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涵当大厨:十八般厨艺爱家人

来源 :北京广播电视报人物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swoo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本来就很喜欢做菜。把生东西做熟。把食物、洗干净,这过程就像把陌生女人变成你太太,守候一个小生命的降临一样神奇和幸福!——汪涵的美食宣言
  著名主持人汪涵除了稳坐湖南卫视当之无愧的“一哥”宝座外,其实还是《天天向上》的制片人、出过畅销书《有味》的作家、痴迷做木工活的匠人、嗜好打麻将的“赌徒”……
  2014年11月19日,杨乐乐生下儿子沐沐。40岁荣升父亲的汪涵,早就给儿子准备了一份特别的见面礼:策划和主持一档全新美食节目《一起吃饭吧》。对此,汪涵说:“我是假公济私,跟各路大师学做菜,美化自己的生活,让我的家人过得更幸福安康。”
  来一口烤红薯冰淇淋
  汪涵的父亲是江苏人,母亲是湖南人。5岁以前,他生括在苏州爷爷的家里。对于那个有天井的小四合院,汪涵记忆犹新。不过最重要的记忆,都是关于吃:每天下午三四点钟,爷爷坐在天井里,放着零食的红木托盘,泡着绿茶的茶壶。爷爷非常讲究,每天放在红木托盘里的饼干、巧克力或牛肉干都是定量的。为了能从爷爷那里多分一点,汪涵总是想着办法撒娇耍赖。学着爷爷的样子,吃一口点心,喝一口茶,还像模像样地咂咂嘴,闭目养神一会。
  5岁那年夏天,汪涵被在湘潭工作的父母接走。父母工作异常忙碌,一日三餐常常都无法按时,就甭提每天下午能喝茶、吃点心了。所以,时隔30年,他在自己的散文集《有味》中这样描述:“我无比喜欢在炭火上烤糍粑,这算是我最早学会的一种厨艺,比煎鸡蛋更早。我大口吸入它的焦香味道,看着它由硬慢慢融化到柔软,这个过程象征了我缓慢的童年。炭火忽明忽暗,糍粑上面会慢慢鼓胀,长出很多焦黑的疙瘩,最后它扑哧扑哧鼓起大包,腊八豆就可以放在这里面。我在温暖的新年里,尝到自己亲手制作的美味,又隐隐感到失去乡下幸福的惆怅。”
  从烤糍粑到煎鸡蛋,再从辣椒炒牛肉到炖腊猪蹄,汪涵的厨艺突飞猛进。和其他男孩不一样的是,他特别喜欢做饭。一方面可以为妈妈减轻负担,另一方面,汪涵觉得自己有做饭的天赋,而能发挥这种天赋无疑是最幸福的事情。汪涵还很喜欢文艺,脸皮厚,经常召集一大堆人给他们讲故事。父母和老师都觉得他将来可以做播音员或主持人,但汪涵却一心想做个大厨。
  最终,汪涵还是听从老师的建议,报考了湖南广播电视学校播音专业。1996年,汪涵进入湖南经视。但他的专业却没有派上用场,干的都是打杂和后勤工作。工作无比辛苦,前途渺茫,但汪涵却有自我充电的办法。“读书和做饭”。夏天的早上在水桶里镇一个西瓜,晚上回家后再切开吃:冬天的清晨,在小煤炉里生好木炭,烤乡下舅舅送来的糍粑,这样的生活就苦中有乐。两年后,汪涵的才情被挖掘,成为《真情对对碰》的主持人,蓄积已久的才华如泉涌般喷薄而出,汪涵渐渐在湖南卫视站稳了脚跟。与此同时,他也经历了一段失败的婚姻。
  对于这段婚姻,汪涵曾隐晦地说:“每个人在事业打拼期都会有虚荣心,你会为了做得更好而忽略身边人。我已经忙得没有闲暇为自己煮一碗挂面,生活要美好起来也就成了气泡。”
  之后,汪涵放慢了脚步。2004年,喜欢吃冰淇淋的他,还开了家“leestory"的冰淇淋店。而店主汪涵自创的最得意冰淇淋,叫作“烤红薯冰淇淋”。在被人间到为何会创造这种口味的冰淇淋时,汪涵笑称:“就像特别的男人才会吃这种冰淇淋一样,一定只有特别的女孩会喜欢我这款男人!”
  做佳肴就像娶娇妻
  那个特别的女孩,就是杨乐乐。作为汪涵的同事,她是唯一一个一进冰淇淋店就点“考红薯冰淇淋”的。当然,赢得杨乐乐芳心,除了博学多才外,汪涵还有个独家秘籍。吃个小饼干、巧克力都会用红木托盘装着,并搭配上好的龙井;吃糍粑定要用炭火烘烤,西瓜不放冰箱而是用井水冰镇。恋爱期间,汪涵经常去杨乐乐家,给她和未来岳母下厨做饭,去超市买最新鲜的食材,认真择菜、清洗,煎炒烹炸,还全都是地道四川口味。2006年,汪涵和杨乐乐低调成婚。
  结婚后,两人的工作都异常忙碌,聚少离多也成了家常便飯。但只要杨乐乐在家,汪涵一定会回家吃饭。汪涵觉得,在为数不多的二人世界里,那也要在家里吃饭。杨乐乐有很多闺密,结婚前闺密们会隔三岔五去外面觅食,结婚后,杨乐乐家就成了她们的据点,架不住汪涵老是王婆卖瓜说自己是大厨呀!杨乐乐喜欢吃鱼头,汪涵就自学学会了做豆瓣鱼头、剁椒鱼头和红烧鱼头。杨乐乐吃过后就忍不住要让闺密们分享,每当这时,汪涵都会亲自去买鱼头、配料。妻子和朋友们在客厅里看电视、聊天,他系个花围裙在厨房煎炒烹炸。
  为了引起她们的主意,鱼头丢进油锅里时,汪涵还会煞有介事地嚷嚷一声:“哎呀!”把乐乐和她的朋友们引来,这爷们儿装得若无急事,赶她们出厨房:“哎呀,你们玩你们的,别影响大厨做饭好不好?”
  从小就喜欢给父母做饭的汪涵,特别享受这样的时刻。他说在最忙碌的时候,麻将可以不打,书可以放一放再看,但给妻子和她的朋友以及双方父母做饭,却是一定要做的事。买菜、择菜、洗菜和下锅、上桌,这过程让他充满成就感和幸福感。汪涵从不去健身房,他说厨房是他最好的健身房。心情愉快而且忙得大汗淋漓,岂止是健身,简直是养身又养心呢!
  乐乐不在家时,汪涵很少下厨做饭。但一个人在家时,他就泡一壶茶,边喝茶边看书。他觉得,喝咖啡喝酒需要有人做伴,但茶却最适合一个人喝。
  “两个人是顶点,三四个人根本就不是喝茶,是聊天了。茶也是可以静静跟它交流的东西,它可以让人安静。茶对我很重要,我希望跟它达到一种‘互相思念’的境界。”汪涵说,他只喝绿茶,碧螺春或龙井,茶叶不需要太讲究,但泡茶的水却来自广西巴马长寿村一条小溪的可滋泉。
  遇见杨乐乐之前,汪涵不怎么吃面食。但是乐乐爱吃,不怎么会做饭的她,当初从重庆来到长沙打拼时,经常给自己做一种葱油拌面。汪涵吃过这种面后就爱上了,一吃多年都不腻。2013年的某次《天天向上》节目中,汪涵的厨艺处女秀,就是做乐乐教会他的葱油拌面。其实相较于他的多种拿手菜,葱油拌面实在是很简单。但结婚后就自称“耳朵”(四川方言“怕老婆”)的他,却更愿意人前人后都表达他对乐乐的爱。在这次节目中,汪涵还为葱油拌面命名,曰“乐面”。据说看了这期节目后,有无数粉丝都回家学做“乐面”了。   这个号称像爱好烹饪一样欣赏美好女子的男人说:“做佳肴就像娶娇妻,食材选择是众里寻‘她’,清洗和择菜都是将另一半的一些毛病和问题进行磨合削减,小炒是感情的升温,最后圆满上桌是幸福的呈现。”
  对汪涵来说,总是用心地做菜并将其圆满上桌的他,当然是幸福的。
  为了妻儿“一起做饭吧”
  当然,身为公众人物而且朋友遍天下,汪涵不可能天天在家做饭、吃饭。如果节目需要或者朋友来长沙,他也会担当美食导游,带大伙去吃地道的长沙美食。但汪涵请人吃饭,从不会选择大饭店,租一个包厢,找专门的厨师、服务员伺候着。他喜欢去路边摊、开了很多年头但门面狭小的小店。
  “就是那种你汪涵站在那里,老板头也不抬继续忙活,而前面排队的人也不会让你插队的那种地方。”汪涵说,只有去这样的地方才叫享受美食,而一个能安心又放肆享受美食的人,无疑是最真实和幸福的。等位时,和其他老百姓一样,抓起老板准备的瓜子,丢进嘴里“嘎嘣”一声咬开,然后直接往地上吐壳,汪涵特别享受這种自在的小老百姓生活。
  《天天向上》经常会介绍各地美食,而这也是汪涵最激动的时刻,因为他有机会免费跟顶级大厨学做菜了。而每当节目结束,汪涵都会现学现卖,用节目中的食材给大家做夜宵。而他做出来的菜,也总是被工作人员赞不绝口。被夸奖菜做得好,也是他最得意的时刻。
  最忙的时候一天只能睡三个小时,体力严重透支,但仍然会为了让妻子幸福而为她下厨做饭。这让汪涵的岳父母很是感动,每到年底,女儿女婿最忙时,杨乐乐的父母就会从重庆来到长沙,老两口的主要任务就是给孩子们做饭。
  妻子不在家时,汪涵常常一天就吃一顿饭,喝几杯茶也算一顿饭。岳父母来后,每天一日三餐地变着花样给他们做。早上煮鸡蛋、粽子或小馒头,用糙米、芝麻、核桃和桂圆熬粥,中餐跟晚餐基本上天天“大鱼大肉”!为了让老人们开心,汪涵每顿必吃,而且老人盛多少吃多少,将减肥的事抛到脑后。他觉得,没有什么比家里有老人给你做饭,每天能吃上三餐更幸福的了。
  2014年初,杨乐乐怀孕后,汪涵减少了大量工作和应酬。休假时,他就和妻子回到距市区25公里外的靖港古镇的家,那是一个古老的院子,有树有井有难得的幽静。清晨手挽手去古镇的石板路散步,回来的路上去市场买新鲜的蔬菜和鱼头,然后下厨做午饭。午饭后妻子睡觉,汪涵坐在院子里看书、写文章。没有人来叨扰,村民们微笑地招呼但从不蜂拥而上,这是汪涵最喜欢的生活。
  当然,不久后家里将迎来新生命,曾经的二人世界变成三人的,怎样的生活方式才是最好的呢?汪涵说,当孩子降临,妻子带孩子,他下厨做饭,然后一家三口团团围住吃饭是最美的。而为了让妻子和孩子能吃得更营养健康,汪涵也策划了2015年主持的新节目《一起做饭吧》。
  2014年10月,节目组远赴丹麦拍第一期节目。丹麦是童话的发源地,那里的食物,一定也是每个孩子都喜欢的吧。2014年11月19日,幸福升级为人父的汪涵,为了给儿子小沐沐一个特别礼物,将第一期节目选在了丹麦。所有人都知道,从小就喜欢做饭,爱好美食的他,是在用这种方式,宣告他对孩子的欢迎和对妻子的感激。一如汪涵自己所言:“我本来就很喜欢做莱,把生东西做熟,把食物洗干净,这过程就像把陌生女人变成你太太,守候一个小生命的降临一样神奇和幸福!”
  原本已经是名人圈大厨的汪涵,还声称做美食节目是假公济私,跟各路大师学做菜,美化自己的生活。是的,很多人认为金钱、豪车和大房子,是美化生活的必需,但对有的人来说,一顿养胃养心的食物,摒弃外面世界的林林总总,回到家系上围裙为心爱的人做一顿家常便饭,才是真的美化了生活和人生!
  董岩据《37°女人》整理
其他文献
即将被迫离开故乡重庆铜梁的邱少云托人回家告诉弟弟。想吃家里的菜。邱少华赶忙做了两个菜送去藕塘湾给二哥,没想到,那次见面竟成了永别。  “那一天,他托人回來说想吃家里的菜,我赶紧给他做了两个送过去,没想到,他再也没有回来。”回忆起最后一次见到二哥邱少云的情景,满头银发的邱少华,突然陷入沉默。85岁高龄的他,是抗美援朝烈士邱少云唯一还在世的亲兄弟。  与他在藕塘湾诀别  邱少华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上面有
期刊
刘秉义,听到这个名字,许多人都会联想起那浑厚深沉、大气磅礴的歌声,耳边回荡着那首五十年传唱不衰的《我为祖国献石油》……走进他的家中,无论色彩、氛围,还是家具、摆设,都那么明亮、简洁,再加上不时发出的爽朗笑声,工人师傅一般的腰板儿,你很难把他与一个喝过洋墨水的著名男中音歌唱家畫等号。  执著于声乐艺术,特别是注重从生活中、从群众中汲取养分,使得刘秉义这个“洋美声”深受广大观众喜爱,自上世纪六十年代起
期刊
憧憬爱情,古今皆同。民国那会儿,帝制废除,思想解放。以前示爱时的欲说还休,早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得踪迹难寻。单身男女们,纷纷通过“征婚”的方式去追求个人姻缘。  那时任性征婚广告词  早在1900年前后,蔡元培、章太炎等名流就先举起了征婚招牌。蔡元培先生到底是留洋归来,态度开明,开列的5个条件中,有一多半却是为女方着想:一,女子须不缠足;二,须识字;三,男子不娶妾;四,男死后,女可再嫁;五,夫妇不相合
期刊
在湖南省宁远县天堂镇岭脚村,有一位名叫银金花、106岁高龄的老人。她原籍河南,从小跟爷爷学习武术,后来南下参军抗日,是永州市目前唯一健在的抗战女兵。  她成为家里唯一幸存者  银金花的爷爷是山东人,逃荒来到河南漯河。经过几十年的经营,全家四代同堂,上上下下42口人,日子越过越红火。可是,日军发动了侵华战争,一家人的噩运随即开始。日军对漯河实施轰炸,银金花成为家里的唯一幸存者。家破人亡后,银金花四处
期刊
多年来,如何攻克癌症一直是困扰医学界的一个难题。2014年夏天,清华大学一支科研团队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人类有望“饿死”癌细胞的科研成果,震惊世界医学界,被国际学术领域评价为“最具里程碑意义”的科研成就。更让人震惊的是,这支团队的领头人竟是一位37岁的美女教授。  从清华到普林斯顿  颜宁1977年生于山东莱芜。童年时的她是个不折不扣的“假小子”,爬树摘枣、下河摸鱼,还常常捉弄自己的小伙伴。
期刊
日军强迫1600名战俘进入船舱,船行驶在热带地区,气温高达近40摄氏度,很多战俘喊着“要水喝、要呼吸”,日军则故意把船舱封闭上,很多人被闷死,一些人开始互相残杀,有些人精神失常。这仅是“地狱之船”的一幕景象,在这类船上共约1.4万人死亡。  我父亲是一名二战战俘,他在菲律宾科雷吉多尔岛被俘,在当日军战俘过程中受到很多磨难。父亲最艰难的时刻是在被称为“地狱之船”上的经历。  “地狱之船”上的可怕经历
期刊
提及著名歌唱家关牧村,有两个关键词不得不提:生活经历曲折坎坷,为人低调热心公益。  舞台上,她用融合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优美女中音,吟唱着《打起手鼓唱起歌》、《假如你要认识我》、《吐鲁番的葡萄熟了》、《一支难忘的歌》、《月光下的凤尾竹》等广为大家所熟悉的不朽经典。  说起《假如你要认识我》,说起关牧村的歌唱生涯,有一个人的名字是不能不提的,那就是已故的著名作曲家施光南。关牧村先后演唱了施光南创作的
期刊
丘吉尔是一位在战争时期显示了卓越才能的政治领袖。  二战期间,在纳粹铁蹄踏破大半个欧洲时,他凭借非凡的勇气和钢铁般的意志,坚定不移地带领英国这个孤岛,拒绝议和,抗争到底,力保欧洲自由和民主的最后火种;在民心最涣散时,他凭借其超强的鼓舞人心的能力,激发出英国百姓的勇气和决心,最后,他带领英国度过了历史最黑暗、最风雨飘摇的时刻,取得最终的胜利。  丘吉爾的信念是,政治家要满腹韬略、老谋深算,而且深具历
期刊
著名画家:李東星
期刊
1942年。抗日政府发出了“回山搞春耕”的号召,邓玉芬和许多山区群众决定重返“无人区”。她让丈夫先回山里搭窝棚自己随后就到。谁知丈夫走后没几天。竟传来噩耗:丈夫、四儿子和五儿子在种地时遭日军偷袭,丈夫和五儿子同时遇害。四儿子也被抓走了。  在北京密云县有一位英雄母亲,她的丈夫和6个孩子全部为国捐躯。这位伟大的母亲叫邓玉芬。  邓玉芬是个倔强的女子,她坚信只要努力,家里人丁兴旺,日子总有一天会好起来
期刊