安检像美国那样一年进矿山检查四次,安检人员的配置起码要增加30倍。
而这种弱势局面造成了安监部门“理不直、气不壮、腰不硬、刀不快”的情况,经常是“停产整顿指令下了,封条也贴了,但缺乏强有力的制裁手段和后续措施”。李毅中曾感叹道“我们安全监管单位没有枪没有炮,只有一把冲锋号”。正因为这样,这个壮志不已又疲于奔命的安监总局局长曾在作客CCTV时感叹:“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半夜来电话,半夜来电话一般没什么好事情。”
本来矿难是不应该这么频繁发生的,但现在矿难几乎成了一种极不正常的常态存在,在让人们对死难者感到惋惜的同时,不得不对此发出诘问了:为什么李毅中这么大的决心、安监总局的通知和处罚规定都遏止不了矿难上升的势头?难道还是没有力度?还是光说不做?还是因为别的原因?笔者认为,当前最要紧最关键的是要解决如何不让李毅中唱“单出头”,上下左右齐心协力、紧密配合狠抓落实,如果做不到这一点,恐怕局长大人的“最新指示”也难以变成现实。
把历次矿难梳理一下,就可以看出其规律性的东西。矿难之所以周而复始地发生,一是有利可图。从原始积累到资本运营,要有漫长的路走。这条路已经洒满了矿工的血,称“带血的煤”一点都不为过。二是对矿难的主要负责人处罚不严,哪里有黑心的矿主,哪里就有超限生产,哪里就有大把的钱好赚,这是矿难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矿主们都心存侥幸,只要不发生灾难性事件,就可以把事故隐患不当一回事。即使发生矿难,也有政府出面处理和埋单,对矿主的处理呢,私营煤矿的矿主主要罚款,国有企业的矿长或者上一级主要领导,就地免职或者说严重一点:撤职!但是没过多久,易地照样做官。对此,李毅中没有尚方宝剑。
安全专家赵炳臣指出,李毅中频繁赶赴事故现场救急,的确很“忙”。不过,是忙于“处理”事故,而不是忙于“治理”事故,更不可能是消除事故。而“治理”事故的要义,在于如何健全监管系统并形成运转的有效性,如何监督检查事故隐患、健全监管部门的责任追究制,如何提高矿工以及煤矿从业人员的安全素质、健全安全法规等方面。如果我们只是关注处理事故的层面上的工作,那么,就会有层出不穷的事故等待去处理——一个事故处理完,两个事故冒出来。那样,即使再多几个李毅中,哪怕有一批李毅中,依然是“手大难遮天”。任凭你工作再积极,措施再严厉,脚步再忙碌,也还是不能达到治理、消除事故的根本目的。
应当承认,李毅中的每次怒斥,都一针见血地击中了矿难缘何频发的“要害”!是的,煤矿领导疏于学习与管理;安监人员监管时走过场、走形式,监管形同虚设;官煤勾结等等,都是矿难频发的“根源”。根源找到了,并且国家安监总局也出台了不少规章制度,采取了诸多措施,譬如,限期公务人员从煤矿中“撤资”;提高对遇难矿工的赔偿数额;在全国开展大规模的煤矿“验收”活动等等。但结果呢?矿难事故并未因李毅中的“怒斥”而有所减少,反倒是越发呈现“按下葫芦浮起瓢”的现象:某些地方政府安监部门照样玩忽职守,把关不严,煤矿“验收”100%合格的背后是“走过场”;他怒斥过的被关停的煤矿照常生产,未经培训的工人继续下井……
有一位网友这样对李毅中说:“在往后的一些天里,你面对的不是鲜花,不是庆功会,不是酒宴,不是娱乐,你将面临又一次的生离死别,又一次亲人的痛哭,又一次伤心的悼念,又一次无数人的质问,又一次官场上的较量,又一次的怒发冲冠,又一次媒体的聚光灯,又一次的连续不眠之夜。这无数的‘又一次’,将使你的白发又添许多,你的身体能承受如此之重吗?如果你承受不了,谁又能承受得了?你如果倒了,谁还敢接这个要命的活?”说到如何看待公众、社会对安全生产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李毅中坦言:“社会理解、关注、支持安全生产工作,我觉得是社会的一种进步。我觉得,很重要一个想法,就是要主动取得社会的理解、支持和监督,给我们来施加压力,这样让我们工作能够做得更好一点。”
作为一名官员,李毅中上任来的作为可圈可点:加强了安监总局的权威,动用国债填补中国安全生产投入的部分空白,监督煤矿企业按照规定提取安全费用,在全国发起了官员退出煤矿股份的反官煤勾结风暴。当然,也有人说,在对如何实现他对安监系统的宏大规划、安监系统进一步转换职能、引进先进国家的安全监管经验、增加新的监管手段等方面,李毅中有些力不从心。还有人说,李毅中和他的若干前任一样,陷入一种疲于奔命的格局,不断地奔行在处理各种事故的路上:一个个需要亲临的现场,一个个需要亲自挂帅的调查组,以及一个个需要亲自落实的具体细节,周而复始,难以超脱。
2006年春节,李毅中依然提心吊胆。“这个春节我们坚守岗位,因为去年年底事故多发。”李毅中坦诚,虽然经过一段时间努力,但是他还是很担心春节期间会出现一些重大事故。“我和同事们都在岗位值班,不值班的时候也不敢离开电话机。”
李毅中的担忧最终还是发生了。2006年初一下午,河南林州的烟花爆竹厂发生爆炸;年初四,山西晋城一大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造成23人死亡。
“从这两个事故看,还是属于责任事故,还是管理方面的原因。”李毅中话语中的两个“还是”,深刻表明了他这一年多来面对数起事故的复杂心情:愤怒,悲痛……
作为主管全国安全生产的最高长官,看到矿难的场面是最心痛的,“怒斥”表现了他的义愤填膺、锥心泣血。就在这时,耳畔又传来噩耗:2006年5月18日晚8时30分,山西省大同市左云县张家场乡新井煤矿发生透水事故。最初煤矿上报五名矿工被困,很快核查人员已初步核实可能有57名矿工被困。李毅中闻讯后率工作组赶赴事故现场,当获悉矿主为了突击生产组织近200矿工下井时,他怒斥矿主“草菅人命”;当得知在事故发生后,矿方将被困矿工家属秘密转移至内蒙古,他怒责矿方漠视人民利益、公然向法律尊严和政府权威挑战……
按照“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35%,工矿商贸就业人员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下降25%。李毅中介绍说,这两个指标是经过测算提出的,首先要把这个责任落实到安监总局的身上,再分解到其他地区和基层。据介绍,安监总局已开始全面推进落实安全责任制,即行政首长负责制和企业法人负责制,同时建立安全生产的考核指标体系。
李毅中用行动表明了他是一个感性与理性兼备的人,在发出诸多激烈的言语后,他用理性的法律、法规去维护激情中爆发的真知灼见。安全生产绝非会场秩序,一抓就灵,立竿见影。李毅中正在做的是一些改变中国安监体制管理的基础性工作,要在一段时间后才能慢慢显示出效果。在时至今日履职才两年多的时间内,李毅中的解题之路渐趋明朗,在深度和广度上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
李毅中档案盘点:
李毅中,山西大同人,有“救火部长”之称。1945年3月出生,1966年7月毕业于北京石油学院炼油工程专业。历任山东胜利炼油厂工人、技术员、车间副主任、主任、副总工程师、厂长,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齐鲁石化公司经理、党委常委、中共淄博市委常委,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副总经理、常务副总经理、党组副书记,中国东联石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党组书记(兼仪征化纤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总经理、党组书记,中国石化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党委书记、副主任等职;现为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局长、党组书记。系十四、十五届中央候补委员,十六届中央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