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土地利用监管 助力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来源 :资源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WNDZDYWNDZ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金堤滞洪区位于黄河下游左岸,涉及河南、山东两省四市八县(区),东西长141千米,南北上宽40千米、下宽7千米,全区总面积347.38万亩,其中耕地面积230.11万亩,是黄河下游防洪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承载区域。长期以来,受国家蓄滞洪区政策限制,经济社会发展缓慢,居民生活贫困,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已成为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国家战略的困难区域。正确运用北金堤滞洪区,不仅关系到沿黄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黄河下游左岸华北平原8000平方千米防洪保护区的安危,而且还关系到社会大局稳定。
  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用地布局不科学,规模化经营水平较低。北金堤滞洪区内现有永久基本农田211.7万亩,相当一部分处于背河洼地区,土地沙化盐碱,洪涝灾害频繁,土质不断变化,条件差,数量不稳,限于分洪蓄水影响,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不科学,不利于國家粮食安全,且区内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率为92%,高出濮阳市平均水平7个百分点,过高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率使滞洪区扶贫开发所需的土地流转和设施农业无法开展,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滞洪区的产业布局和经济发展。根据《防洪法》规定,滞洪区为限建区域,但近年来,濮阳县、范县、台前县将大量滩区扶贫迁建居民点选址在北金堤滞洪区主流深水区内,滩区居民由滩区搬迁至滞洪主流深水区,仍然受洪水安全威胁,扶贫搬迁选址不合理。另外,土地规模化经营推进不力,土地流转不活跃,制约了产业发展,无法培育农业品牌。
  产业发展失调,土地利用单一。由于滞洪区是限制发展区域,严重影响地方政府招商引资,导致滞洪区内一二三产业用地分别占滞洪区总面积的80.88%、2.17%、1.46%,产业结构发展失调。区内土地利用单一,工业总体还停留在资源型、粗放型、低层次阶段,且大部分为污染较严重的化工企业,工业产业对地区的就业带动较弱,远低于河南省和全国水平。
  城镇化推进缓慢,土地利用效率不高。2019年,北金堤滞洪区内的平均城镇化率为30.4%,远低于河南省和全国53.21%、60.6%的平均水平,城乡建设用地比例不合理。区内最大企业——中原油田已处于后发展期,关停、废弃井站逐年增多,土地闲置、低效利用问题突出。部署在区内的产业集聚区存在建设用地批而未征、征而未供、供而未用等现象。
  村庄布局较混乱,宅基地浪费现象普遍。滞洪区内土地利用散乱无序,村庄规划严重缺位,整体布局混乱。目前,滞洪区内农村居民点内约有15%以上的土地处于闲置状态,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高达209平方米,超出《村镇规划标准》规定的最高级别标准的人均140平方米,个别农户宅基地面积达700平方米。
  指标交易无计划,利益分配不均衡。近年来,北金堤滞洪区内宅基地复垦券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交易活跃,部分县(区)只为快速得到收益,忽略了本身发展需求,区域建设项目落地时反而没有用地指标,不得不从外地购买,导致指标出售地区越来越落后,发达地区越来越发达。
  速生杨树种植比例过高,水土污染逐年加重。据濮阳市林业局2019年调查统计显示,速生杨树种植面积65.83万亩,占北金堤滞洪区林地总面积的93%。由于速生杨树为大耗水量树种,易造成旱地沙化,破坏生态平衡,且阻碍泄洪水流,不适合在滞洪区内种植。同时,由于工业垃圾、生活垃圾的过量排放,农药化肥的滥用造成滞洪区水土严重污染。
  意见和建议
  优化空间布局,做好建设“减法”和生态“加法”。单独编制区域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打破行政界域限制,单独编制融合生态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庄规划、景区详细规划的北金堤滞洪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统筹蓄洪滞洪功能发挥和经济社会发展,系统优化区域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科学预留后续生态产业所需用地指标,夯实生态产品供给和价值实现。优化土地要素配置,按照“宜农则农、宜渔则渔、宜林则林、宜耕则耕、宜湿则湿”原则,开展“优化农用地结构保护耕地、优化建设用地空间布局保障发展、优化镇村居住用地布局保障权益”行动,加强用地整合,通过拆旧复垦、高标准农田建设、生态修复、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复垦等方式,构建节约集约用地机制,整治低效用地,增加生态空间和农业生产空间,实现耕地集约高效、建设用地减量提质增效、生态用地比例增加,获得的空间规模、新增建设用地、占补平衡等指标用于全区域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和重点开发使用,土地增减挂钩收益用于生态保护、生态修复和补齐民生短板。调整优化永久基本农田布局,根据北金堤滞洪区资源环境承载力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将区内部分耕地地力差、产出效率低、沙化情况重、破碎程度高的劣质耕地调出永久基本农田范围,调整为一般农用地,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现代畜牧业,促进区内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区内群众收入,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
  聚焦“水陆空”,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在“水”方面,坚持防治与保护“双管齐下”,“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强化水资源的刚性约束,发展节水农业,禁止区内种植速生杨树。金堤河以及区内河流实行“河长制”,严格落实主体监管责任,保护水资源;对金堤河沿岸3千米范围内所有企业进行排污检查,促使其污水达标排放和循环利用。建立严密的监控体系、实行严格的环保标准,防止水源污染,对金堤河部分河段进行清淤平整,修建生态驳岸和滚水坝,修复水生态。在“陆”方面,以国土空间全域综合整治为抓手,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修复和治理,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采取“城郊加工、集群发展”模式,推动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和农业观光旅游,加强耕地生物地力培肥,降低农药化肥使用量,对中原油田废弃工矿用地实施生态修复,加强植被抚育,恢复自然生态系统。在“空”方面,统筹防洪功能发挥和区内经济社会发展,推广台前县地沟新型建筑材料工厂模式,引导土地空间立体分层利用,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达到地面不影响蓄水行洪、减少空气污染排放、促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效果。开展大气环境整治,关停滞洪区内“散乱污”企业,特别是污染严重的化工类企业,减少空气污染源;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增加森林覆盖率,改善空气质量。
  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推动防洪和经济协调发展。以生态补偿兜底巩固脱贫成果,构建“以滞洪受益单位横向财政转移支付为主,政府财政纵向转移支付为辅,第三次分配为补充”的跨区域、多元化、稳定生态保护补偿机制。以产业帮扶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建立跨地域滞洪区产业发展帮扶机制,在滞洪蓄水轻度风险区,北金堤滞洪区提供土地,蓄滞洪受益发达地区提供资金和项目,通过经济飞地共建、财税收入共享合作模式,拓展受益发达地区发展空间,加快北金堤滞洪区城镇化、工业化建设步伐,实现资源互补、经济协调发展和互利共赢。
  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探索生态“农文旅”新模式。打造生态农业,结合粮食千百万工程,建设绿色果蔬生产基地、优质林业生产基地、名优中药材生产基地、绿色养殖基地,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实现从园区向基地、从低端向高端、从单一业态向多业态融合迈进,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推进农业生产规模化经营,大力推进粮食生产的适度规模经营,实施“土地经营权”入股融资,重点引进国内种粮龙头企业,科学推广种粮新技术,提高粮食生产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积极扶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因地制宜探索不同的专业合作社模式。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打造供应链,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以滞洪区种植业基地、养殖业基地、林地为依托,构建加工业产业链;通过战略合作、招商引资、技改扩能,培育一批基地型、旗舰型龙头企业,推进传统农产品加工业工业化、规模化生产,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新业态。探索“农文旅”生态农业新模式,推广范县陈庄镇韩徐庄村和台前县吴坝镇北姜庄村“农文旅”新型生态农业新模式,鼓励村民在传统村落中以自有宅基地、果园、鱼塘等生态载体发展特色民宿、家庭采摘园等,实现从传统餐饮住宿向农业文化体验活动拓展,形成“吃采看游住购”生态新农业全产业链。(作者单位:濮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其他文献
为解决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党的十九大首次明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作出了生态宜居的村镇发展要求。自2004年以来,中共中央每年发布的一号文件的内容主题都围绕三农问题进行展开,推动我国村镇建设的发展。这一方面说明,当前促进我国村镇建设和发展是提升我国城乡协调发展的关键抓手,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村镇的绿色宜居建设是我国村镇建设的重要方向,有利于促进村镇地区产业绿色发展,加大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提升人居环境水平。目前大部分对村镇建设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村镇规划、村镇住宅、村镇人居环境水平等单一方面,对村镇绿色宜居建设的
建筑业作为支撑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在过去十多年的迅猛发展极大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与此同时,建筑业安全形势也不容乐观,安全事故的频频发生对社会稳定、行业健康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不良影响。相关研究表明,安全绩效是与组织安全有关的个人安全行为。大量的研究表明,高危行业中安全绩效与事故、伤亡紧密相关,提升安全绩效可减少安全事故。同时,过往研究表明,工作压力源对安全绩效有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因此,具体到安全领域,亟需阐明建筑工人安全压力源对安全绩效的影响机制。
  本文基于文献分析构建以自我损耗和自我效能为
安全问题一直是建筑领域的焦点问题,其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其中,工人不安全行为是导致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噪声作为工作环境中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是常造成伤亡事故的重要因素。长期工作在高噪声环境下,使人出现听力损伤、疲乏、抑郁、烦躁情绪等生理和心理上不适,还可使人的记忆力、思考等行为能力的降低。工人的生理、心理时时刻刻受到它生活环境影响,最终决定其行为。施工噪声引发工人生理、心理及行为层面的不良影响,难以预料的行为失误发生几率就会增大,进而为施工企业埋下事故隐患,结果可能导致施工企业发生安全生产事故点。
  
在全球日益严峻的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在《巴黎协定》中承诺将于2030年实现碳排放达峰。在三大排放部门(建筑、工业~1与交通)中,建筑是节能减排的关键部门,被认为具有显著的减排潜力。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快速增长、城镇化水平的快速推进、居民家庭生活水平的稳健提升以及第三产业经济的高速发展,建筑部门用能需求与碳排放呈现快速增长,若对其缺乏正确的研判、规划及控制,未来建筑部门能耗与碳排放总量将大幅攀升,势必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高速的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基于工程勘察作为我国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工程勘察质量关乎整个工程质量,加之具有一定“不确定性”、“过程不可逆”的工程勘察工作决定了其质量受岩土变化多、波动大、过程短、检验困难等影响,同时,在信息化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将信息化技术与工勘察质量管理相融合,如何将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充分应用到工程勘察质量管理,如何有效地推进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进而探索工程勘察质量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构建、运行与实证分析已迫在眉睫。
  首先,研究了工程勘察质量信息
近日,第20届全国青年文明号集体评选结果揭晓,1881个创建集体被認定为全国青年文明号。其中,自然资源系统共有26个集体获此殊荣。此次评选由共青团中央、最高人民法院、自然资源部等23家全国创建青年文明号活动组委会成员单位联合开展。
期刊
我国是建筑业大国,建筑与工业、交通并列为能源消耗的三大部门,是温室气体排放的重要来源,也是城镇化进程中直接和间接影响资源、能源和环境的主要因素之一。有资料显示,2001-2017年间,我国建筑终端能源消费总量增长幅度达3.45倍,占全社会能源消费总量的21%。基于发达国家的经验,在城镇化不断推进以及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的背景下,我国建筑业的能源消费总量将在未来较长的时期内持续的增长状态,建筑节能挑战巨大。公共建筑作为建筑能耗大户,是各类建筑中能耗强度最高的一类,是政府节能减排工作的重点对象。为了降低建筑能耗,
伴随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我国的住房问题日益严重,这关系着国家经济、社会民生,解决住房领域的深层次矛盾、让全体人民住有所居刻不容缓。自2015年以来,全面支持发展住宅租赁市场的相关政策密集发布出台,包括宏观方向层面的政策方针以及具体措施层面的扩大租赁供给、推行租购同权、鼓励住房租赁资产证券化等。实行租购并举住房制度成为当前我国住房制度改革深化的强力举措和重要方向,相关政府管理部门积极探索住房租赁市场的发展方向、发展模式、管控制度等,力求建立房地产市场调控长效机制、保障居民基本居住需求、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BIM作为建筑行业的革命性技术变革,能够有效的提高建筑项目的绩效水平,但BIM技术应用水平较低的问题依然存在。依据技术与制度互动理论,建设项目治理能够通过正式与非正式的制度或机制,维持参与者之间的合作秩序,协调参与方之间关系,有效的解决BIM技术应用过程中的阻碍,推动BIM技术应用。然而,建设项目中项目管理机制包括契约治理、关系治理对BIM技术应用的具体影响以及影响机制依然是BIM技术应用领域的空白。因此,本文以BIM技术应用的建设项目为研究对象,基于契约治理、关系治理相关研究以及BIM技术应用有关研究文
近日,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办公室印发《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质量管理导则(试行)》(以下简称《导则》),从8个方面对加强调查监测质量管理、推进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等作出全面部署,明确要求实施调查监测全面质量管理,强化全方位、全过程质量管控,确保调查监测数据真实准确可靠。  从技术操作层面来看,参与调查监测的各方应如何落实共同质量责任,切实提升调查监测质量?对此,记者采访了国家测绘产品质量检验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