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材承载着课程内容,是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为服务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教材往往提供了较多的教学活动。准确理解这些教学活动的目标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实践。本文以不同版本新修订教材中的阅读语篇活动为例,提出教师可从活动所处的教学环节、活动所隐含的主题意义探究线索、活动所承载的课程内容和活动所具有的核心素养培养价值来理解教材中的教学活动设计目标,为教学设计与实践服务。
关键词:教材活动;目标;策略
教材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教育部,2018)。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因为教材使用者等相关因素的介入,教材编写者编写的教材与学生实际体验到的教材之间存在多重转化:第一重转化为从教材编写者编写的教材到教师设计的教材;第二重转化为从教师设计的教材到教学运作的教材;第三重转化为教学运作的教材到学生体验到的教材(瑞米拉德、赫克,转引自安桂清,2019)。由此可见,教师在教材和学生之间起着中介作用。教师能否深入理解和恰当地使用教材关系到能否充分实现教材的教学价值。围绕着教材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被转化、可以被如何转化等议题,教育界衍生出了不同的教材观。比较典型的有“圣经”式教材观、材料式教材观、建构主义教材观、对话者教材观等(陈柏华,2009)。
教师所秉持的教材观对教师的教材使用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时会增减教材内容、调整教学活动顺序。程晓堂(2020)认为,教师在实际使用教材时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增减,也可以调整教学活动的顺序,但是增减内容和调整教学顺序时应当考虑教材编写的总体思路和教材的总体结构。钟启泉(2008)指出,理解和尊重儿童是优化教材的前提条件。
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存在教师在未准确把握教材编写思路和教材活动目标,缺乏对学情准确、全面分析的前提下,随意增减教材内容、调整活动顺序的情况,从而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这种单纯强调“超越教材”的做法已经导致了许多问题(徐浩,2020)。长期以来,中小学教师在理解学科教材时存在基于“双基”、只见“外表”、关注“具体”和重视“局部”的“经验论范式”,直接导致教学浅表化、内容零散繁杂、缺乏实质性内容等问题(李松林,2014)。
随着更多区域进入新一轮课程改革,依据修订后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编写的教材也开始大面积投入使用。在此背景下,如何更好地理解教材编写思路和教材活动目标,用好新教材,让新教材落地,已经成为广大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普通高中英语教材中,阅读语篇所占比重较大,教材也配套设计了较多的活动。准确地理解这些活动的目标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提高教学目标和课程目标的达成度。下面笔者将以不同版本的新修订高中英语教材为例,简要阐述如何较为准确地理解教材阅读活动设计目标。
1.从活动所处的不同环节来理解教材阅读活动目标
完整的阅读教学往往包含读前(pre-reading)、读中(while-reading)和读后(post-reading)三个环节。虽然语篇内容和类型不同,但从三个环节的角度来说,不同语篇的阅读教学在目标上还是具有共同之处的。总体来讲,读前环节的主要目的在于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帮助学生为即将阅读的内容作好准备,也可以是对内容的预测。读中环节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阅读内容并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读后环节重在让学生将所读到的内容与自己已知的内容或自身的感受建立联系(陈则航,2016)。三个环节的活动目标各有侧重,但最终都指向阅读整体目标的达成。
教材编写时往往会针对三个环节分别设计一些活动,旨在促进该环节目标的达成,并为实现下一环节的教学目标作好铺垫。三个环节的活动通常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存在一定的内部逻辑关联。
例如,外研版高中《英语》(2019年版)必修第二册第四单元Developing ideas板块中的阅读语篇为Good Book, Bad Movie?,教材编者围绕该语篇设置了五个配套活动。
活动一:Look at the pictures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包含两组问题,第一组问题为“Have you ever read any of these books? What are they about?”。第二组问题为“Have you ever seen the movies or TV plays based on these books?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m?”。
活動二:Scan the passage. Find out which of the books in Activity 1 are mentioned.
活动三:Match the author’s opinions about the movie adaptations to the examples from the passage.
活动四:Think
关键词:教材活动;目标;策略
前言
教材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教育部,2018)。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因为教材使用者等相关因素的介入,教材编写者编写的教材与学生实际体验到的教材之间存在多重转化:第一重转化为从教材编写者编写的教材到教师设计的教材;第二重转化为从教师设计的教材到教学运作的教材;第三重转化为教学运作的教材到学生体验到的教材(瑞米拉德、赫克,转引自安桂清,2019)。由此可见,教师在教材和学生之间起着中介作用。教师能否深入理解和恰当地使用教材关系到能否充分实现教材的教学价值。围绕着教材在多大程度上可以被转化、可以被如何转化等议题,教育界衍生出了不同的教材观。比较典型的有“圣经”式教材观、材料式教材观、建构主义教材观、对话者教材观等(陈柏华,2009)。
教师所秉持的教材观对教师的教材使用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时会增减教材内容、调整教学活动顺序。程晓堂(2020)认为,教师在实际使用教材时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增减,也可以调整教学活动的顺序,但是增减内容和调整教学顺序时应当考虑教材编写的总体思路和教材的总体结构。钟启泉(2008)指出,理解和尊重儿童是优化教材的前提条件。
问题的提出
在实际教学中,往往存在教师在未准确把握教材编写思路和教材活动目标,缺乏对学情准确、全面分析的前提下,随意增减教材内容、调整活动顺序的情况,从而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这种单纯强调“超越教材”的做法已经导致了许多问题(徐浩,2020)。长期以来,中小学教师在理解学科教材时存在基于“双基”、只见“外表”、关注“具体”和重视“局部”的“经验论范式”,直接导致教学浅表化、内容零散繁杂、缺乏实质性内容等问题(李松林,2014)。
随着更多区域进入新一轮课程改革,依据修订后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编写的教材也开始大面积投入使用。在此背景下,如何更好地理解教材编写思路和教材活动目标,用好新教材,让新教材落地,已经成为广大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普通高中英语教材中,阅读语篇所占比重较大,教材也配套设计了较多的活动。准确地理解这些活动的目标有利于教师更好地开展教学,提高教学目标和课程目标的达成度。下面笔者将以不同版本的新修订高中英语教材为例,简要阐述如何较为准确地理解教材阅读活动设计目标。
解决问题的策略
1.从活动所处的不同环节来理解教材阅读活动目标
完整的阅读教学往往包含读前(pre-reading)、读中(while-reading)和读后(post-reading)三个环节。虽然语篇内容和类型不同,但从三个环节的角度来说,不同语篇的阅读教学在目标上还是具有共同之处的。总体来讲,读前环节的主要目的在于激活学生的已有知识,帮助学生为即将阅读的内容作好准备,也可以是对内容的预测。读中环节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理解阅读内容并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读后环节重在让学生将所读到的内容与自己已知的内容或自身的感受建立联系(陈则航,2016)。三个环节的活动目标各有侧重,但最终都指向阅读整体目标的达成。
教材编写时往往会针对三个环节分别设计一些活动,旨在促进该环节目标的达成,并为实现下一环节的教学目标作好铺垫。三个环节的活动通常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存在一定的内部逻辑关联。
例如,外研版高中《英语》(2019年版)必修第二册第四单元Developing ideas板块中的阅读语篇为Good Book, Bad Movie?,教材编者围绕该语篇设置了五个配套活动。
活动一:Look at the pictures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包含两组问题,第一组问题为“Have you ever read any of these books? What are they about?”。第二组问题为“Have you ever seen the movies or TV plays based on these books?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m?”。
活動二:Scan the passage. Find out which of the books in Activity 1 are mentioned.
活动三:Match the author’s opinions about the movie adaptations to the examples from the passage.
活动四:Th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